论“功守道”发展的现状研究
2020-05-12黄毅肖文霞魏俊威
黄毅 肖文霞 魏俊威
摘 要:中华武术的发展离不开技击的本质属性,2017年,由李连杰与马云联手打造的“功守道”以太极推手演变而来,通过掤、捋、挤、按、采、挒、肘、靠等核心技法达到“制人,而不受制于人”的目的,与传承千年的攻守思想完美契合,相较于其他形式的传统武术具有别具一格的文化内涵。通过对“功守道”的内涵及发展背景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功守道”是集体育赛事IP、品牌于一体的运动项目,而“功守道”的成功推广或将有可能成为武术入奥运梦的载体。
关键词:功守道 运动项目 体育赛事IP 品牌
中图分类号:G8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20)03(c)-0222-02
武术的技击原理与动作风格,凸显出华夏子民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不断发展的物质与精神交流中,提取出的具有东方特色的哲学原理与文化特征。作为中国文化的典范之一,武术在现代社会中理应被挖掘、保护与传承[1]。伴随着世界文化之间的对抗愈演愈烈,若想让文化底蕴丰厚的中华武术免受他国武技的冲击,则创新出一种与时俱进、喜闻好见的武术发展模式成为重中之重。
1 武术革新发展面临挑战
众所周知,中国武术发展到今天除了功法的形式外主要包含武术套路与武术散打,前者主导演武,后者注重实战对抗。这两者本是同根生,却在现今的推广中存有一定的隔阂[2]。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武术的基本发展方向是走国际化,目的在于全面恢复发展武术,在经过一番削足适履的规则修改后,竞技武术表现出一枝独秀,大力推崇高、难、美、新[3]。多次蜕变的竞技武术套路在奥运会的门前久久徘徊未能突围。而散打因其散打技术是否代表中国功夫也备受争议,还曾被说成是西洋搏击的舶来品。
而深究武术套路的蜕变与散打的异化的原因,我们是否是要考虑二者既要符合中国人的武术理念,也要符合世界武术同仁的武术理念?各国武技若需在世界武林中有一席之地,必须有自己的技术特长和个性鲜明的技术风格,跆拳道、空手道等无一例外。本应是套路的“模拟”来指导散打,散打的实践来改进套路,两者共同推举出具有民族特点的“中国式技击”,而如今却在促成“中国式技击”的民族范式的道路上望项脊背,套路不能用于指导实战,实战的又不能凸显出有别于他国武技,无法良好的在大众中传承与推广也是不足为奇的事情,在此背景下,当下亟需一种能练能打的而具有中华文化内涵的武术发展模式。
2 何谓“功守道”
“功守道”是在太极推手的基础上演化而来,通过掤、捋、挤、按、采、挒、肘、靠等核心技法达到“制人,而不受制于人”的目的,是一项比试技巧、力量、展现智慧和勇气的对抗性项目;与传承千年的攻守思想完美契合,相较于其他形式的传统武术具有别具一格的文化内涵[4]。
中华民族享有五千年的绚烂文化,“守”的思想也紧随时代的变迁传承下来,房屋、院落用圍墙、栅栏守护,国家领土则由长城来抵御外侵,“功”的内涵在于华夏儿女在“守”的同时不能主动去攻击别人,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国没有用功夫守卫国土和领地完整的实战对抗能力,这彰显出深厚的文化底蕴。据《周易·系辞》记载:“一阴一阳之谓道”,而功守道的“道”,秉承儒家的“中庸之道”与“仁、义、礼、智、信”的思想要旨、体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价值观念;除此之外它所秉承的道家“道法自然”“清静无为”“天下为公”的核心要义,无不彰显了“内固精神,外示安逸”的道家精神气质;而引用生化变化之道,阴阳相互转变,阴阳整体和谐观等观念,揭示了“功守道”的运动规律和本质[5]。
3 “功守道”发展的现状分析
基于十九大提出的“创新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背景下,当代人应该将抽象的文化争论转向具体的历史实践,需将武术蕴含的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与现实的生活实践相结合,同时把握武术技击的本质是武术发展的价值前提。而纵观当下的竞技舞台上,不管是与技击貌合神离的套路运动,抑或戴上护具的散打运动,都给中国武术的可持续发展打上了一个问号[6]。武术的可持续发展不仅离不开对传统武术的继承,更离不开科学创新;只有这样,武术才能在历史的交叉点上找寻到属于自己的位置,而“功守道”便是一种集创新和传统于一体的对抗运动项目。
3.1 “功守道”是运动项目
习练太极拳所需设备器材简易,深受亿万人喜爱,堪称为“世界第一健身品牌”,加之太极拳产业化成本较低,形成的价值不可估量[7};而眼下如何利用资本及现代营销手段去激活这座“金山”无疑是推动太极拳进一步发展的一大法宝。而太极推手是太极拳的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因有一定的对抗性,与太极拳中的套路构成了太极拳的“体用”结合[8]。若将太极拳比作1.0,太极推手看成2.0,那么“功守道”可以视为3.0。“功守道”是一项以太极拳为基础衍生出的一种较力、较智、较技的徒手推手对抗运动项目,是对太极这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功守道”的出现既满足了人们通过习练太极拳以求强身健体、减压舒心的目的,同时又可通过习练太极推手感受带来的对抗性与趣味性,可谓是老少皆宜的运动项目。
3.2 “功守道”是体育赛事IP
体育赛事IP(Intellectual Property),即是体育赛事的知识产权或版权[9],“功守道作为一个集竞技项目、体育赛事及衍生产品于一体的全新体育IP,“功守道”是在保留原有的刚柔并济的太极理念与太极推手的核心规则基础上,创新修改了比赛场地与规则,增强了比赛的对抗性与观赏性,赛事既彰显了民族特色,更凸显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10]。而“功守道”通过“互联网+”的模式打造精品赛事,拓充平台内容体系,优化增值空间,从而衍生出的商业价值来实现自身的稳定性收入,这也是体育赛事IP的最重要的特点。
3.3 “功守道”是品牌
一个品牌要赢得市场,必须得在顾客的心里建立一个“独一无二”的认知。也就是一类事件、商品、人物中最容易被记住、传播。“功守道”是2017年由马云和李连杰联手打造的武术新品牌,通过《功守道》影片让更多的人认识“功守道”,影片中除了马云扮演的“马师傅”一路上精彩的过关闯阵的镜头,在影尾“马师傅”打着太极,形象表达出中国传统太极文化,让观众耳濡目染。
而在这近2年的时间里,“功守道”已快速发展成为集赛事、文化、健身、旅游、养身、影视、美食等多个衍生产品协同发展的品牌,目的在于通过商业化模式来打造出一个适应于全世界运动爱好者的健康养生项目,从而创立一个具有中华文化传承的体育品牌,号召代代爱好者的习练传承,早日将“功守道”推进奥运。
4 结语
文化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创新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需要开创武术新模式,而由马云和李连杰联手打造的“功守道”便是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下创新发展的产物,“功守道”即是对中国太极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功守道”真正的精神价值在于彰显了作为21世纪的中国武者对传统武术进行创造、创新。传统武术博大精深,各类拳术器械举不胜举,如果想让武术在世界范围内得以普及传播,如何使其简单化是当务之急。同时“功守道”也是倡导体用兼备,太极拳架是“体”,太极推手是“用”,而太极习练人数之众、有较大的普及性和群众性。当然武术的传播也不能摒弃技击的本质,需要出现对抗的形式,跆拳道、空手道、摔跤作为以武术中3项单一技法为核心的项目均能跻身奥运,与其简单性与对抗性有着直接关系。而“功守道”的发展,恰恰是弥补了传统武术中简单化与对抗性相结合的空白,具备了较为广阔的发展前景。更重要的是,“功守道”的成功推广将有可能成为武术入奥运梦的载体,这将承载了万千武术人的热切期待。
參考文献
[1] 王德磊.中国武术现代流变历程及其规律探索[D].武汉体育学院,2009.
[2] 杨力,张德春.中国武术大众推广中的问题反思与对策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16,35(10):914-916.
[3] 姚兵,杨万立.打练合一技术模式治疗中国武术“伤痛”的良药[J].宜春学院学报,2014,36(3):125-126.
[4] 辛闻.马云李连杰吴京助阵功守道赛事揭幕展现太极竞技魅力[EB/OL].(2017-11-15)[2019-10-29].http://news.china.com.cn/txt/2017-11/15/content_41896262.htm.
[5] 朱尚华.太极文化的源流、内涵及其形态[J].教育教学论坛,2016(1):120-122.
[6] 徐立阳.李小龙截拳道研究与分析[J].搏击·武术科学,2014,11(1):47-49.
[7] 佘芳.太极拳运动对国家形象的塑造[J].当代体育科技,2016,6(26):192-194.
[8] 许瀚声,刘运洲.高校开展太极推手运动的可行性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06,3(11):59-60.
[9] 尚力沛,程传银.我国体育赛事 IP 发展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7(4):113-117.
[10]冯粒,杨磊.功守道首场赛事开幕[N].人民日报,2017-11-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