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2020-05-12刘永国
刘永国
摘 要:化学是初中的一门必修课,属于理科类教学科目。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现代教育大力提倡实行素质教育模式,以培养全方位发展的人才。但是在一些学校中,应试教育仍然是教育的主流,素质教育并没有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这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发展。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在每个学科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忽略渗透德育教育。要想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化,德育渗透是不可或缺的一个过程。文章就教师该如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进行探究。
关键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德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14-006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14.030
一、教师要结合教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为了把学生培养成全方位发展的人才,为了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要根据不同学科的不同特点进行有效的渗透。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教师应结合具体成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师应该结合历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我国具有五千多年的发展史,在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如中国这般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没有存在过断层。我国在古代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曾出现过非常多的优秀的文化成就,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是持续领先于其他国家,如火药、造纸术等发明创造。这部分内容,可以融合在化学知识的实际应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历史讲述和对比国内外科技发展的方式来增强学生对我国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取得成就的自豪感,从而让学生喜欢上化学。
(二)教师应结合爱国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例如,我们在学习化学的时候,会学到酸、碱、盐这些内容,教师在讲解这些内容之前,不要一开场就直接进入到对化学知识的灌输。这种教学方式并不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因为对学生讲解单纯的化学知识,太过抽象,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必然会有一定的难度。不单单是化学教学方面,其他科目教学的过程中也不应该对教材内容进行“填鸭式”的直接讲解,而是应该理论联系实际、教材联系现实。比如,教师可以给学生讲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的故事,他所研究的侯氏制碱法不仅为祖国带来了经济效益,还有崇高的国家荣誉感,能够加深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程度,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二、教师要结合教学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是一个很深刻的问题,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的内容特点进行德育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我们现阶段对于任何化学元素和化学知识的理解都是在物质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固有和公认的意识,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被研究的元素或化学结构分析物质,以物质来决定学生的化学意识,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三、教师要结合教学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教师要想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就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情感、意志和个性品质的教育。这是化学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教学目的。那么,教师在化学教学中该如何进行情感教育呢?步入初中,学生要学习的科目增加了很多,每天要面对各个学科的新知识,还要完成一些课后作业,这让很多初中生感受到非常大的压力,苦不堪言。教育专家认为,要对初中生进行适当的情感教育,可以有效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由此可见,在对学生的教育中,情感投入是很重要的。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不要过分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只是注重对知识内容的讲解。由于学生学习负担较重,再加上在课堂上又要面对教师一系列知识内容的灌输,久而久之,学生会产生厌学心理,在课堂上出现交头接耳、睡觉、玩手机等情况。班级里也会出现一些“问题生”,这些“问题生”普遍学习怠慢,思想落后,学习上不求上进,自暴自弃。造成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就是教师在课堂上只注重传授基础知识和技能,只看重学生的分数,完全忽视了对学生的情感和思想教育。尤其是一些意志力薄弱的学生,在学习上一旦遇到一些困难,就会选择退缩,不能很好地克服困难,导致成绩逐渐下滑,长此以往,也就成了“差生”和“问题生”。所以,教师在进行化学教学的时候,一定要时刻注意德育的渗透。教师在教学上要注意情感的投入,在教学中要采用一定的方法,在课下要及时跟学生进行思想沟通,让学生释放压力,帮助“差生”重拾学习的信心,让他们尽快赶上其他学生的学习节奏。另外,教师在教学上也要改变课堂教学结构,从而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四、在化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优良品质的教育
身教大于言教,科学态度和科学作风是检验一个人良好品德的有效准则。教师的一言一行时刻影响着学生,因此教师要以身作则,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人格魅力。教师所体现出的良好形象,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最直接的。教师在平时的实验课上,能够规范地操作实验,在平时的课堂上能够做到板书工整,并在课堂上能够准确无误地使用化学语言,讲课中认真负责,课下一丝不苟地批改作业等,对学生来说都是进行良好品质教育的好素材。德育的过程既是讲道理的过程,也是陶冶情操的过程。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每一堂化學课,教师都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来感染身边的学生。另外,教师还要时刻注意自身的修养,除了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以外,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让学生在每一节化学课堂上都能感受到教师教学的热情,为教师的敬业精神所感染。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文化知识,还要培养他们良好的个性品质。
五、教师要结合教学进行预防犯罪的教育
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现象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在学校中也会出现学生之间打架斗殴、拉帮结派、欺凌弱者等恶劣的事件。校园欺凌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问题。为了避免上述问题的出现,更为了制止学生参与社会上的非法活动,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进行思想教育。先成人,再成才。在提高学生成绩的同时,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品德和人格。另外,化学武器相对于其他武器拥有更强大的伤害力,如果学生没有将所学习的化学知识应用在正确的方面,很可能会对社会造成非常大的伤害。而为了避免此类问题的出现,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加疏通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所谓引导,指的是教师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思维意识和思想道德,对社会上所发生的利用化学武器对其他人构成威胁的行为进行批判和抨击,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应用化学的观念。而所谓疏通,指的是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如果学生的意识和行为存在不正确的走向,应进行及时疏通,指导学生以正确的方式来排解自己的困惑,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师要结合实验教学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的教育
学习化学,实验课是必不可少的,很多化学现象都要靠实验来验证。化学教学既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化学课本中,几乎每节课程的知識和题型都要用到化学实验。实验环节是一种非常好的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学习环节。受很多不良信息的影响,在整个社会范围内出现了一种相对浮躁的学术环境,很多研究学者只是通过简单的发现,根据事物的表象,而产生了深入的构想,但这种构想并没有充分的事实依据。这种风气的存在对整个社会都会产生不好的影响,因此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意识品质。实验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便得到什么,绝不能对实验结果进行人为构想和延伸。
七、教师要结合教学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
在当今社会,加强国防教育是每个教师的责任,也是每个青少年的义务。我国的国防建设和化学有着密切的联系。爱国教育是任何科目在教学的过程中都不应该忽视的一个教学任务。教育的目的是源源不断地为国家输送高素质的人才,当然,前提是这部分高素质人才都具有非常好的爱国修养和爱国情怀,都能够对国家的发展保持最纯粹的感情和最真挚的态度。为此,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解化学给国家国防建设领域带来了哪些贡献,引导学生正确地应用化学。
八、教师要结合教学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教育
在当今社会,全世界都在呼吁保护环境,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这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在化学教学中,有很多化学知识跟环境保护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应用化学的正确方式是协调好化学与周围环境间的关系,而不是以破坏环境来实现化学应用的效果。当前社会中还存在着较为严重的错误看待化学应用的方式。正确的应用化学的方式是,处理好化学应用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做到保护环境和爱护环境,提升环保意识,加强对化学元素消耗和产生的过程中所出现的额外反应的化解能力。以实际行动保护环境,以正确理念应用化学。
九、教师要在化学练习及试卷中渗透德育
新课程改革后的化学试题,在很多方面有意识地渗透着“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到,化学促进着社会的发展,也提高着人类的生活质量等。教师在编写化学练习或者试卷的过程中,要时刻具有这样的思想认识:要体现并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将来对社会的适应能力。教师编写化学试题也是体现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在化学教学中,处处都需要德育渗透,教师不要错过每一个德育教育的机会,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德育观念根深蒂固,也才能真正提高化学教学的课堂教学效率。
总而言之,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每位化学教师的责任和义务。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内容,充分利用教材资源,通过方方面面来不断渗透德育教育。在教授学生化学知识的同时,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才兼备、有着爱国主义情怀、不触犯法律、懂得爱护环境、具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优秀人才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李晓明.化学课程标准[J].中小学教育,2014(8).
[2]王景源.生活情景与化学课堂的有机融合[J].新课程,2016(10).
[3]钱志勇.实用课堂教学方法改革[J].素质教育,2017(12).
[责任编辑 李爱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