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初中语文高效阅读的教学方法
2020-05-12韩立新
韩立新
【摘要】阅读理解的能力是学生获取信息、扩大自身知识容量的重要手段之一,在语文课程教学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新课改后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九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要达到400万字以上。”庞大的阅读量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培养阅读兴趣与文字理解能力,同时也是提升学生阅读方法,实现高效阅读的关键一步。
【关键词】初中语文;高效阅读;教学
初中语文是学生学习语言交际、文字写作的重要学科,而语文学科中的阅读课程则是人文交际与文化传播的主要载体之一,阅读理解能力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还可以为其未来人际关系与社交能力打下基础。此外,阅读课程可以给学生带来更丰富的文化知识,使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与表达能力,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开展课程以帮助初中学生实现高效阅读呢?
一、鼓励学生实践自主阅读
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其思想、情绪相对于成年人更加多变,无论是在生活还是在学习中都很难专注和聚焦于某一事物,往往存在惰性思维,因此教师应该多关注学生在语文课程学习中的阅读习惯,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面对严格的语文学习课程,学生往往对教师安排的课程与材料没有太大兴趣,对此,教师应该多给学生安排自主阅读的实践课程,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意愿与学习兴趣。
例如,在统编版八年级上册中,对于朱自清的散文《背影》的教学设计,教师不仅要详细讲述《背影》这篇文章的写作手法、思想感情等,还要让学生去理解文章所采用的修辞手法和叙事手法等,并将这些内容深度融合到一堂课中。此外,教师还应该多增设一节自主阅读课,给学生以自由空间与自主选择,可以是课外,也可以是课内,选出更多关于亲情的文章,比如将本文与七年级上册课文《散步》做对比,分析两篇文章分别采用了哪些不同的叙事手法与修辞手法等。
二、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对于初中生而言,他们正处于人生中性格培养的关键阶段,挫败感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感,因此,教师应该在设置课程的时候考虑到初中生的自尊心与敏感性,积极培养学生搜集资料、探究合作的综合能力,让学生在相对宽松、自由的文章阅读氛围中学习,对于学生不知道、不理解的重点难点,应该多鼓励、多引导,让學生多提问题,并且由知道的学生积极回答,形成良性互动,争取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成功感。
例如,在统编版九年级上册文言文《醉翁亭记》的教案中,应该提倡学生提前做阅读工作,对于不理解的词语在课堂上以小组探讨的形式展开答疑活动,对小组不能回答的问题,由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引导式教育,包括文章所包含的两种情感,第一种是表层含义,作者对醉翁亭周围美好的自然风光与人物欢乐场景的描绘;第二种则是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表达出作者“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思想感情。
三、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解读
当前语文阅读中存在一个比较大的问题,教师总是根据文章的正确答案照本宣科,然而阅读文章所获取的答案往往不统一,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不仅单调无趣,更重要的是扼杀了学生们对文章理解的个性化思维与多元化解答能力,初中生正处于富有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关键时期,教师应该多听取学生的想法与见解,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思维,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将标准答案直接告知学生,要让学生们一起去学习和探讨。
例如,在鲁迅先生的回忆性散文《藤野先生》中,描述“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上的学生时写道:“也有解散辫子,盘的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其中“标致”这个词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有的学生认为表达的是嘲讽的情绪,有的学生则从这嘲讽中看出深意,也就是表达了作者的战斗精神。
参考文献:
[1]肖炜宏.浅议初中语文高效阅读的教学策略[J].基础教育论坛,2019.
[2]薛晓霞.初中语文高效阅读课堂的构建[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