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技巧啦啦操底座运动员托举上肢专项力量训练方法探究
2020-05-12龚观
龚观
摘 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现场观察法和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技巧啦啦操底座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内容和手段进行深入研究,通过训练研究得出: 对技巧啦啦操底座运动员的上肢进行专项力量训练可以有效提高运动员的专项能力,可有效提高其托举难度和稳定性。
关键词:技巧啦啦操 底座运动员 托举 专项力量训练
中图分类号:G808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20)03(c)-0034-02
近年来,技巧啦啦操在我国高校得到了快速发展,其特有的配合协同以及集体合作吸引了广大学生群体参与其中。据统计国内已有70余所高校拥有技巧啦啦操运动队,近万名在校大学生经常参与技巧啦啦操的训练和比赛。令人欣慰的是,我国已有多支高校代表队登上世界舞台并取得不俗成绩。技巧啦啦操成套动作主要由托举、翻腾、抛接和“金字塔”组成。评分标准主要由难度完成、动作过渡衔接以及成套完成来评判得分高低。目前国内高校技巧啦啦运动员与国外运动员相比,最大的差距在于托举的难度系数低、稳定性差,通过对多次国际级赛事的视频研究发现,我国高校技巧啦啦操底座运动员在托举专项力量上较外国运动员存在差距。因此,如何有效提高底座运动员托举专项力量、提高我国高校技巧啦啦操成套动作中的托举动作难度系数和完成稳定性是亟待解决的根本问题。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我国高校技巧啦啦操底座运动员托举专项力量训练为研究对象,以湖北经济学院技巧啦啦队为个案研究。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阅读浏览知网关于高校技巧啦啦队训练相关论文、运动训练相关书籍及影像资料。
1.2.2 现场观察法
在首尔参加亚洲大学生啦啦操锦标赛期间现场观察中国、日本以及新加坡等代表队的训练和比赛。
1.2.3 专家访谈法
与新加坡队主教练以及国内部分高校的主教练就高校技巧啦啦操底座运动员托举专项力量训练进行咨询和探讨。
2 结果与分析
力量素质是指人体神经肌肉系统在工作时克服或对抗阻力的能力。根据力量素质与运动专项的关系,可分为一般力量和专项力量[1]。所谓专项力量,是指那些在发力时间、空间等特征上严格符合专项动作技术要求的力量。因此,进行专项力量训练时,其肌肉收缩方向、用力性质、动作幅度和速度等技术特征应该与动作的技术特征吻合或相似。进行负重抗阻练习时,应包含直接用来完成动作的肌肉群,并尽可能地模拟其实际的动作结构及动作的节奏和速度[2]。在竞技体育比赛中,力量是决定运动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技巧啦啦操底座运动员的成套动作中主要包括抛、托、举等技术动作。其中大部分动作是由手、腰腹和腿协同发力,并且在发力同时要保证结合动作的稳定性,在大部分的托举动作中,要求底座运动员具备良好的爆发力和耐力。因此,底座托举运动员要结合项目动作进行专项力量训练。同时,专项力量训练应与技术动作紧密结合,本文围绕底座运动员的上肢力量训练展开探索与研究,上肢专项力量训练的方案设计具体如下。
2.1 上肢专项力量训练的方案设计
在完成托举动作时,要求底座运动员具有良好的上肢力量,对上肢力量进行针对性训练对托举难度变化及难度提升起到关键作用,上肢力量训练是托举专项力量训练中的重点部分。
(1)仰卧推举。
具体做法是,运动员平躺在体操垫或地垫上,双手张开抓住尖子运动员的足弓部位,双臂与水平面垂直与肩同宽,食指或中指顶住尖子脚后跟,屈臂角度呈90°做推直臂动作,屈臂推撑在训练过程中应遵循循序渐进原则。在训练过程中,应注重尖子运动员的体重从小到大逐渐递增。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在底座运动员能力完成相对轻松的情况下,可进行进阶练习。例如,底座运动员可由双手托举改为单手托举,对于负荷数量(次数与组数),通常以最大负荷值的一半,做20次为宜,也可视具体情况进行微调。托举动作对肌肉耐力需求不大,可以减少托举次数,加大尖子运动员重量(比如尖子运动员可戴沙袋)。需要重点注意的是,不论底座运动员的能力高低,在进行训练时必须要有保护者站在体侧抓扶尖子,确保安全第一。
(2)立姿肋木推举。
此方法适合满足一定器材条件下进行,底座面对肋木,双脚与肩同宽站立,双手成肩位托举,由双臂举肩位推举到双臂举高位尖子抓紧肋木保持平衡。此动作适用广泛,在训练中应遵循大负荷训练原则,可以推举体重较大的尖子运动员或是戴上沙袋。需要重点关注的是,在训练中动作尖子运动员距离地面将近2m,因此在整个训练过程中需要特别强调尖子运动员的自我保护意识,同时在底座两侧安排好保护者。
(3)站姿托举。
此方法适用于底座运动员具备一定能力素质情况下进行。底座运动员站立于地面,呈肩位托举,从肩位推举至高位双臂举,相同方法重复练习。在训练过程中同样遵循的是大负荷训练原则,可以推举自重较大的尖子运动员或戴沙袋。同样,此动作尖子运动员距地面约2m,且没有任何接触物,必须有保护者站在侧面进行保护,且训练场地应具备啦啦操训练地垫。该动作可以练习上下肢协同发力,感受同托举难度相同方式发力。在底座运动员具备一定能力素质下,可以适当加大推举的难度(例如双手肩位推单手高臂举)。
2.2 上肢稳定性训练方案设计
在完成托举动作中,运动员在具备良好的上肢力量的同时,还应具备良好的稳定性,稳定性对难度动作的完成起到关键作。同时在训练中,底座运动员具备良好的稳定性可有效的减少尖子运动员的伤病率。北京体育大学教授王卫星等人的研究结果表明,在特殊的不穩定的状态下进行的稳定性训练,可以明显提高运动员的静平衡能力[3],从而提高运动员的运动技术水平,因此,在底座运动员完成力量训练时,可以制造一些不稳定因素,用以锻炼底座运动员的适应性及稳定性。此训练方法应遵循循序渐进原则,充分考虑底座运动员的能力素质,在训练时确保安全第一。
(1)卧控尖子。
该动作与仰卧推举动作要领相同,底座运动员平躺在体操垫或地垫上,双手屈臂推起尖子运动员,在进行该动作时,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增加动作难度,以起到模拟赛场情形。在仰卧推举的过程中,让保护者双手扶腰,进行前后左右不规则的轻微摇晃,底座运动员根据摇晃程度自行调整受力方向和调整重心。通过反复训练,有助于托举的稳定性和底座运动员的随机应变能力。
(2)立姿肋木控尖子。
该动作与立姿肋木推举动作要领相同,底座运动员在完成立姿肋木推举动作的同时,推举至高臂举位控制动作,尖子运动员减少对肋木的依赖,直到最后完全脱手。在此期间,检验底座运动员与尖子运动员之间的配合默契程度,以达到提高托举稳定性的目的。特别需要注意,该动作尖子运动员的站位较高,应在具备体操垫或地垫的条件下进行,底座两侧应设立保护者,确保整个训练过程的安全。
(3)站姿控尖子。
该动作和站姿托举的动作要领相同,底座运动员双脚站立于啦啦操垫,尖子运动员并脚站立于底座运动员手掌,双手合掌托举呈单底座高臂举,控制时间可根据不同能力素质的底座运动员而调整,时间大约在30~90s。对于高水平底座运动员,可采取进阶难度练习(例如单手并脚托举,单手单脚托举,在完成时适当调整控制时间)。由于此动作尖子运动员在完成动作中全程没有可搀扶物,要求训练过程中在底座运动员两侧均安排保护者,以确保训练的安全。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国内高校技巧啦啦操底座运动员的在上肢力量训练上出现的方法层出不穷,通过此类上肢力量素质训练内容科学合理的设计,加以组合可以有效地提高技巧啦啦操底座运动员的上肢专项素质,通过不断提升上肢专项力量,从而提高成套动作质量及赛场的应激能力。
3.2 建议
(1)对于上肢专项力量和上肢稳定性训练,均可采用与尖子运动员相配合的方法进行训练,训练要遵循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原则。
(2)技巧啦啦操运动带有一定的风险性,主要体现在底座运动员抛、举、托尖子运动员等动作。因此无论在训练还是比赛中,每一个动作都要安排好副点保护,确保训练安全。
(3)底座运动员在进行专项力量练习时,不能仅仅局限于局部专项力量,而是要注重全身力量训练,尤其是上肢、核心部位和下肢的协同练习。
参考文献
[1] 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2] 王瑞元.运动生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3] 王卫星,李海肖.竞技运动员的核心力量训练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8):1119-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