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初高中文言文衔接教学
2020-05-12巫朝璇
巫朝璇
【摘 要】 学生初高中文言文学习出现了语法知识断层,中高考考查目标和形式区别较大,这些都无形中为高一新生学习文言文设置了很大的障碍。再加上文言文本身的特点,越发增加了学习难度。初高考文言文考查的区别是什么?初高中衔接点在哪里?有效的方法都有哪些?探究这些问题就显得特别有意义。
【关键词】 初高中文言文考查的不同点 衔接 教法
古诗文这个考点,单就中考语文《考试大纲》的要求来看,这部分对学生的突出要求是重在考查记诵积累,要求背诵《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优秀诗文50篇(7~9年级)。其中特别指出,“重在理解大意,不应考查词法、语法等方面的知识”。而高考语文《考试大纲》中文言文部分则强调学生要具备阅读浅易古代诗文的能力。具体而言,《高考考试大纲》是这样要求的:理解B (1)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2)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3)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4) 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5)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因此,在表达上,《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的要求是“重在考查记诵积累”、“重在理解大意,不应考查词法、语法等方面的知识”;高中则要求“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初中要求学生理解“是什么”“知其然”;高中则进一步要求学生能理性地分析出“为什么”“所以然”。
缘于此,可以得出以下分析:内容上,初高中文言文学习的共同点在于都考查了字词及句子翻译、阅读文段内容分析、古代文化常识、默写等;最大的不同就是增加了理解并考查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等语法知识,阅读材料也由课内文段变为课外文段。形式上,在分值和考查方式上也有了较大变化:一是文段内容分析由初中的填空题5分变为选择题3分;二是古代文化常识题由填空题2分变为选择题3分;三是翻译由初中的两句(课内外各一句)4分变为两句(都是课外)10分。以上变化,都在不断释放这样一个信号:文言文衔接应该成为学生初高中衔接的重头戏。笔者认为,初高中文言文衔接教学高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强化两个认识
首先,高中教师应该强化考纲意识。高中教师对《中考考纲》和《高考考纲》应该有准确到位的认识。在准确把握、深入研究初高中文言文教学目标以及要求的差异、透彻了解初中生文言文学习过程中知识和能力等层面的缺陷的基础上,在教学中有的放矢;其次,强化学情意识。在对高一新生的文言文学情充分了解、准确定位的基础上适当放低教学的起点,在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方法设计时充分考虑学情,找准初高中文言文教学的衔接点,解决高一新生在文言文学习方面凸显的语法知识断层问题。
二、调动学生主动性
围绕学生主体改进教学方法,力求创设趣味性课堂,激发学生的文言文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是导入新课时精心设计,比如教授《荆轲刺秦王》时,以电影片段导入;教授《鸿门宴》时以歌曲《霸王别姬》导入,教授《烛之武退秦师》时“以退为进”成语故事导入;二是教学方法灵活多变。授课时或者教师精讲重点语段,或者组织学习小组通过讨论答疑解惑,或者接龙翻译明确文言现象,或者学生之间互相提问找出学习盲点,或者进行学习小组关于特殊文言现象、古代文化常识知识竞赛等,在教学设计中尽量争取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很好地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特别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随学生而动,学生随教师而思,以达到师生互动、合作共赢的目的。
三、加强学法指导
高一新生怀着对高中生活的美好憧憬到一个更高一级的学校读书,教师不能忽视学生心理上的这个衔接点。有的高一新生一开始处在茫然的状态中,还沉浸在中考的胜利带来的兴奋里;有的没有意识到从初中到高中的过渡同时也是语文学习从知识型到能力型的过渡,学习被动,没有危机感,自学意识不强。这时,教师的方法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学法上,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总结反思,不断积累有特殊文言现象的文句并归纳规律;多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遇到疑难文言现象时协作解决;养成记笔记、做批注、做摘录、及时复习的良好习惯;准备错题本,不断完善错题库;重视阅读,推荐学生日常阅读一些体裁、题材或主题上与课内文言篇目相近、简单易懂的文言文,这样可以在无形中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语感,提高判断特殊文言现象的能力,从而准确地理解句义。通过多种学法的指导,引导学生将初中知识迁移到高中的文本理解中,就能将初高中语法前后贯通,让学生的初高中文言文学习得以系统化,从而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总之,高中生應该有一定的自学能力,而面对高一新生这一群体,教师在文言文学习方法的指导上应结合衔接心理和该阶段独有的知识、能力特征作出有针对性的、具体的指导,特别是对于高考要考的文言文语法等知识,面对在初中语文课本中出现了但是中考时不考、老师在教学的时候就可能淡化甚至忽略不讲的现状,高中教师应制定有效的衔接教学策略教案,有意识地缩短初高中文言文教学上的差距,让学生尽快适应高中文言文学习。
参考文献
[1] 王荣生,童志斌.文言文教学教什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2] 周长海,汪顺强,石秀芬.“以学生为主体”意味着什么[J] .西部论丛,2018(12).
[3] 李欣荣.扭转文言文碎片化教学现状的策略[J].语文知识,2016(07):7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