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经济福利水平测度及动态演变分析
2020-05-12陈昌云牟勇
陈昌云 牟勇
摘 要:基于安徽省2007—2017年统计数据,构建经济福利指标,采用熵值法进行测度及动态分析,结果表明:安徽省经济福利水平呈增长态势,生活福利维度对经济福利支撑较强,但收入维度指标与经济福利增长走势相背离,其中教育、就业对生活福利贡献较小,城镇居民居住条件有待改善。要实现安徽省经济福利水平的提高,可从提高居民收入、稳定就业、推进教育和改善城镇居民居住条件等方面着手。
关键词:经济福利;熵值法;指标体系;动态演变
中图分类号:F207;F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101(2020)01-0016-07
Abstract: Based on the statistical data of Anhui province from 2007 to 2017, the economic welfare index was constructed,the measurement and dynamic analysis were carried out by entropy metho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level of economic welfare in Anhui province was increasing, and the dimension of living welfare was strong for economic welfare. However, the income dimension index is contrary to the trend of economic welfare growth. Among the dimension of living welfare, education and employment contribute less to living welfare, and urban residentsliving conditions need to be improved.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economic welfare in Anhui Province, we can start by raising the income of residents, stabilizing employment, promoting education, and improving the living conditions of urban residents.
Key words: Economic Welfare; Entropy Method; System of Indicators; Dynamic Evolution
改革开放40年来,安徽省GDP从1978年的114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27 018亿元,经济增长近50倍,跻身于中等收入地区行列。第一、二、三产业占比分别由1978年的472%、355%、173%转变为2017年的96%、475%、429%,实现产业结构从“一二三”到“二三一”的成功转变,奠定了安徽省新型工业大省的战略地位。经济发展的同时,人们生活质量也不断提升,1981年到2017年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从605%下降到321%,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从61%下降到335%,城市居民人均住房面积从66平米上升到374平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从103平米上升到5074平米,城镇失业率23年来保持在5%以下。
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标是提高人民生活幸福度,将经济发展成果惠及于民,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然而,安徽省经济成果惠民水平在全国居于平均水平以下[1] 。近年来,伴随着安徽经济的蓬勃发展,安徽居民经济福利发展问题作为关系老百姓切实利益的民生问题,成为了政府工作的重要方面,同时也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经济福利真实水平如何?经济福利发展是否与经济发展同步?影响经济福利水平的重要因素有哪些?如何进一步提高经济福利水平?这些问题无可避免地需要研究和解决,科学客观地进行经济福利水平测度是解决以上问题的基础。经济福利水平的有效测度能客观反映经济发展背后伴随着的居民经济福利水平的提高程度,有效反映经济发展的福利效益,对促进经济增长与经济福利协调发展,推动经济福利水平进一步提高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已有研究成果综述
“福利”一词含义深广,既有客观资源分配的结果,又有人们主观感受的成分,既体现在物质上也体现在精神世界中,更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基于研究可行性考虑,课题仅选取福利中的经济福利进行研究,这部分福利是经济发展的直接后果,是可以用货币计量的部分,它不需要像社会福利那样考虑外部性因素,只需要考虑收入、消费等内部因素,在计量测度上更具有可操作性。
张伟在对经济福利界定基础上,基于可持续发展视角对我国1979—2008年经济福利进行了测度,结果表明研究阶段我國可持续经济福利保持增长,但GDP增长与可持续经济福利增长差距逐步扩大[2]。 武康平等从需求显示偏好角度,构建了符合中国经济建设特色的民生福利核算指标(CMEW)[3]。周伟在此基础上,利用1978—2011年宏观数据对中国经济福利进行了计量, 结果表明研究阶段经济增长与经济福利状况差距较大[4]。邓靖运用Sen提出的经济福利指数,对210个地市及以上城市经济福利水平进行了分区域、分城乡测度,结果表明地区差异、城乡差异明显[5]。唐蕾通过建立我国可持续发展经济福利指标(ISEW)对我国1978—2015年经济福利水平进行了测度,结果表明我国经济福利与GDP之间的绝对差距逐渐拉大[6]。梅丽利用灰色关联分析对我国31个省市的经济福利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经济福利地区差异明显,且与经济发展、收入水平存在背离现象[7]。
通过文献梳理发现,经济福利问题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推进为许多学者所关注,前辈们在对经济福利界定基础上进行了大量宏观数据的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经济福利与经济增长不同步,存在着诸如地区、城乡等差异。但基于省域视角的研究较少,所采用指标体系侧重点和视角不同,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也有值得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的余地。
二、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构建原则
指标构建力求全面、科学,采用专家咨询法,在与课题组成员商定的基础上最后决定选取收入、分配、生活福利三类指标作为准则层,以期综合反映经济福利的所有方面。在准则层基础上,选择有代表性的统计指标作为三级指标,尽量选择《统计年鉴》和《统计公报》中已有指标,考虑数据可得性并保证其准确性,少量指标在已有统计数据基础上构造而成。
(二)构建思路
1.收入维度指标选择。收入水平高低和未来发展潜力是经济福利水平的重要基础,因此从收入水平和收入增长速度两方面选择指标,收入水平选取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X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2)两个指标,分别反映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实际收入水平,收入增长速度选取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X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X4)两个指标,分别代表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收入增长速度,反映收入未来发展潜力。
2.分配维度指标选择。按照公平理论,人的工作积极性与主观公平密切相关,同样,人们的幸福感也与是否感到公平密切相关,分配指标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公平程度。根据数据的可得性,选取人均GDP(X5)指标反映人均分配水平,构造城乡人均收入比值(X6)反映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收入水平的对比。
3.生活福利维度指标选择。经济福利水平高低直接表现为人们生活质量的高低,体现在人们日常衣食住行等方面,选取城市失业率(X7)来反映居民工作的稳定性;用城镇恩格尔系数(X8)和农村恩格尔系数(X9)来衡量居民富足程度;用城镇人均住房面积(X10)和农村人均住房面积(X11)来反映人们居住条件情况;用公路密度(X12)和每万人拥有公交车辆数(X13)来反映人们交通资源的拥有情况,评价交通福利。 经济发展能为教育提供支持,教育发展也能为经济提供人力资本和智力支持,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支持和可持续发展潜力,两者相辅相成,相互支持,因此选取万人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X14)反映高等教育的覆盖程度,选取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重(X15)反映财政对教育的支持程度,用这两个指标来反映教育福利发展程度。
医疗卫生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寿命和生活质量,是体现经济福利水平的重要方面,选取万人拥有执业医师数(X16)、万人拥有床位数(X17)反映医疗福利发展情况。
(三)指标体系
三、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统计数据来源于2008—2018年《安徽省统计年鉴》,由于自2016年起统计数据中不再统计“每万人拥有公交车辆数”,改为统计“城镇每百户拥有家用汽车数”,因此2016、2017两年“每万人拥有公交车辆数”是根据2007—2015年数据进行回归预测所得。
(二)研究方法
通过对已有参考文献的梳理发现,关于经济福利方面的测度有单指标测度法和多指标综合测度法,单指标测度法虽然简单,但不能综合反映经济福利涉及的诸多方面。多指标综合测度方法常用的有层次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和熵值法等,层次分析法主观性强,不适合对安徽省经济福利的数据进行客观分析[8]。课题组曾试图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测度,在进行相关性和KMO检验时,对所选指标进行了大量调整,调整后的指标体系虽符合主成分分析的要求,但偏离了研究所要反映的经济福利内容,无法较全面地反映经济福利水平。因此,最终选定熵值法进行评价,该方法避免了层次分析法的主观性,能客观、全面地对所选指标数据进行测度,从时间维度上实现对安徽省经济福利的科学动态分析。
熵值法是根据指标的变异程度及所含信息量大小来确定权重的,指标信息熵越大,其变异程度越小,包含的信息量越小,对应的权重也应越小,反之指标信息熵越小,其变异程度越大,包含的信息量越大,对应的权重也越大。假设对m个评价对象,构建n个指标进行评价,则xij表示第i个对象的第j个指标(i=1,2,…m,j=1,2,…n)。评价步骤如下:
1.原始数据标准化处理。由于所选指标有正指标和逆指标,采用的计量单位不同,需要消除量纲的影响,对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
2.求各指标的信息熵。第j个指标的信息熵:
3.确定各指标权重。信息熵的大小和指标包含的信息呈反向变动,因此某指标的信息效用与1-Ej直接相关,信息效用的大小直接影响指标权重的高低。
第j项指标的权重为:wj=1-Ej∑nj=1(1-Ej)(4)
4.计算综合得分。综合得分可以指标为变量,以上述权重为权数,进行加权平均计算所得。
四、实证研究
(一) 原始数据标准化
運用公式(1)和(2)采用模糊隶属度函数对变量进行无纲量化处理,同时进行非零化处理,安徽省2007—2017年指标数据标准化后结果见表2。
(二)各指标信息熵
根据公式(3),得到表3中各指标信息熵,其中X12信息熵偏低,X10、X14信息熵较高,其余指标信息熵较均衡。
(三)各指标权重
根据公式(4),得到表4中各指标权重,X14,X10权重较低,X12、X11权重较高,X10(城镇人均住房面积)和X11(农村人均住房面积)形成鲜明对比,说明城镇居民住房条件有待改善。
(四)综合评价结果
根据公式(6),得到表5中 安徽省2007—2017年经济福利综合评价结果。为直观反映各维度指标和经济福利水平综合评价情况,根据表5中数据生成折线图1。
从上表数据看,2010—2017年安徽省经济福利总体呈上涨趋势,且近3年增长稳定。其中收入维度指标2007—2009年呈下降态势,可能是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此后2010年、2011年呈快速增长态势,2012年、2013年有所下降,2014年有所反弹,2015—2017年呈小幅上扬态势,但2017年总体得分较2007年并没有大幅上升,由此可见,收入对经济福利的贡献不稳定,且没有随着安徽省经济增长实现同步上升,对经济福利贡献较低。分配维度指标呈逐年稳步上升态势,但贡献不大。生活福利维度指标呈现出逐年上升态势,前期增长快,后期增长放缓,2014年较之2013年实现大跨步增长,11年来实现了近12倍的增长,对经济福利贡献最大。从图1看,生活福利维度指标和分配维度指标走势和经济福利总指标一致,均保持上涨态势,但收入维度和经济福利总指标走势相背离,同时由于生活福利维度指数的强劲支持,经济福利总指标依然呈上扬态势。
五、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综上分析,一方面收入维度指数还有待改善,并需要保持上涨态势,才能支撑经济福利水平进一步提升;另一方面生活福利维度指标对经济福利支撑较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多年来安徽省民生福利建设的可喜效果。
鉴于生活福利维度指标包含的三级指标较多,为此根据指标意义合并成反映人们就业、食品、居住、交通、教育、医疗六类进行进一步分析,逐年得分情况见表6。2011年至今,随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交通条件大幅度改善,在生活福利中贡献最高,但目前增长有放缓势头。医疗指标前期贡献较低,2012年开始大幅增长,近三年增长迅猛,成为生活福利维度第二大贡献指标,反映了近年来医疗改革的惠民成效。居住指标前期相对于其他指标贡献较高,但后期增长放缓,2013年回落后进入快速增长,目前贡献较高。教育指标近10年一直保持稳步增长态势,不温不火,在生活福利总体中贡献偏小。食品和就业长期看虽表现为增长,但指标不稳定,食品指标同时受收入指标影响,就业指标对经济福利贡献小。
(二)建议
综合来看,要提高安徽省经济福利水平,一是要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并促进其不断增长;二要拓展就业途径,稳定就业;三要加大教育建设,突出教育在经济福利中的作用;鉴于前述分析中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居住条件差异较大,四要进一步改善城镇居民居住条件,提高城镇居民幸福感。
参考文献:
[1] 魏敏,李书昊. 新时代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测度研究[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8,35(11):3-20.
[2] 张伟. 经济福利测度:理论分析与中国经验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3] 武康平,张国胜,周伟.民生福利评价的理论与实践[J].南京社会科学,2012(7):1-7.
[4] 周伟. 经济福利核算的理论及其指标研究[D].北京:清华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3.
[5] 邓靖.中国居民经济福利的动态差异分析——来自210个地市及以上城市的经验证据[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6,26(S2):449-452.
[6] 唐蕾. 可持續发展视角下我国经济福利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7.
[7] 梅丽.中国各地区经济福利与贫困测度[J].统计与决策,2015(16):127-130.
[8] 徐志向,丁任重.新时代中国省际经济发展质量的测度、预判与路径选择[J].政治经济学评论,2019,10(1):172-194.
[责任编辑:范 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