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状态—响应”模型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2017-01-19郑惠元谢静
郑惠元 谢静
摘要:研究目的:探讨“压力—状态—响应”PSR指标模型结合熵值法进行的城市土地利用集约评价的技术方法,客观揭示成都市锦江区土地利用的集约度变化,以期为其城市土地利用规划提供事实依据。研究方法:本文基于PSR模型对影响成都市锦江区2009年-2013年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各项指标进行分析,结合压力、状态、响应指标之间的动态反应机制,建立一套符合当地客观实际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赋权并用加权求和公式计算各指标值。
关键词: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压力—状态—响应”;熵值法
1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评述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研究一直备受关注,国内学者往往基于土地投入强度、土地使用强度、土地经济效益、土地生态效益与土地利用可持续发展的趋势等方面建立评价体系,并通过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等方法对各评价指标赋权。如罗雄飞等在研究湖北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时在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基础上建立了指标因素层,并通过层次分析法和特尔斐法建立了评价指标的权重;杨维旭等通过文献综合法与熵值法相结合构建多层次评价指标,探讨厦门市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关系。
2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2.1数据来源
本研究数据均来源于2009-2013年成都市统计年鉴、成都市锦江区统计年鉴、成都市土地调查数据。
2.2研究方法
本文将“PSR”动态模型引入指标体系构建,选取压力、状态、响应三个目标层。引入熵值法对指标进行赋权并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进行综合计算,对成都市锦江区城市土地利用集约水平进行总结。
首先,运用“PSR”模型构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体系,将评价指标分为压力指标、状态指标、响应指标。对数据采用极差标准化法进行标准化处理。设有n个样本,每个样本包含m个变量(X1,X2,…,Xm),则xij为原始数据矩阵。则原始数据标准化值为:
3研究结论
通过计算可以发现:自2009年以来,成都市锦江区城市土地利用总体集约化水平略有下降趋势,评价总分由7.5164下降到6.2906;其中2010年至2013年集约程度几乎不变维持在6.29到6.41之间。在各指标层的指标值得分对比中可发现:压力指标值逐年上升;状态指标值逐年下降;响应指标值2009年到2010年有所下降,2010到2013年略有上升。在总体上,从2009年到2013年成都市锦江区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很高,这是因为随着国家对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愈加重视,各个城市开始在城市内部挖潜,使得城市建设用地的集约度越来越高;2009年至2010年集约程度突然下降,其主要原因是成都市锦江区发展,部分建设用地拆迁改造为绿地,使得综合评价中集约度略有下降。
4发展建议
锦江区是成都市中心城区之一,位于成都市东南部,西北与青羊区相连,西部位临锦江、府河与武侯区相望,东与成华区毗邻,东南与龙泉驿区接壤,南与高新技术开发区相依。
2014年末锦江区户籍人口49.3万人,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14.4247亿元,工业总产值28.5836亿元,降低31.8208亿元。2014年,成都市锦江区建设用地面积为4353.15hm2。但单纯依靠新增建设用地外延式扩张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城市发展的需要,只有转变土地利用方式,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持续加大对批而未供、供而未用、闲置土地等现象的处置力度,强化监管,强化政府对土地供应的科学化水平,才能提高对建设用地的管理能力,优化土地供应结构,杜绝浪费土地的现象。总的来说,土地是进行城市活动的前提,土地的稀缺性和不可替代性是制约城市社会发展的瓶颈,及时的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对于科学合理的城市土地利用管理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进行探索乃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