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例住院肿瘤患者跌倒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2020-05-12曾秀娟
曾秀娟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内科, 广东 广州, 510060)
跌倒是指突发、不自主的、非故意的体位改变,倒在地上或更低的平面上。预防和减少住院患者跌倒是评价医院护理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1]。跌倒的不良后果会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院内跌倒的发生还可能造成医疗护理纠纷。肿瘤因治疗时间长、经济负担重、放化疗毒副反应多等因素,患者承受的心理压力大,增加了跌倒风险。因此肿瘤患者预防跌倒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在分析肿瘤患者跌倒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针对性护理对策,可降低跌倒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2]。本研究对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45例住院肿瘤患者的跌倒事件进行统计分析,探讨有效的护理对策,以减少或避免跌倒发生,降低肿瘤专科医院患者跌倒的发生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12月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住院期间发生跌倒的肿瘤患者45例。所有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结果确诊为恶性肿瘤。男25例,女20例;年龄17~67岁,平均年龄(45.93±12.24)岁。
1.2 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根据跌倒不良事件上报系统统计并分析跌倒患者的年龄、性别、诊断、跌倒发生的时间、跌倒地点、跌倒事件原因和后果、是否手术、是否放化疗、有无陪护等信息。
2 结果
2.1 患者陪护情况
45例患者中,有陪护29例,占64.44%,没有陪护16例,占35.56%。
2.2 患者疾病诊断情况
鼻咽癌患者跌倒比例最高,有18例发生跌倒,占40.00%。见表1。
表1 肿瘤患者疾病诊断情况(n=45)
2.3 跌倒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
跌倒不良事件发生的3个主要原因是化疗1周内(44.44%)、电解质紊乱(40.00%)、贫血(35.56%),见表2。
表2 肿瘤患者跌倒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n=45)
3 讨论
3.1 跌倒情况及原因分析
3.1.1 家属或护工陪护情况分析: 本组45例患者有16(35.56%)例是没有家属或请护工照顾的,有29(64.44%)例患者是有陪护的。虽然研究表明无家属陪护是造成肿瘤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但本研究中有家属或护工陪护的患者跌倒比例更高。这可能是因为部分陪护人员觉得患者不会发生跌倒,且未受过正规的护理培训及预防跌倒的相关知识教育,部分陪护人员因长时间照顾患者而精神疲倦,难以做到时刻照顾患者。
3.1.2 患者疾病诊断情况分析: 本研究鼻咽癌患者跌倒比例最高,占40.00%。可能与鼻咽癌患者有听力下降、复视、头痛等症状,以及患者鼻腔分泌物增多且有恶臭味,自我形象受损,心理压力大,从而影响睡眠等有关。
3.1.3 跌倒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 ①化疗1周内:化疗1周内是本组跌倒患者最主要的原因,占44.44%。肿瘤患者化疗后1周内会出现各种不同程度的副作用,如食欲下降、恶心呕吐、乏力等,导致患者精神疲倦、活动无耐力,此时容易发生跌倒。②电解质紊乱:本组电解质紊乱占40.00%,患者主要表现为钠、钾、钙离子的异常。高钠血症患者临床可出现乏力、烦躁不安;轻度低钠血症可以出现肌肉酸痛,中度患者有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而重度可出现昏迷、反射消失。高钙血症患者表现为反应迟钝、记忆障碍;低钙血症患者伴有常见的神经精神症状如手足抽搐、意识障碍等。高钾血症患者可出现肌肉疼痛、无力、呼吸肌麻痹、嗜睡等;低钾血症患者可出现食欲缺乏、腹胀、恶心、呕吐、胸闷、心悸、四肢肌力减退等。这些症状都有可能导致跌倒的发生。③贫血:贫血占35.56%。本次调查的跌倒患者中的贫血主要与恶性肿瘤引起的造血功能障碍或营养状态差有关。贫血最常出现的症状有头晕、头痛乏力、困倦、耳鸣、失眠、多梦,这些症状均易使患者发生跌倒。戚晓芳等[3]报道,贫血患者易出现疲乏,使跌倒风险增加。
3.1.4 跌倒不良事件的其他原因: ①患者个人因素:患者进食少、头晕、下肢乏力、腹泻、便秘致上厕所时间过长、不会使用厕所紧急呼叫铃、鞋子不合适、体位性低血压、疼痛、依从性差、怕麻烦家属、跌倒防范意识不足是自身导致跌倒的风险因素。部分患者自我感觉良好,对自身活动能评估过,不愿依赖家属,导致患者跌倒风险增加[4]。②环境因素:摇床扶手没有归位、被移动输液架绊倒、地面湿滑、踩到呕吐物滑倒、病房空间狭窄、半夜起床如厕时灯光太暗、衣服不合适、鞋子太滑、在输液过程中推输液架上洗手间,这些都是造成患者跌倒的环境原因。③护理相关因素:调查结果表明,部分护士进行防跌倒的宣教不到位,使用过多专用术语,宣教后没有询问患者是否已经清楚宣教内容;部分护士宣教能力不足,风险评估不足,对有跌倒风险的患者缺乏预见性护理,上述均是造成患者跌倒的护理因素。与张亚茹等[5]研究报道一致。预见性护理可以有效预防肿瘤患者不安全事件的发生[6]。护士是健康教育的主要执行者,其自身知识缺乏时会影响患者及家属的健康相关知识掌握情况[7]。
3.2 改进措施
3.2.1 加强对陪护人员的培训和健康教育: 告知陪护人员患者治疗后由于药物不良反应、休息不够、地面潮湿等原因都可能发生跌倒,提高陪护人员预防跌倒的意识,告知陪护人员预防跌倒的相关措施,避免发生跌倒。告知陪护人员与患者要充分沟通,告知患者有需要的时候叫家属或护士协助,尤其是夜间起床如厕时。
3.2.2 加强对鼻咽癌患者的跌倒预防: 鼻咽癌患者通常伴有听力下降、复视、头痛以及鼻腔分泌物增多且有恶臭味,患者的自我形象受损,心理压力增大,影响睡眠等。因此,要提高鼻咽癌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给予心理护理,使其能接纳自身形象的改变。以尊重和关心的态度与患者多交谈,鼓励患者以各种方式表达形体改变所致的心理感受,确定患者对自身改变的了解程度及这些改变对其生活方式的影响,接受患者所表达的焦虑和失落,使患者在表达感受的同时获得情感上的支持。
3.2.3 针对化疗1周内、电解质紊乱、贫血的护理对策: 加强宣教,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使其了解化疗药物的作用、注意事项、不良反应以及化疗致呕吐、电解质紊乱、贫血等不良反应的护理,提高患者防跌倒意识,强调跌倒后可能造成的伤害。护士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加强巡视,动态评估跌倒风险,告知患者如有不适及时告知管床护士或医师,及时给予对应的护理对策,如纠正电解质紊乱、贫血。让每位患者都掌握“起床三部曲”(躺30 s、坐30 s、站30 s)预防体位性低血压而导致的跌倒。嘱患者睡觉时摇起床栏,夜间留有陪护,协助患者的日常生活。
3.2.4 加强对患者的防跌倒宣教: 临床护士需根据患者特点进行针对性、多样化的健康宣教。研究[8]表明,医务人员多场地、多时段对患者开展关于预防跌倒的健康宣教活动与知识讲座,可以有效提高肿瘤患者在院期间的防跌倒意识。护士在常规口头宣教和发放宣传册子的基础上,还可通过在患者休息区开展跌倒知识小课堂、制作预防跌倒微视频、建立微信公众号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健康教育方式,提高肿瘤患者住院期间的防跌倒意识[9]。
3.2.5 为患者提供安全的住院环境: 本研究表明,不安全的环境也是造成肿瘤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应注意保持病区地面干燥,在卫生间、走廊等易滑倒的地方设置预防跌倒的警示牌;输液架和扶手用完后归位;告知患者及家属补液时尽量不要离床活动,如需走动要有家属陪伴协助;夜间开地灯或床头小灯;指导患者穿着合适的鞋及衣裤。
3.2.6 加强对护士的培训: 护理相关因素也是造成肿瘤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为此提出对应的护理对策:①定期组织医护人员进行预防跌倒相关知识培训,提高跌倒评估识别能力和宣教能力,确保其能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宣教并及时反馈,提高患者跌倒发生时的处理能力;②要求护士对跌倒风险高的肿瘤患者,如化疗1周内、贫血、电解质紊乱、行动不便、下肢水肿、年龄>65岁、病情不稳定等,在床尾挂“防跌倒”警示标志,加强预防跌倒宣教,指导患者“起床三部曲”;③要求护士对跌倒风险高的患者加强巡视,睡觉时拉起床栏,每班做好交接班。
肿瘤患者需要接受放化疗、免疫治疗、手术等治疗,其身体、精神和心理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创伤,容易发生跌倒[10]。在做好跌倒相关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开展多形式的健康宣教,有助于提高肿瘤患者防跌倒意识和依从性[11],实施针对性的预防跌倒护理对策,快速、精准地评估跌倒风险,加强健康宣教工作,优化病房的环境布局,强调临床护士跌倒宣教的培训,有助于减少跌倒事件的发生。
利益冲突声明: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