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路线设计要点及思路探究
2020-05-12黄玲霞
黄玲霞
(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陕西 西安 710075)
公路工程中,路线设计是一项较为复杂、系统的工作,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到众多因素,包括地形地貌、周围环境、沿线设施等,只要有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公路工程设计整体效果。为此,要把握好公路工程路线的设计相关要点,采取最科学的设计思路,以保证公路路线布设更合理、科学,提高公路建设整体水平。
1 公路工程路线设计要点
1.1 平面线形设计要点
(1)平曲线间最小直线长度。在公路工程路线设计中,在平面线形设计环节,两个平曲线间直线长度需要控制好,设计过程中要保证该直线长度符合标准。现行标准指出,两曲线间直线长度要大于路段设计速度的5倍,而两个反曲线间直线长度则不能低于路段设计速度的3倍。如果平曲线相互通视,直线过短,容易使人产生错觉,即将直线与平曲线错看成反向弯道,影响正常的交通出行。同时,设计过程中也不能采取在同向曲线间插入短直线的做法,因为车辆从一个弯道进入另一个弯道,期间有一段直线行驶,而进入弯道要对方向盘反向扭转,为此,控制好直线长度非常有必要。
(2)圆曲线。受离心作用影响,当车辆在圆曲线中行驶时,此时,有着较差的驾驶条件,如果曲线半径设计的过小,容易诱发安全事故。为此,在设计线形时,如果在适宜的地形条件下,要适当将曲线半径增加。山岭重丘地带,所采用的半径要为极限半径2~3倍;而在平原地带,保持流畅的线形有利于将驾驶舒适度增强,也要适当将半径增大。圆曲线的切线长度、半径及转角间要保持特定关系,即:
1.2 纵断面线形设计要点
(1)坡长。为了避免车辆频繁换挡,影响驾驶速度,纵坡设计要尽量均匀、平缓,长度要适当增加。采用最短坡长作为变坡点间距是最符合规范标准。最短坡长设计要符合相关标准,且要能对直坡段承载。同方向竖向曲线在设计时,也要保持适宜的直坡段长度,这样才能避免产生断背曲线。因凹形竖曲线容易被错看成线形的一部分,直坡段整体看起来不够平顺。如果是过长的直坡段,则容易将其作为半径较大的竖向曲线,三心复曲线通过与两端连接而形成,可将不平顺问题有效解决。反向的竖向曲线在设计过程中,其长度也要控制在标准内,一般不低于设计速度3s行程,直坡段适合增设在曲线中间段。
(2)变坡点与竖曲线。为了将行车动量变换减少,所有的变坡点都适宜设计成竖向曲线,从而满足视距要求,也可保证汽车前灯的照射范围足够。通过合理组合竖曲线与平曲线,线形的平顺度增加,从而将车辆驾驶舒适性增强。因车辆经过变坡点后重心会出现,此时,运动轨迹与抛物线类似,为此,竖曲线设计采取二次抛物线方式最为适宜。但因为抛物线曲率半径变化不大,接近于圆曲线,所以在设计上可用曲率半径表示竖曲线。对于竖曲线半径,要保证离心力在标准内,一般要在车辆弹簧承受范围内。
1.3 平、纵面组合设计要点
要从视觉上、需求上综合考虑平面、纵面组合设计。要能相互对应上竖曲线与平曲线,平曲线要能够包围住竖曲线,这样才是最适宜的平、纵曲线组合设计方法。如果平曲线过长且较为平缓,对应纵坡要更为流畅、平顺,并适当增加曲线半径,这是凹型竖曲线应当注意的设计要点。而对于凸型曲线来说,平、纵面组合设计的意义则不大,也不会带来更好的驾驶体验。对于凹型竖曲线,仅对线形要素考虑,能够提升驾驶安全性,但是,线形美观度不高。因为会影响路面排水,对于反向平曲线各个拐点来说不适宜在顶部、底部设置竖向曲线。并且将几条竖曲线设置在较长的平曲线中,或者将几条平曲线设置在长竖曲线中,这种组合方式是不合理的,因为视觉感会非常差,尤其是有较大坡差的地带视觉扭曲感会更为强烈。为此,保持竖曲线与平曲线的均衡非常关键,即:
如果难以使平、竖曲线保持均衡,为使驾驶员可以看到3个以内的纵坡变化,则要控制好竖曲线在平曲线当中的数量,一般不能超出2个。竖曲线的半径还要与平曲线保持协调一致,达到一种均衡状态,这样才能使立体线形更为合理、美观。如果平曲线有着较大的半径,就要对应延长竖曲线的半径;平面曲线长度较大,就要适当延长竖曲线长度[2]。如果无法准确判断平、纵曲线是否达到均衡状态,可以使用一些检验方法,如透视图,而最主要的是要依据相关规范进行设计。
1.4 行车视距设计要点
公路工程线路设计中,保证每条道路都具备停车视距方面的要求是最基本的设计原则。不管是双车道还是单车道以及道路中是否设置了分隔带,都要满足停车视距方面的要求,保证具备科学、合理的停车视距。
如果公路分快车道与慢车道,或者是道路中间有标线并分道行驶车辆,虽然没有对超车视距做特殊要求,但是,要具备停车视距的相关要求。在相关规范标准中,明确规定了二、三、四级公路行车视距要比停车视距高出2倍左右,并且要有其他路段满足超车视距要求。这些规定出台的原因主要是很多公路中间没有标线,加上非机动车对其产生一定干扰,造成车辆都集中到中央区域行驶,当有其他车辆超车时才返回原车道内行驶,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行驶安全隐患,将视距放宽非常有必要。为对设计合理性进行验证,可借助三维模型影像,科学地判断与分析路线空间组合设计效果。
2 公路工程路线设计思路
2.1 平面设计
在设计平面路线时,需要对路线规划要求及施工要求准确把握,依据相关要求开展标准化设计;对公路工程周围设施、人流量、出行需求等综合分析,保证路线设计与附近设施相配套,与环境相统一,并且在高填方路段设计直线与缓弯过程中,线路要尽可能精简,以保障车辆的通行安全;充分考虑横纵断面的设计需求,并将两者结合起来分析,大半径曲线可优先设计,然后,其他线形在各区段与之配合、协调。
2.2 横断面设计
公路工程路线设计中,路权分配的空间性能通过横断面设计体现出来,其与路线等级、功能间关系极为紧密,为此,对其总体设计思路优化非常有必要。比如,某市公路路线由主干路、次干路及快速路、各支路组成,按照等级对其进行划分,则顺序为快速路、主干次路,最后是各支路,划分好公路等级后再制定合理的设计方案。设计高密度区域时,要对该区域的公交路线、自行车道、人行道等综合考虑,要确保各个功能道路通行无阻。
2.3 纵断面设计
公路路线的起伏状况通过纵断面设计可直观反映出来。需要结合公路路线规划相关要求进行设计,并事先开展详细勘察,了解公路路线等级、使用性质等,并全面收集附近地质环境、水文环境、基础设施等相关信息。依据这些勘察信息拟定出设计方案,保证设计具备科学性。在具体设计中,需要把握好以下原则:(1)纵坡的设计必须要平顺,以保证正常通车,并要事先参考相关规范标准,保证设计符合相关规定要求;(2)对水文地质状况详细考虑,如果路线所处区域有较高水位,为避免积水,需要首先对路基加高,保证公路可以正常交付使用。此外,在路线设计中,要考虑到长远效益,确保公路设计质量,做好整体规划与协调,为提升公路建设整体质量奠定基础。
公路工程受地形影响较大,如果设计过程中面临复杂、特殊的地形条件,可以将纵坡适当增加,但不能超过1%,如果一些路段非机动车通行量较大,则要使坡度变缓。一般来说,山岭重丘地区坡度在4%~5%范围,平原地区坡度控制在2%~3%范围内。此外,还要关注最小坡长的设计,要确保满足车辆行驶的平顺度需求,同时,还要兼具美观度。控制好最大坡长,即汽车爬坡行驶过程中速度变慢,但是,仍能保持最低时速下可行驶的距离,公路如果等级高,要确保各种车辆行驶不相互干扰,而公路等级较低,则要避免速度下降造成爬坡无力。
总之,公路工程路线设计直接关系到公路建设的整体质量,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公路后期使用效果。为此,在公路工程路线设计上,要把控要设计要点,继续优化设计思路、方式等,始终将相关标准作为依据,全面获取并分析相关数据,确保顺利完成优质、科学的路线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