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比伐芦定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的应用效果

2020-05-12徐瑞平张东宾

河南医学研究 2020年13期
关键词:斑块心血管心肌梗死

徐瑞平,张东宾

(1.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 心内三科,河南 郑州 450000;2.河南省人民医院/郑州大学附属人民医院 血管外科,河南 郑州 450000)

急性心肌梗死属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发病率高,多由于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致使冠状动脉血流中断引起,而炎症反应是冠状动脉斑块不稳定的重要原因,易引发多种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1]。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方案,可有效开通闭塞血管,缓解临床症状,但缺血性再灌注损伤会加重炎症反应,增加斑块不稳定性,促进其演变、破裂[2]。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同时抑制炎症反应是临床研究重点。比伐芦定是新型抗凝药物,可抑制凝血酶活性,且不良反应较少,但在抗炎方面的研究报道有限。本研究旨在探讨比伐芦定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10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拟行PCI术,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男29例,女25例;年龄45~77岁,平均(61.34±7.64)岁;发病至急诊时间3.5~10.8 h,平均(7.15±1.72)h。观察组:男31例,女23例;年龄42~78岁,平均(60.86±7.26)岁;发病至急诊时间3.1~10.9 h,平均(6.89±1.61)h。两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发病至急诊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1.2 选例标准纳入标准:(1)符合《内科学》(第8版)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3];(2)拟行PCI术;(3)患者家属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消化道出血、心源性休克、肝肾功能障碍;(2)凝血功能异常;(3)对本研究药物存在禁忌证。

1.3 治疗方法两组均接受PCI术。术后给予对照组肝素注射液(南京健友生化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63484),经动脉鞘管内注射,100 U·kg-1,追加2 000 U·h-1至术后4 h。给予观察组比伐芦定(江苏豪森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40057),术前 5 min静脉推注0.75 mg·kg-1,静脉泵入1.75 mg·kg-1,术中持续静脉滴注1.75 mg·kg-1·h-1至术毕,持续静脉滴注0.25 mg·kg-1·h-1至术后4 h。

1.4 观察指标(1)比较两组术后1、10 d血清hs-CRP、Lp-PLA2水平。抽取空腹静脉血3 mL,然后以离心半径10 cm,3 000 r·min-1离心处理10 min,分离取血清,以免疫投射比浊法检测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试剂盒购自上海酶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严格按照说明书步骤操作执行。(2)记录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再住院率(治疗后因心肌梗死、心绞痛、心衰等再次入院治疗)。

2 结果

2.1 炎症因子术后10 d两组血清hs-CRP、Lp-PLA2水平均低于术后1 d,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1、10 d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注:与同组术后1 d比较,aP<0.05;与对照组术后10 d比较,bP<0.05;hs-CRP—超敏C反应蛋白;Lp-PLA2—脂蛋白相关磷脂酶。

2.2 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再住院率治疗后,观察组出现心力衰竭2例,心绞痛1例,再住院2例;对照组出现心律失常5例,心力衰竭3例,再发性心肌梗死1例,心绞痛2例,再住院9例。两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观察组[5.56%(3/54)]低于对照组[20.37%(11/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52,P=0.022);两组再住院率比较,观察组[3.70%(2/54)]低于对照组[16.67%(9/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60,P=0.026)。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综合征较严重类型,致死率、并发症发生率均较高,临床治疗以PCI术为主,对开通闭塞血管、恢复梗死部位血流灌注有重要作用,可最大程度保护心功能,减少梗死面积,有助于预后改善。PCI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效果确切,但其局限性在于会损伤血管内皮,导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诱使血小板聚集,造成新的不良心血管事件,增加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术后再住院率。因此,PCI术后临床多给予抗凝治疗,减少不良心血管事件。

肝素有较强抗凝血、调血脂作用,抗感染作用强,临床应用广泛。比伐芦定是人工合成抗凝血药物,是凝血酶直接抑制剂,可抑制凝血酶与底物相结合,具有特异性、可逆性,起效快,与肝素比较出血风险小[4]。相关研究指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展过程和炎症反应有直接关系[5]。炎症因子附着于血管内皮,可增厚血管内膜,导致斑块破裂,从而促进冠状动脉综合征发展。hs-CRP是受炎症刺激肝细胞合成的急性实相蛋白,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出现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其水平可反映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稳定性。Lp-PLA2主要由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分泌,是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反应标志物,可加快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展,提高心血管发病率。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10 d两组血清hs-CRP、Lp-PLA2水平均低于术后1 d,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表明比伐芦定可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本研究结果进一步显示,观察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再住院率均低于对照组,提示将比伐芦定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可减少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降低再住院率。

综上所述,将比伐芦定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可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减少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降低再住院率。

猜你喜欢

斑块心血管心肌梗死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颈动脉的斑块逆转看“软硬”
一篇文章了解颈动脉斑块
microRNA-146a与冠心病患者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
有颈动脉斑块未必要吃降脂药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lncRNA与心血管疾病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
胱抑素C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