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应用人性化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2020-05-12王金花刘一华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年4期
关键词:心肌炎病毒性人性化

王金花 刘一华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三明市第一医院,福建 三明365000)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属于儿科常见病,可根据病因分成病毒心肌炎、细菌性心肌炎等,其中以病毒性心肌炎最为多见,以发热、呕吐、头晕、多汗等为主要临床症状[1]。据报道[2-3],部分机型病毒性心肌炎发作后经及时治疗可彻底恢复,但部分慢性病毒性心肌炎可进展为心肌病,影响患儿健康成长。因此,应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进行有效治疗,而治疗期间若辅助以高质量护理干预,可进一步优化治疗效果。然而,常规护理模式因存在盲目性、操作机械性等缺陷,在心肌炎患儿临床护理中应用效果有限,有必要探索其他临床护理方案。我科近期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临床护理中引入了人性化护理模式,取得良好效果,为阐述其具体优势,现开展分组对照试验,主要从并发症、住院时间着手,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12月纳入心肌炎患儿108例,将上述患儿样本按护理模式不同分成对照组、研究组,各54例。其中,对照组患儿应用常规护理模式:男28例,女26例;年龄为3-11岁,平均年龄为(8.17±1.36)岁;病程是1-8d,平均病程是(5.34±1.45)d;研究组应用个性化护理模式:男27例,女27例;年龄为4-11岁,平均年龄为(8.74±1.22)岁;病程是2-8d,平均病程是(5.45±1.15)d;两组患儿心肌炎病程、年龄以及性别分布等个体资料均保持了同质性(P>0.05)。

(1)纳入标准:①患儿年龄为2-12岁;②患儿均存在胸闷、头晕、乏力、心悸等临床症状,经超声心动图、心电图以及血沉、C反应蛋白等实验室检查,综合诊断为心肌炎;③未伴发其他心脏类疾病;④家长在护理期间主动配合;

(2)排除标准:①合并肝肾脾等脏器功能障碍者;②中途转院者。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即安排患儿入院,遵医嘱给药,静脉滴注给药期间注意合理调节滴速,观察患儿有无不良反应等,同时告知患者饮食、作息等方面注意事项,出院时协助办理出院手续,叮嘱复诊时间。

研究组:患儿入院时予以微笑服务,并全面评估患儿、家长实际情况,以上述常规护理为框架,以“人性化理念”为宗旨,在考虑患儿之间差异性基础上,制定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人性化护理方案,实行责任制,严格执行方案:

(1)心理护理:对于年龄较小者,应以亲和态度赢得患儿配合,耐心安抚患儿、家长负性情绪,以温柔语言鼓励,引导对方表达内心紧张与痛苦,予以针对性安慰。对于哭闹者,应寻求家长帮助,联合安抚患儿,为患儿平复情绪留有充足时间。对于年龄较大者,可通过讲解疾病相关知识,使其了解自身疾病属于可治愈性,必要时可介绍同龄的成功案例。部分家长不了解心肌炎相关知识,容易过度担忧,应及时沟通,讲解相关康复案例,消除其顾虑,增强患儿、家长的治疗信心。

(2)环境护理:为患儿创造安静、舒适的病房环境,可粘贴儿童喜欢的漫画图片、床头柜上置放玩具公仔,消除患儿对环境的陌生感与戒备。同时,将室温调节至23摄氏度左右,湿度为60%左右,注意室内通风,定期对室内物品消毒,严格控制探视时间,预防交叉感染。

(3)生活护理:加强营养支持,选取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心功能不全者,应控制钠盐、水分摄入量,指导患儿培养健康的生活作息习惯,早睡早起。叮嘱患儿不可过度用力排便,必要时可应用开塞露。叮嘱家长严密关注气候变化,预防感冒,引起上呼吸道感染,加重病情。可为患儿家长发放相关知识宣传手册,增近其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注意事项的了解,从而主动督促患儿遵医嘱用药、定期复查。

(4)给药护理:严格按照医生要求用药,控制用药时间、剂量等,其中不足3岁者的术野滴速应控制在4-6滴/min,4-8岁患儿应控制在6-8滴/min范围内,8岁以上者应控制在10-15滴/min,必要时可应用输液泵辅助输注,滴速不可太快,以免加重患儿心脏负担。

1.3 观察指标

(1)统计两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包括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等。

(2)记录患儿住院时间,以统计各组患儿住院时间平均值差异。

1.4 统计学方法

以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并发症等无序分类资料的样本容量n>40,且理论频数T>5,则实施χ2检验。住院时间等数值变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实施t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2.1 观察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

研究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是1.85%,对照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是14.81%,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2组患儿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2.2 观察两组患儿的住院时间

研究组患儿平均住院时间是(11.94±1.31)d,短于对照组的(18.67±2.64)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781,P=0.000<0.05)。

3 讨 论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作为儿科多发病、常见病,主要病理改变为心肌出现炎症性病变,其诱发因素较多,常见无感染、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等,不同病因所致心肌损伤轻重程度存在较大差别,临床表现也不同,轻者无任何症状,重者可引起心力衰竭等,其中以病毒心肌炎发生率最高[4]。因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病情进展快、可反复发作、预后较差等特点,多安排住院治疗,而期间辅助以恰当、高质量护理干预,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但究竟应用何种护理模式,医学界尚无一致意见[5]。

人性化护理作为现代医学领域上兴起的一项新兴护理模式,秉持“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的宗旨,处处体现了“以人为本”理念,不仅要求护理人员从人性化角度出发,为患儿提供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同时确定服务对象,重点关注患儿和家长的护理需求以及心理状况,从而消除患儿、家长内心顾虑,予以理想护理体验[6-7]。心肌炎病情进展快,加上小儿属于医院特殊人群,对护理质量的要求较高,笔者基于上述观点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护理中引入了人性化护理模式,内容涉及心理、环境、生活、用药等方面,护理效果肯定[8]。结果提示:研究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仅有1例患者并发心律失常,与对照组相比差异较大,可见研究组患儿治疗中安全性更高,得到了全面、系统、优质护理干预,有效预防了并发症发生;研究组患儿的住院时间也较短,可见其康复加快,可见人性化护理的应用还可加速患儿康复进程,同时推测与并发症少有关。

综上: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临床护理中适宜应用人性化护理模式,不但能提高患儿住院治疗期间安全性,还可加速其康复进程,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心肌炎病毒性人性化
一个小感染,怎么就变成心肌炎了?这些症状一定要重视
牛病毒性腹泻病特征、诊断与防治研究
2030消除病毒性肝炎:未来10年该怎么做?
人性化
加入人性化考量令体验更佳 TDG Audio IWLCR-66 & IWS-210
清热利湿法联合中医辨证施护治疗病毒性心肌炎
如何防治子猪病毒性腹泻
“扶不扶”的人性化选择
左卡尼汀治疗心肌炎的临床价值及不良反应观察
microRNA-155在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