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现状

2020-05-11庞红艳

农业灾害研究 2020年8期
关键词:农村土地流转现状问题

庞红艳

摘要 我国在持续推进农村土地改革过程中制定并出台了一项利民政策——农村土地流转。通过这一利民政策的广泛推广,能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目前,各农村已经全面实行农村土地流转,促进了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但在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一系列问题,必须规范管理农村土地流转各个环节,为农村土地有效流转提供推动力。

关键词 农村土地流转;现状;问题;流转对策

中图分类号:D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305(2020)08–0–02

Abstract In the process of continuously promoting rural land reform, China has formulated and introduced a policy for the benefit of the people -- rural land circulation. Through the extensive popularization of this policy, it can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in China. At present, the rural areas have been fully implemented rural land circulatio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agricultural economy. However, there are a series of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rural land transfer. It is necessary to standardize and manage each link of rural land transfer to provide impetus for the effective rural land transfer.

Key words Rural land circulation; Current situation; Problems; Circulation Countermeasures

DOI:10.19383/j.cnki.nyzhyj.2020.08.051

隨着经济社会飞速发展,实行农村土地流转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利于实现乡村振兴目的。广大农民群众的命脉所在是土地,而作为我国经济体系中支柱性产业之一的农业经济,是快速发展农村经济、保障农民步入小康生活的关键。在进行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土地承包方为流转主体,具备土地经营权的以客体为主,承担担保责任的主要是政府部门,通过土地流转这三方关系,形成了多样化的流转方式,流转过程中要遵循自愿、平等、协商的原则。农村土地流转能实现农业生产利润最大化,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广阔空间。但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受制度体系管控较为缺少、政策普及力度不足、长效保障机制较为缺少等因素影响,制约了农村土地有效流转,因此,必须要进一步探索能有效推动农村土地流转的可行性措施。

1 农村土地流转现状

1.1 主体多元化及经营规模化

从当前农村土地流转情况来看,不仅与很多农民有关,同时也与一些农业科技人员及农业企业等具有一定的关系,涉及方在土地流转、农业专业种植中的参与方式往往是以租赁及转包等为主,可见目前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参与主体具有多元化特征,可促进农村土地流转稳定发展。

1.2 流转形式及渠道多样

在以往流转农村土地的过程中,通常是以出租及转包等方式为主,而在国家大力扶持并广泛推广农村土地流转这一利民政策的背景下,以往代耕及无偿等流转形式开始发生巨大改变,即逐渐趋于转让及有偿转包、互换等方式方面进行转变,同时流转的渠道也开始发生改变,即由以往流转双方自主协商的方式逐渐向委托他人、集体组织流转等形式方面进行转变,因而形成了多样化的流转渠道。

1.3 流转规模不断扩大

在城市化建设持续深入背景下,工业及建筑业得到了迅猛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农村土地流转速度的加快,并不断扩大了流转规模,使农村土地流转规模、速度等开始有多样化发展趋势,进一步推动了农村土地有效流转。

2 农村土地流转问题

2.1 缺乏制度体系管控

农村土地流转的首要之处在于制度体系管控,虽然说目前我国已经普及了农村土地流转,但是在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日益凸显了一些无经验和无规律等弊端问题,所以流转环节通常会出现一些缺乏规范性的流转操作、不稳定的流转程序等现象,而导致这些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一些农民法律意识不强,加之流转程序往往是以流转双方主体口头约定为主,必要的法律依据较为缺乏,导致流转协议达成后,争执及纠纷问题仍极易产生。虽然我国已经颁布了土地流转法律法规,并且在农村土地流转时,也允许广大农民群众依法进行土地流传,但法律法规中却未明确规定流转的程序价格及管理等内容,导致流转合同签订后缺乏明晰的内容及条款,加之责权利等关系的明确规定也较为缺少,致使合同隐患问题较多[1]。此外,在相关政府部门中必要的制度体系管控较为缺少,一些政府部门在土地流转过程受政绩要求影响,往往会出现形式化现象,给党与国家政策的普及、实施等造成了影响,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2.2 实际普及力度不强

农村土地流转主要是流转土地的使用权,在流转双方主体合作意向已经达成的情况下,需要签订土地流转合同,借此为流转双方利益提供保障作用。作为我国农业改革发展中利民政策之一的农村土地流转,必须要进行大力推广,但从农村土地流转实际普及情况来看,一些农民并未理解流转规则,因而为不法分子利用土地流转政策谋利提供了便利,而农民却并不清楚自身土地流转动向。此外,因相关政策普及较为缺少,导致一些农民土地流转协议往往是以口头承诺为主,法律意识较为缺乏,阻碍了农村土地流转。虽然部分地区在一定程度上普及了土地流转政策,但并不具备较强的普及力度和影响力,农民仍然难以充分了解土地流转具体细则,最终导致农民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出现风险问题时,难以开展维权。

2.3 缺乏长效的保障机制

作为一项复杂化、社会性、系统性工程的农民社会保障长效机制,必然需要多方共同参与、共同努力,才能实现构建目标。但从构建长效保障机制的过程来看,并未融入相关法律及制度等,也并未保障农民具备更多的选择权,如流转过程出现问题的申诉程序不清晰等。与此同时,也并未以政策法规为依据,为农民普及法律知识,如流转土地用途等要与相关规定相符,不应以产业结构调整、农村经济发展等为借口,将原有耕地用途擅自改变等内容未普及[2]。此外,受長效保障机制缺乏这一因素影响,难以保障农民群众合法权益。我国有明确法律强调农村土地承包者具备使用土地的权利,但却并未统一规定土地处理权限,而在农村土地流转时,多数以集体土地流转形式为主,因而具体流转环节的确认项往往需要村委会及村领导等来进行,而在一些村领导对土地流转干预的情况下,很难保障土地流转能以农民自主意愿为主,可能会损害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3 农村土地流转的优化对策

3.1 建立长效化的政府监管机制

在构建长效化的政府监管机制的过程中,应确保机制覆盖土地流转全过程工作,如实施流转政策、普及流转政策、维护农民权益、明确界定承包者权利等,同时还应不断加强相关资料保存及审核等力度,具体涉及土地流转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数据信息等内容。具体来说,政府部门应以当地土地流转实际情况为依据,积极出台针对性文件,同时文件中明确要求土地流转环节应遵循市场规律,为农民合法权益提供保护,而要想确保上述目标有效实现,需要政府转变自身职能,有效避免土地流转环节自身越位及缺位等现象,充分发挥自身有形作用,有效引导农民向市场流入土地流转,加之将有效信息提供给农民群众,确保广大农民群众能随时了解和掌握市场情况,良好把握市场形势,保障土地资源利益最大化目标得以良好实现。此外,还需要充分发挥政府自身的监督作用,监管土地流转过程的合法性、合同规范性、行为合理性等,严格禁止土地流转过程以土地流转名义随意改变土地用途的行为,同时还应重点关注土地流转过程中不尊重农民意愿强制流转的行为。

3.2 加强政策法律宣传推广

我国土地资源十分丰富,但其中不乏存在一些荒废土地的现象,而为了有效解决土地荒废问题,就要进行土地流传,但受目前农民缺乏土地流转方面的认知这一因素影响,导致其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并不具备较高的积极性,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土地流转。对此,相关政府部门应加强政策宣传推广力度,考虑到目前广大农民群众对土地流转的顾虑问题,其原因主要在于农村并未深入了解土地流转政策,加之农民固有思维模式限制性因素影响。因此,国家和当地政府必须要提高重视程度,加强宣传力度,向农民有效宣传政策,使农民充分明确土地流转的各种优势,使农民清晰认知土地流转能实现自身增收目标,以此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对土地流转政策认知不足这一问题,为农村土地流转顺利开展、持续推进提供基本保障。此外,为帮助农民依法进行土地流转,充分保障农民合法权益,当地政府部门还应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明确规定土地流转过程中的一些细则性内容,如流转合同签订、明确各项合同条款、维权程序等,有效强化农民群众法律意识,以促进依法开展土地流转。

3.3 关注农民合法权益保障

农村土地流转过程应确保承包者和经营者充分知情,同时应杜绝口头协议的流转形式,在土地流转环节要想保障流转合同的合法合规性,就应该依法签订流转合同,使合同充分具备法律效应,以有效解决土地纠纷问题。这一环节需要政府部门牵头,重视土地确权问题,通过确权后颁发土地承包经营权属证明,从法律方面保障农民合法权益。此外,在土地流转过程,一旦有问题存在,应及时反映到当地国土资源部,而在问题反映并未收到回复及相应结果的情况下,则可针对此事件诉讼到人民法院。对于承包者及经营者来说,在签订土地流转合同的过程中,应注重价格及支付方式、期限、用途等。值得注意的是,在农村土地流转环节,为了进一步保障农民群众合法权益,还应健全完善法律法规,通过法律法规充分明确土地使用方式及权限等,而在规划和使用土地的过程中,应遵循相关法律法规,保障农民的知情权,禁止采用强制手段进行土地流转。

4 小结

首先分析了农村土地流转现状,在此基础上汇总了流转过程出现的一些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农村土地流转的优化对策,希望能为农村土地流转的规范、有序开展奠定坚实基础。作为重要生产要素及稀缺资源之一的土地,在高效利用和有效流转的情况下,能极大地促进城乡一体化和社会和谐、稳健发展。

参考文献

[1] 曲忠全,蔡水玲.土地流转发展现状及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J].乡村科技,2020,11(32):28–29.

[2] 彭万力.农村土地流转问题成因及对策探析[J].农村实用技术,2020(10):27–28.

责任编辑:黄艳飞

猜你喜欢

农村土地流转现状问题
探析农村土地流转对农民经济增长的影响
金融支持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研究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长沙县农村土地流转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