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中青年教师思想道德建设探讨

2020-05-11喻凤香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0年18期
关键词:思想道德素质师德高校

喻凤香

摘  要 中青年教师是高校的中流砥柱,整体上热爱教学,乐于贡献。目前还存在的不良行为有政治思想修养不高、教育教学行为功利化、教学工作无原则和不严谨、为人师表不够、隐蔽的学术不端行为屡禁不止、与受教者关系不纯洁等。思想道德建设,教师自身应不忘初心,教育部门和高校应将民主法治落到实处,社会应营造良好大环境及全面提升国民道德素质。

关键词 高校;中青年教师;思想道德素质;师德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0)18-0028-03

Discussion of Young Teachers Ideological and Moral Construc-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Yu Fengxiang

Abstract Young and middle-aged teachers are the mainstay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y love teaching and willing to contribute

generally. Bad behavior still exists, such as political and ideological accomplishment is not high, utilitarianism lies in educational tea-ching behavior, teaching is unprincipled and lax, to be a model is not

enough, covert academic misconduction continues, relationships with

the educated are impure, etc. Ideological and moral construction re-

quires that teachers themselves should not forget the original inten-

tion, education department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put democracy and rule of law into practice, the society should create a good environ-

ment and improve the moral standards of the people comprehen-sively.

Key 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young and middle-aged tea-chers; ideological and moral standards; teachers morality

1 前言

在高校“雙一流”建设启动的背景下,高校中青年教师承担主体教育教学任务,是学校的中流砥柱和中坚力量,是提升办学质量、加快内涵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在中央全面反腐形势下,教师自身思想道德素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针对高校中青年教师群体思想道德建设的研究尚未成熟,成果不多。比较而言,中青年教师有学历,大都受过正规教育,有干劲,但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容易受社会各种思潮的影响,更懂得如何精致地利己,进而容易波及教育事业,影响学生甚至危害社会。

当前社会形势复杂多变,新形势下呈现出很多新的问题,近年来出现不少由于教师思想道德素质引发的案例,如有教师在课堂上插播国外媒体不实图片,发表丑化党和国家领导人形象的言论,违反政治纪律;有教师违规收取招生劳务费和买卖假学历;有部分教师存在学术不端,违规修改学生成绩,违背师生伦理道德;等等。这些问题给社会和学生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新形势下探讨中青年教师思想道德建设尤为必要。

2 中青年教师思想道德素质内涵

陶行知先生提出“德高为师,身正为范”,高校教师相比较于其他社会职业,理应具备更高的道德素养。学术界多数研究是将师德等同于教师职业道德,大部分学者对于师德的本质认识是一致的:师德是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结构和品质[1]。2011年由教育部、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印发的《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将师德分为爱国守法、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严谨治学、服务社会、为人师表六个方面[2]。社会从中央到地方都加大了对教师道德层面的重视。2007年,胡锦涛在优秀教师座谈会上对教师提出的希望是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钻研、严谨笃学,淡泊名利、志存高远,甘为人梯、乐于奉献[3]。2014年,习近平在北师大师生座谈会上提出要做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的“四有”好教师[4]。

中青年教师与学生代沟小,其自身品质和行为更容易辐射学生,因此在某些方面具有更高的要求。笔者认为师德是教师个人道德的全面要求,包含而不仅限于教师职业道德:一是要有正确的政治方向;二是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是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教师应忠诚教育事业,具有对教育事业的献身精神;具有高度责任感,对教育工作抱有严谨的态度;爱护学生,教育过程中有爱的情感;与时俱进,使教育观念不断更新和发展;身体力行,以自身为人师表的行为做出表率。

3 中青年教师思想道德素质现状

强调师风师德一直是我国的优良传统,因此也使得高校教师获得了社会的尊重。但近年来出现的少数教师的道德沦丧行为带来极坏的社会影响,能轻而易举地引发教师群体的信任危机。

目前,中青年教师整体上热爱教育教学工作,具有奉献精神,工作认真负责,师生关系良好。甚至有些教师是学生口中的“女神”“男神”,获得学生的普遍认可。调查发现,学生最为认可的这些教师具有的良好行为,包括正面积极、知识丰富、组织严密、教学有序、待人亲切、幽默乐观、维护学生利益等。

笔者在2019年以问卷方式在湖南省进行了调查,调查对象为普通公众、学生和教师,回收有效问卷200份。调查表明,认为目前师德状况“较差”或“很差”的共占27%,认为“一般”的为39%,而认为“较好”或“很好”的占34%;对于高校中青年教师,认为目前存在的思想道德不良行为有“言行出格,仪表不整”“重视名利,拼职称、职位”“上课敷衍,照本宣科”“不讲原则,成绩不公正”“不关心学生”“学术不端”“利用学生”等。通过调查及文献研究,笔者发现目前中青年教师思想道德素质呈现出如下问题。

1)政治思想修养不高。中青年教师政治思想还不够成熟,特别是理论素养不高,共产主义理想比较淡薄,政治学习流于形式,应付了事,轻政治重业务。这也导致部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无法对学生进行正面的课程思政教育。2019年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党员教师的思想觉悟有了很大提高,并能辐射及带动周边的非党员同志。

2)教育教学行为功利化。调查发现,79%的中青年教师做科研是为了评职称,少数教师是为与企业合作或服务社会。在这种急功近利的思想影响下,抄袭、无贡献挂名等学术不端行为屡见不鲜。而教书育人中的良好思想道德行为由于量化困难,考核机制不成熟,对职称评定、职位竞选等影响不明显,因此而常被忽略。本科院校重科研轻教学的情况尤为突出。

3)教学工作无原则、不严谨。首先主要表现在授课过程没有较好的规划,组织不严密,随心所欲,存在应付的现象。教学内容不考虑是否符合社会需要,教学方法不适合受教对象。有的教师制订教学计划主要看自己会什么,哪样教学更方便自己。这是极其错误的。其次表现在成绩评定不科学、不公正,进而影响学生奖学金、优秀等次的评定、入党条件等,不但造成不好的风气,打消了优秀学生的积极性,更影响学生“三观”的正确培养。

4)为人师表不够。部分教师言语粗俗,举止不文明,不注意自身形象,加深了社会和学生对教师群体的误解和不满。部分教师甚至在课堂内外传递负面的、消极的情绪,不但不能为学生做表率,还严重误导学生。

5)隐蔽的学术不端行为屡禁不止。近年来媒体爆出多起严重的学术不端事件。教育部于2016年发布《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教育部令第40号),明确了学术不端行为的认定,并提出应进行严肃处理,包括通报批评、终止科研项目、撤销学术奖励、辞退或解聘等,起到极大的震慑作用。近年来,论文查重系统等的应用也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这种行为,但仍然存在一些隐蔽性强的行为,如侵占学生的科研成果,篡改试验数据等。82%的受调查教师认为目前存在“未参加研究或创作而在研究成果、学术论文上署名”的情况,有的中青年教师在课题申报、论文发表时往往虚构合作者,挂上行业内知名专家、单位领导等的名字,以此增加通过率。

6)与受教者关系不纯洁。郭晓冉[5]研究认为,高校部分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道德关系失范行为,超出了纯洁的、摆脱了物质化的“传道授业解惑”关系。近年来,媒体也爆出多起师生伦理失常现象。调查过程中发现,高校中青年教师与学生仍存在很多不良关系,比如将学生当作廉价劳动力,继而在成绩评定、奖助学金评定、评奖评优中给予倾斜等。

4 中青年教师思想道德素质建设策略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只有在思想道德素质提升的前提下,教师才能自觉自愿地做某事,真正热爱教育事业。加强中青年教师的师德建设是促使其向正确方向发展的重要保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加强师德建设,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教师要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已经由传统的“读报纸,学文件”的形式转变成多元化的趋势,学党史、学理论、读原著、上党课、红色实践、情感沟通等,取得丰硕成果。教师思想觉悟有了极大提高,在正面价值观的引导下,呈现出爱国爱校、爱岗敬业的热潮,一度迷惘的学生也认为爱国是一种时尚。党指引的正面积极的文艺作品宣传、典型案例宣传等措施取得不错的成效。笔者认为,加强中青年教师思想道德建设还应从以下方面进行加强。

1)教師自身不忘初心。只有观念上的问题解决了,思想通了,才谈得上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高校才能更符合我国高等教育的战略要求。20世纪90年代,研究者多从“道德论”出发,论述高校腐败的原因[1],认为高校腐败是领导和管理干部理想丧失、道德败坏的结果。目前制约中青年教师的法律法规、行为规范较多,但法律法规只有内化到伦理层面才能发挥作用。有些情况下,高校教师的行为并没有第三方监督或没有他者在场,只能依靠其自律的个人道德品质才能把控自己的行为。只有大部分教师在工作过程中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不为社会不良风气所动,才能守住知识分子的身份,无愧于高校教师的神圣称谓。这就要求教师不忘初心,一是克服功利主义价值取向,以真理为最高价值取向;二是化解教学与科研之间的角色冲突,以培养学生、服务社会为最终目标;三是知行合一,加强道德理论方面的研究,加强对实际行为的指导,避免精致利己。

2)教育部门和高校将民主法治落到实处。教育部2014年先后发布针对师德行为的“六禁令”“红七条”,对涉及教育教学方方面面划定“红线”,如政治思想、科研工作、兼职行为、招生保研、师生关系等[1]。有学者将高校的腐败用功能论进行解释,认为腐败的发生是高校制度的不完善导致的[6]。由于高校内部格局、学科归属、师生门第等更容易导致在高校教师招聘、职称评定、学生招生就业等等过程中“关系”与“潜规则”盛行,更容易导致窝案串案多发[7],2017年中管高校巡视通报中也得到相关验证[8],

因此必须从根本制度上予以杜绝,不留可乘之机。教育部门和高校应将民主法治落到实处,模范表彰与失德惩戒相结合,刚性规范与柔性关怀相结合。

①对教师队伍中出现的触犯“红线”的行为应将惩戒落到实处,雷厉风行、实事求是,杜绝遮遮掩掩、没有原则、通融包庇,对于师德师风败坏的教师清理出教师队伍。

②对于教师中的师德模范应加大宣传,对中青年教师中的“老实人”“规矩人”应给予倾斜。目前,多数高校在职称评选等工作中加大了师风师德的力度,实行一票否决制。但师风师德具体怎么量化、怎么衡量,又出现新的问题。

③学校评优评先、绩效考核、利益分配等应实事求是。调查发现,部分高校存在相违背的情况,如评优评先以“谁需要”为导向,严重影响了中青年教师的积极性,加大了其内部之间的不正当竞争,使民主陷入形式主义。

④严格教师准入制度,吸纳真正热爱教育的好教师,杜绝不学无术、一心钻营等不良品德人员入职。针对盲目选择教师职业或带有功利性目的选择教师职业的群体不建议其就职[11]。教育过程的特殊性使得教师的自身修养、行事模式、思想认知等会通过教学行为传递给学生,高校必须严格实行教师准入制度。目前虽然加大了教师准入的管理,但也容易让道德素质不高的人员蒙混过关,建议基于大数据全面考查教师入职前的思想道德情况,如结合交通违法记录、征信记录、公安系统记录等。

3)营造良好社会大环境,全面提升国民道德素质。有学者提出“嵌入论”,認为我国高等教育也是嵌入在特定社会结构之中的极其复杂的社会现象[12]。教师作为社会的一员,尤其是中青年教师承担的生活和工作的压力更大,社会上遇到的负面情况、不公平待遇等,见到的各种不良社会现象、不道德社会行为等,都会对其“三观”造成影响。如果整个社会的道德素质提高了,教师群体的道德素质自然水涨船高;如果整个社会道德滑坡,必然会影响教师群体。要坚决避免“允许他人放火,不许教师点灯”这种境况,否则容易导致教师骂不敢还口、打不敢还手,学生无视教师尊严等,俗称“光脚的不怕穿鞋的”。

在社会层面应营造优良的社会舆论环境,以形成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在学校层面应构建中青年教师良好工作环境,包括营造和谐校园文化环境、实事求是的考评机制、科学可取的成长成才机制、人性化的后勤保障机制等。

5 总结

师风师德建设可以分为三步走:第一步是依靠制度规范教师行为,此为外因;第二步是教师将制度规范内化为自身行为,此为内因;第三步是全面升华,并能辐射周边教师的行为。通过这三步,最终形成爱党爱国、爱校护生、爱岗敬业的高素质中青年教师群体。

参考文献

[1]肖彤.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7.

[2]李睿婕.高校青年教师的思想道德问题[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17(5):151-153.

[3]梅士伟.我国高校腐败问题的研究热点与趋势展望:基于1994~2018年CNKI论文的计量分析[J].廉政文化研究,2019(2):54-63.

[4]薛蛟.坚持立德树人,实现“三全育人”[N].吉林日报,2019-12-30(4).

[5]郭晓冉.高校部分教师道德失范行为的伦理审视[J].思想政治教育研,2017(1):144-149.

[6]崇椿,许小亮.高校中腐败现象研究综述[J].江淮论坛,2007(4):111-118.

[7]曾明,郑旭明,章辉腾.治理结构,权力机制与高校腐败:基于117个高校腐败案例的分析[J].廉政文化研究,2015(2):41-52.

[8]夏支平,胡海容.高校腐败分析:从文化与制度的角度[J].现代教育科学,2007(1):83-86.

猜你喜欢

思想道德素质师德高校
在“四史”学习中涵养高尚师德
师德考核“ 量化”实践与思考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国民道德素质提升
浅谈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评价的意义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德育教育要做到敢于实践
爱是师德的源头活水
抗震救灾中的师德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