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刊里的汉冶萍公司和它的时代
2020-05-11丁亮
汉冶萍公司是晚清民国时期大型钢铁煤炭联合企业,曾被誉为“东亚第一雄厂”。自它诞生至今,各方对它的关注、评论以及研究一直都没有停止。特别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国内外学界从多个学科领域以不同的学术视野对汉冶萍公司进行了深入研究,形成了大批学术成果,显示汉冶萍公司研究历久弥新的学术价值和意义。
当前学界研究汉冶萍公司及其有关内容时,主要依靠的是武汉大学经济系、湖北省档案馆、上海图书馆以及香港中文大学等单位整理出版的相关档案。而这一系列档案最近一项成果是2004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汉冶萍公司(三)·盛宣怀档案资料选辑之四》。随后至今,尚未有新的、专门性的有关汉冶萍公司的档案材料问世。有学者2017年分析当前出版的有关汉冶萍公司的档案资料时指出:“在汉冶萍档案资料整理方面,学界未能推出新的重大成果,堪称一大憾事。”这一看法代表了当前关注汉冶萍公司的学者共同的感受。
作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汉冶萍公司档案的搜集整理与研究”的系列成果之一,由周积明教授策划,郭莹教授、周积明教授主编,武汉出版社出版的《晚清民国时期汉冶萍公司报刊文献辑》(以下简称《报刊文献辑》),堪称二十多年来汉冶萍文献资料整理的突破性成果,也是当前学界有关汉冶萍公司档案文献搜集整理与研究最新最前沿的成果。《报刊文献辑》广泛搜集晚清民国报刊中关于汉冶萍公司及其相关内容的新闻报道、期刊文章等,并进行了分门别类的整理,收录资料计6000余条,全书约800万字。《报刊文献辑》的出版获得2018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同时获得湖北省重点学术出版基金资助。对汉冶萍公司研究和以此延伸的晚清民国政治社会的研究,《报刊文献辑》无疑都是重要的参考。
《报刊文献辑》为汉冶萍公司研究提供了大量全新的细节性材料,能极大拓宽和加深汉冶萍公司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以往出版的有关汉冶萍公司的档案文献,时间段主要集中在清末民初,盛宣怀之后的档案材料出版相对较少。涉及汉冶萍经营管理、官商交涉、员工福利、社会关系等方面的资料也数量有限、不成体系。
《报刊文献辑》收集了汉冶萍公司全时期散见于晚清民国报刊中的各类材料,并按照总论、企业管理、经济运作、社会活动、国际关系、高层信息、劳动生活、冶炼技术、公司股票等9个类别进行整理,每一类别下都有丰富的新内容,以报刊文献的形式填补了已出版档案的缺失部分。如总论收集了公司1925年停炉以后的大量新闻报道、分析评论,社会活动部分收集整理了汉冶萍公司参与的各类社会慈善、公益活动以及其他非经营性的活动,劳动生活部分完整收集了当时新闻记者对汉冶萍公司工人劳动、工资、生活、结社等的宣传和报道,冶炼技术部分系统的整理了汉冶萍公司的技术探索、技术水平以及当时钢铁工业冶炼技术的时代发展状况等内容,股票部分记录了从汉冶萍公司1908年上市发行股票起至1948年公司正式结束时每日股票价格、市场行情以及公司的股票交易情况。这些内容是以往出版的汉冶萍公司档案中较少见的,极大地弥补了以往档案材料的不足,为深入研究汉冶萍公司中后期的生存状况、职员工人的构成和日常生活、公司的股票财务等以往学界讨论不充分的问题提供了丰富的材料支撑。新出报刊文献也为讨论汉冶萍公司与政府关系、汉冶萍公司体制变迁特征和原因、汉冶萍公司对日借款等过去已有较多研究的问题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大量新材料,使得这些问题能够得到更深入透彻的探讨。
以往出版的有关汉冶萍公司的档案文献,以盛宣怀及公司自身留存的档案为主,更多地展现公司主导者及公司自身的主体性。《报刊文献辑》将晚清民国报刊中有关汉冶萍公司的内容搜集整理出来,提供了包括汉冶萍公司自己在新闻媒体上发出的声音在内的完整的晚清民国政界、舆论界、知识界多方对汉冶萍公司的报道和分析。这是一个巨大、丰富而完整的舆论场域。其中有各家媒体对汉阳铁厂创办及运营情形的报道分析,可以与张之洞、盛宣怀等人的决策相互参照;各家媒体对汉冶萍公司历次股东会议的报道,可以与公司自身相关档案相互印证;各家媒体对汉冶萍公司停产状况的报道评论、停产原因的分析,可以与公司高层自身的认识研判相互比对。
《报刊文献辑》完整收录了北洋政府农商部、南京政府相关部门发给汉冶萍公司的公文及决定,收录了湖北省政府、江西省政府及相关部门与汉冶萍公司交涉的公文及官方评论等,这些材料与汉冶萍公司自身档案一起呈现了多样的公司与政府关系内容。以往学者研究汉冶萍公司讨论这些问题,尽管用到晚清民国报刊中的资料,但引用数量很少,且这些报刊材料在研究文章中仅作为零散的佐证存在。究其原因,晚清民国报刊浩如烟海,有关汉冶萍公司的相关报道评论又内容庞杂,散落于众多刊物之中。对于某一具体问题,研究者难以完整、系统地搜罗齐全。《报刊文献辑》的出版改变了这一状况,使围绕汉冶萍公司的大量材料可以互参互证,为继续深入研究汉冶萍公司提供了便利。
《报刊文献辑》以汉冶萍公司的报道评论为线索,呈现了大量晚清民国政治社会的生动场景,为学界研究近代的新闻、政治、经济、社会诸多方面的内容提供了新的切入点和材料。
报刊是近代中国出现的新事物,在晚清民国时期呈现出蓬勃生长的姿态。晚清民国的政治、思想、经济、社会诸多方面内容,都在报刊中有大量反映,可以通过报刊进行观察研究。但是,近代报刊材料丰富杂乱,若无一个具体的线索指引则难以完善利用。汉冶萍公司作为跨越晚清民国的大型企业,围绕它发生的各类事件都得到媒體的高度关注。《报刊文献辑》不仅整理了近代新闻报刊中有关汉冶萍公司的材料,也以之作为切入点,丰富细致地展示了近代中国包括新闻界在内的全方位内容,包括晚清民国时期政府、学界、舆论界、企业、工会、个人、工人生活等等。由于以汉冶萍公司作为线索,这些纷繁零散的材料有了自身相对独立完整的逻辑,可以进行独立的研究分析。如对汉冶萍公司的新闻报道,反映了当时新闻媒体之间相互竞争、政见利益纠纷的时代特征,可以作为研究近代舆论和新闻界的典型案例。又如民初北洋政府、地方政府围绕汉冶萍公司股权利益纠纷形成的各种法规命令和媒体的相关报道,其中就包含了民初政治法律生态、中央与地方关系等诸多内容。举凡涉及晚清民国时期政治关系、社会生活、企业制度、社会思潮、工业化建设、工人群体等等问题,都可以借助这一《报刊文献辑》的相关材料进行分析讨论。
由此,这一套资料集不仅仅是研究汉冶萍公司的参考文献,也是研究晚清民国政治史、社会史等内容极有助益的工具书,显示了其丰富的功能与价值。
作者简介:丁亮,湖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史研究所博士研究生,湖北武汉,430077。
(责任编辑 刘晓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