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找回政党”:非洲国家民主转型研究视角的演进

2020-05-11杜力

社会科学动态 2020年1期
关键词:非洲

摘要:比较政治学对民主转型问题给予了充分关注。国内政治学界围绕非洲民主转型问题形成了民主转型的国家视角和社会视角。虽然这两种视角对非洲民主转型问题具有一定的解释力,但是二者都过分强调某一方面因素的作用,且属于静态的单向度研究,忽视了政治系统的复杂性和交互性。通过“找回政党”,引入政党视角,实现非洲国家民主转型研究视角的转换,既是对非洲国家民主政治实践的理论回应,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突破民主转型理论的“西方中心主义”,建构后发国家的民主理论,打破西方国家的理论话语霸权。

关键词:非洲;民主转型;国家视角;社会视角

基金项目:西南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政党现代化视野下非洲国家政治现代化比较研究”(SWU1909533)

中图分类号:D5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982(2020)01-0030-06

随着比较政治学的深入发展,国内政治学界掀起了一股国别和地区比较研究的热潮。其中,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对不同国别和地区民主转型问题的研究。在这些著作中,不乏对以非洲国家为代表的第三波民主化国家的民主转型问题展开的探讨。通过对国内非洲民主转型问题研究的文献考察,不难发现,既有研究从国家和社会两个视角分析了政治和社会因素与民主转型之间的关系。本文试图对国内非洲民主转型研究的主要文献进行学术考察,在评述既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国家—社会二维分析框架的局限性,反思其不足之处,主张在非洲国家的民主转型研究中“把政党找回来”,实现对国家视角和社会视角的超越,以期推动相关研究的发展。

一、国家:非洲民主转型过程中的国家发展、政治生态与制度结构

比较政治研究起缘于对政体形式的研究,其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的亚里士多德,他在著作《政治学》中对希腊不同城邦的政体形式进行了比较分析,以期探索何种政体形式更有利于实现城邦的善治。可见,国家一直以来是政治学研究的核心议题,也是比较政治学的重要研究传统。国内学术界对非洲民主转型的研究继承并发扬了这一研究传统,主要形成了国家发展视角、国家失败视角和制度主义视角三个研究视角。

首先,国家发展视角认为,国家发展的历史进程对非洲国家民主转型的成败具有重要影响。通过比较非洲国家与西方国家的政治发展路径,不难发现,西方国家是在完成现代民族国家建构的基础上设计现代民主制度的,而非洲国家则是在移植西方国家民主制度的进程中,实现传统部落社会向现代民主国家的转变。罗建波认为,由于非洲国家在实现民主转型的过程中,未能实现非洲历史传统、现实国情与西式民主的融合,使得民主制度不仅未能促进国家善治,反而在一定程度上解构了国家的统一性,阻碍了现代民族国家的建构,不利于非洲国家的民主转型。① 这种民主制度消解现代民族国家的政治现象,被李安山称之为“民主化与国家民族建构的悖论”。② 他认为,非洲国家地方民族主义泛滥,西式民主制度未能有效实现国家整合,反而沦为地方民族主义势力合法化的政治工具,不利于其现代民族国家的建构,最终会以国内冲突肢解国家主权的统一性。基于此,刘鸿武等认为,“迄今为止,国家成长和民族融合这两大任务在大多数非洲国家并没有完成。”③ 因此,非洲国家要实现民主转型,完全照搬西式民主制度是不可行的,只有通过思想变革,追求思想自立,维护国家主权的一统性,才能实现民主转型的稳固。沿着这一分析思路,在区分经验主权和法理主权的基础上,王涛等认为,大多数非洲国家目前仍处于“前民族国家”阶段,是在第三波民主化浪潮裹挟下实现的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因此,大部分非洲国家虽然是得到国际法承认的主权国家,具有法理主权,但是仍然缺乏经验主权。④ 在缺乏民族整合的多族群社会中,民众对国家主权的认同往往让位于次一级的国家政治行为体,如宗族、部落和宗教群体等,这进一步稀释了国家的经验主权。由于经验主权的缺乏,国家治理绩效欠佳,国内冲突频发,导致大部分非洲国家在民主转型的过程中出现民主崩溃或民主倒退的现象,最终蜕变为“钟摆型政权”。⑤ 对此,曹冬英認为,非洲国家民主转型出现政治体制变更反复的现象,主要是因为其政治生态未能得到优化。⑥ 经济发展不稳定,裙带关系和家族利益广泛存在于国家的各个领域,造成了非洲国家分裂的社会状态和严重的贪腐问题,导致大部分非洲国家的政治生态不仅难以得到优化,反而出现恶化现象,进而导致民主衰败。

但是,曹冬英仅仅从政治生态的宏观维度去分析非洲国家政体变更现象,未能对政治生态恶化的具体表现与民主转型成败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探讨。一般而言,国家失败是政治生态恶化的直接体现。通过梳理国内相关文献,可以发现,学术界围绕非洲的国家失败与民主转型之间的因果联系进行了学理分析。美国学者斯科特·斯特劳斯认为,非洲国家政治生态恶化的重要体现就是政治暴力频发和政治失序。在运用乌普塞拉冲突数据项目与奥斯陆和平研究所关于武装冲突数据库的基础上,通过跨国比较分析,他认为,虽然非洲国家之间或者国内战争的频度和烈度都有所下降,但是以选举暴力和争夺生存资源引发的暴力为代表的其他形式的暴力冲突呈现增加趋势。⑦ 这种暴力冲突不断的国家状态,难以为现代民主制度提供稳定运行的社会基础和良好的政治生态。因此,当前大部分非洲国家高频度、低烈度的暴力冲突破坏了现代民主政治运行所需要的稳定的社会环境。可见,对于大多数非洲国家而言,关键的问题不是如何移植西方国家的民主制度,而是如何实现有效的国家治理,优化国家的政治生态。郭帅认为,与传统的军事政变不同,非传统模式的军人干政主要以分裂主义、军阀主义、治安维持主义与人民党主义等政治动员模式,运用西式民主这个政治工具实现“干政”合法化。⑧ 这实际上是以民主的方式建构起威权统治。尽管这种威权统治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非洲国家的政治动员能力和集体行动能力,有利于避免国家失败。但是,就民主政治的发展而言,非洲国家“选举式威权主义”的盛行正是其民主崩溃或民主倒退的具体表现。卢凌宇对非洲国家遭遇民主转型困境的原因进行了比较分析。他认为,非洲地区的国家失败现象并不意味着其国家能力都呈现衰弱状态。通过数据比较,他发现,大部分非洲国家的汲取能力和军事能力与全球平均水平持平,而行政能力和制度能力都很弱。⑨ 这种国家行政能力的疲软和制度能力弱化,使得非洲国家不仅遭遇国家失败,还面临民主崩溃的危险。因为,现代民主政治是规则之治,对国家的制度能力具有较高的要求。只有将民主转型过程的的大众参与制度化,才能实现政治有序化。因此,只有实现民主规范的制度化,建立法治国家才能实现民主转型的稳固。⑩

最后,制度主义视角主要从路径依赖和制度设计的角度分析了国家结构性要素对非洲民主转型的影响。制度主义理论认为,制度一旦产生就具有了自主性,会对政治行动者的行为选择和行动策略产生重要影响。它主要通过影响政治行动者的“资源”和“偏好”来作用于政治过程,进而影响政治结果。{11} 在对非洲民主转型问题的研究中,国内学者从路径依赖的角度进行了有益探索。张佳威对非洲殖民遗产与民主转型成败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解说。他认为,英帝国所实行的间接统治模式致使殖民地政治结构出现碎片化倾向,而议会制与非比例代表制的结合在该类非洲国家易形成一党独大或忽视关键少数族群利益的政治格局,由此引发的强人独裁统治和族群抗争激进化诱使民主政治失败。{12} 同样,马正义通过对南非民主转型的考察发现,南非白人政权的种族寡头制特征和有限的民主实践,为南非实现和平的民主转型提供了制度遗产。因为,白人政权有限的民主实践为政治协商和民主选举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民主样本。{13} 然而,除了非民主社会的制度规范会影响非洲国家的民主转型之外,转型过程中的宪制选择也会对影响民主转型的稳固。因为,民主转型国家的制度环境构成了政治行动者行为选择的结构情境。{14} 可见,制度设计的差异也会带来民主转型结果的差异。通过比较分析贝宁和多哥的政治制度差异,刘乐明发现,贝宁的政治制度更具有包容性,是一个权力共享型政体,它通过制度的调整来最大化地满足社会的需求以此形成社会的制度性均衡,进而规制和调适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的社会矛盾与冲突,从而实现民主巩固。{15} 马正义的研究也充分佐证了这一观点。他认为,南非通过宪制设计实现传统领袖——酋长的回归,促进基层治理单位——社区和村落政治共同体的重建,避免了西式民主解构传统社会共同体的危险,进而使南非民主政治得以巩固。{16} 因此,在民主转型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本土社会历史遗产的路径依赖,而非刻板复制西方国家的民主制度。

二、社会:非洲国家民主转型过程中的族群、宗教与社会力量

民主转型研究中的社会视角,聚焦于政治系统的社会环境,着重考察外部因素对国家民主转型的影响。它主张探讨社会结构、宗教文化和社会组织等社会因素对国家民主政治运行产生的影响。因此,民主转型研究中的社会视角也被称之为“社会中心论”。通过对国内非洲国家民主转型研究的学术考察,不难发现,既有研究主要从非洲国家社会结构、宗教影响和社会力量的发展三个角度,考察社会因素对非洲国家民主转型的影响。

首先,社会结构视角认为非洲社会的族群分化阻碍了民主转型的实现。贺文萍认为,在大多数非洲国家,社会结构及分层的特点不是以阶级或阶层为基础的“横向划分”,而是呈现以部族或地域为基础的“纵向断裂”。{17} 这种“纵向断裂”,使得大部分非洲国家难以实现传统部落社会向现代民族国家的转型,在制约国家健康发展的同时,阻碍了民主转型的顺利进行。李鹏涛将这种社会分裂状态归因于政治生活中“土著话语”的建构。他认为,公民身份的“科特迪瓦性”要求实际上造就了分裂性的政治话语,最终导致了科特迪瓦的政治僵局和民主危机。{18} 另一方面,大部分非洲国家机械地照搬西方国家的民主制度,忽视本土社会结构的族群特征,使得民主扩大了政治裂隙,引发族群冲突和选举暴力,最终导致非洲国家的民主政治呈现“输家政治”的特征。{19} 陈明明的研究验证了在分裂社会中复制西式多党竞争性民主,不利于非洲国家的健康发展,反而促使“泡沫政治”和“民主悖论”的形成。{20} 闫健认为,殖民主义瓦解了非洲国家基于族群和血缘联系之上的道德秩序,代之以一种依赖于殖民国家暴力支撑的专制秩序,使得非洲国家本土社会的组织方式发生转变,导致非洲社会的碎片化和政治运作的非正式化,進而制约了民主转型的顺利进行。{21} 可见,当前大部分非洲国家的首要任务是重新将碎片化的社会组织起来,形成政治共同体,而非嫁接西方国家的民主制度。若在未完成现代民族国家建构的社会中移植西方国家的多党竞争性民主,很可能让地方民族主义势力以多党民主为政治工具,建构“新恩庇主义”{22} 社会网络,用合法的方式实现地区自治甚至是分裂国家的政治目的,从而引起反建制主义在非洲地区的勃兴。{23}

其次,宗教影响视角认为,非洲地区的宗教组织以其宗教信仰和道德权威影响着政治精英和大众的行为选择,进而影响着非洲国家的民主转型。郭佳认为,在非洲国家的民主转型过程中,非洲基督教会通过其宗教意识形态、社会动员能力和较强的社会道德约束力在政治行动者的政治社会化方面起着积极作用。非洲基督教会通过宗教社会网络对民选政府官员形成社会监督,以其温和的宗教意识形态调和国内党派矛盾,在纠正民选政府越轨行为的同时,促进了自由民主价值观的传播,有利于非洲政治民主化。{24} 与之相反,伊斯兰主义主张将伊斯兰教作为一种政治意识形态,通过“伊斯兰化”的途径或以渐进的合法手段或突变的暴力手段夺取政权,建立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25} 这一政治理想显然与现代民主政治的理论要求和实践经验相悖。{26}因为,现代民主政治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政治多元主义,无论是伊斯兰教政治化,还是政治伊斯兰化,都意味着对其他政治力量的排斥,容易导致权力的垄断和极端主义,引发民主崩溃和政治失序。通过对马里伊斯兰教与民主化的研究,李文刚发现,原本温和且具有包容性的马里伊斯兰教,随着西方多党竞争性民主的引入,逐渐以政治参与的方式消解了马里的现代民主政治,使得民主转型遭遇困境。他认为,西方多党竞争性民主为马里的伊斯兰激进势力提供了合法的政治工具,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分离运动,不利于国家的政治稳定和民主转型。{27} 樊小红在研究索马里伊斯兰教时,对伊斯兰教和伊斯兰主义对索马里国家发展的影响进行了区分。她认为,伊斯兰教曾是索马里各部落寻求身份认同、创建民族国家的核心凝聚力。但是,随着伊斯兰主义的兴起与蔓延,索马里的宗教和族群分裂逐渐演变为内战,不仅导致索马里民主的崩溃,还引起了索马里国家的衰败。{28}

最后,社会力量视角认为,与传统专制主义相比,现代民主政治更加注重对公共权力的制约,强调以社会力量防止公共权力的滥用。刘海方从国家—社会关系的发展角度对非洲民主化进行分析。{29}就理论缘起而言,国家与社会的二分源自西方国家的社会发展实际。社会是与国家平行且分离的独立领域,其功能是避免国家权力侵害公民权利,实现社会权力对国家权力的制约,从而维护现代民主体制。但是,由于国家—社会关系理论的“西方中心主义”论调忽视了非洲社会力量的血缘特质和部族色彩,使得非洲国家的民主转型往往忽视其历史传统。因此,在非洲民主转型研究中运用西方民主理论时,应当注重其理论适用性问题。陈尧认为,非洲本土社会力量的脆弱性决定了其民主转型的复杂性和长期性。{30} 由于非洲社会组织大部分是基于亲族血缘关系和恩庇—侍从网络形成的利益共同体,使得非洲本土社会的分裂特征和竞争性异常突出,进而影响了社会力量的整体性,削弱了社会权力对国家权力的约束,最终导致国家权力边界的模糊性,形成威权政体。与对国家—社会关系理论的概念辨析和整体性分析不同,于国辉等聚焦于非洲本土社会力量的具体组织载体——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对民主转型的促进和制约作用。他们认为,公共图书馆在肯尼亚的民主转型过程扮演了信息中立者和公共领域的角色,促进了大众的政治社会化和民主价值观的传播,有利于民主转型的稳固。{31}

三、“找回政党”:超越国家—社会研究视角的新范式

无论是国家视角,还是社会视角,都对非洲国家的民主转型问题具有一定的理论解释力。同时,二者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一方面,国家视角强调,国家自主性、国家能力和制度设计等宏观结构性因素对非洲国家民主转型的影响,忽视了外部社会环境因素对政治行动者的影响。另一方面,社会视角致力于探求社会文化因素是如何影响非洲国家的民主政治运作。但是,非洲国家以族群分裂、文化分割和宗教冲突为代表的社会分裂,并不必然带来选民的政治分裂。只有分裂的社会结构通过政治参与工具,将社会裂痕转变为政治裂隙时,民众的社会分野才能演变为选民的政治分裂。显然,在现代民主政治中,政党是连接国家与社会的重要纽带。它既受到国家结构性要素的制约,也受到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同时,政党又能以其政党自主性反作用于国家和社会。因此,有必要“将政党找回来”,以实现对非洲国家民主转型研究国家视角和社会视角的理论超越,顺应比较政治学研究谱系的演变。

第一,比较政治研究范式的转变要求我们“把政党找回来”。随着比较政治学研究范式从行为主义向新制度主义,再向话语制度主义的演变,其研究视角也随之由微观主义向宏观主义,再向整体主义转换。{32} 民主转型研究作为比较政治学研究的重要议题,其研究范式和研究视角也应当发生相应的转换。虽然,“回归国家学派”通过历史制度主义的研究范式,以国家视角建构出一个宏观的分析框架,一方面确实超越了社会中心主义过分关注社会因素和政治行动者因素的局限,弥补了其忽视结构性因素影响社会和政治行动者的不足。但是,民主转型的国家视角是静态的,而非动态的,侧重宏观结构性因素对社会和个人偏好和行动策略的“锁定”作用,忽视了社会自主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也会对國家及其社会结构产生影响。可见,民主转型的国家视角与社会视角一样,都只是关注某一方面因素的单向运动,而忽略了政治过程本身很可能是一个多因素交互影响的动态活动。

与国家和社会的分野不同,现代政党既是社会中的一个政治团体,也是现代国家民主政治制度运转的结构性因素。换言之,现代政党可以被视为国家因素与社会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因此,政党的产生及其运作过程体现了政治系统的动态性和复杂性,是超越民主转型研究的宏观视角和微观视角的另一种视角。它充分体现了政治活动的整体主义特征。所以,在非洲国家民主转型研究中引入政党视角,有利于将结构性因素与社会文化及政治行动者因素结合起来,突破原有国家—社会二维的分析视角,充分展现政治过程的动态性和交互性,构建国家—政党—社会三维分析视角,增强整体主义视角的理论解释力,推动民主转型研究向纵深发展。

第二,非洲国家的政治发展实践要求我们重视政党的作用。作为理论对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反思,非洲国家民主转型研究中的国家视角和社会视角都是西方国家制度变迁的产物。换言之,民主研究中流行的国家中心主义和社会中心主义主要是对西方国家民主政治的经验总结。若不经过理论适用性检验和理论本土化,便直接以西方的民主转型理论分析非洲国家的民主转型实践,难免会产生理论解释的困境。就大部分非洲国家的民主转型实践而言,与依靠市场方式和社会力量主导而走向现代化的英国、美国经验和依靠国家或官僚机器推动而走向现代化的德国、日本经验不同{33},其政治现代化通常以政党为中心,通过政党领导国家、整合社会的方式实现民主转型。从民主政治的历史发展来看,大部分非洲国家是先有政党组织而后有民主制度,通过建构政党—国家 {34} 来推动民主转型。可见,政党在非洲国家的政治发展和民主转型过程中扮演着关键性角色。因此,政党作为非洲民主政治运转过程中的关键变量,不应该被学术界所忽视。

所以,在非洲民主转型研究中有必要“把政党找回来”。这不仅是顺应民主转型研究范式转换的学术发展趋势,也是回应非洲国家本土政治实践的学术关切。无论是国家中心主义,还是社会中心主义,都体现了西方中心主义的目的论。这种目的论式的线性发展观简化了后发展国家制度道路的多样性、复杂性与曲折性,进而将现代化与民主化等同于西方化。{35} 它忽视了政党在非洲国家民主转型过程中,所起到的整合国家并实现现代民族国家建构和动员社会形成政治多元主义的双重作用,不利于非洲国家民主转型研究的理论深化和经验总结。

第三,在民主转型研究中“找回政党”,有利于把政党政治研究与民主转型研究连接起来,拓展非洲国家民主转型研究的学术边界。目前,国内政治学者普遍认为,非洲国家内部各政党力量对比格局是决定该国政党政治发展的重要变量{36},并由此展开了对非洲国家政党政治的研究。但是,通过梳理国内学术界既有的非洲政党政治研究,不难发现,既有研究主要集中于执政党角色转变和对多党竞争制度的反思,缺乏对政党与非洲国家民主实践经验的理论回应。而政党政治是现代民主政治的基本特征。因此,将政党政治与民主转型割裂开来,是不可思议的。通过在非洲国家民主转型研究中引入政党视角,实现政党政治研究与民主转型研究的理论对话,分析何种政党体制更有利于实现国家善治,何种类型的政党更有利于非洲现代民族国家的建构和民主转型,非洲政党如何适应民主转型等问题,不仅是对非洲现实政治的理论回应,也是基于非洲民主政治的实践经验,丰富并突破现有民主理论和政治发展理论的学术尝试,更是拓展非洲国家民主转型研究的有益探索。这将有利于突破民主转型研究的西方中心主义,寻找符合后发国家的政治转型路径,进而推动非洲国家自由民主向容错性民主转变,实现非洲民主化范式的转换。{37}

四、结论

从比较政治学研究的发展历史来看,国家中心主义和社会中心主义是不同历史时期学科研究范式转换和理论解释力度延伸的自然结果。政党因其兼具结构性和社会性双重特征,在民主转型研究中往往容易被国家—社会二分法所遮蔽。但是,在非洲国家的民主转型实践中,政党作为一个关键性变量,不应该被学术界所忽视。通过“找回政党”,实现非洲国家民主转型研究视角的转换,有利于推动民主转型理论的发展。同时,对非洲国家政党主导型政治发展道路予以充分的理论关注,有利于总结后发国家的民主化道路,建构后发国家的本土化理论,突破民主转型理论的西方中心主义,打破西方国家的民主理论话语霸权。

注释:

① 罗建波:《当代非洲国家的政治发展:困境与出路》,《新远见》2012年第10期。

② 李安山:《非洲民主化与国家民族建构的悖论》,《世界民族》2003年第5期。

③ 刘鸿武、方伟:《国家主权、思想自立与发展权利——试论当代非洲国家建构的障碍及前景》,《西亚非洲》2012第1期。

④ 王涛、张嘉宸:《非洲国家发展特征的三个维度及其本质——以撒哈拉非洲国家为考察中心》,《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4期。

⑤[美]费勒尔·海迪:《比较公共行政》,刘俊生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⑥ 曹冬英:《政治生态演变对钟摆型政权的影响——基于非洲国家政治体制变更的分析》,《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18年第1期。

⑦[美]斯科特·斯特劳斯、王学军:《大战终结:撒哈拉以南非洲政治暴力变化的模式》,《西亚非洲》2013年第6期。

⑧ 郭帅:《非洲国家的军人政治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

⑨ 卢凌宇:《西方学者对非洲国家能力(1970-2012)的分析与解读》,《国际政治研究》2016年第4期。

⑩[美]Michael Bratton et al.:《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国家建设和民主化:谁先谁后,还是同步前进?》,《开放时代》2007年第5期。

{11} A. K. Thomas, The New Institutionalism in Political Science and Sociology, Comparative Politics, 27(2), 1995, pp.231-243.

{12} 张佳威:《非洲民主政治的崩溃:基于定性比较分析的解释》,《国际政治科学》2018年第4期。

{13} 马正义:重释南非和平转型:从白人政权的制度特征谈起》,《学术论坛》2015年第4期。

{14} 何华玲:《结构、情境与行动者:中东北非阿拉伯地区的政治转型研究》,蘇州大学2014年博士学位论文。

{15} 刘乐明:《权力共享与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的民主巩固:贝宁与多哥的比较研究》,复旦大学2012年硕士学位论文。

{16} 马正义:《酋长的回归:传统领袖的复兴与南非民主的巩固》,《世界民族》2018年第4期。

{17} 贺文萍:《非洲民主化制约因素透视》,《西亚非洲》2005年第2期。

{18} 李鹏涛:《土著话语与非洲民族国家建构——以科特迪瓦危机为例》,《西亚非洲》2012年第1期。

{19} 张春、蔺陆洲:《输家政治:非洲选举与族群冲突研究》,《国际安全研究》2016年第1期。

{20} 陈明明:《泡沫政治:战后早期非洲国家多党民主制思考》,《西亚非洲》1997年第3期。

{21} 闫健:《本土社会与外来国家:非洲国家构建的社会逻辑》,《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7年第4期。

{22} 李鹏涛、黄金宽:《非洲研究中的新恩庇主义》,《西亚非洲》2014年第4期。

{23} 沈晓雷:《非洲反建制主义的勃兴——对当前非洲政治变迁的另一种解读》,《国际政治科学》2017年第2期。

{24} 郭佳:《基督教会在巩固非洲政治民主化成果中的作用》,《世界宗教文化》2013年第3期。

{25} 吴云贵:《伊斯兰原教旨主义与当代国际政治》,《战略与管理》1994年第3期。

{26} 李文刚:《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伊斯兰主义》,《阿拉伯世界研究》2017年第2期。

{27} 李文刚:《马里的伊斯兰教与民主化》,《世界宗教文化》2013年第3期。

{28} 樊小红:《索马里伊斯兰激进组织初探》,《西亚非洲》2010年第10期。

{29} 刘海方:《从市民社会概念考察非洲民主化进程》,《西亚非洲》2001年第4期。

{30} 陈尧:《非洲民主化进程中的公民社会》,《西亚非洲》2009年第7期。

{31} 于国辉、严潮斌:《公共图书馆在非洲国家政治民主化中的作用研究——基于肯尼亚的案例》,《国际论坛》2013年第3期。

{32} 张春满:《重新思考比较政治学中的范式演进谱系》,《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1期。

{33} 杨光斌:《制度变迁中的政党中心主义》,《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

{34} 陈明明:《作为一种政治形态的政党—国家及其对中国国家建设的意义》,《江苏社会科学》2015年第2期。

{35} 李新廷:《比较政治学中的政治发展理论——后发展国家与中国经验视角的反思与重构》,《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2期。

{36} 钟伟云:《非洲的政党政治:回顾与反思》,《西亚非洲》2016年第5期。

{37} 周志发:《论非洲国家民主化范式转换——基于容错性民主的视角》,《浙江社会科学》2011年第6期。

作者简介:杜力,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重庆,400715。

(责任编辑  陈  艾)

猜你喜欢

非洲
An Uncommon Trip
传统非洲艺术
非洲五霸的“秘密”
非洲村庄
中国家猫起源于非洲
如果气候变暖了
非洲草原英雄榜
完形填空Ⅸ
恐怖阴影笼罩非洲足坛
马达加斯加2:逃往非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