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师生互动,提升小学语文教学实效
2020-05-11李巧玲
李巧玲
【摘 要】 新的课程改革对师生间的交流互动提出新的要求,这些要求不仅能够提高教学效率,还能为素质教育提供良好条件。针对小学生身心发展水平有限和一些课堂上容易出现的小问题,教师在教学环节首先就应将有效的交流互动纳入进去,从建立彼此信赖的师生关系开始,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本文将以小学语文课程为例,分析我国目前的师生关系并介绍交流互动过程中的方式方法和注意事项。
【关键词】 小学语文;师生互动;措施
课程改革指出课堂应该是学生对课堂的号召,将学生的主体地位进一步体现出来,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小学阶段是孩子们接受系统教育的开始,而语文课更是一切课程的基础,学生从识字认字开始,再到培养语言水平、交际能力都需要语文课的辅助,因此学好语文是重中之重。“语文”两字是先有“语”后有“文”,“语”就是语言,语言是要表达出来的,而表达的有效方式之一就是靠交流互动。交流互动本身不是容易的过程,需要诸多因素的密切配合才能取得好的成果,依靠交流互动让师生关系变得和谐、信任更是难上加难。
一、当前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交流沟通的现状
1.缺乏主动交流互动的意识
由于传统教学思路的影响,“严师出高徒”成为大多数教师的授课现状,就是在学生面前表现出绝对的权威,这种方式根本无法适应日新月异的新时代教育,使师生间缺乏交流意识,距离逐渐疏远,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也因为敬畏教师的身份而不敢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和遇到的疑难。
2.交流互动方式落后,没有突破性
现实当中也并非完全没有师生交流,而这种形式基本都是以一问一答的方式出现的,如果学生渴求知识就会起到一定作用,反之,学生就不会过多在意。这样的结果就是,感兴趣的学生可能会提高一定的学习积极性,但是仍然有一部分学生没有这种积极性。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在于教师用陈旧的方式来选择性的交流,没有提升交流互动的感染力,无法照顾到所有人,事实上,好的交流方式应该是大家一起参与的交流。
3.不能掌握合适的交流互动契机
日常教学当中的交流,大多数情况都是教师带有一定目的性来提问的,这个在专业性上没有问题,但是教师忽略了素质教育当中的身心健康均衡发展。在课堂上进行有效交流的目的是提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不一定是回答问题,更不是强迫性质的对话,教师一定要将交流时机放在最为合适的时候,比如学生上课走神的时候该怎么交流,学生成绩不佳的情况怎么交流等等,掌握场合和时机是很关键的。
4.交流内容过于直接,缺乏人文关怀
語文的用途非常广泛,其中培养人们具备人文情怀就是其中之一,这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教师往往在交流过程中以过来人的姿态来说教,这种交流往往不能让学生感同身受,反而疲于应付,良好的交流应该是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谈问题,讲道理,要以更具亲和力的朋友身份来进行,这样的交流过程自然是放松和互信的。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科学进行师生互动的策略
既然当前的课堂交流现状有那么多的不足之处,我们就该探索和借鉴出教学活动中更为有效和直接的交流互动模式,不能让学生有过多负担,交流互动不是为了学习,而是为了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一定要把握好这个关键。
1.让课堂成为学生的课堂,师生关系更为和谐
交流互动应该是建立在平等互信基础上的,教师要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努力转变自己的教学思维,教师是神圣的职业,真正让教师受到尊重的不是权威而是随和,每个学生都想和一位和蔼可亲的教师交流学习。因此,教师首先要放低姿态,努力与学生为“友”,只有这样,学生眼中的教师才不再是严厉刻板的形象,才能为接下来的交流互动创造更多契机。交流互动使师生之间通过一定的交流,能够彼此互信,共同进步。
2.进行丰富多彩的交流互动
语文为交流提供了丰富的工具性知识和人文性情感,在实际的交流互动中,不能忽略这些优势条件。交流互动分为两个组成部分,一是用心交流、平等交流,二是有效互动。谈到互动,不一定单单局限于谈话、提问,也可以引入一些必要的辅助手段,比如利用多媒体教学、电脑课件、情景互动等方式来吸引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感兴趣,这个时候再去交流肯定事半功倍,更为容易。
3.控制好交流节奏,掌握互动进程
师生的平等交流是互动的基础,多种多样的交流话题和方式是互动的载体,那么控制节奏就是互动的桥梁。教师虽然可以通过很多方法来与学生进行交流,但是如果不能控制好节奏,就可能让学生长久之后变得怠惰,课堂纪律涣散,把教师的和蔼当成了“定心丸”。交流互动不是活动而是沟通,要在这个过程中适当给学生组织思考和竞猜环节活动,用这个方式来加强学生的思维锻炼,也可以让学生间进行辩论,始终让“促进学习积极性”这个目标存在于交流互动当中,让学生围绕这个进行互动,只要掌握好这个节奏,互动就是行之有效的。
众所周知,在新课改、新课标的指导之下,进行小学语文课程的互动式教学试验是非常必要的措施。首先,这种教学模式可以避免以往课堂氛围过于压抑刻板,学生难免在学习过程中存在压力与不满;其次,这种教学模式可以让传统的师生关系转变为“学友”关系,摒除身份上的差异性,让学生更容易融入交流中,从而提高了课堂的参与度和积极性。最后,交流互动的频繁与丰富,可以在潜移默化之中提升学生的语言和沟通能力。这样一来,教师在探索和实践互动教学的过程中,也同时开展了素质教育,可谓一举多得。在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未来的课堂一定是学生和教师共同的课堂,交流互动让我们能够共同进步、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葛敏芸.试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对话的有效性[J].教育界(教师培训),2019,No.334(03):61-62.
[2]汪泉峰.浅谈小学语文教学如何进行师生互动[J].当代家庭教育,2018(09):123.
[3]胡滨.小学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学苑教育,2018,No.224(0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