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顺应学生认知规律,打造趣智识字课堂

2020-05-11赵维燕

小学生作文辅导·中旬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

赵维燕

【摘 要】 让低年级学生认识汉字,学写汉字,就要从趣智课堂打造中,引发学生的汉字想象与学习积极性,让小学生从内心喜爱汉字,愿意写字,热爱语文。低年级学生心智成长不成熟,还停留于直观化、具象化的思维阶段。因此,要遵循儿童心智模式,有序、有趣、有智展开识字教学。

【关键词】 小学语文;趣智识字;儿童认知

汉字是构成语文文化的基础,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课程的重要部分。小学生年龄小,天性活泼、好动,注意力易分散。对识字教学,教师要顺应学生认知规律,激活学生识字智慧,提高趣味识字教学质量。趣智识字课堂,让小学生识字教学更有针对性、高效性。

一、把握学生认知顺次,激活学生识字意识

小学生识字教学,首先要顺应学生认知实际情况。低年级学生在对字的辨识时,需要遵循两次转折:第一次是认识字形结构,由不熟悉转向熟悉,渐渐形成字感;第二次是认识字义,由字形精细辨识转向字义的理解。低年级学生识字教学,教师要围绕汉字展开多维化联想,鼓励学生从具象思维、关联思维、整体思维出发,把握汉字的结构、汉字部首的特点。很多小学生对汉字结构、部首理解不到位,导致后续识字教学困难。同样,低年级学生要加强形声字规律的学习,形声字有字形、字音两部分,让学生去认识其规律,利用规律来拓展识字量。当学生面对一个字,能够从字音、字义上与形旁、声旁建立关联,汉字在头脑中的记忆就不再单调,而是有规律可循的。小学生在学习中需要鼓励,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给予学生积极的激励,增强学生识字自信心。在学习“日、月、明”时,先从“日”“月”“明”本字认识入手,讓学生了解会意字的内涵;接着,我们可以引入《静夜思》古诗,让学生从阅读中提高对字义的理解,为轻松掌握汉字创造条件。低年级学生识字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手、眼、耳、口等器官的配合,抓住学生注意力,将识字与写字结合起来,多读、多写、多练,增进学生对字形、字音、字义的灵活驾驭。

二、尊重儿童观,让识字课堂充满趣味

对于低年级学生识字教学,教师要树立儿童观,以儿童的立场来展现汉字的魅力。小学生对世界的认识是立体的、综合的,识字也是如此。如果教师将识字教学停留于读、写、练层面,势必会让学生内心产生厌倦情绪。教师要尊重儿童,要充分挖掘和顺应儿童的兴趣、爱好、天性,采用“迎合”儿童的教学思维,创新识字课堂,营造趣味学习氛围,提高识字教学水平。在学习《春夏秋冬》一课时,该节识字的难点是带“雨”字头的字,特别是“霜”字的教学,很多学生写错。先来分析“霜”字,该字带“雨”字头,说明与“雨”有关,但“霜”不是“雨”,本质上是凝结的水滴。怎样让学生从“雨”字与“霜”字之间建立内在关联呢?为此,我们在课堂上导入微课,以秋季为背景,让学生观察和欣赏秋日的早晨,清凉的空气,由水气遇冷凝结而成的冰晶,它们飘落在树上、草地上、栏杆上。这些美丽的小冰晶,有一个动听的名字,那就是“霜”。接着,对于“霜”字的写法,我们从汉字的演变历程上,让学生观察古代“霜”字的外形,这些来自天空的水气,都与天气有关。由此,我们来看“霜”字,它也有一个“雨”字头。认识了“霜”字,还有“雪”字,都有一个“雨”字头,通过对比和理解,让学生能够从中正确辨析和记忆“霜”的写法。识字教学,在融入童趣中还要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赋予汉字教学丰富、有趣的内涵。在学习“坐”字时,我们可以别开生面的引入趣味故事讲解。有两个人走累了,他们背对背坐在土地上,土地上长了一棵树,他们就靠着树休息。从“坐”的形来延伸故事,将“土”作为土地,又延伸为一棵树,如此直观、形象的讲解,学生能够很快掌握“坐”字的写法。再如在学习“看”字时,先向学生提问,如果想要看清某一事物,需要用什么来看?同学们很快就想到了“眼睛”。我们在之前学习与眼睛相关的字时,多用“目”来代替,所以,在“看”字的下半部,也有一个“目”字。很多学生观察不认真,会将“目”字看作“日”字,这样写是不对的。如此一来,联系学生生活中看事物的体验,来增强学生对“目”的深刻理解,从而提高识字准确率。

三、尊重构字规律,让识字课堂既有趣又有智

汉字是由偏旁部首构成的,对于汉字自身,也有相应的构字规律。趣智识字课堂,教师要向学生展示字的构成,让学生了解构字规律,提高识字教学的智慧,促进学生科学识字。汉字的产生、演变,与汉字文化紧密关联。在识字中融入文化,让识字更有趣。在学习《小青蛙》一课时,该节识字主要与“青”有关,如“清”“晴”“请”“情”等字,都有“青”。怎样让学生辨识这些字,了解其不同的意义?我们可以从字形结构来展示,它们都有哪些公共部首?在生活中,带“青”的字都有哪些?通过对每个字的字形、构字规律进行溯源,让学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从而提升对汉字的理解与识读能力。认识汉字,还要讲究教法的变换。对于不同的汉字,如“象形”汉字在教学时,我们可以从图示中按图索骥,让学生把握汉字的具象化特征;对于“会意”汉字,我们可以从相关字的分类入手,让学生关注汉字间的关联性,增进对汉字内在特点的把握,提高识字智慧。在学习一年级《古对今》一课时,该节属于蒙学识字范畴,通常教师会引领学生诵读,来增进对字的理解。其实,我们可以通过趣味化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让学生从中领悟汉字的特点,加深识字的印象。对于“暮”“朝”“晨”三个字,观察有哪些公共部首?都有“日”,这时,我们就可以从“暮”“朝”“晨”的文字演变中,让学生认识三个字的不同意义。“暮”,表示太阳落下,指傍晚时分;而“朝”字,甲骨文写法是“日”字躲在草丛间,旁边还有一个月亮,显然是天刚蒙蒙亮,指清早时分;对于“晨”字,识字就更加轻松容易了。

总之,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以学生的认知特点来展开趣智教学,帮助学生领会字义,把握字形,让学生记得准、记得牢。

【参考文献】

[1]张启睿,边玉芳,陈平,张积家.小学低年级学生汉字学习认知诊断研究[J].教育探究,2019(02).

[2]马嵘嵘.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策略[J].小学生作文辅导(上旬),2019(09).

猜你喜欢

小学语文
基于微格教研的语文阅读教学探究
基于情景交融的诗歌品读教学研究
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研究
语文教学中因势利导渗透德育探究
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探讨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