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心雪球
2020-05-11屈伸
屈伸
上个月的一个周末,朋友来纽约找我玩,因为天气好,我带他们去中央公园散步,却碰上一场“默哀集会”。 公园的草坪上已经聚集了一些人,他们身着深色服装戴着口罩,匆匆在栅栏边堆上花束,便转身面向围成圈的人群,注视着人群中央正发表演说的人。人群中央的“表演者”在发表完讲话或者表演完之后会回到人群中,将中间的位置让给下一个想要表演的人。在这场默哀集会上,我们有幸见到了最具戏剧张力的场景——吹哨环节。所有人集体摘下口罩,在口号的带领下齐声吹响手中的哨子,完成了“默哀”形式中最嘹亮与仪式性的部分。一层一层形式化的煽情戏码引得围观人群纷纷掏出手机进行拍摄,大家通过社交网络传播和分享、转发与评论,不断上升的点击率引来越来越多的关注。这一场表演在此刻成了一个跨越时间和空间、虚拟与现实的整体,在场的每个人都成了表演的参与者和创作者。
在这场公共表演艺术的现场,我认识的一个读艺术研究生的女孩也参加了表演。活动之后没过几天,她因为在公开场合发表危害公共安全的言论被警察上门警告。那时我才得知,她当时举在手中的纸,是一份用脏话写成的“遗书”[1]。朋友们都关心她的精神状况,担心她是否真的打算将这件作品按照她早先所宣称的那样做成她人生中最后一件作品,而她一心想的是如何将这场引发媒体和公众关注的“遗书”艺术继续做下去。
说来讽刺,在我写到这位女生和她作秀似的“遗书”时,新闻头条弹出了艺术家乌雷的死讯。作为行为艺术家的乌雷都没有消费自身的死亡,但是想要蹭热度追求知名度的艺术生却开始了大胆激进的表演,着实令人唏嘘。
如果将诞生之初的公共艺术看作是雪球的话,那么当下我们所面对的绝大多数公共艺术都是空心的雪球。当这些艺术项目或者作品传播到公共领域后,在公众的参与下不断扩散,雪球越滚越大,但价值内核却是缺失的。
这里所讨论的公共艺术并不仅限于政府或者机构邀请艺术家在公共空间里所建造的大型雕塑或者装置,而是所有与公众产生联系的艺术作品。如果说艺术是全集,那么公共艺术可以说是艺术最大的子集。在最狭隘的定义中,绘画和雕塑通常被认为是传统的经典的好的艺术形式,然而随着科技进步和大众文化的普及,装置作品、表演艺术、影像资料、动画作品和其他20世纪后期产生的新兴的以时间为基础的艺术形式(time-base media)[2]的出现,降低了艺术的技术门槛,同时也拓宽了对艺术的定义。这样来看,公共艺术并不受传统定义上公共艺术的地域限制和原有语境的限制,而强调的是艺术的公共性。
在以上共识的基础上,公共艺术基本的形式就是表演的结论呼之欲出;换言之,绝大多数公共艺术本身就是一个空有其表的表现形式,如同松散的雪球,表面洁白,实则混有无数名为消费主义、功利主义和投机主义的杂质,在一双双无形的手的推动下越滚越大。而其表演性的堆叠又是松散的,也并没有尖锐的攻击性,滚雪球的游戏式体验似乎也从侧面印证了公共艺术越来越低的严肃性。
究其根源,滚雪球式蹭热点的目的源于当代艺术商品化以及消费主义的大行其道,这一点的批评似乎和20世紀70年代评论家们对于波普艺术的批评如出一辙,但是在意义层面上,或许当下绝大多数的公共艺术连作为内核的意义都失去了。市场的介入给所有艺术品都打上了标价,讨论度和关注度几乎决定着一位艺术家或是一件作品的价值,以至于“流量”成了艺术界难以绕开的话题。毕竟真正“好的”艺术作品不缺流量,而想要“卖得好”的作品也需要流量。为了追求公众围绕艺术所产生的讨论,艺术的内核不再是针对某一个问题所产生的思考或是对某一个现象进行的表达,而成为对一个热点夸张化的戏仿表演,公众无论或贬或褒的讨论都在一次次点击量的增加中为这件“作品”赋予“价值”。表演本身的好坏已经不构成作品价值的衡量标准,表演的夸张与否才决定着观众的多少。表演性作为雪球的组成部分——地上的积雪,夹杂着太多杂质,本质上也没什么不同。
当我们以拆解雪球的方式反观当下的艺术时,似乎许多“网红展”所引发的关注度和话题讨论度都变得可以理解了。尽管很多“装置艺术展”作为大型摄影棚并没有其存在的精神内核,其中张牙舞爪表演的大众成了推动雪球的一只只冰冷的手,将捏造出的虚拟雪球越滚越大。回归到当下艺术界,我很难找出一个没有被滚过的雪球,不过是雪球大小的区别罢了。
注释:
[1] 艺术家本人表示:“‘遗书是作为一个艺术方式呈现出来的,它是一定会戳人痛处的。‘遗书可能后续会有很多封,不是只有这一封。这一封是作为当代中国女艺术家的persona,后续会有不一样的……社会中的各种体制内的人作为观众的反馈,包括警察、医生、艺术家等,我都会记录下来做思考和研究……后期发展方面会从社会现有的其他文书形式入手,例如离婚协议等。”
[2] 这里的time-base media的定义沿用文物修复与保护领域内对于当代艺术中包括视频、胶片、音频等各类数码技术所相关的当代艺术作品的笼统分类。“Usually time-based media are video, slide, film, audio or computer based. Part of what it means to experience the art is to watch it unfold over time according to the temporal logic of the medium as it is played back.”Tate.“Time-Based Media -Art Term.” Tate. Accessed February 28, 2020. https://www.tate.org.uk/art/artterms/t/time-based-m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