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方法,理解更轻松
2020-05-11王林波李竹平
王林波 李竹平
课堂实录
一、导入激趣,指导生字
师:同学们,今天上课前我们先来猜一则谜语:白天草丛待,夜晚空中游。一盏小灯笼,挂在身后头。
生:我觉得是萤火虫,我看到“一盏小灯笼”就猜出来了。
师:萤火虫是一种昆虫,它生活在草丛中,我们看这个“萤”是——
生:草字头,下面是“昆虫”的“虫”。
(师板书“萤”,生齐读。)
师:关于萤火虫,还有这样一则谜语:小飞虫,尾巴明,夜黑闪闪像盏灯。谜语中说,古人曾在夜里借用它刻苦读书,大家知道这个古人是谁吗?
生:是车胤,我听过这个故事。
师:要把萤火虫聚集起来当一
盏灯,要怎么做才行?
生:把好多萤火虫抓起来,装在一个袋子里。
师:大家预习了课文,如果用课文中的一个字表示,是什么?
生:囊。
师:这个字的笔画很多,看老师来写一写。(师范写,故意不把笔画写紧凑,让整个字变得很大。)你们觉得王老师这个字写得怎么样?
生:王老师写得挺工整的,每个部分都挺好的,但是这个字跟“萤”比,显得太长了。
师:看来写这种笔画特别多的字时,要注意——
生:要注意每个部分都写得紧凑一些。
师:是啊,当我们把每个部分的笔画都写得紧凑一些时,整个字才不會显得那么大。来,看我来写。(板书范写“囊”,并补充完成课题。生齐读课题。)
师:请同学们在课题旁边写一个相对紧凑的“囊”字。
(评析:运用第一则谜语,猜出“萤火虫”,不仅是为了引出事物,激发学生兴趣,还借助谜面信息,促进了学生对“萤”字形义的理解;从第一则谜语到第二则谜语,自然地引出了课文主人公车胤,同时联系课文学习了“囊”的意思,顺势指导练习写像“囊”这种笔画多的字时要写紧凑。用谜语引出文中事物、人物,符合学生的兴趣,激活了学生的有意注意;两个谜语的使用,既有联系,又有层次,从谜语到课文,从认识事物到学习生字,水到渠成。)
二、读通课文,整体感知
师: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语文书,自由读课文,注意把课文读通顺,把字音读准确。
(生自由练读)
师:这是一篇文言文,虽然很短,但是不好读,课文中的第一句,谁来读一读?(出示: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生: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师:读文言文,这位同学注意了停顿,读出了节奏,值得表扬。我想问一下,你为什么这样停顿?
生:我认为“胤恭”是一个人名,所以这样停顿的。
师:有不同意见吗?
生:不对,胤是一个人的名字,注释里面提到了《晋书·车胤传》,胤是车胤。我觉得应该这样读: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师:说得头头是道,有理有据。学习文言文,看什么很重要?
生:看注释。
师:刚才的这位同学,现在请你读,你怎么读?
生: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师:看来,要读好文言文,一定要注意看注释,了解了意思,节奏把握就会更好。下面这句话很长,而且还有个多音字“盛”,它有两个读音,想一想,要把萤火虫装在袋子里,应该读什么?
生:chéng。
师:现在,谁来试着读一读这句话?
生: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师:有停顿挺好的,不过你的停顿给人的感觉是这本书要完了,火以照书,火都来了,这本书肯定被烧坏了。你能再试试吗?
生: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
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师:这次好多了,表扬你。读文言文不要太着急,稍微慢一点儿,有时候还可以把音稍微拖一点儿,这样就像读古文了。谁再来试一试?
(指名多人读,齐读。)
(评析:王老师让学生自己尝
试,自己发现该怎样断句。这样做,不仅是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还不着痕迹地引导学生将初步理解词句意思与发现如何断句建立起了联系,让学生学会的是可以迁移的方法。)
三、运用方法,理解意思
师:同学们,这篇文言文看着很短,但意蕴却很深刻,我们必须理解意思,特别是重点字的意思。来看第一句话: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哪个字的意思你不理解?
生:我不理解“恭”和“通”的意思。
生:我想知道“倦”和“勤”的意思。
师:同学们,学习文言文,学习古诗词,我们都会遇到一些不理解的字,怎么才能理解呢?你有没有什么经验或者办法?
生:可以问别人,也可以看注释。
师:我们赶紧看看注释,有没有收获?
生:“恭”的意思是谦逊有礼,“通”的意思是通晓、明白。
师:一看注释,这句话的意思就明白了。车胤这个人怎么样?
生:车胤这个人谦逊有礼,他勤奋不倦地读书,十分博学。
师:看注释这个方法真好。刚刚有同学问到了“倦”和“勤”的意思,不理解就要看注释,大家赶快在注释中找一找,说说你的收获。
生:我没有找到这两个字的注释,注释里没有。
师:看注释这个方法虽然很好,但是有时候没有注释,那怎么办呀?
生:可以给这个字组词。
师:你能不能试试看?
生:“倦”可以组词“疲倦”,“勤”可以组词“勤奋”。所以,“倦”就是疲倦的意思,“勤”就是勤奋的意思。
师:这个方法太好了!原来我们还可以通过组词,也就是扩词的方法来理解。车胤非常勤奋,甚至不知道——
生:疲倦。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学习文言文,看注释、扩词都是很有效的理解字意的方法。我们试着用这些方法来理解课文中最长的句子,也就是第二句话的意思。这句话中的“练囊”是什么意思?
生:我在注释里发现了“练囊”这个词,它的意思是“白色薄绢做的口袋”。
师:“家贫不常得油”的“贫”是什么意思?
生:贫穷。一扩词就知道了。
师:他家很贫穷,不常有油。谁猜猜这个“油”是什么油?
生:煤油或者柴油。
生:不对,应该是清油,我在书上看到过清油灯。
师:车胤家贫,连晚上读书用的清油灯都用不起,所以他只能做一个白色的袋子装上萤火虫来读书。他装了多少只萤火虫呀?
生:几十只,课文中说了是“数十”。
师:对,数十只就是几十只,这样的光虽然微弱,但车胤看书却非常认真。我们看课文插图,瞧,他多认真啊,甚至不知疲倦。如果用这句话中的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
生:以夜继日。
师:现在,你就是车胤,都晚上11点了,赶快睡吧,你睡不睡?
生:不睡。因为车胤读书是“以夜继日焉”。
师:时间过得飞快,已经到了凌晨1点了,你还在看书,别看了别看了,都这么晚了,还继续吗?
生:肯定还要看,因为课文中说的是“以夜继日焉”。
师:凌晨3点了,所有人都睡觉了,这么晚了,真的挺累的,而且可能还有蚊子叮你呢,你就睡吧,睡吧!
生:不睡。
师:都凌晨5点了,可能这回真的有点累,上眼皮下眼皮打架,困死了,睡吧!
生:不睡,我还要读书呢。
师:现在大家明白什么是“以夜继日”了吧?
生:就是晚上接上了白天。
生:就是日夜不停。
生:就是说车胤非常勤奋,非常努力。
师:是啊,车胤真的是太勤奋了,课文第一句就写——
生: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师:作者开篇概括车胤的勤奋,后面借助事例写出了他的勤奋,这种方法非常好,值得我们学习。我们来读一读全文,感受感受这种写法。
(生齐读全文)
(评析:王老师从询问学生“哪个字的意思你不理解”开始,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读懂意思。如果仅仅这么做,让学生互相询问,互相启发,互相讨论,也能达到读懂意思的目的。但王老师更进一步,他抓住“以夜继日”,和学生一起想象情境,既帮助学生感受到了车胤的勤奋好学,又让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上一个台阶——感受到了先概括,再借助事例表现人物的写法。)
四、拓展阅读,巩固方法
师:在我国古代,像车胤这样勤奋的人可不止他一个,你还知道谁?
生:匡衡,他凿壁借光看书,很勤奋。
师:是的,匡衡非常勤奋,大家看,这个人就是匡衡。(出示图片)匡衡是西汉的经学家,这就是凿壁借光的故事。(出示《凿壁借光》: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自己读。要理解文言文故事,有两个方法特别重要,还记得吗?
生:可以看注释,也可以扩词理解有些字的意思。
师:好,我们现在自己默读,用这两种方法来试着理解这个文言文故事的大意。
(生默读课文,思考意思。)
师:我们来交流交流,“逮”
“乃”分别是什么意思?
生:“逮”就是到,及。“不逮”就是烛光照不到。“乃”是就的意思。我们可以看注释。
生:看注释我还知道了穿壁的意思,“穿”是凿的意思,“穿壁”就是在墙上打洞。
师:看注释这个方法还真管用啊!这里有个“烛”,什么意思?
生:蜡烛。扩一下词就明白了。
师:邻居家有蜡烛,而他们家没有,所以他只能是“穿壁引其光”。“引”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引入,引过来。也可以通过扩词的方法来理解。
师:“以书映光而读之”中“映”是什么意思?
生:映照。
师:能想象那个动作吗?他读书的位置一定在哪儿?
生:墙角。
师:洞在哪里,光就在哪里;光在哪里,人就在哪里。匡衡只能靠在墙角,借着微弱的光来读书,很辛苦,但是他没有放弃。无论是匡衡,还是车胤,都值得我们学习。联系自己的学习情况,说说你的感受。
生:他们做得太好了!我一般学到8点,把作业做完就睡觉了。这几天考试才熬到11點,他们平时都是以夜继日的。
生:他们在没有光的艰苦条件下都要读书,我们现在更应该好好读书。
师:对,我们要像他们一样,平时也要勤奋学习。
(评析:拓展阅读《凿壁借光》,理解文言文的方法,使得学生对人物品质的感悟更加深刻。这样的拓展,将单元人文主题的领悟很自然地与文本内容的理解、方法的习得等融为一体,充分挖掘了文本的多元学习价值。)
五、布置作业,拓展阅读
师:同学们,古时候有人囊萤夜读,有人凿壁借光,还有人是这样读书的——(出示《孙康映雪》《江泌映月》的图片),他们是怎样做的?
生:有人借着雪光读书,有人借着月光读书,都非常刻苦,这种精神都值得我们学习。
师:古人身上的这些美好品质是需要我们传承的,我希望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能刻苦学习。今天留给大家的作业,一是希望大家把学到的文言文故事讲给伙伴听一听;二是请大家读一读《孙康映雪》《江泌映月》的故事。
教学总评
王林波老师的这节课,从环节上看,简简单单;从思路上来看,清清爽爽;从效果上看,扎扎实实。大道至简,诚如斯也。
为什么王老师能和学生一起创造出这样一节简单、清爽、扎实的课呢?我想,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目标定位准确。这节课学习的是一篇简短的文言文。整个小学阶段,文言文的学习有一个一以贯之的目标定位,那就是激发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所以,教材中的文言文,几乎都是比较简短的故事性文本。怎样读这些故事,才能让学生始终对文言文阅读保持积极的兴趣呢?王老师这节课有两点很突出:一是根据故事内容特点,巧妙运用谜语导入学习,从情感上拉近了学生与课文之间的距离;二是抓住具体词句,如“以夜继日”,丰富故事情境,链接学生生活体验。
其二,方法习得扎实。学习掌握一些理解文言词句的基本方法,是小学阶段文言文学习的另一个重要目标。王老师深知,方法只有通过学生自己去主动发现,主动尝试,并通过拓展运用,才能转化为运用的自觉,才能转化为学习的能力。这节课中,无论是借助注释,还是利用扩词法,学生都经历了真实的发现、运用和巩固的过程,既掌握了方法,又形成了能力。
其三,学为中心突出。这是保证学习有效性的关键。“囊”的书写是学生自己观察对比和动笔练习掌握的;如何断句,是学生自己在试错的过程中相互启发而发现的;怎样读懂每句话的意思,方法也是学生结合经验进行运用、巩固和迁移的……王老师时时处处避免“告诉”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自己说出来。学为中心,更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和规划,尤其需要教师为了学生的学,合理地提供和组织学习资源。导入时的谜语,拓展《凿壁借光》等,都有赖于教师根据学习的需要精心搜集和匠心组织。这节课上,正是因为王老师善于“让学”,善于利用学习资源,我们才看到了学生学习的真实发生。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北京亦庄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郝 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