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整本书阅读课程化”设计的思考与尝试

2020-05-11张晨晖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整本书课程设计儿童

张晨晖

在统编本教材把整本书阅读纳入教材体系,教材主编温儒敏先生多次提出阅读教学实施“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教学结构的大背景下,许多专家学者提出了“整本书阅读课程化”,希望将整本书阅读作为小学语文课程中一个必要的组成部分。那么,如何将整本书阅读纳入教学体系,如何构建“整本书阅读”的课程体系,为整本书阅读保驾护航?我认为,整本书阅读应从“课时观”走向“课程观”,我们应该从“自主建构”来系统设计整本书阅读的课程方案。

一、相信课程力量

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是学校教育的“发动机”,是为学生发展所设定的“跑道”。设计是指在具体行动之前,根据已知,对未知及可能进行推测分析,对行动目标、途径、方法等作出系统的构思与谋划,最终形成完整行动方案的过程。课程设计,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有结构的产生课程计划、课程标准,以及教材等的系统化活动。所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把课程设计界定为一种计划或方案,是将课程基本理念转化为课程实践活动的“桥梁”。可见,一个好的整本书阅读的课程设计才能将整本书阅读落地生根。

有什么样的课程,就会有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今日的一门偶然的课程,也许会为学生的未来带来无法预计的可能。好的整本书阅读课程可以唤醒师生的阅读潜能,寻找到整本书阅读的密钥,激发阅读整本书的兴趣、方法,提升阅读能力、思维能力。

2017年开始,我们镇江小语团队便开启了“师生共读,儿童整本书阅读课程设计”的实践研究和课程建设活动。我们在相关教育理论学习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不同年段、不同书目的整本书阅读课程活动做出事先规划和安排,让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有章可循,以期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锻炼阅读思维。

二、 追求课程价值

整本书阅读课程设计的意义之一在于构建一个完备的、整体的课程体系,以期达到“應然”的状态,使课程变成我们期待的课程,在这一过程中它必然受到一定价值观的引导。课程设计的价值取向应该是考虑的第一要素,它决定着我们想有什么样的课程,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它是整本书课程设计的灵魂和方向,对课程设计模式的架构、课程设计目标的确定、课程设计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1.这个价值取向,首先要考虑儿童,思考整本书的育人价值。“打开一本书,打开一个世界”。整本书阅读是儿童与这个世界联结的重要方式之一。但是这个世界不会自己从书里跑出来,需要学生去阅读,去打开。那么,整本书课程设计首先要读懂儿童,要以儿童的理解力、接受力为准,从提升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出发,从开阔学生看世界的视野出发。

2.这个价值取向,其次要考虑这本书,挖掘这本书的文学价值。每一本书有每一本书的文学密码。教师必须首先对整本书做一个深化的阅读,除了要读懂、读透这本书,知晓书的内容、描写特色、作品背景、作者情况等等,重点还要搞清楚的是:对于儿童来讲为什么选择这本书?这本书的阅读价值何在?

3.这个价值取向,还要考虑学科,定位整本书的教学价值。统编本教材的“快乐读书吧”栏目已经为我们打开了一个思路,那就是由课内的单篇文章链接课外的整本书,做到学以致用。“快乐读书吧”的设立是基于语文学习的规律的,它提倡的是“师生共读”,在一定时间内共同经历一段阅读历程,它的推荐书目有指定和推荐,而指定阅读需要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完成阅读任务。那么,教师就要基于统编本教材的单元解读、“快乐读书吧”的策略要求、学情分析等,定位整本书的教学价值。叶圣陶先生曾言:“各书因性质不同,阅读方法也不能一致。”书籍不同,所用阅读方法自然也不相同。在“师生共读,儿童整本书阅读课程”的实践研究中,我们探索出了针对不同年段、不同内容、不同梯度,整本书阅读课程的多重策略,除了预测、提问、提高阅读速度、有目的地阅读,还有推理、找出重点、统整、联结、视觉化,以及内容重构、捕捉闪回、对照阅读等策略。只有确定了一本书的教学价值才能选择优化的教学方法,使这些价值真正得以实现。

三、制订课程设计

教学设计是课程设计的核心。教学之前,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阅读水平与能力,精心选择与学生能力相匹配的教学内容,设计出为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掌握阅读方法以及提高阅读能力为目标的一整套的教学设计。其设计主要针对具体书目,使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有章可循,让学生能掌握不同的阅读方法、锻炼阅读思维。

1.确定教学目标。对于一份设计来说,首先要有目标的定位。课程目标具有整体性、阶段性、持续性和递进性。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目标既有对一本书阅读的整体目标,也有每个阶段希望达成的阅读能力的提升点。这些分阶段的目标之间是连贯的,层层递进的,最终指向整体目标。课程目标设计中将学生视为一个完整的生命体,任何一种活动都是以一个完整生命体的方式参与和投入的,而不只是局部的、孤立的某一方面的参与和投入。整本书阅读教学在完成课标对小学阶段提出的基础阅读量的同时,这本书的目标确定还应该考虑这些因素:培养阅读的兴趣,发展阅读策略,培养纯正的文学情趣,形成某种自律的阅读行为,从而自主形成一些素养,最终综合成核心素养。整本书阅读教学目标的设定,既要指向课堂,更要指向延续阅读的整个过程。

2.制订阅读计划。整本书阅读不同于单篇短章,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方法。因此在推进整本书阅读教学时,一定要进行过程性管理,重视整本书阅读过程。“制订阅读计划”可以成为学生完成阅读任务的必要前提。教师在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前,可以借助任务、计划等方式来保证整本书阅读教学的顺利进行。比如,为保证学生养成每天阅读的好习惯,可以建议设定固定的阅读时间,确保循序渐进地读完。

3.选择教学内容。在课程设计过程中,课程内容的选择是一项最基本的工作,也是许多课程问题的集结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强调,“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偏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整本书阅读教学内容的选择也应如此。阅读,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渐进过程,一本书的阅读不可能承载太多的内容。就像葡萄酒需要慢慢发酵一样,师生以享受阅读的姿态沉入阅读,简单一点,好玩一点,放松一点。如此,阅读着的每分每秒,都是丰厚的回馈。

教学内容的选择中,话题的设计很重要。好的话题有很好的推动力,层层深入,聊有深度,聊有厚度,能带领学生向阅读思维的深处发展,如,六年级的成长小说,如果带着学生由“读小说,知情节,识人物”这样的常规阅读模式,跳跃到对人性的多面与复杂的话题探讨,如“不同人物相同个性”“相同个性在不同事件中不同的表现”“作者对人性的理解”等,学生就能被发掘出个性化的想法,思维碰撞,越聊越深入,越聊越有劲。

4.课型教学设计。“课型”是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是课程的具体化。教学设计是每个课时的具体教学内容和过程设计。与单篇文章相比,“整本书”文字信息量更大,逻辑结构更为复杂,思想内涵也往往更为深刻,整本书阅读的指导和跟进,不是一两节课就可以完成的,而是需要多節课来完成的,可以长课,可以短课,也可以是整个阅读周期的每天几分钟。这个过程中,适宜的课程设计方案能够为学生点燃整本书阅读的热情,给学生创设整本书阅读的情境。不同课型的教学设计这一环节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设计了三种常规课型:

导读课,可使学生对这本书“一见钟情”。它着重在于设置悬念,以一系列激发儿童兴趣点的设计,激发学生阅读这本书的兴趣,形成阅读期待。“微课导读”,是推介整本书导读的有效方法。我们团队于2014年就开始着手研究和制作,2016年3月开设了“儿童悦读微课”微信公众号,2019年3 月出版了《来,一起读书吧——150本优秀儿童读物微课导读》一书,它是融文字、视频为一体,为儿童阅读、师生共读、亲子共读推介优秀读物的导读资料,唯美的画面、生动的解说,微课与阅读相遇,文字与视频融合,为整本书阅读的导读课提供了生动的素材。

推进课,给学生持续阅读“添柴加火”。它重在推进学生的自主阅读进程,根据不同的阅读阶段,设计丰富的阅读话题,开展多样的阅读活动,来维持学生的阅读动力,培养学生的阅读毅力、阅读能力。

分享课,为学生后续阅读“添油加醋”。它重在引导学生互动交流,品味文本的语言、体会文字的魅力、增强学生的阅读体验,是培养学生阅读思维、形成阅读品质的重要环节。

总之,整个过程突出阅读的整体性,遵循学生阅读过程的自主性,追求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形成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提升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

四、定位课程角色

1.阅读,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阅读的主体,学生的“自主性”是整本书阅读始终遵从的原则。“自读”是阅读活动的起点。整本书阅读的课程设计应该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强调课程的组织形式要产生于学生的需要、兴趣和目的。课程实施重在问题解决。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会碰到某些必须加以克服的阅读困难和障碍,在学生寻找解决阅读问题的办法时,教师适时地提供阅读方法、阅读策略。也就是说,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教师要时刻将学生放在首要位置,提倡学生的个性化解读与个性化阅读体验;同时要关注学生整本书的阅读过程,通过解决问题使学生能够在以后类似的阅读情境中主动学习,得到发展。

就如每个阅读者是有生命的,每一本书也都是有生命的,那么,儿童与书的邂逅,就是一个生命与另一个生命的相会。又如交朋友的方法不止一种,那么,儿童对每一本书的阅读应该至少有一种最佳阅读方法。怎么读,应该是每一个阅读者的事情,不能强求,只能引导。但引导学生阅读,必须遵循一个原则:在整本书阅读课程的实施中,最重要的是要推动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渗透阅读的方法,开展有质量的阅读活动,逐步形成阅读品质。

2.教师——“有协助能力的

大人”。艾登·钱伯斯在《打造儿童阅读环境》里讲到“阅读循环”,他认为一个人自然的阅读过程中,需要 “有协助能力的大人”来协助他们选书、读书,在阅读中学习阅读,学会阅读,享受阅读。钱伯斯指出,“阅读环境”更重要的是引导孩子亲近阅读的人——“有协助能力的大人”。教师,就是有协助能力的大人。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可见,教师在学生阅读生活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教师在整本书阅读指导中不应该是权威式地进入,教师站立的位置应该是:导读推荐,前面引着;读中推进,身边陪着;读后分享,身后推着。教师的作用就是智慧协助:引导、陪伴、助推。在不同的课型上,教师都要改变长者的姿态,设法让学生“说来听听”,分享热情,分享困惑,畅所欲言,碰撞智慧,最终实现学生的“生长”。

“我们需要一张桌子,可以种一棵树。但如果种一棵树只是为了打一张桌子,就轻视、忽视甚至蔑视了一棵树的价值。”我们为了推进整本书的阅读,需要一份课程设计。而在这个课程设计的过程中,推动的不仅是学生整本书的阅读,还有教师的专业成长。因为教师的眼界决定了课程的边界,创生课程应该从更新自己开始。整本书的阅读,儿童文学的阅读,专业理论的阅读,也是从教师自身开始。唯此,课程设计才有灵性,儿童整本书的阅读才能落地生根。让每一所学校弥漫阅读之香,让每一间教室透出阅读之光,让每一个孩子尽享阅读之乐。这,可以成为推广儿童整本书阅读的愿景。

(作者单位:江苏镇江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 郭艳红

猜你喜欢

整本书课程设计儿童
“苏州园林:景致与情思”课程设计
《论语》整本书阅读
统编教材视野下的整本书阅读策略——以四年级《夏洛的网》阅读指导为例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课程体系建设必须斟酌的基本问题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课程体系建设必须斟酌的基本问题
A 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of Task—based Approach to English Vocabulary Teaching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关于完善课程设计教学及教学管理工作的思考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