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说”起来,让思维“飞”起来
2020-05-11王杰铭
王杰铭
【摘要】口语交际是每个人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培养学生善于表达、乐于表达的能力。儿童是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重视口语训练的同时,能促进他们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高。本课题主要着力于寻求各种方法,解决目前轻互动交际的倾向,解决训练渠道狭窄、训练形式单一的现状,让学生能在不同情境下充分地练习“说”。
【关键词】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策略
一、创设情景,练习“说”
口语交际是以口头语言为载体而进行的交际活动,通过创设某些特定的语言环境,让学习者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有效的言语表达,能调动起他们参与言语互动的积极性,还带着情感,走进文本创设,充分地发挥口语表达的欲望。
(一)模拟生活创设情境
如何让学生说得具体、说得有条理?通常,笔者都会采取在充分调动学生生活感知和生活积累基础上进行以下形式的训练:
例如,在对学生进行日常文明口语训练时,笔者就结合生活实际的需要拟制很多的情境:当你的同桌学习上遇到困难,失去学习的自信与动力时,你应该怎样安慰鼓励他?爸爸妈妈都不在家,奶奶突然生病了,你打电话给爸爸妈妈时,应该如何说话?只有你在家时,当一个陌生人来敲门,你应该如何说?当你迷路时,应如何向警察叔叔求救?当你去“菜市场买菜”、去“超市里买玩具”、去“服装店买衣服”时,你应该如何对售货员说?接着,笔者通常把这些拟制的有关训练说话情境写成纸条,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自己组所抽到的拟制题,然后指名让学生说一说,再把自己所说的话连贯地写下来。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性评价。
(二)故事引入创设情境
低年级学生通常对故事情节活泼有趣、人物形象深刻鲜明的童话故事、神话故事、寓言故事等表现出极浓厚的阅读求知欲望。这时,教师可创设故事中情境,让他们充当故事中各种角色,诱导他们进行语言创作。通常,笔者都会采取以下的形式进行这方面的训练:
例如,在教授课外阅读《手捧空花盆的孩子》一课时,笔者让学生充分想象:如果你就是那位小男孩,当你辛辛苦苦培育的种子得不到发芽,你此时的心情如何?你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做?当你做出这个决定时,你有是怎么想的?当国王宣布你就是他的下一任继承人时,你此时此刻的心情如何?然后引出《狼来了》这个故事,引发学生的思考,说说你们愿意和故事中的哪位小男孩做朋友?为什么?让学生畅所欲言,从而认识到本课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走进文本,启发思维,锻炼了说活的能力。
(三)各类活动创设情境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倡“沟通课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教育资源……增加学生语文实践机会。”在我们学习生活中,存在着很多可进行口语交际的活动,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些活动对学生进行语言上午训练与学习。通常,笔者都会采取以下的形式进行这方面的训练:
例如,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学习推销商品、小记者采访;把有趣的活动引入课堂;进行各种比赛活动;利用课前5分钟时间让进行个人演讲活动;在班会课上,围绕各种主题进行讨论等。让学生充分参与活动后,他们就有了说话的素材,说话的“源”与“流”就变宽了,从而促进思维和语言的发展,使学生口语交际在鲜活的实践活动中历练。
二、利用空白,想象“说”
(一)利用細节描写空白,激发思维深刻性
低年级的语文课本插图丰富,语言活泼,生动有趣,里面往往隐藏着许多对细节小事、人物神态动作等细节性的描写,在教学时,老师应该抓住这些细节的空白去引导学生思考,从而提高说话的能力。通常,笔者都会采取以下的形式进行这方面的训练:
例如,在教学《小柳树和小枣树》一课时,有这样的细节性描写:“小柳树的腰细细的,树枝绿绿的;穿上一身浅绿色的衣服,真美;她在微风中得意地跳起舞来……”与小枣树“弯弯曲曲、光秃秃”;小柳树的“喂,小枣树,你的树枝多难看啊!你看我,多漂亮……”与小枣树温和地说等。文中对小柳树此时的心情、小枣树听了小柳树的话后如何想的等都留下空白,这时老师就可以抓住这一系列细节性描写,引发学生思考:如果你就是此时的小枣树,你会如何做?为什么?你从课文哪些细节描写知道的,等等。让学生在反复品读中,补充文中的空白,从而提高思维的深刻性,提高说话的能力。
(二)利用标点符号空白,激发思维发散性
很多时候,一个标点符号体现出作者别有用心,需要我们细细揣测。特别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让他们从小就留意到标点符号的重要性与意义,教师在教学中如能很好地进行关注,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必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提高。通常笔者会采取以下的形式进行这方面的训练:
例如,在教学《黄山奇石》一课时,文章最后这样描写:“黄山奇石还有很多很多,像‘天狗望月‘狮子抢球……正等着你去给它们起名字呢!”这里用了省略号,如果教师不加以引导,学生可能就会因为不知道而一跳而过,此时教师就应抓住文中的这一空白,启迪学生进行思维想象,让学生充分地、大胆地谈谈你认为黄山还会有什么奇石,它们是怎样的,用你的语言来陈述给同学们听。老师应善于挖掘这些标点符号背后的意义,从而激发学生表达能力与思维能力提高。
(三)利用课文结尾空白,激发思维创新性
在低年段的课文中,我们不难发现有不少文章结尾处 “言有尽而意未尽”。此时老师可以穿插适当练笔,延伸情节,达到说话训练的效果。通常笔者会采取以下的形式进行这方面的训练:
例如,在教学《去年的树》这篇童话故事的结尾处,为了更能使学生体会童话的特点,笔者会引导学生说:“唱完了歌,鸟儿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这时候鸟儿又会怎么想呢?”又如,在教《我要的是葫芦》一文时,文章最后只写了葫芦最后的结果,却给葫芦人留下空白,这时,笔者让学生充分想象:当那个人望着自己的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的时候,会想些什么呢?此时的心情如何?如果第二年,他再去种葫芦,你觉得他会如何去种;再如,在教《坐井观天》一课时,对青蛙最后会如何做,留下思考的空白,笔者便抓住时机,向学生提问:如果青蛙跳出井口,会看到什么?又会说些什么呢……就这样,向学生抛出问题,触发他们进行发散思维训练,利用结尾补白,给学生更宽广的驰骋空间,从而达到训练的目的。
三、利用口语交际,充分“说”
在部编版语文书每个单元学习完后,都会针对此单元学习的内容,进行一次延伸性的口语交际。语文新课程也提出了“口语交际”的目标要求,这是教学理念和实践的突破,是内涵的丰富、观念的更新、教法的改革。口语交际除了要求听、说能力协调发展的同时,还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及交际过程中所体现的文明素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学生的有效性、得体性的表达。通常,笔者都会采取以下的形式进行这方面的训练:
例如,每年学校都会进行一次春游和秋游活动,在二年级下册与三年级上册,就分别讲了春天和秋天的景物,例举了一系列关于春天和秋天的四字词语、景物特征以及优美的文章赏析阅读。此时,教师就应充分抓住学生出游后的感受与所掌握的四字词语,进行相应的说话训练,教会他们能运用上所学的词语进行说话训练,谈谈自己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感觉如何等,达到学以致用。
再如,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本单元的“口语交际”是让学生讨论“班里的图书角应该怎样管理”。此时教师可以抓住教育的契机,在班上进行一次“图书借阅公约”的制定,说说该怎样借阅图书,怎样爱护图书,怎样保证大家都能借到书籍。这样一来,凝聚班级凝聚力、锻炼学生协商能力同时,也能让学生有个自我展示的平台,锻炼了说话的完整性与流畅性。
总之,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应是一个不断创造机会的过程,教师应在充分挖掘文本和生活资源的基础上,创设动态的口语交际课堂。通过多种形式的练、多种角度的评议,进而培养学生学会倾听、乐于表达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小燕.初中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摭探[D].重庆师范大学,2011.
[2]韩会娟.中职护理专业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D].东北师范大学,2011.
[3]王光涛.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之我见[N].学知报,2011.
[4]李晓丽.低年级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点滴谈[N].学知报,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