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下有效培养小学生阅读素养探析
2020-05-11陈林清
陈林清
【摘要】人类文明的进步离不开“阅读”的指引,阅读是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面对今天高度信息化和教育应试对传统阅读方式的冲击;提出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对网络学习持谨慎态度的号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培养小学生课外自由阅读、养成勤思考、善发现的良好阅读习惯。
【关键词】阅读;信息时代;课外;习惯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耳熟能详的名言正是高尔基先生对书籍的深刻见解,它的含义就是书籍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推动力。一个善于阅读的人,一定在文化修养上有较高的造诣;一个善于阅读的民族,也必定是一个优秀的民族。从个人到民族,无不说明了阅读的重要性。而良好的阅读习惯是阅读的核心,它是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载体,更是其终身受益的隐形财富。作为教育工作者,在认识到阅读的重要价值基础上,更要思考如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树立学生正确的阅读观念开始,形成热爱阅读、书籍与成长同行的思想观念,最终成为一名博览群书的优秀少年。
中国当代著名教育家朱永新说过:“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其阅读史。”从学生时代培养起的良好阅读习惯会让其收益终身,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进步和改革,家长们普遍意识到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重要性。但现实生活中会发现,随着孩子学业任务的加重,应试考试的压力,阅读与学业二者的矛盾开始暴露,阅读时间难以争取、阅读习惯难以培养。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作为一线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呢?经过深刻的反思,结合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笔者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详细论述。
一、构建知识世界,营造阅读氛围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可以发现,《语文课程标准》不仅注重阅读能力的培养,更注重阅读所带来的学生思维水平、情感态度水平的提高。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强化学生的阅读意识,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意识水平较低,尚未形成完整的读书观,因此,教师需要创造良好阅读氛围,从书香校园的布置到阅读课堂的观念引导,从方方面面让学生感知阅读的魅力。例如,利用廊柱张贴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 利用小黑板建立读书交流园地,设立学校以及班的“图书角”,让学生一走进校门,就会被一股浓浓的书香气息所包围。另外,笔者所在班级还成立了“文学社”“读书创作社”“阅读研究会”“诗歌朗诵会”,定期举办“读书沙龙”活动等,学生热情很高。通过活动氛围的带动,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渐渐地就把阅读当成了生活的一部分。
二、以纸质阅读为主,谨慎参与网络阅读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电脑和手机成了人们生活的必需品。“电子书”这一词大家都不陌生,它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家长和学生也不可避免地成为这一新型阅读的重要参与者,简单快捷的多媒体能够随时为人们提供海量的信息。在新冠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网上学习成为无奈之中最好的选择。但是,它的弊端也十分显著,电子设备展示的页面过于绚丽动感,更吸引眼球的是信息、广告和娱乐的内容,带给人们的大多数只是短暂的感官刺激,这对于涉世未深、是非不明的未成年小学生的危害很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专注力和阅读反思习惯。小学生过早“触电触网”,如果缺乏监控,会使孩子迷恋“刺激游戏”“快餐文化”,失去思考的能力。因此,这方面家长的配合相当重要。
笔者认为要慎重使用网络阅读,它的弊端在上文已经详细阐述,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仍然应该以纸质书为主体,人类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提高,是无法靠网络世界获得的。人类文明的进步是得益于思想的进化,并不是在网络中现成的知识,从信息到知识到智慧,这每一个环节都是精神与智力逐步升级发展的过程。学生惟有通过阅读,才能充实知识、发展智慧,达到思维的顶峰。
三、课堂阅读为指引,课外阅读为主体
学生阅读主要有两个来源,一个是课内阅读,另一个是课外阅读,二者相辅相成。二者也是相互渗透的关系,比如,有些呈现在课本上的课文,学生在课后已经阅读过,有所了解,最为典型的就是一些名著节选。我们在指导小学生学好课文,掌握阅读方法要领的同时,可介绍前后相关情节,吸引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由在课堂上被动的听发展到在课外时间自觉地去阅读原著,提高主动阅读的兴趣,实现课堂内外的互补。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懂得结合阅读课文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如,教《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时推荐《狂人日记》《水浒传》;教《卖火柴的小女孩》推荐《安徒生童话》;教《只有一个地球》时推荐《十万个为什么》等。
小学生在学校的时间有限,他们单单依靠语文课、早读课、自习课进行阅读时间远远不够。所以,笔者主张还原给学生真正意义上的“课外阅读”,培养学生的自觉性、灵活性,利用周末或居家空余时间阅读老师推荐的书。
四、摒弃功利主义,提倡自由广泛阅读
关于家庭作业的布置,笔者认为并不是越多越好,反复的机械练习确实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但是不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有很多老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都带有明确的目的性,基本上是紧紧围绕自己的教学任务,或者是为了完成课外阅读训练题,也就是“学以致考”。学生带着解决问题的压力去进行阅读,就很难做到专注于文章本身。现在很多家长和老师只盯着学生的分数,而忽视学生阅读的培养。笔者认为自由广泛阅读会促进我们的教育发展,它在给孩子的成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阅读就像美食一样,一本好书会让人回味无穷。如果一时间没有了有趣的阅读,小朋友就会产生“精神饥饿感”。正如孔夫子所说:“一天不读书,就觉得食之无味”,这种“精神饥饿感”从小学阶段开始培养,科学家认为其黄金期是在学生14岁之前。
五、重在兴趣和习惯养成,贵在思考和想象的发挥
阅读教学是从小培养的,但是现实生活中仍存在很多学生在踏入社会之后没有阅读的习惯,甚至从不读书,这是值得我们思考和反思的。这说明老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的好习惯并没有真正地起到作用。一方面学生在面对挑战性的阅读任务时,习惯性以目标为追求,忽视书本本身;其次,对于老师来说,也没有真正地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忽略了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更多的精力放下考试上。
那么究竟何为阅读,阅读又有什么用处?中国有一句古话叫做:“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说的就是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不要在乎閱读所能带来的结果和眼前利益,而是要养成阅读的习惯,时间久了,自然读书的好处就能体现出来。老师要让学生忽略眼前的利益,简单来说就是不能为了读书而去读书,要真正地带领学生爱上阅读,喜欢阅读。如此,学生才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进而能够“识器”与“操曲”。即拥有不同于常人的胸襟与视野,对不同事物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的理解和态度。这才是教师培养小学生读书习惯真正的目的所在,达到自由阅读的最高境界。
参考文献:
[1]朱永新.我的阅读观[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25-27.
[2]陈潇潇.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4.
[3]姚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学生阅读能力培养[J].中国农村教育,2018(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