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教学以不变应万变
2020-05-11李选球
李选球
高考政策有变,提高语文考试难度是其中之一,可谓“得语文者得天下”,但何于得语文?我认为必先得作文,因作文所占分值较重。但作文教学往往有语文教师怕教,学生怕写的“通症”。如何辩证下药,治愈这个“痛症”,是语文教师同仁必需探究、解决的问题。而小学是作文教学的起步阶段,如何教?按部就班教,行之有效的老方法不可变。以下是本人的体会。
一、观察生活,思考生活,提高立意选材能力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文难写往往是学生缺乏生活经验而无“米”下锅。写作就是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简单说就是写生活,学生不走入生活,不用眼观察、不用耳聆听、不用手触摸、不用心感悟,写作就会脱离生活,写作就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作文往往就是空洞无物或无病呻吟。所以现实生活是我们写作的“源头活水”,走入生活,才有所见、有所闻、有所感、有所悟,才发现生活的真善美,丑奸恶。写作时,在选材上、立意上有很大帮助。我在作文教学中有过这样的一个例子:
我给出一道作文题目《我们村里的新鲜事》,大部分学生都能通顺地写出一件事,但“一类”文的不多,问题出在对“新”的挖掘不够深。我选了一篇略具有代表性的文章,大意是:一天放學回家,我看到邻家的大婆在学骑车,原来为了每天方便到集市买菜。年近古稀的大婆不惜体衰骨硬决心学会骑车,从表面看,也够“新”,也能反映一定的主题:老当益壮。但这不能成为“一类”的考场作文,因为在选材与立意上还可以做得更好。
我们知道,作文作为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就是体现在它的内容既是来源于生活又不等同生活,作文中材料的真实并不等同于现实中的生活真实,而作文的创造力就是表现在作者可以根据文章主题的需要来对生活中的素材作适应的取舍。基于此,我进一步提示了一下:写作要跟上时代的脉搏,互联网+的农村,新鲜事可谓层出不穷。有人为方便去买菜而学骑车,有人为方便卖菜收钱而学用微信,试比较一下,哪一种更富有新意呢?大婆学微信为了卖菜时便捷收付钱,更体现了农村人与时俱进这一主题,通过适时的点拨,使学生明白到立意要新颖,选材更有匠心,才能写出好的文章。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为了增加对生活的积累,还不时对生活中出现的一些事进行适当的诱导启发。如当地有个习俗,新生入学,部分有家长到校门口烧香。我特意问:“开学时,学校门口有什么新鲜事?”有不少同学说:“有不少家长在学校门口烧香。”我又问:“你们对此事有什么看法?”有个别同学冲口说:“封建!迷信!”我又问:“是带点封建、迷信!但换个角度想想,家长们不惜顶风冒雨或汗流浃背在烧香礼拜,为啥?”一阵沉默过后,有人说:“祈祷保佑子女出入平安,学业进步!”我因势利导:可怜天下父母心啊!他们为了自己的后辈能顺利成长、成才,总是在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哪怕是没有半点依据的迷信的东西,在他们看来,也不失为一剂良方,于是,他们来了。同学们,如果对我们观察到的东西能静下心来思索,你会发现,生活就是作文的“源头”。
二、以说促写,下笔成文
“字、词、句、篇”是构成语文的基石,“听、说、读、写”是学习语文的法宝。写作是篇章练习,是表达能力训练,更是一种口头表达转换为书面表达的能力训练。事实中,学生主动于说,被动于写。如,要求陈述同一件事,学生会说得绘声绘色,但当写时,往往写得愁眉满脸。所以作文教学应该从说到写,“说”是写的基础,只有“说”好了,才能写得好。因此,在写作训练中,应从易到难引导学生逐步思考,逐层表述,如,先让学生说说想写什么(人或物或事)?后说说怎样写(先写什么,后写什么)?通过引导说说,逐一构思选材、立意、结构等。还可以全班交流、四人小组交流或同位交流,通过这一交流过程,逐渐消减学生“怕”的心理,同时,使学生写作能做到中心明确、条理清楚。
在教学中,我还重视创设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写作欲。如,曾给一道题目《记一次有趣活动》,我特别组织一场班际篮球赛,赛前,布置写作任务,提示学生善于观察比赛场面情况,如场上球员怎样?场下观众怎样等等?赛后,学生们激动地谈论着刚才赛事。我顺势引导学生们具体说说场上球员如何精彩运球、传球、拆挡和上篮等等,场下观众怎样拍掌呐喊等等。学生们争着说,最后,我让学生整理刚才所说,用文字表达出来,结果,学生马上下笔,很快写完,其中有不少优秀文章。
三、专题训练,化整为零
作文是涉及写什么,怎样写的问题?写什么内容?在小学阶段主要学会写人记事,写景状物。如写人,就写人的语言、外貌、神态、动作等。如记事,就记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如写景状物,就是抓景物外形特征,个性特点等。怎样写?主要是布局谋篇的问题。如,文章结构的开头,主体,结尾三部分,方法常见开篇点题,首尾呼,过渡衔接等。如,叙事顺序的顺叙、倒叙、插叙等。如写景状物的方法,按空间转换,时间迁移,动静结合等。主要教师能清楚自己应教什么,学生应学什么,就可以在不同年级完成不同作文教学任务,并分阶段,分专题逐一强化训练。如果把专题比作篇章的构成件,那么,专题训练就是为了件件会造,件件造精。
此外,要读写结合,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要紧密联系。小学单元教学设计往往一单元落实一目标、一任务、一能力,例如,一个单元阅读教学后就安排一次习作要求。在阅读教学中,尤其是经典名篇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中学会写作方法等,并要读写结合,如,安排仿写、扩写、缩写或写读后感等专题训练。
四、勤积累、勤练笔、勤批改
“勤”有三个方面,一是学生勤积累。写作就是由字构词,由词构句,由句构段,由段构篇的过程。平时,我要求学生设摘录本,用于摘录积累优美词语,名人名言、名片名段等,利于写作时避免词澡匮乏或文不达意的问题。
二是学生勤练笔。写作就是写人记事,写景状物。我要求学生设日记本,把在生活中最深刻的所见、所闻、所感记录下来,即使是三言二语的记录,也能及时反映生活,及时表情达意,提高写作能力。
三是老师勤批改。对于学生的习作,如果老师作全班全批全改,耗时长,缺时效性。全部不批改,一无所知,缺了解与交流。所以,我每次分批次分层次进行抽改,对抽改的习作,必全批全改,对其优点给予肯定,对存在的问题给予指正。尤其对于中下层生的习作,我尽量找出亮点加以评价,哪怕简单的一句话评价,既是对学生习作的肯定,更是赋予下次作文的动力。
抽改,不是懒改,目的让学生参与批改。叶圣陶先生说过:“学生学会了修改,才可以‘受用终身”。所以,我平时注重指导学生修改习作。通过如下几种方式:1.示范评议。抽改后,选取一篇有代表性的习作展示,结合本次习作要求给予肯定,给予指正,目的是为学生互改提出指引。2.集体评议。找出两篇文章(优、中各一篇),先让学生评哪一篇写得更好?找出好的地方?为什么好?再找写得不好的地方?为什么还不够好?应怎样修改?3.小组评议。每个学生在小组朗读自己文章,其他学生听后写下自己意见并小组交流,学生再根据综合意见自行修改。正所谓“三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亮”。4.个别面批。个别面批最大的优点是能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作文教学更是如此。上述做法可能是老生常谈,但是贵在行之有效,能让那些貌似“老大难”的作文都成为“小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