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明在困顿中发展

2020-05-11鲁婉莹

世界家苑 2020年2期
关键词:比较历史

摘要:犹太文明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历经圣经时代、大流散时代、启蒙与解放时代、犹太复国主义时代。每个时代下,犹太文明都有着自己的文明特点,作者从比较视野下看待犹太世界历史的形成及其独特属性。纵观一种文明的几千的兴衰史都会有很大的难度。作者渗透犹太文明的特征,且又横向的以比较的视野兼容西方其他文明的情况,解构犹太文明的历史及其特点。确为大家所作,令人称道。書由S.N.艾森斯塔特著,胡浩,刘丽娟,张瑞,译。中信出版社2019年6月出版。

关键词:犹太文明;比较;历史

S.N.艾森斯塔特是享誉世界的以色列社会学家,一生致力于研究各种文明以及文明的现代化发展。作者作为一名以色列人,关于犹太文明的研究自然是作者在各项文明研究中的重点研究对象。犹太历史纵横五千年,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与众不同的印迹。本书作者以比较的视野看待和分析了犹太文明的历史进程及其现代化的过程,检视犹太文明的基本特征,分析了犹太人在流散时与其他客居主流社会的基本关系及其变化过程。通过对比,使读者对犹太文明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在我国,关于犹太文明的相关著作和译著不断被出版。作为艾森斯塔特的代表作之一的《犹太文明》,本书的独特之处是以独特的视角分析了犹太文明的发展进程。我们知道潘光老师也曾写过一本《犹太文明》,潘光老师的书的特点是,全面系统的介绍了犹太文明的几个大的分期,以及各大分期下的具体情况,例如对其自然地理、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教育、科技等情况做了全面细致讲述和解释。可以这样说,如果您想了解一下犹太文明的具体情况,做系统性的了解,那潘光老师的书推荐您细阅。如果想对犹太文明做一下宏观的比较与解构,S.N.艾森地塔特的这本《犹太文明》值得您去品读。

作者将书分为九章,我们亦将书可分为四大部分进行理解。

在第一部分,也就是本书的头三章,作者检视了犹太文明的基本特征,在这些章节,作者向人们展示了犹太人不仅作为一个民族团体或宗教派别,而且作为一种文明的视角,具体分析了犹太文明与古希腊文明、古罗马文明等文明之间的联系和差异。

在本书的第二部分,作者阐述了犹太人与其他客居地主流社会发生了哪些关系又衍生了怎么的变化。为此,作者分析了现代犹太历史的情况来解决这一问题。第一,作者检视了从19世纪末开始,在犹太人中兴起的民族运动的发展情况。第二,考察了19世纪到20世纪初期,美国、东欧、西欧等地犹太社团的情况。第三,作者还分析了以色列社会的一些具体特征,例如政治、文化等核心方面同犹太文化的关系。

第三部分主要阐述了现代犹太民族运动和犹太复国运动,及其复国成功后以色列社会的形成和转变。展开分析了犹太人为复国做出各种努力和改变,包括希伯来语的复兴,民族运动的兴起等方面。同时,也论述了建国以后,以色列内部思想的嬗变、政党的纷争、军事上的斗争等方面。

第四部分介绍了现当代各地犹太人的情况。19世纪以来的大多客居在各地的犹太社团都积极的融入到主流社会之中,而且很多犹太活动都带有慈善性质。流散地与以色列的关系也呈现复杂性,当然,对许多犹太社团而言,能参与以色列活动也时很令人兴奋的。在以色列建国后的三四十年,以色列的存在大大强化了流散地犹太社团内部的自我肯定。

细阅本书,我们发现它有以下特点值得品鉴:

(1)作者以独特的视角看待犹太史的发展脉络。在比较的视野下,作者对犹太社团在不同时期的变化变革进行了论述。例如作者在犹太人走了长期斗争后曾取得公民权时,要求犹太人只能将自己定义为一宗教团体,而不能作为民族或者政治团体而存在,否则,这是对西欧国家的挑战。显然,欧洲国家时无法容忍这一挑战的。这时犹太社团和协会的功能被削弱,不再时犹太生活的核心,犹太社团的传统权力和司法管辖权也被废除。作者选取其典型事件犹太社团的变革,东欧和西欧的犹太社团的异同,以及犹太社团再不同时期地位的变化等各个不同的点进行分析。我们知晓,犹太社团自大流散以后再犹太文明的历史上,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者选取犹太社团这一典型特征,来进行全面的比较,是厘清犹太文明脉络的重要一步,亦加深了我们对犹太文明的认识。

作者运用比较的视野来看待犹太文明,这点在书中不断的有所体现,并且贯穿始终,对于隔都高墙的分析正是比较视野的体现。隔都高墙作为犹太元素中不能忽略的一个重要标志,作者分析了隔都高墙坍塌前后,犹太文明在政治、文化、经济、职业等领域的不同境遇。高墙坍塌前更多的是自我困束。但是,高墙坍塌后,各领域仿佛开了创造力之门,为犹太文明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时间前后的对比,作者以时间维度解释了犹太文明在隔都高墙坍塌前后的变化,同时亦彰显了犹太文明的独特之处。

我们分析艾森斯塔特的作品,不难发现作者擅长比较的视角解构了犹太文明的特征以及与其他文明的异同之处。例如《日本文明:一个比较的视角》 、《革命与社会转变:文明的比较研究》等,这些作品多都是以比较的视角看待文明的之间的异同之处,深入研究各类文明转变中的各种奥秘,揭示他们之间的不同与联系。当然,作者在比较这个独特视角下研究问题的特点,也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作用。可以更加全面的看待问题的发展与变化,做更深入的研究。

(2)这本书所论述示例典型,围绕犹太文明的典型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犹太文明有着自己的独特和典型之处,作者从这些方面入手,分析比较了犹太文明的基本特征。例如犹太文明的口传律法,犹太民族的外部发展离不开口传律法,即哈拉哈,在公元4或者5世纪时期,拉比的口传律法占主导地位,口传律法的特点是注重律法和礼仪的惯例,强调文本评注,并视之接近神圣存在的这一模式发展起来,就在拉比这一模式确认其霸权地位的期间,卡拉派犹太教作为一个发展成熟的异端在历史上出现并定型。作者以口传律法这一典型特征入手论述了其发展以及对其发对者也就是异端的发展来解释犹太文明律法发展的总趋势和特点。

作者还从犹太的精英团体,犹太复国主义,各类民族运动等各个典型的方面来讲述犹太文明。在独特性方面,犹太文明本身就不乏其自身的特点。艾森斯塔特借鉴不同时期的历史背景,分析大环境下的犹太文明,将其放置于大环境背景下审视犹太文明的独特点。选取典型性的示例进行分析,精确的进行定位。

(3)极具学术研究的价值。从本书的序言中我们得知,本书的核心部分—第一章到第四章,第六章和第七章都是在大学讲座时的内容。第八章亦是1986年于普林斯顿大学的演讲时的内容。本书的绝大多数内容都是讲座或者演讲上的内容。作为可以发表的演讲和讲座内容来说,学术性极强,才会在讲座时进行学习和讨论。艾森斯塔特的书不仅是论述犹太文明一个系统,而是放眼全球,革命性的将犹太文明放入了全球整体的观点看待犹太文明的发展与变化。

而且,艾森斯塔特率先提出:不仅仅将犹太群体看作国家和民族,更应以犹太文明的视角来审视它的历史。他认为,宗教只是文明的一部分或者说一一个组成部分,而且不一定是最核心的部分。而文明就使用意义来说需要尝试建设和重建社会生活,内涵政治领域,经济,家庭生活规则。所以最好的方式是不仅将他们看成宗教,种族,民族,或者人民这些称谓,而是把他们看作文明的承载者。

不同于很多史学家对历史的记录和阐释,艾森斯塔特以专业的学术观点看待了犹太文明五千年的变化和发展。写作手法中更是比较的观点,整体史观等。对我们进行学术研究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写作全面严谨,注重历史发展的大背景以及每个阶段所发生的变化,进行比较和分析。

参考文献:

[1].S.N.艾森斯塔特.犹太文明[M].中信出版社,2019.

作者简介:鲁婉莹(1989—),女,山东淄博人,历史学硕士,研究方向:犹太史。

(作者单位:鲁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猜你喜欢

比较历史
西方文艺复兴时期与中国宋元时期绘画题材的思维方式比较
电影《千年之恋·源氏物语》与《源氏物语千年之谜》的比较
同曲异调共流芳
新历史
张爱玲的《金锁记》与居斯塔夫?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比较研究
托福听力指南:如何搞定“比较”和“递进”结构的讲座题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九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