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残疾学生心理调适与辅导员工作的结合

2020-05-11刘天瑶

神州·上旬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心理调适辅导员工作

刘天瑶

摘要:本文根据高校残疾学生心理问题现状调查结果,分析目前高校残疾学生的心理特点,在此基础上研究残疾学生心理调适与辅导员工作的结合方式。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残疾学生;心理调适;辅导员工作

引言:

目前我国社会经济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残疾人的教育工作也逐渐受到更多重视,各地陆续建立了相应的特殊教育学校。同时,残疾学生作为弱势群体,也更容易出现各类心理问题。因此高校辅导员在学生管理工作中,也应加强重视残疾学生的心理调适工作。

一、高校残疾学生心理问题现状调查

2018年教育部《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指导纲要》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这一要求下,心理健康教育也成为了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残疾学生属于一类特殊群体,由于其具有某种生理缺陷,在心理特征上也与普通的学生存在一定区别。特殊教育院校作为残疾学生教育的最主要场所之一,也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对残疾学生开展心理调适工作。根据一项针对某特殊教育院校共1960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能够对当前特殊教育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提供一定的参考。该项研究采用了问卷调查方式,对学生的基本信息、家庭情况、残障类别等基本情况进行了调查统计,并通过《症状自评量表》对学生心理问题的症状及严重程度作出评价。根据调查结果,该校存在一定心理问题的学生共324人,占完成调查人数的16.72%。全体参与调查的学生当中,心理问题较为严重的学生共170人,在完成调查人数中占有8.77%;存在轻度心理问题的学生共154人,在完成调查人数中占有7.95%;其余1075名学生的心理状况比较稳定,占比为83.28%[1]。根据对上述调查结果的分析,学生中存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三种症状的人数相对较多。因此针对残疾学生开展心理调适,对于避免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具有重要意义。

二、残疾学生心理调适与辅导员工作的结合方式

辅导员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生日常管理、就业指导、心理健康以及学生党团建设等方面,因此可以看出,輔导员工作对于残疾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正确思想价值观念的建立都具有重要作用,特殊教育院校辅导员也应在日常工作中重视残疾学生的心理调适工作。其中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工作方法。

(一)坚持以人为本教育理念

以人为本教育理念是指在教育工作中,要坚持尊重人、理解人和关心人的原则,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特殊教育院校辅导员工作中,也应对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加以充分落实。对待残疾学生应采取平等交流的态度,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要理解残疾大学生自身的需求,以学生发展的实际需求为依据安排教育工作。并且在辅导员工作中,还应关心残疾学生生活和思想方面存在的困难,最大程度对残疾学生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解决,并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充分发展。在以人为本理念下,也对特教院校辅导员的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辅导员工作中,需要将学生基础文化素养、心理素质与社会适应能力的全面提高作为工作目标。

(二)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残疾学生相对于普通学生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由于学生自身存在生理缺陷,比较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同时一些不正确的社会观念、家庭及学校教育方式不合理等因素都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响。为了帮助残疾学生树立积极心态,辅导员工作中应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具体工作中应开设相关的学生心理咨询和辅导平台,能够让学生及时发现造成不良心理状态的因素,并进行合理解决。学校应开设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的课程,针对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引导,促进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的生理缺陷。同时还可设立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学生可以与心理咨询人员进行积极沟通。除此之外,特殊教育院校辅导员还可采取单独谈话、电话与网络沟通的方式,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更多了解,并给予适当指导。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减少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

(三)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由于残疾学生的自身原因,其中的许多学生成长过程中表现为与他人的交流较少,存在一定程度的交流沟通障碍。相对于普通高校的学生,特殊教育院校大学生在面临就业时也存在更为明显的问题,《残疾人保障法》中虽然对残疾人就业问题具有明确规定,但残疾学生的就业率相对于普通学生来说仍然处于较低水平。残疾学生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性,让学生在参与社会交往与社会分工过程中获得充分的发展[2]。因此,特殊教育院校辅导员工作中,也要高度重视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树立参与社会生活的积极心态,并能够根据外部环境进行自我调节。比如在实际工作中,特殊教育院校辅导员可以通过举办讲座、开设就业规划课程、开展课外活动等途径,引导学生尽可能接纳自我,树立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职业目标,提升自我效能感,为今后的职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另外,特殊教育院校辅导员还应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发现残疾学生自身的优点和特长,并给予正确引导和鼓励,帮助其消除自卑心理。

(四)加强思想道德素养教育

在我国目前的残疾人高等教育中,对于残疾学生技能方面的教育较为重视,对于学生道德素养、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教育重视程度相对不足。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道德品质教育也是辅导员工作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及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教育工作,更有利于学生了解国家各项方针政策,对于党和国家产生更多的认同感,最终促进学生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结论:

相对于普通的高校学生,残疾学生由于其自身原因,相对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在特殊教育院校辅导员工作中,需要对学生的心理状况作出充分了解,同时也要将自身工作与残疾学生心理调适相结合。具体应在以人为本教育理念指导下,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学生社会适应性,并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教育。

参考文献:

[1]严茹.融合教育背景下特殊教育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J].现代特殊教育,2019 (18):42-48.

[2]于娣,邱观建.对残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2019 (22):42-43.

猜你喜欢

心理调适辅导员工作
试析网络环境下专科院校辅导员工作的创新
浅谈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的教学方法
高校辅导员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探讨
高三,我这样帮学生进行心理调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