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美育的渗透策略

2020-05-11林景

考试周刊 2020年31期
关键词:教学探讨审美教育小学音乐

摘 要:音乐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塑造美好心灵具有重要作用。美育可以通过音乐教学来实施,音乐教学过程中可以渗透美育,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需要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情境,开展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充分发挥音乐美育功能。本文结合小学音乐教学实例,探讨如何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落实美育教育渗透行为,发挥美育教育价值。

关键词:小学音乐;美育;审美教育;教学探讨

音乐教学要教给学生什么?学生要从中学到什么?是会唱歌,会演奏乐器,还是会懂得简单的乐理知识?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富有感染力,能陶冶情操,激发其潜能,塑造人的心。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人们逐渐认识到艺术教育教育的重要性,意识到学习音乐是人全面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音乐课已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并受到大家的重视。美育是指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它对人们正确的审美观的树立,审美情操的培养,以及审美创造力的激发有着重要的作用,对生活中的美,艺术作品的美有着一定的鉴赏能力,可以学生培养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

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应通过各种途径,将美育渗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让学生通过歌唱音乐、欣赏音乐、实践音乐,创造音乐来提高其各方面的能力。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更好地渗透美育呢?文章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 歌曲演唱中感受美

音乐是美的化身,音乐的美无处不在。歌曲中节奏、旋律、和声、歌词的描绘都体现出和谐、生动之美。学习唱歌是学校音乐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在歌曲演唱中来感受音乐美。学生的情感体验可以通过具有一定美感的音乐作品来感受,来抒发。教师可以先从音乐作品的歌词入手,分析内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身临其境,反复置身于歌词描绘的画面中,再通过有感情的歌唱,引领学生走进美的意境,尽情地感受音乐美。

例如,歌曲《忆江南》教学中,歌词内容是白居易的一首古诗词,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作者对江南风光的喜爱之情。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描写江南美丽风光的诗词来感受江南的美。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交流江南的美,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感受江南的美,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江南风吹杨柳,小桥流水的醉人画面,并配上歌曲音乐描述:江南水乡,小河缓缓地流动着,风轻轻吹过,岸上的杨柳随风摇曳,水面上微微泛起波浪,河岸边的花儿灿烂开放,学生看得如痴如醉,再把歌曲插入美妙的景色中,引领学生在美的情境中用连贯的气息,优美舒展的声音深情演唱歌曲《忆江南》,学生唱得轻松,学得愉快。江南音乐委婉细腻在二声部的合唱中更显生动,学生相互配合,声部间的碰撞真正领略到旋律、和声的美,优美动听的歌声把江南的细腻柔美演绎得淋漓尽致,学生在歌曲演唱中感受音乐作品的内容美、形式美和旋律美。

二、 乐曲欣赏中鉴赏美

音乐鉴赏是指人们对音乐作品的鉴定和欣赏,欣赏音乐除了听觉的享受之外,还可以通过创作背景的了解,去体验更多信息,感受作者的创作意图,形成自己对音乐的理解。音乐通过音响所带来的音乐魅力是无限的,它能给人们带来各种感受,可以在跌宕起伏的旋律中感受它的激情,在音乐力度的强弱对比中感受音乐色彩的冲撞力,音的高低变化,激起了人们内心感情的波澜,或轻声低吟,或气势磅礴,音乐有着独特的魅力,激发着学生的内心情感。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把握音乐作品的特点,发挥音乐本身的魅力,去滋润学生的心田,陶冶他们的情操。

例如,歌曲欣赏《歌唱二小放牛郎》,这是一首旋律悠扬的叙事歌曲,作品写于抗日战争时期,通过演唱的形式向人们描述了一个悲壮动人的故事。这种叙事性的歌曲很适合帮助学生通过聆听,理解音乐内涵,激发情感。这首歌曲旋律悠扬动听,同一旋律反复演唱七段歌词,演唱中根据各段词意采用不同的音乐表现手段(速度、力度等)进行处理,根据歌词内容用领唱以及多声部的合唱方式向学生讲述了一个小英雄的故事,学生在感受音乐旋律的同时,内心随着音乐情绪不断地起变化,忧伤、悲伤甚至愤怒的情绪激发着他们的内心情感,这首歌曲强大的艺术感染力,使学生的情感得到体验,鉴赏能力得到提升。教师教学中可以围绕着欣赏歌曲展开各种教学活动,学生通过欣赏感受音乐情绪的同时,理解音乐作品内涵,了解歌曲背景故事,在欣赏之余通过语言,通过表演来表达对作品的理解,学习王二小机智勇敢的精神,感受他不畏强暴的英勇,通过音乐作品的欣赏引起学生对小英雄的思念,同时教育学生要好好热爱生活,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小学音乐教学还肩负着扩大学生音乐审美视野的任务,要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要让学生欣赏不同时期多种类,多风格的优秀作品,不仅喜欢当代的音乐,还要能欣赏古代、近代、现代的优秀音乐作品。唢呐曲《百鸟朝凤》、古筝曲《渔舟唱晚》等乐曲的聆听,犹如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展现在我们面前,把人们带入这美丽的情境中去畅想、去遨游。中國的古典音乐、民族音乐以及世界各地和各民族优秀的音乐作品,反映了各国和各民族的文化、历史、风俗、生活和自然风光。通过音乐教学,引导学生鉴别和欣赏越来越广泛的中外民歌、名曲、经典歌剧、舞剧音乐,是对学生审美观的拓展和提高。又如,欣赏江苏民歌《茉莉花》,这首歌曲调清新自然,带有浓郁的江南特色,是一首经典民歌,成为中国民歌的一种标志。同时,师生还学习认识了许多外国民歌,苏格兰民歌《友谊地久天长》悠扬的旋律,缠绵的歌声,律倾诉着离愁别绪,表达着对同学挚友的友谊与祝福。通过循序渐进的学习和欣赏大量的音乐作品,培养和提高了同学们鉴赏美的能力,他们不仅学会了用自己的耳朵来欣赏音乐,更学会了用自己的心灵来鉴别和感受音乐。

由此可见,音乐教学中对乐曲的欣赏是必不可少的,学生通过聆听美好的音乐作品,作品中的旋律,和声以及各种人声或乐器所发出的音色都能给他们带来音乐美的享受,使他们精神愉悦,感受作品的美的同时,对音乐的鉴赏能力也得以提升。

三、 器乐演奏中表现美

对音乐作品理解的表达方式除了通过歌唱、舞蹈等形式展现,还可以通过器乐演奏的方式来表现,它是艺术的再创造过程,器乐演奏过程中对演奏能力、技巧的训练虽然很重要,它是完成音乐的技术性基础,但器乐教学的最终目的依然是审美情感的培养。器乐演奏是演奏者对音乐作品的再现与表现,作曲家创作出来的音乐作品还只是音符,只有通过演奏者选用合适的乐器,并用娴熟的演奏技巧表现出来,通过乐音展现使人们得以欣赏,引起人们情感的共鸣。在此过程中,演奏者不是在用技巧弹奏作品,而是在演奏作品的同时,融入对作品的理解,对美的认知和理解去表现音乐作品中的美,用心把自己认为最理想的声音演奏出来,不同的音色,不同的力度带来的是一种内在听觉与外在听觉相结合的审美活动。

例如,用古箏演奏周杰伦的这首具有中国风的《青花瓷》,既要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在尊重作品艺术本源的前提下,用古筝演奏的方式来演绎作品,在演奏中启发、引导学生投入自己对作品的理解,结合古筝的音色特点,通过古筝技法的演奏来展现歌曲的意境美。除此之外音乐课堂上打击乐器的使用也很广泛,可以独奏也可以与其他乐器配合演奏,以展示音乐魅力。又如,欣赏《鸭子拌嘴》引导学生感受民间打击乐器的音色特点,学习乐器演奏方法,指导学生选用大锣、大镲、小镲、木鱼等进行合作演奏,结合镲的音色特点,通过演奏表现鸭子活泼可爱的形态,大镲、小镲交替演奏生动地再现鸭子拌嘴的热闹场面,感受朋友间和睦相处的快乐。学生通过运用打击乐器表现乐曲的形象和情绪,在合作过程中展现作品情境的同时,提高了音乐的审美能力,体验了音乐带来的快乐,从而进一步提高了音乐表现能力。

四、 音乐实践中创造美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创造是艺术乃至整个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艺术教育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体现。”教师在引导学生欣赏美和培养学生想象美的同时,尤其要鼓励学生的创造美的能力,这样才能真正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教学时,教师应创设各种创造性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表达自己对音乐的体验和感受,让学生在体验中大胆创编,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中,展现他们创造才能,使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挥。四年级学戏曲的音乐教学中,通过现代京剧作品的欣赏同学们充分地体会京剧的特色,懂得基本戏剧常识。

例如,在欣赏戏歌《唱脸谱》时感受了戏曲唱腔和通俗歌曲结合在起来的一种艺术形式,之后,在开展的“班班有歌声”比赛活动中,学生们现场演唱这首《唱脸谱》,表演时同学们将自己对京剧的了解,对京剧服饰,道具,脸谱,唱腔的研究,进行创作表演,将歌曲中的拖腔演唱,声调抑扬顿挫的念白,手、眼、身、步动作的表演,道具的运用等生动地展示了出来,对中国传统戏曲艺术进行了很好的诠释,获得了好评。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美、感受美、创造美。又如,歌曲《中国功夫》教学中,每个乐句的最后长音处,让学生结合歌曲,运用动作和象声词来表现习武的场景,学生们伴随着节奏运用击掌、跺脚、出拳等动作,再加上“嗬哈”等象声词模仿武术动作的力度,边唱边做声势动作富有激情地展现了中国武术音乐的气魄,不仅创作出了歌曲的豪迈之情,还激发了学生对中国武术的热爱。音乐实践活动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创作、表现的平台,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同时,通过活动愉悦了学生的心情,使他们的创造能力得以提升,课堂教学得到了更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苏霍姆林斯基强调:“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而首先是培养人。”音乐教育有着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美育的功能,它对人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音乐教师要善于挖掘运用教材中美的因素,合理设计教学环节,让学生在聆听、演奏、演唱和音乐活动中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

参考文献:

[1]周雨嘉.美育视角下小学音乐教学探析[J].当代音乐,2019(4).

[2]杨旭东.基于美育的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与思考[J].基础教育研究,2017(22).

[3]俞婧.小学音乐教学中实施美育教育的策略[J].北方音乐,2019(4).

作者简介:

林景,福建省福州市,福建省福州教育学院附属第三小学。

猜你喜欢

教学探讨审美教育小学音乐
初中历史课进行趣味教学的探讨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基于语言学理论指导下的高校英语教学探讨
小学体育教学中审美教育初探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