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然地理学通识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2020-05-11付勇邹妞妞郭川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18期
关键词:贵州大学教学大纲通识

付勇 邹妞妞 郭川

[摘 要] 自然地理学是高等院校地球科学各专业的基础课。开展自然地理学通识教育旨在培养不同学科背景的学生以综合视角观察和认识地球表层的自然地理环境以及全球所面临的人地失衡、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问题,进而引导学生树立和谐人地共生关系的科学理念。通过系统梳理自然地理学通识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从课程教学培养目的、课堂内容、教学方式与手段、考核方式、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对课程教学改革进行有益探索。

[关键词] 自然地理学;通识教育;教学改革;地球科学

自然地理学是高校地球科学各专业的基础课程,旨在引导学生构建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理念和人与自然和谐的地球科学观,从而建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及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地理素养。自然地理教育目前在我国大学通识教育中普遍缺失,仅在部分高校进行了自然地理学科通识教育,如南京大学[1]、北京师范大学[2]、聊城大学[3]等初步试点了自然地理学通识教育。自然地理学是贵州大学资源与環境工程学院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的专业必修课,64学时。2014年,贵州大学全面开展本科生通识教育,成立阳明学院,要求所有大一新生进入阳明学院接受为期一年的通识教育[4]。以此为契机,开设了自然地理学通识选修课,48学时。本文通过对贵州大学在专业和通识自然地理学课程教学过程的对比,分析自然地理学通识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革举措,以期更好的普及和推行自然地理学通识教育。

一、自然地理学通识教育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1.课程教学大纲需修改完善。目前,自然地理学通识教育课程48学时,教学大纲是64学时教学大纲的压缩版,仅仅是对部分课程内容学时的压缩,并没有按照通识教育的目的和培养计划对教学大纲进行重新编写,导致对于通识选修课程的教学导向和教学目标没有明确的界定,课程定位不准,同时课程内容和知识点杂乱,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难免存在无针对性、快速填鸭式的教学现象,完全背离通识教育的初衷。

2.学生专业背景多样,人数多。据近几年自然地理学通识课程选修学生专业背景和人数统计,人文社科类专业学生选课人数占该类学生总数的1/3,且选课人数均大于100人。相较之前同一专业小班教学的模式,这种多专业大班同教室的授课模式,对教师来说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和挑战。学生人数偏多,到课率和课堂纪律的约束较难。最重要的是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学习目的、专业兴趣以及文理思维有差距,使教师很难把握课程教学尺度。

3.教学效果不理想。课堂上普遍存在睡觉、玩手机等现象。经了解,主要在于自然地理学作为一门选修课,课程内容包罗万象,知识点庞杂,专业术语太多,并且有的专业术语对于文科学生来说较难理解,课程内容比较枯燥,学生很快失去兴趣。其次,自然地理学作为大一新生通识选修课,与高数、物理、英语、基础化学等学科大类必修课一起开设,部分学生抱着混学分的态度,根本不是依据兴趣和爱好来学习该门课程。

二、自然地理学通识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1.明确课程定位,尽量使教学内容科普化、生活化、情景化。在确定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的呈现应考虑到不同专业背景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既然是通识教育,教学内容应尽量以科普化、生活化、情景化的方式呈现。对于大一新生而言,专业术语和名词很难理解和消化,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课素材的准备过程中用适当的图片、视频和科普短片来展示相关现象,比如在讲述地壳物质组成的时候,可以给他们看科普动画、精美的矿物照片;在讲述气候和气温关系时候,举例冰岛和俄罗斯处于同一纬度,为什么植被和温度有差异;等等,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还可以使学生从实际生活和情境中去理解学科内容,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2.教学方式多样化。虽然近几年的教学改革有了初步的成效,但大学教学方式仍多为传统的“填鸭式”和“满堂灌”教学模式。鉴于自然地理学作为通识课程的定位,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做到深入浅出的讲授知识,同时应注意教学方式的变化,而不仅仅是注重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授。可以应用小组讨论法、典型案例分析法、课堂讨论、启发引导式等教学方式,活跃课堂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可以适当的讨论当地热点研究问题及其案例来激发学生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的能力。如贵州是典型的西南喀斯特地貌,在自然地理学讲述地貌过程中,就可以启发学生对校区喀斯特地貌特征进行综合性描述,进而引申出喀斯特地貌形成过程及演化。

3.考核形式过程化和灵活化。目前,自然地理学通识教育教学大纲中的考核方式为闭卷考试,其中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通常考试过程中,总有部分学生考试不及格。作为一门通识教育课,此种考核方式有悖于其教学理念,因此,建议考核形式可以多样化,注重学习过程的考核,而不是结果的考核,比如为加强学生对自然地理学知识的探索和求知,让学生做太阳系行星模型,收集校园植物种类等,以此作为考核的内容,不仅可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拓展知识面,同时完成了对学生的考核。

4.加强实践教学。目前,贵州大学自然地理学通识教育课程教学大纲中未提及自然地理学实践教学的内容,但是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的学生有专门的室内和野外教学实践课程设置,这也是贵州大学自然地理学通识教育课程设置中最需要加强的环节。虽然学生人数多,在野外实践过程中存在安全、教学设施紧张等问题,但适当的实践教学会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比如可以去当地的公园实地参观公园中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及人类自然地理环境的特征。

5.加强通识教育教师素质能力培养和队伍建设。目前,自然地理学通识教育课程教学主要由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专业的老师授课,师资力量严重不足。这些老师除了承担通识教育课程外,还有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学生自然地理学课程的教学,时间和精力也达不到不同教学目的的需要。因此,要从教学管理等多方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老师的专业素养和业务水平,提高通识教育选修课的质量和水平。

三、结语

自然地理学通识教育课程应着眼于培养能够科学地看待目前地球所面临的各种资源、环境、气候、生态以及社会可持续发展,同时具有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贡献自己微薄之力的社会责任和意识的新型人才。因此,在自然地理学通识教育课程中尝试对自然地理学课程内容体系、教学方法与手段、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改革与探索,有助于自然地理学通识教育更好的普及和推行。

参考文献

[1]高翔,高超,王腊春.在自然地理实践教学中实施通识教育[J].中国大学教学,2014,(1):81-83.

[2]王静爱,余瀚.大学地理通识课程的理念与建设——以北京师范大学“遥感区域”通识课程为例[J].中国大学教学,2012,(8):6-9.

[3]陈永金,张东,董杰,等.自然地理学科通识教育初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1,8(1):61-62.

[4]张寒松.大学通识教育及贵州大学的实践[J].教育文化论坛,2016,8(6):44-50.

猜你喜欢

贵州大学教学大纲通识
贵州大学 喀斯特区耕地地力提升与培育团队 王小利 课题组
林木病理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以贵州大学林学专业为例
以纲为要,创新课程体系建设
——上海老年大学教学大纲建设实践探索
以人为本 以纲为纲
——老年大学教学大纲实践与探索
简述大学通识课教学改革
通识少年“种”石油
通识少年小课堂 血液之旅
通识少年·拿破仑
百年贵大生生不息
法国普通教育高中历史教学大纲评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