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活情境的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
2020-05-11李荣韩玉婷于汉昌
李荣 韩玉婷 于汉昌
【摘要】數学课堂教学设计对课堂效率的提高有着直接的影响,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显得尤为关键.生活情境贴近学生的实际,一方面,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便于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本文通过真实的课堂情境,以生活情境为主线,贯穿整个课堂教学,提高数学课堂的乐趣,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有效理解.
【关键词】课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生活情境
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因此,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应当结合实际生活[1],创设生活情境,使得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以实现学以致用的目的,并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以“确定事件与随机事件”为例,整堂课联系生活,以达到效率最优化.
一、创设情境
情境1:太阳一定从东边升起吗?
情境2:抛掷一枚均匀的硬币,一定是正面朝上吗?
情境3:在某次国际乒乓球单打比赛中,王励勤、马琳两名中国选手进入最后决赛,那么该项比赛① 冠军属于中国选手吗?② 冠军属于外国选手吗?③ 冠军属于中国选手王励勤吗?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身边的实际生活情境,感知确定与不确定,从而揭示课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游戏活动
活动:有三堆准备好的扑克牌,一堆全部都是红色的扑克、一堆全部都是黑色的扑克、最后一堆有红色也有黑色.将学生分为三组,各小组成员分别从这三堆牌中抽一张扑克;小组讨论并总结哪堆抽到的颜色是能够确定的,哪堆抽到的颜色是不能确定的.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摸牌这一实际生活情境,亲身感悟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以及随机事件的概念,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本节课的内容.
三、感受新知
问题1:在一个袋子中装有7个红球、4个白球.根据这一具体情境设计出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以及随机事件.
问题2:联系实际生活情境,举出生活中存在的三种事件.
设计意图:从生活情境入手,让学生进一步领会这三种事件的概念;并让学生自己联系实际生活情境,举出蕴含着这三种事件的生活实例,活跃学生思维,丰富学生视野,达到了突破重点的目标.
四、运用新知
① 水中捞月;② 守株待兔;③ 拔苗助长;④ 清明时节雨纷纷,这些成语和诗句分别反映了数学中的哪一类事件?
设计意图:通过耳熟能详的成语及诗句,陶冶学生的情操,同时也紧密结合生活情境,锻炼学生在复杂的生活情境中正确判断各类不同的事件,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五、调查探究
探究1:学生现场调查15名同学的出生月份,并思考要使“有两名学生出生在同一个月”这一事件成为必然事件,至少需要调查多少名同学的出生月份.
探究2:讨论“在367人中至少有2人的出生日期相同”这一事件为哪一类事件.
探究3:讨论“我们班所有同学出生的时刻(整点)各不相同”这一事件为哪一类事件.
设计意图:探究1通过学生现场调查的方式,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发展了随机的观念.探究2和探究3在探究1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进一步巩固学生对这三种事件的理解,使得本节课的重难点得到进一步突破.与此同时,一方面,鼓励了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另一方面,激发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六、拓展延伸
拓展1:将情境3中的“王励勤、马琳两名中国选手进入最后决赛”改为“如果最后进入决赛的是一名中国选手和一名外国选手”,那么① 冠军属于中国选手吗?② 冠军属于外国选手吗?③ 冠军属于中国选手王励勤吗?
拓展2:国王以抽生死签来决定重刑犯是生还是死.和重刑犯有仇的宰相将“生、死”两支签改为两支“死、死”签,想置重刑犯于死地.请问:重刑犯想要生还,应当怎么做?
设计意图:拓展1通过对生活情境3中的条件加以改变,让学生发现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三者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引导学生体会“一定条件”,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拓展2再次利用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好奇心,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问题的意识.
学生是学习是主体,在教学中作为主导者的教师应认识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认识到学生的认识发展规律,适度教学.因此,在整个的课堂教学设计中,每一个环节都包含了生活情境,这不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加深学生的记忆;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以及探索创新的思维品质,“让学生亲身去体会问题的解决过程,使学生具备活动经验”[2].这也是当前素质教育及新课改下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王景明.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J].小学教学参考,2013(15):55.
[2]于汉昌,李元江.合作问题解决在高中数学教科书中的研究分析——以北师大版教科书例[J].中学数学研究(华南师范大学版),209(18):9-1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