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开放教学撬动语文课堂的变革

2020-05-11胡军

考试与评价 2020年3期
关键词:春联母语识字

著名教育专家崔峦曾指出当前的语文教学要从原始的“按教材教学”转向新课改背景下的“按课标教学”,强调教师要跳出原始经验教学的怪圈,认真参读课标,把握课标精神,明确课程性质,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精心组织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活动中促进其语文素养的形成。这样的一番话无疑是在提醒我们广大的一线教师在“埋头苦干”的同时一定要关注课标,依标定本,依本而教。

一、开放的语文呼唤课程内容的开放

传统的语文教学“高耗低效”,早已成为一个不争的实事,叶圣陶先生也曾指出:“中小学生利用几千个课时学习语文,结果却不会读写,岂非绌绌怪事。”究其原因,可以说很复杂,但笔者认为受传统课程内容的束缚是其一大顽症。传统的课程观认为教材即课本,教学内容即课文,教师教学以本为本,就文讲文,跳不出文本的怪圈,其他书籍均被视为“闲书”属“违禁药品”,基本上是不准带进课堂的,凡有大胆者偷看一二必遭痛责。所以说中小学近十年的时间、几千个课时基本上都耗费在那十几本课本、上百篇文章上了,想想这样的语文教学不出问题那才叫怪事呢?而新课程理念下的课程观告诉我们,教科书并不等同于语文课程,一篇篇课文也并不等同于教学内容。教师在教学中要学会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开发教材、补充教材、取舍教材,使语文学习的内容和过程更加丰满。说到这,我不禁想起山东潍坊市北海学校的韩兴娥老师,她是海量阅读的倡导者,在平时的教学中,她大胆的取舍教材,把大量的课外书带进课堂,她把一学期的课文花半学期甚至更少的时间就学完了,剩下来的大部分时间则带领学生们进行大量的阅读。课堂上没有细致的“拆解”、没有深入的“鉴赏”、没有精心的“把玩”、更没有反复的“练习”,有的只是大量的阅读,从一年级的诵读千首童谣、海量阅读儿歌识字,到二、三年级海量阅读中积累,再到四至六年级海量诵读经典,就这样孩子们在韩老师的带领下尽情的遨游书海,博览群书、增长见识、夯实双基,打开了一扇扇言语智慧之门,获得一个个人生启迪。当然韩老师的海量阅读并不是漫无目的的阅读,她还在浩如烟海的读物中选择学生最喜爱的阅读材料,编成《歇后语儿歌100首》、《读历史学成语》、《多音字儿歌200首》等课堂共读系列图书,组织孩子共读共赏,增强阅读的实效性,让孩子们在阅读中爱上阅读,爱上语文。其实在我们平时的阅读教学中也可以这样大胆的开发教材,比如一位老师执教季羡林的《怀念母亲》一文时,曾多次引用他在《赋得永久的悔》一书中的文字,引导学生体会季老对母亲深深的怀念和内心那份淡淡的自责之情。课文结束老师又引导学生去读整本书继续感受季老的人格魅力。这样以一篇带一本的做法其实教学中的案例还有很多。同样是季老的一篇文章《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对这一课的教学,我在学完文本之后引入《只砍有记号的树》一文,引导学生利用今天学到的方法自主阅读,将风景、风情和德国的民族文化融为了一体,让同学们通过比照阅读再一次感受德国民族风情之独特。

二、开放的语文呼唤学习途径的开放

有人说“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一样大。”我完全赞同这种的说法。语文是一门母语课程,而母语课程的学习与其他语言课程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母语学习和运用的情境是真实存在于学生的生活中的,不像英语,要想让学生学会一个单词,必须创设一个情境,而这个情境是假想的,是具有瞬时性的,一旦课堂结束这样的情境也就随之灰飞烟灭。所以对我们这些母语教育工作者来说,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把握母语教育的特点,让我们的母语教学植根于学生的生活,贴近于学生的生活,将语文教学置于广阔的社会生活领域中,密切语文与社会、与生活的联系,使语文教学从“三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和以教师为中心)和“三唯一”(以课本为唯一的知识源,以教师为唯一的知识传授者,以课堂为唯一的获取知识的场所)转向“三结合”(语文与其他学科相结合、语文与学校活动相结合、语文与家庭社会相结合),使学生在学校、家庭、社会五彩缤纷的生活中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汲取丰富的营养,真正提高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从而大幅度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大面积地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如:“生活识字”理念的提出,就是要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识字,扩大自己识字的机会和范围,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培养识字能力,让学生感受到汉字的无穷魅力,让识字教学更具生命活力。再比如:口语交际以及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都离不开生活,离开了生活他们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就失去了语文的实效性。即使是阅读教学我们也可以向生活和社会开放,如:我在教学《春联》一文时,让学生春节回家搜春联、背春联、创春联、写春联、贴春联,让学生在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中积累语言、提高语用,促进他们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再比如:我在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综合性学习《与诗同行》这一课时,就鼓励学生课前通过网络、家长、书报等各种渠道搜集各种体裁的诗歌,同时试着搞懂诗意,了解背景,背诵积累,并对他们进行分类整理。这样一来,孩子们语文学习的途径自然而然就扩大了,如果经常这样训练下去,孩子们的生活资源就真的能变成语文学习的资源。

由此可见,语文教育是开放的,他包罗万象、融会贯通;语文课程是开放的,他海纳百川、纵横捭阖;语文教学是开放的,他灵活多变、宽松民主。新时期的语文呼唤开放,只有开放的语文才能造就开放的兒童,只有开放的语文实践活动才能打开儿童的言语智慧,才能促进儿童的思维发展,才能开放他们的视野、人格和心胸。

作者简介:胡军,1981.09,男,汉族,江苏宿迁,本科,中小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单位:苏州工业园区跨塘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春联母语识字
贴春联
你家春联贴对了吗?
母语教育:从美出发
新年快乐
识字儿歌
识字儿歌
识字故事
分析母语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地位
识字谜语
第五届中坤国际诗歌奖获奖感言——邵燕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