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积极心理学视角看农村高中生主观幸福感的提升

2020-05-11陆卫星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主观幸福感积极心理学

陆卫星

[摘要]积极心理学主张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的潜能、动机和能力。受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农村高中生普遍存在主观幸福感偏低的问题。在积极心理学理论的指导下,教师可通过引导学生理性地认知自我、采用积极的归因方式并实施积极的心理干预,来提升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培养他们积极乐观的人格品质。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农村高中生;主观幸福感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20)12-0084-02

经过调查,笔者发现农村高中生往往不能正确看待现实与理想的差距,他们普遍幸福感偏低。积极心理学倡导从个体自身的实践、个体认知的改变以及个体对自身的评价等方面来探讨如何发掘人的潜能、调动人的积极因素,使个体保持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这为当前提升农村高中生的主观幸福感提供了新的思路。

一、积极心理学对提升农村高中生主观幸福感的意义

1.积极心理学的目标是让人获得幸福感

积极心理学倡导的培养目标是发展和提高人的积极潜能,帮助人达到理想的幸福状态。农村高中生虽然身处农村,但他们对幸福也同样有着迫切的需求,而且对幸福的理解也各有特点。农村高中生的学业成绩普遍偏低,很多学生很难从学习过程中获得幸福感。由于幸福感偏低,所以他们很难自觉地去学习,只是迫于家长和教师等外界的压力,被动地应付了事。积极心理学注重从积极的视角发现和解读问题,把让学生获得幸福感放在教学的首位。学生拥有幸福感是自觉学习的前提,体会到幸福感的学生会自发地投人学习中,乐观地看待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挫折和困难,以追求更大的幸福。

2.积极心理学关注个体的积极体验

积极体验是指个体能够满意地回忆过去,幸福从容地感受现在并对未来充满希望。积极心理学认为积极体验可以帮助个体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潜力,从而获得良好的心理状态。农村高中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过程中,获得的几乎是消极的体验,因此很容易显得不自信。增强个体的积极体验是提升主观幸福感的重要途径,研究表明通过积极情绪体验的干预,学生容易看到和发现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学会欣赏自我、悦纳自我,这种内在的积极状态让学生更加容易看到自己的力量和能力,从而变得自信而充满希望。

3.积极心理学重视积枢社会环境的构建

人的心理发展受环境的影响很大,积极的环境有利于个体获得积极的体验。要想提升农村高中生的幸福感,必须要重视积极社会环境的构建,只有构建适合农村高中生心理发展所需的环境,才能有效地提升他们的幸福感。

二、农村高中生幸福感的现状调查

1.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江苏省海门市两所高中(一所城市重点中学、一所农村普通中学)高一、高二的部分学生。获得有效问卷465份,其中高一占305份,高二占160份;重点中学占225份,农村中学占240份。研究对象中年龄最大的19岁,最小的15岁,平均年龄17.85岁。

2.研究工具

研究工具为“综合幸福问卷”(简称MHQ)。MHQ是在整合主观幸福感与心理幸福感理论框架与测评指标的基础上建构的幸福感测评工具,包括一个指数(幸福指数),两个模块(主观幸福感、心理幸福感),九个维度(生活满意、正性情感、负性情感、健康关注、生命活力、自我价值、人格成长、友好关系、利他行为)。

3.数据处理与分析

将数据进行编码处理后,运用SPSS17.0进行统计处理。

4.研究结果

(1)高中生幸福感整体处于中等水平

结果显示,不管是重点中学还是农村中学的高中生的主观幸福感都处于中等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心智的逐渐成熟,在看待问题时,高中生比初中生看得更加客观也更加全面。高中生的幸福感与学习压力、同学关系、家庭环境、身体健康有关。调查过程中发现少部分学生存在较严重的心理问题,幸福感偏低。

(2)不同年级的学生的幸福感有差异

结果显示不论是重点中学还是农村中学,高二学生的幸福感都普遍高于高一学生,尤其是在生活满意、自我价值、友好关系等维度存在显著差异。这可能是由于高一学生刚升人高中,学习压力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他们感受不到自己的优越感,再加上与同学的友好关系还未能完全建立,以及陌生环境的影响等,使得他们的主观幸福感偏低。

(3)不同学校学生的幸福感有差异

结果显示重点中学的学生的幸福感普遍高于农村中学。学校的环境、学生的学业成绩、学生对生活的满意度等都会影响学生的幸福感,而重点中学各方面明显要优于普通的农村中学。对于农村普通中学的学生而言,上大学是他们唯一的出路,在高中生活中,他们很难有机会发挥自己的兴趣和特长,且他们的学习成绩普遍比重点学校的学生差,他们上好一点的大学的机会也少。

三、基于积极心理学,探索提升农村高中生幸福感的策略

海门市四甲中学针对学校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在积极心理学理论的指引下,运用以下几个策略来提升学生的幸福感。

1.引导学生正确认知自我

自我认知、自我体验以及自我调控是构成自我意识的三项内容,对于高中生,尤其是普通的农村高中生而言,要想构建合理的自我认知,首先要在不断提高自我意识的基础上开展合理的横向比较及正确的纵向比较。其次要对现实有客观而准确的认识,确定适合自己的目标。只有对自己有了客观的认知,才能在与别人的比较中保持正确的心态,不会因为看到与别人之间有差距而感到失落。

2.引导学生采用积极的归因方式

学习任务重、竞争激励、家长的期望值高等因素導致高中生面临着比较大的压力。面对各种问题,若能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将有助于心理健康和增加积极的情感体验,而积极的情感体验将大大提升个体的幸福感。通过分析发现积极的归因模式是:成功→能力高→增强对成功的期望→愿意执行能获得成就感的任务;失败→缺乏努力→对成功有期待→坚持。教师引导学生对挫折进行正确的归因,建立自己的社会支持体系,培养自控能力,让学生掌握积极应对的方式,避免采用自责、幻想和压抑等消极的应对方式,从而提升他们的幸福感。

3.实施积极的心理干预

积极心理干预为人们进行积极心理治疗以及获得长久的快乐提供了契机。积极心理学创始人塞里格曼等经过6年的不断试验和研究,设计出一整套建立在真正幸福论上的积极心理疗法。学校依据塞里格曼提出的心理疗法开展了一系列活动来进行心理干预:①学会感恩。研究表明,把有助于自己的人和事说出来或者写下来,能增加自己的快乐,愉悦自己的心情。设置课程引导学生谈谈自己最重要的人或回昧生活中的点滴,让学生感恩社会、感恩帮助过自己的人。②书写快乐。塞里格曼让人们每天写3件快乐的事以及它们的起因和过程。结果发现,人们在3个月后变得更加快乐了。学校组织开展记录喜事小随笔活动,让学生把生活中发生的高兴的事以随笔的形式记录下来,并进行评比。学生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发现快乐,提升幸福感。③帮助他人。主动给需要帮助的人提供帮助,能够提升幸福感。学校开展每天一小帮活动,让学生体会助人为乐的幸福。④丰富积极体验。学校组织学生观看影片、参与体育比赛等,以丰富学生的积极体验。

教育工作者应该更加关注农村高中生的心理健康,在积极心理学理论的指导下开展提升农村高中生幸福感的活动,让学生通过实践来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教师要对农村高中生多关怀、多鼓舞,引导他们走出自己的幸福之路。

猜你喜欢

主观幸福感积极心理学
关于积极心理学与心理健康教育创新的探索
民办高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心理控制源相关研究
关于体育参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
档案工作者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研究
西藏高校大学生自我概念与主观幸福感的特点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
浅析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活中的运用
职校生积极心理导向的体验式活动班会创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