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视角下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内控建设与策略分析
2020-05-11林涛
林涛
摘 要:本文分析了内部审计视角下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要避免独立性与客观性不足的问题,只有多措并举、综合施治才能全面转变长期存在的内控建设不良状态,从而以更加完善的内部审计助力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内控建设健康发展。
关键词:内部审计;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内控;建设策略
在特定范围、项目等事务上获取经营性或服务性收益的模式,不仅给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创造了更加灵活自主的创收空间,也更易造成这些单位在内部审计工作上产生偏差,从而在内控建设中出现不同程度的缺陷或失误。
一、内部审计视角下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内控建设的常见问题
1.独立性与客观性有所不足
很长时间里,不少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往往被纳入财务部门或纪监部门的下属机构或组织。这些单位的内部审计人员常常由财务人员兼任,许多单位的内控制度也就成了财务制度的替代。而当事业单位统一开展国库集中支付的新管理制度后,部分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的管理层甚至认为没有必要继续内部审计事务,从而将内部审计混同为纪检监察,导致这些单位内控建设长期缺乏完整性、系统性和规范性。
不仅如此,由于缺乏足够独立的内部审计,这些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极易在针对经营活动、经济事务的审核与监督过程中丧失公正立场,将少数群体甚至个体的私利凌驾于集体利益之上。而财务人员兼任审计人员的错误设置则进一步助长了此类不良状态发展。由此,这些单位在开展内控建设过程中很难确保审计数据与信息提供的准确性与客观性。这不仅容易导致这些单位的内部审计活动失真、失实,也往往造成其内控建设速度慢、品质低、效能差,连带影响到这些单位管理水平整体运行。
2.有名无实的情况长期存在
受到独立性与客观性匮乏的共同影响,部分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长期存在较为明显的形式主义问题。较为典型的表现是预算编制不尽科学合理,可靠性、可行性均不足,而预算执行过程也缺乏应有的严肃性与权威性,部分预算执行过程随意性大。
此外,由于涉及不同团体或个体的直接利益,不少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对内部审计活动往往缺乏应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些部门或个人在面对审计监督时表现消极,难以提供相应的辅助与配合,更有甚者会阳奉阴违或直接阻挠。如此,部分单位不仅在内部审计事务中难以顺利完成既定目标,而且会直接或间接地给单位内控制度的构建与完善形成障碍。
二、内部审计视角下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内控建设的难点
1.观念存在偏差
之所以存在种种问题,根本原因仍是管理层与具体工作人员思想观念层面跟不上时代发展速度,没有认识到内部审计工作对单位内控制度构建及管理水平全面提高的重要促进作用,也没有充分理解加强内控建设对自身实现现代化发展的决定性意义。可见,在那些内控建设依然滞后的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中,管理意识的陈旧与落后仍是制约内部控制建设进程的主要因素之一。特别单位管理者对于内部审计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和关注时,会很快产生上行下效的不良示范作用,导致整个单位内部对审计工作与内控建设的滞后与迟缓。显然,观念上的偏差是影响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完善内控建设与管理的“隐性”难点所在。
2.软硬件建设难以满足现实要求
在相对显性的层面,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水平提升及内控体系建设会受到更多具体客观环节的影响。尤其是在进入信息时代后,基于信息化管理的战略趋势要求,包括企事业单位在内的各类经济活动主体都必须加快平台化、数字化建设进程。而针对财务管理、预算管理和内部控制等各类监督目标的内部审计自然与之息息相关。但打造信息化管理平台不仅非一日之功,且先期投入与后续维护及管理也是一笔不小的资金和资源成本。而就事业单位而言,依托国有财政支撑的客观现状往往难以满足一次性巨额投入的现实要求。即便是能够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要实现一步到位的信息化建设也有不小的难度。因此,对软硬件客观投入的需求常常也是不少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完善内控建设和优化内部审计面临的一道“坎”。一些单位较长时间徘徊于低水准的内部审计和内控建设也是受制于资金与成本的短板所在。
三、内部审计视角下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内控建设的策略
1.转变观念、端正态度、加强宣传教育
客观上的困难固然存在,但不应当成为停滞不前的理由。对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而言,更加积极主动地转变观念、端正态度才是当务之急。尤其是对这些单位的管理者来说,给予内部审计工作应有的重视、更加关注单位内控建设的进程与水平是实现内部审计与内控管理现代化的第一步。很大程度上,管理者带头配合审计工作展开、给予审计人员应有的帮助将能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效果,给予更多管理层与基层人员明确的信号,那就是内部审计与经营活动、经济行为乃是实现健全管理的一体两面、须臾不可分離。
同时,单位内部应当形成自觉学习审计理论、自愿了解内控技能的良好氛围。依托构建学习型社会的战略趋势,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应当尽快建立一套定期开展审计与内控工作的宣讲或培训机制。无论是对外邀请专业审计机构的专家学者入驻,还是直接聘请具有资质的审计师开展主题讲座。
2.建立健全系统、规范的内控管理制度
除了在思想观念上加强教育引导外,客观上的组织机构设置也是完善内控建设和提高内部审计品质的重要手段。一个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不可或缺。这一机构不仅不能依附于财务或监察部门,且需直接对单位领导负责,具有独立开展工作的权限。同时,系统和规范的内部控制制度常常需要精细化、标准化的内部审计支撑。
一方面,精细化的审计制度可以改变传统上对经营管理或经济活动过于主观的定性控制,使其充分细化至足够量化考核的层面。由此转变经营管理人为随意的错误认知。同时,标准化的制度制定又能促使管理者、作业人员明确经营活动与经济行为的界限,使各项管理工作或具体的业务行为保持在合法、合理的区间范围内。
另一方面,精细化与标准化的制度设置也有利于杜绝管理漏洞的出现,使经营管理与经济活动最大限度规避人为故意的缺陷。同时,充分细化后的审计标准也能使单位内控机制的建设愈加公开化、透明化、公正化,使内部控制系统的构建经得起推敲,也更加易于全员的共同参与和协同监督。
不仅如此,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因其更多自主经营环节的存在而需要加强对机构或岗位设置的牵制性管理。即,关联岗位之间既要全力避免责任与权力的重叠,又需要彼此牵制并有互相配合的需求。这是为了形成岗位之间自觉监督的良好氛围,促使每个岗位、成员都能自主、自愿地加入内部控制的工作,从而实现内部控制管理的机制落实和制度实践。在一些特殊情况下,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确实存在独立审计困难的,也可以考虑采取第三方独立审计的方式建设内控体系。选择社会上具备合法资质的第三方审计机构,通过签订合作协议等形式,由第三方机构进行独立审计。
3.落实责任制,强化审计监督与绩效管理间挂钩
传统管理模式下,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的内控建设之所以缺少成效,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责任落实有限。因此,落实责任制,强化审计监督与绩效管理间挂钩至关重要。具体而言,就是需要将每项经济活动的效果与每个具体的责任人之间建立起一对一的联系。成本与收益不再只是单位整体的事务,而是需要由每个具体责任人分别对应相关责任的具体事项。而部分格外重要或重大的收支行为不仅需要追究直接责任人的责任,还需要间接责任人、直接主管人共同承担。
4.加强信息化建设,构建统一化、全局化的内控管理平台
信息时代中,技术正在成为引领管理现代化的主导因素之一。对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来说,加强信息化建设,构建统一化、全局化的内控管理平台也是提高内部审计品质、加快内控建设的有力举措。考虑到不菲的投入,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可以尝试从局部开始逐渐推广到全局的方式。即,针对现有局部化的平台式管理加以优化或升级,使之不断扩大数据化、自动化管理的范围。同时,将过去相互割裂的局部逐渐整合,改变曾经分散化甚至碎片化存在的信息平台状态,尤其应当加快各分支系统之间信息传输与解读标准的构建,从而为后续形成统一大平台做好铺垫。
四、结语
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与完全通过国家财政支持的事业单位有所不同,因其能够从事一定经营活动、服务性事务而获得业务收入,故而在经济活动过程中具有更大的活动空间与灵活度。对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而言,自收自支不仅可在更大程度内激励单位拓展业务范围、改善经营水平和提高管理品质,也有助于其在公共事业领域发挥更大的服务效能。
自收自支事业单位需要不断加强内部审计工作,通过卓有成效的内控建设履行国家赋予的基本职能,同时也能促进自收自支经营活动提升品质。尤其是在信息时代的宏觀背景下,基于网络与信息技术的自动化、信息化平台不仅有助于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加快内部审计事务技术水平的更新换代、降耗增效,也能借助技术的先进性不断弥合传统内控格局构建的缺陷或漏洞。而这也是通过加强内部审计和内控建设,促进事业单位自收自支及经营管理、经济活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徐红梅.企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现状及展望.投资与合作,2018(9).
2.黄玉娟.管理审计在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中的实施策略.管理学家,2018(12).
(责任编辑:王文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