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探析

2020-05-11闫春凤谢观坤

今日财富 2020年10期
关键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时代

闫春凤 谢观坤

在知识经济的时代,高校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承者,肩负着为国家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职责。在新时代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对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要求更高,应该根据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滑坡的新问题,结合高校教师的自身特点探索新时代高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为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供新思路。

一、高校教师职业道德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是指高校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时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要的品德总和。它从道义上规定了高校教师在教育劳动过程中应该以什么样的思想、情感、态度、行为去做好本职工作,为社会承担义务;它是在高等教育职业活动中,调节教师与他人、教师与社会集体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

在知识经济的时代,高校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承者,肩负着为国家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职责。百年大计,教育为根本;高校教育的发展、高校人才的培养,高校教师是关键,其中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最重要。高校教师要以其人格和道德行为准则的榜样力量影响和教育学生,成为学生人生成长的引路人,应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二、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现状及存在问题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知识越来越成为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人才资源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资源,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中国的未来发展,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归根结底靠人才,人才培养的基础在教育。教育是提高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基本途径,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工程。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是发展我国人力资源优势、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选择。”高校教师肩负传播知识、培养人才、塑造人才的责任。

自1999年,我国高校的招生规模开始扩大,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新时代社会转型的不断深化对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教育大众化的新时代,高校招生人数的增加和办学规模的扩大,高校教师的队伍也随之迅速扩大。 我们发现,高校教师队伍的建设难以适应日益发展的社会需求和肩负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的重任。高校教师的道德品质和人格修养不仅影响学生,而且会通过学生影响家庭,进而影响社会的发展。高校教师“师德”建设至关重要。新时代高校教师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高校教师队伍中,存在个别教师职业道德出现滑坡现象,在教书育人方面存在问题:

(一)个别教师职业道德滑坡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的转型,受社会经济发展及西方外来文化的冲击等多方面原因的影响,不同时期的各种思想和文化相互碰撞,绝大多数高校教师都有崇高的职业责任、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甘于奉献,但也有极少部分高校教师的价值观受到一定的冲击。个别高校在发展中过于重视教师的学历和科研成绩,却未重视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以及个别教师对自身的职业责任没有清晰的认知,责任心丢失,不能坚持正确的“三观”,损害高校教师的形象。

(二)个别教师教学工作与科研工作存在失衡的状态

教学活动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高校教师通过开展一线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气质,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以学生的发展促进社会的发展。极大部分高校教师教学工作态度都是认真负责,重视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在具体的改革探索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也要引起我们的重视。比如:极少数知识更新不及时,在与学生的教与学中缺乏互动,教学的方法改革力度不够,缺乏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不注重因材施教等。高校教师面临严峻的科研任务和工作压力,如何在教学的方法和内容进行创新,同时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这是需要思考的问题,也值得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重视并付诸实践的去解决。

(三)极少数高校教师治学态度有待提高

高校教师肩负科学研究、技术创新的重大责任 。高校教师应刻苦研究,为国家科学研究、技术创新贡献自己的力量。高校教师治学态度的不严谨不仅影响学校良好学风的形成,也损害人才的培养,对社会的发展文明进步起迫害作用。真正的学术不是普通的智慧,而是生命的智慧、人生的智慧。做学问急需要一个人的聪明才智,又需要文化、传统,需要对学问的敏感性和严谨的科研精神。新时代高校教师需要端正职业道德精神,克服学术浮躁,查处学术不端正的行为。

当前我国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主流是积极向上的,治学态度严谨,但偶有发现有悖于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行为规范的问题,严重损害教室队伍的建设,不仅影响社会对教师群体的价值判断同时也削减了高校教师为人师表的人格魅力。高校教师是高校的灵魂,是大学精神的面貌,是大学文化气质的载体和内在气质的积淀,是学生灵魂的塑造者。

三、新时代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对策思考

(一)加强高校教师自身道德修养,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新时代高校教师需要具有高尚的师德,是对学生最生动、最具体、最深远的教育。高尚师德的形成一方面需要通过制度化的职业道德教育,另一方面源于自我修养。“教育”和“修养”是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形成发展的车之飞轮,鸟之两翼。高校教师需要加强自我职业道德修养,接受职业道德教育。1.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2.学习高等教育师德修养、高等教育法规,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3.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学习优秀的先进的知识、思想,掌握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成为专业学者和专家。教师不仅要言传,更要身教,高尚的师德是最生动、最具体、最深远的教育。

(二)树立严谨的治学精神,营造健康向上的大学精神

马克思曾经说:“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教师是大学教育的关键,教师严谨的治学态度,自由的学术精神,会凝聚成一种氛围弥漫在校园中,对学生的成长起至关重要的影响。大学教师通过承担学术责任,不仅培育学生,而且履行知识发现、技术发明、观念创造和塑造社会新文化的责任。大学以及大学教师的这种特殊功能,需要大学教师具备更高的道德和文化修养,要拒绝诱惑,力戒浮躁。高校教师治学严谨是使大学永葆生命力的真谛,是大学生机和活力的象征。高校教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对建设健康向上的大学文化环境,构建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具有现实意义。

(三)建立健全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长效机制

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大背景下,各地高校都在在探索和构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有效途径和具体方法。建立适合新时代高校职业道德建设的人才选拔机制、评价机制、激励机制,促进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制度化,规范化的建设。1.实施开放的选拔高校教师人才方式,将良好的职业道德水准作为重要标准,将有专业知识雄厚的教师选拔到合适的岗位。2.完善高校教师评价机制,建立公正、合理的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评价体系,评价过程客观、公开、透明,避免人为因素的干扰,防止评选过程中弄虚作假。3.优化激励机制,物质与精神奖励相结合,通过相应的奖励,对高校教师以往的工作予以肯定,激发其具备的潜力。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长效机制对于加强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四)建立多元化的教師考核机制

教师作为一种职业,是平凡的也是伟大的,是渺小的也是崇高的。教育工作之于教师,是安身立命之本,是一份工作。教育工作是复杂的,一方面要遵循基本的职业道德,另一方面要处理好教学实践工作与科研工作的关系。关于职业道德,有一套比较健全的规范和社会准则。更重要的是教师具体工作中要面对各种考核,只有建立多元化的教师考核机制,才能让教师各尽虽能,不至于疲于应对比较单一的考核要求。

(五)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

当下社会日新日益、经济高速发展,个体生活压力大,生活节奏的快速是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无法比拟的,教师作为个体,断然不能远离社会。如何提高教师的经济收入,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让教师能够更有时间与精力去研究学问,有更大的热情投入一线的教学工作,更专心的去进行科学研究。这是需要社会各界共同的努力,需要政策的支持、媒体的引导、社会大众意识的提高以及教育工作者的努力。教师社会地位的提高,提高的是教师的工作获得感、生活幸福感和职业优越感。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新时代高校教师需要甘为人梯,乐于奉献,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形成健康向上的大学精神,努力推进社会、学校、教师的持续健康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贡献力量。(作者单位:三亚学院)

猜你喜欢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时代
傅维利,于颖:教师职业道德具有独特品性
幸福从“心”开始
高校教师党建参与的“四度”模型研究
浅谈新时期高职高专院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基于加强企业职业道德建设的思考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内化及其促进机制探讨
高职生职业道德教育现状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