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环境下文学作品的传播方式探讨

2020-05-11倪梦莲

决策探索 2020年8期
关键词:文学作品新媒体

倪梦莲

【摘要】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呈现多样化的趋势,这对文学作品的传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文学作品是人类的精神食粮,對于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在新媒体环境下,利用网络手段加强文学作品的传播是十分必要的。本文通过分析新媒体环境下的信息传播特点,提出文学作品传播的新思路。

【关键词】新媒体;文学作品;媒介传播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互联网得到广泛普及,新媒体也成为互联网大数据所支撑的全新的媒介形式。新媒体从产生至今,已经被成功地应用到商业推广活动中。在文化传播领域,新媒体更是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许多图书出版或者图书营销企业都开始利用新媒体进行交流和传播,许多文学作品经过这种形式的传播得到了大众的认可。

一、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的特点

(一)传播速度快、范围广

新媒体是以数字技术为依托进行信息传播的,而光纤网络的传播速度与光速相同,信息在两个区域内传播的时间间隔可以忽略不计。这种传播速度使得信息在交流过程中没有延时,这对新闻的获取和传播有很大的影响。同时,信息的传播在整个网络中进行,只要接入互联网,信息的传播就可以覆盖整个公共网络。

(二)信息传播的交互性

在新媒体环境下,信息的传播具有交互性的特点,普通的互联网用户既可以发布信息也可以接收信息,用户之间可以进行即时通讯。而且随着信息技术的成熟,网络运营商的资费也在逐渐降低,这对移动网络的应用和普及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移动网络使得信息传播的交互作用更加突出。

(三)传播形式的多样性

信息通过网络传播,在终端设备上显示。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终端设备技术的逐渐提高,信息传播的形式也呈现多样化。由原来单一的文字传播到现在的图片、音频和视频形式的传播,信息传播形式的多样性使得信息内容更加丰富,产生了更加强烈的传播效果。

二、新媒体环境下文学作品的传播方式

(一)建立文学领域的新媒体平台

目前,各大互联网企业已经推出了自媒体平台服务,为广大用户提供了新颖的媒体推广形式。文学作品的宣传推广要善于利用这种媒体平台。在各大自媒体平台上开设服务账号,定期推送相关文学作品的信息和内容,吸引广大的互联网用户观看。在自媒体平台进行文学作品的宣传推广过程中,要了解各个平台的不同特点、用户群体的特点及社会标签等,以实施精准的营销策略,达到自媒体推广的最佳效果。另外,为了达到更好的宣传推广效果,自媒体平台可以邀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知名作家来撰写文章推送给用户,增加自媒体内容的精度。

(二)将文学作品与当下热门话题结合

新媒体环境下,人们交流和阅读咨询的方式发生了改变,互联网资讯信息具有即时性。因此,在文学作品的推广中,参与社会热门话题的讨论,具有很大的优势。比如,瑞典文学院一年一度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或者候选人都是文学界的热门话题,引发社会的强烈关注,每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文学作品都会成为当年的畅销书,不管是图书销量还是其他衍生商品,都会取得很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采用线上互动的形式进行新作品发布

由于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和商业推广的有效性,许多作家对自己的文学作品都采用线上宣传推广的方式来进行新书推荐。比如一些社会知名人士会在自媒体的直播平台上向广大的网络用户宣传相关的文学作品,如果自己发布新书,也会通过这种方式进行推广和宣传。在自媒体直播平台上推广文学作品,不仅能够详细地介绍图书的类别、内容以及作者的幕后创作故事,同时还能够与广大的网民进行直接沟通,增加作者与读者的亲近感。线上交流不仅可以在直播平台上进行,同时能够在各个社交网站,或者以视频的形式进行推广,充分利用新媒体的特点,实现文学作品最大范围内的传播。

三、结语

优秀的文学作品对于提高民众的人文主义精神、创建良好的社会价值体系具有非常突出的作用。在新媒体环境下,文学作品的传播形式发生了改变,极大地增强了文学作品的传播力度。但是一些低质量的文学作品也会通过网络进行传播,因此广大读者必须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提高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阅读优质的文学作品,提高个人品味。

参考文献:

[1]卢俊雅.浅析新媒体时代传播特征及发展趋势[J].中国报业,2015(08):17-18.

[2]阚鹤铭.新媒体语境下微信公众平台的传播策略与传播效果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8(28):188-189.

[3]吴英文.微博客文学写作与传播的人文价值悖论[J].青年文学家,2019(24):50-51.

(作者单位:长江大学文理学院)

猜你喜欢

文学作品新媒体
为什么文学作品里总会出现“雨”
初探文学作品诵读中意蕴表达构建路径
商业精神在唐代文学作品中的体现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文学作品中不可忽略的“围观者”
台湾文学作品中的第一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