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少年羽毛球运动员高远球技术动作上肢肌肉肌电分析
2020-05-11于丽辉
于丽辉
摘 要:运用ME6000肌电仪对沈阳市羽毛球队10名少年男运动员进行羽毛球正反手高远球技术动作肌电测试,对其发力特征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正手高远球和反手高远球,其三角肌和肱二头肌发力的时间最早,其积分肌电值也最大,说明在打高远球时,三角肌和肱二头肌为主要发力肌肉;(2)从发力时序上看,正手高远球和反手高远球基本一致,无显著差异。
关键词:羽毛球 高远球 肌电 发力时序
中图分类号:G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20)03(a)-0243-02
羽毛球运动是一项竞技性很强的运动项目,而正反手高远球是羽毛球项目中最基础的技术动作。在完成动作时,参与的肌肉、及其发力顺序、状态、发力程度都会造成动作水平的差异[1]。在本实验中,利用表面肌电,测试沈阳市羽毛球10名男运动员在击打正反手高远球时所参与肌肉特点,测试其肌肉收缩情况、协调性及各主要肌肉的发力顺序等,从而进行精确地技术动作分析,为羽毛球技术训练提供有效科学的理论指导。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沈阳市羽毛球队男子运动员10名。平均年龄(12±
1.26)岁,训练年限均在3年以上,且半年内无明显损伤,实验前24h未进行激烈运动。被测试者的基础数据如表1所示。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相关的国内外文献,获取国内外当前的研究状况,获取相关信息,给实验的设计、操作和分析打下基础。
1.2.2 实验法
(1)表面肌电测试法。
使用ME-6000肌电仪,对羽毛球运动员进行测试。
(2)测试仪器及器材。
设备:ME-6000肌电仪、肌电仪同步电脑、同步触发器。
工具:医用酒精、脱脂棉、Ag-cl电极、医用胶带、医用绷带、剪刀、刮毛器。
(3)测试肌肉及指标。
根据正反手高远球的技术动作特点,选取优势侧三角肌、背阔肌、胸大肌、腹外斜肌、尺桡肌、肱二头肌为测试肌肉。正手高远球技术动作四阶段为:引拍—背拍转体—击球—随挥,反手高远球技术动作四阶段为:蹬地转体—后引拍—肘部上提—手腕后展[2]。本文对击球阶段的肌肉发力情况,包括肌肉发力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的积分肌电值进行分析。测试指标:发力时序,积分肌电。
(4)测试步骤。
①让受试者按正常的羽毛球训练进行30min准备活动。
②用刮毛器去除体表毛发,酒精擦拭体表,顺着肌肉纵向在肌肉凸起最高点贴上表面电极。
③被测试者站在底线,由教练员定点发球,被测试者按规定将球用正手高远球和反手高远球击打到规定的有效区域内为有效,每组击3个球,间歇10s,记录肌电数据。
1.2.3 数理统计
使用肌电分析软件及SPSS 17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及分析。
2 结果
2.1 正手高远球的肌电测试结果
2.1.1 正手高远球发力时序
由表1可以看出,正手高远球击球阶段肌肉的发力顺序为三角肌最先发力,肱二头肌和尺桡肌最后发力。
2.1.2 羽毛球运动员正手高远球阶段积分肌电值
由表2可以看出,击正手高远球中,三角肌和肱二头肌的积分肌电值较大,分别为167.7uvs和137.9uvs,其次是尺桡肌,为108.2uvs。腹外斜肌最小,为38.5uvs。
2.2 反手高远球肌电测试结果
2.2.1 反手高远球阶段肌肉发力时序
由表3可以看出,在反手高远球击球阶段最先发力的肌肉为三角肌,其次是胸大肌、肱二头肌和尺桡肌最后发力。
2.2.2 反手高远球中的积分肌电值
由表4可以看出,反手高远球击球阶段,三角肌的积分肌电值最高,为161.4uvs;积分肌电值最小的是腹外斜肌,为49.6uvs。
3 分析与讨论
3.1 正反手高远球击球过程中肌肉发力时序分析
正反手高远球在羽毛球技术中都属后场球,是羽毛球中常用的基本技术。正手高远球的动作技术要领(以右手持拍为例):左脚在前,右脚在后,两脚与肩同宽,左肩在前侧身对球网,重心落在右腳,左手自然上举,眼睛盯住来球方向。正手握拍,屈臂,使拍头位于额头上方。持拍手上臂随身体向左转体,稍回环上举,身体呈背弓,提肘向上,拍头下垂引拍。击球时,以肩为轴,使大臂先发力带动小臂然后至手腕快速向前上方进行鞭打,在最高点处将球击出,之后随挥,右脚自然上步。反手高远球(以右手持拍为例),迅速将身体转向右后方,右脚朝向球的落点,身体背对球网,重心在右脚上,球处于右肩上方。反手握拍,准备击球时,抬肘稍高于肩,拍头从左胸前处开始,用小臂的力量带动手腕进行快速鞭打[3-4]。正反手高远球在击球过程中,力量都是从足—腿—髋—躯干—上肢依次向上传递的[5],因此,二者的动力链是相同的。
从表1和表3可以看出,少年男子运动员在正反手高远球击球时,肌肉发力顺序基本一致。力的传导,需要从大关节传递到小关节,当大幅运动或克服大阻力时,需要大肌群先发力,带动其余肌肉共同配合发力[6],从测试结果上看,最先发力的是三角肌,其次是胸大肌、背阔肌、肱二头肌和尺桡肌,最终将力量传递到手部和拍上,将球击出去,这样的肌肉发力顺序是合理的。从所得数据可以看出,羽毛球正手高远球的发力时间比反手早,这可能是由于击球时,正手高远球正对来球方向,而反手高远球是身体反作用力的结果导致的。
3.2 正反手高远球中肌肉的积分肌电值分析
实验结果显示,在击球时,正反手高远球主要发力肌肉基本相同,即三角肌、肱二头肌和尺桡肌。反手高远球时除了三角肌发力要小于正手高远球,其他肌肉发力要高于正手高远球,这可能是因为反手高远球击球时,有蹬地转身的动作,需要腿部与身体更多的转动来配合发力,同时依靠“闪腕”提高挥拍速度[7-8],所以三角肌发力比正手要小。而反手高远球比正手时躯干扭转的角度更大,所以胸大肌、腹外斜肌、背阔肌等拉伸的程度更大,上述肌肉的积分肌电值更高。
4 结语
(1)正反手高远球和反手高远球在击球时发力上肢肌肉的发力顺序基本一致,正手高远球的初始时间和结束时间比反手高远球早。
(2)正反手高远球击球中,三角肌和肱二头肌为主要发力肌肉。
参考文献
[1] 吴雪清.中外优秀羽毛球女子单打选手技战术特征对比分析[D].北京体育大学,2011.
[2] 黄慧.世界优秀羽毛球混合双打运动员技战术运用特征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0.
[3] 姜雨彤.高校高水平羽毛球运动员高远球技术动作上肢肌肉肌电分析[D].吉林大学,2016.
[4] 张术学,孙建华.羽毛球扣杀动作的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1995,9(21):25-27.
[5] 海涛,舒伟,李明.优秀男子羽毛球运动员后场反手击高远球的运动学分析[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2(2):61-66.
[6] 王秋成.羽毛球反手击高远球技术与训练方法[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4(6):118-120.
[7] 张肃.国家青年男子羽毛球运动员原地正手杀球与跳跃腾空正手杀球动作上肢肌肉肌电分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1995,12(3):84-85.
[8] 肖杰.学打羽毛球[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