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通高校体育场馆管理模式的比较分析

2020-05-11刘琦周萍

当代体育科技 2020年7期
关键词:体育场馆普通高校管理模式

刘琦 周萍

摘  要:过去几年,我国各大普通高校招生数量扩大,使得我国普通高校的在校学生总数激增,这就对了我国普通高校教育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除了对教师资源、教学质量、管理理念等软件方面提出了严格要求,同时对学校的体育场馆等基础硬件设施同样提出了极大考验;再加之全民健身的号召对社会的体育基础设施造成了极大压力,普通高校更应该承担起应有责任,为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基于上述原因,普通高校体育场馆管理工作显得格外重要,本文就高校体育馆管理模式进行了细致研究及比较分析。

关键词:普通高校  体育场馆  管理模式  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20)03(a)-0144-02

我国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和投资力度历来都放在国家发展的首位,作为高校体育教学设施的一部分,高校体育场馆资源在高校体育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体育发展的重要物质保障。在社会体育场馆不足、群众体育场馆匮乏、体育场馆供需不足的现状下,高校体育场馆设施不仅要完成高校体育、师生课外体育锻炼、体育竞赛和课外体育活动的任务,还要重新开发利用,缓解社会体育场馆的短缺,满足群众多样化的体育需求,响应全民健身计划,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因此,高校体育馆管理任务将会增加,管理团队的建设显然将更加重要;但是,现阶段部分普通高校在学校场地安排上经常出现问题,出现不同程度的管理混乱,为了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构建完善的普通高校体育场馆管理模式迫在眉睫。

1  高校体育馆建设应注重多功能化

为了制定完善的高校体育馆管理模式,首要任务就是要在普通高校有限的场馆中挖掘并开发更加丰富的场馆功能,同时还要充分重视体育场馆建设和场馆设施的数量和质量。由于国内各大普通高校大多位于大型城市,土地资源相对有限,想要在人口密集的大城市中为普通高校划分更多的土地资源显然不太现实,因此这就要求普通高校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提高土地的利用率,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最为有效的方式就是合理规划土地,同时提高体育场馆的多功能化,使一块有限场地能够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因此着眼于当下的实际社会状况,每所学校对于体育场馆的建设都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和发展目标制定适合自己发展的计划,无论是长期计划还是短期计划,都必须根据国家政策制定,所以高校体育场馆的发展必须根据政策进行规划和安排,才能为社会发展做出各大的贡献。

2  着重协调安排课外锻炼与对外开放

高校在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规划和运营中,应结合区域优势、地理和人力资源,合理评价和规划体育场馆资源。在充分考虑高校满足自身的教学需求前提下,应该合理扩大有偿服务的范围,扩大对外开放的范围;这就要求体育馆在管理过程中应注意场地使用时间和空间的协调,提高管理水平,加强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时间的安排,注意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对场地的需求。在场地安排方面,管理人员应采取更明确的措施处理场地安排中的冲突,如设立公告栏和发布具体的场地使用安排通知。但不可否认的是,普通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仍处于不成熟状态,最直观地体现在部分时间段内高校体育场馆并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例如在冬季和夏季学生的假期时间,部分高校体育馆常常处于闲置状态,而这一问题的主要是由于宣传不够,导致外界人员并不了解高校体育馆的开放时间,致使体育场在这段时间基本上是空的,这就要求校方要合理安排并宣传对外开放时间,普通高校体育馆对公众开放的时间可以集中在下午、周末和课后假期。通常,普通高校白天要通过体育干进行授课,白天对外开放会与学校体育教学产生冲突会对校方产生不利影响,因此白天不对公众开放,下午和晚上恰恰是公众锻炼的高峰期,大多数锻炼者愿意在下午下班后锻炼,因此普通高校体育场馆的开放时间应合理安排,充分考虑学校教学和全民健身的需要。此外,部分高校的体育馆和体育设施跟不上更新的水平,新的体育项目和相应的体育馆不多,很难吸引外来人员,导致了大多数普通高校的体育场馆利用率不高。因此普通高校相关领导需要不断学习和借鉴已取得成功的高校在对外开放场馆的经营手段,改革原有管理模式,引入多种投资渠道,减轻高校场馆的财务压力,提高场馆质量和满意度。

3  逐步建立完善的场地管理系统

人们常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高校体育场馆的各项规章制度是保证高校体育工作的正常运行的前提和重要准则,特别是在高校体育馆对外开放的条件下,各项制度更是处理人们使用过程中各种问题的依据。但是部分高校并不具备一套完善的场地管理系统,例如部分高校并不能很好地将校方使用和社会使用的时间很好的划分,导致了学生和社会人群使用体育馆过程产生冲突,为高校带去了严重的不良影响;再比如一些体育器材、设备遭到破坏,自然损坏还是人为破坏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界限,而各个器材也不具备明确的价格,这就导致了其中的理赔工作更是很难进行,这些问题都为普通高校体育场馆的管理工作带去了极大的困扰;为了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就要对体育场馆日常使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明确、合理的规定,也就是要求高校应逐步完善具体规章制度,明确场馆管措施,从而更好地协调教学、培训、竞赛和课外活动以及对外开放场馆的使用,同时也能够为体育馆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分歧和争议提供明确的规定,这对于普通高校体育馆管理工作的平稳健康发展尤为重要。

4  注重高校体育场馆的管理队伍建设

为了完善普通高校体育场馆管理模式,就必须提高管理团队的整体素质,引进专业管理人员,对现有管理团队进行定期的专业培训,并通过公平的奖惩条例,充分调动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认真负责的态度。过去部分普通高校往往会忽视体育馆管理的重要性,认为体育场馆的管理只需要保证馆内的卫生、器材的安全性就足够了,这就使得部分体育馆的使用率和功能性大打折扣,而管理工作者由于专业知识的匮乏,导致了在应对一些突发性问题时显得不知所措、捉襟见肘,为高校体育场馆的发展带来了极大影响。因此,为了完善普通高校的体育场馆管理模式,管理团队的建设对管理水平产生直接影响,而管理者的专业知识水平、管理经验、工作态度和思想更是影响体育场馆管理的重要因素,而在普通高校体育馆中构建一支专业水平高、经验丰富的团队将对高校的发展做出不可或缺的贡献。

5  结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大部分高校体育场馆类型和设备比较齐全,但是随着高校的扩招,使得人均体育场馆很难达到理想化的标准。目前,高校体育场馆的管理主要集中在教学、训练和比赛上,而对于课外的体育锻炼和面向公众开放的管理却依旧有待提升和完善。而为了给人们营造良好的运动氛围就需要进一步提高场馆利用率,同时也需要更多的课外体育锻炼和对外开放的管理措施。因此在普通高校体育馆管理问题上,应注重更大程度的对外开放,提高使用效率,更好地服务体育和大众健身,促进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的发展,利用高校拥有的体育场资源为更多的社会成员提供体育场支持。

参考文献

[1] 刘晶,陈元欣.高校体育场馆供给现状、特点及发展趋势[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0,44(10):24-26.

[2] 刘桂平.师范院校体育场地器材的管理与开发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0,2(2):61-62.

[3] 刘江.我国体育院校场馆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哈爾滨体育学院学报,2009,37(4):34-38.

猜你喜欢

体育场馆普通高校管理模式
2018年—2020年部分普通高校(本科)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不含2C)
我国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我省近两年普通高校专升本选拔考试第一批招生院校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对比
国外体育场馆构建及融资模式
2019年山西省普通高校专升本考生体格检查表
山西省2019年普通高校艺术类专业考试安排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
高校网站安全管理研究与探讨
浅谈高校图书馆随书光盘的编目与管理作用
工程应用型本科机械专业学生考研管理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