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践行及其当代价值

2020-05-11王朋伟

关键词:和谐资本主义资本

摘要: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包含着基础理论、现实需求、实践路径三个维度,本文从这三个方面对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展开论述。马克思提出了“现实的个人”的核心概念,成为了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的起点和前提,现实的人和物的关系进入了馬克思考察的范围之内。在此基础上,马克思的思想发展为唯物史观,“实践”这一观点获得了其思想中统领和核心的地位,通过实践的视角和方法,在处理人与人、社会、自然三者之间的关系过程中发挥了连接现实的力量。恩格斯则将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的具体阐释和方法总结为自然辩证法,通过对人类历史实践的具体考察,揭示出人与自然之间复杂关系的发展历程,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马克思生态哲学尤其关注现实社会及其产生的生态危机,强调将剖析深入到资本主义社会中,探寻生态危机所产生的表象问题背后的根源在于资本逻辑。伴随着资本的产生和不断发展,一方面带来了生产力和社会的巨大发展和进步,一方面形成的资本逻辑不断作用于人、社会以及自然界,通过支配和利用不同形式的自然力进而控制和影响自然界。资本首先创造出一个普遍有用性的体系,并在效用性这一根本原则上对待自然界,造成人与自然界关系的异化。其次资本遵循无限增值的定律,自然界的资源被无限地投入资本生产中,加剧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矛盾。最后资本对活劳动即劳动者个人的生存和发展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当今中国社会也面临着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有着复杂的历史原因,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新时期,矛盾又有着特殊的表现形式,为切实有效地解决所出现的问题,本文从三个方面尝试提出解决方案。一是实现“生态人”的转变,构建人的新型存在形式,克服资本逻辑对个人的消极影响,通过改变个人的经济行为和生活方式,使个人重新回归自身,实现自由发展。二是实施生态文明新举措,改善生态环境,在社会主义制度下,采取一系列符合我国国情的政策措施与法规,将会切实有效地改善当前的生态危机。三是通过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生态文明的新发展,面向新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需要我们从人类社会与文明发展的大局出发,统筹考虑,需要各国各地区认清事实,通力合作。

关键词:生态哲学;资本;资本主义;思想践行;和谐

DOI: 10.16397/j.cnki.1671-1165.20200205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作为一种理论思想,离不开马克思恩格斯生前的不懈努力,在他们浩瀚的思想中充满着对人类社会和人类命运的思考和批判。将生态哲学的观点融人自己的唯物史观和辩证法思想,现实的个人、实践的维度、自然辩证法等思想成为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考察研究最终落实到人类社会的具体问题,对于“人”与“自然”研究对象的详细考察确定了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的研究范围是全面且科学的。这些思想对于生态学的发展以及后期社会理论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思想价值。

一、理论建构: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理论基础

马克思生活的时代处于资本主义快速成长的阶段,财富的增长成为时代的主题,资本主义的发展潜力无限,可马克思已经敏锐地察觉出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重要弊端以及对自然界、生态环境无止境的破坏,马克思的著作中虽然没有大量写到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的环境问题,但是其对待人与自然的态度,分析产生环境问题的方法,以及对于人类生存状态的关注,都是其生态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恩格斯在其中也作出了巨大贡献,科学地阐释了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对马克思生态哲学思想作了系统化的整理以及重要的补充。

(一)起点和前提:现实的个人

“这是一些现实的个人,是他们的活动和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包括他们已有的和由他们自己的活动创造出来的物质生活条件。”[l]“现实的个人”这一概念开创性地将人拉人实践之中,使之成为现实的人,人成为了人与人,人与自然、社会的连接点,而人的现实性也为分析三者之间的关系提供了现实的前提。

历史唯物主义确立的起点也是现实的个人。马克思批判了黑格尔以及其他唯心主义哲学家对于世界的看法,吸取了其中的辩证法思想,将社会与人还原到现实当中;虽然马克思吸收了费尔巴哈的人本学思想,但费尔巴哈笔下感性的人与自然缺乏现实与历史的维度,缺乏辩证法的光芒。在此基础上,马克思发展了以现实的个人为起点,分析人与自然、社会关系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

“现实的个人”的确立也为马克思考察资本主义社会生态环境问题进而阐发其生态哲学思想提供了现实的依据。因此,当我们谈论自然与环境时,实质上是要通过阐述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更好地解决人与人的关系问题。

(二)核心和统领:实践的维度

实践虽然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但却产生了连接现实的力量,实践为马克思阐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提供了纽带。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提到:“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2]8马克思关于对象性实践活动的思想也运用到了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探讨中。实践为人类活动提供了方向,创造了材料,也为人与自然关系的发展锻造了现实的解决方法。在人类的实践活动中主要包含着两类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属于表层关系,易被发现和理解;人与人、社会的关系属于深层关系,纳入唯物史观层面的考察。

人与自然的关系关乎人类生存的问题。人类的实践活动需要自然界为我们提供物质实践活动的材料和对象,人们从最初的畏惧自然到认识自然,不断与自然界打交道,并且在具体的实践中发挥了其作为超越性的存在价值,于是,人类产生了文明,确立了主体性地位与力量。正如马克思所言:“没有自然界,没有感性的外部世界,工人就什么也不能创造。”[3]而伴随着人类社会进入工业文明时期,物质生产与循环加快,人类对自然界的依赖性不断增强,使得人与自然的关系变得更加重要和复杂。

在对历史、社会等维度问题的分析中,马克思剖开人与自然关系的外衣,从中抽取出内在的人与人之间的深层关系。人类在实践过程中对于自然界关系的处理需发掘内在和外在两个尺度的内容。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需要从两个尺度出发,将外在的自然规律和材料内化为服务于自身的内在尺度,而这一连接的中介即为实践。在人类中心主义和生态主义这两种观点之间,马克思发现了第三种路径,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通过合理地改造自然,从而使得白然服务于自身的生态哲学的观点。

(三)方法与依托:自然辩证法的阐释

《自然辩证法》一书中所包含的思想,是解决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的方法论。正如恩格斯所说,“因此,要精确地描绘宇宙、宇宙的发展和人类的发展,以及这种发展在人们頭脑中的反映,就只有用辩证的方法,只有不断地注视生成和消逝之间,前进的变化和后退的变化之间的普遍相互作用才能做到”[2]362。这段话表明白然辩证法作为一种方法论极大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深刻阐发。

同时恩格斯也着重研究了人类演化的历史。随着类人猿手脚开始有不同分工,到直立行走,再到猿类祖先语言的出现,实现了人类与猿类的真正分离。伴随着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日益增长,自然界对于人来说也经历着从“自在自然”到“人化自然”的演变历程。这样,人在生产和生活的过程中,必然会与生活其中的自然界发生复杂的关系。

人之所以不同于其他物种,在于人不仅具有自然属性,还具有社会属性,人可以通过实践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白此,人类的能动性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人类社会的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提高。蒸汽机的改进带来了资本主义和工业文明,电的发明迎来了二次工业革命等等,自然界在人的不断开拓下仿佛变成了人类的附庸,但实际上伴随着人的每一次开拓,自然界都会给予一定的反馈,随着工业文明以来破坏环境、污染环境的情况越来越普遍,人类自身也面临着生存危机和大自然的报复,不可避免表现出极大的受动性。

一、现实关注:生态危机与资本逻辑

生态危机所带来的影响一直警示着人类对于自然的态度和行为。为了实现更好的生存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人类从没有中断对这一问题的探讨。马克思告诉世人,生态危机的解决首先不可避免的就是面对资本的问题,以及资本所固有的逻辑,即为了追寻最大化的利润而不惜牺牲一切。因此,生态危机和资本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资本像是只能附身于其他事物上的吸血虫,自然界成了它生存的场所和吸食的对象,资本要实现自身的生存和增值,就必须通过支配和利用自然力。依据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的观点,资本可控制的自然力大致可被分为三类:一是最广泛的自然界,通过水力、矿产、土地以及其他自然形式所展现出来的“自然力”;二是存在于自然中的人,即劳动者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所蕴含的“自然力”;三是通过人与人之间分T合作、沟通交往所产生的“社会的自然力”。资本作为死劳动,为了获取源源不断的生命力,必须不断地榨干自然界的活劳动。

那么资本是如何作用于自然界,进而控制自然力并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的呢?

(一)资本的“效用性”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马克思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的这样一段话解释了资本效用性的真正本质:“……另一方面也创造出一个普遍利用自然属性和人的属性的体系,创造出一个普遍有用性的体系,甚至科学也同一切物质的和精神的属性一样,表现为这个普遍有用性体系的体现者,而在这个社会生产和交换的范围之外,再也没有什么东西表现为自在的更高的东西,表现为白为的合理的东西。”[4]这段话将资本对整个社会产生的深刻影响揭示了出来:资本一方面创造出衡量一切的唯一标准,另一方面也成为了推动现存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资本创造一切,为万物定下标准和依据,成为万物中的至高无上者。资本由人类社会发展产生,反过来操控整个世界,控制着人类社会以及自然界的生产生活和物质循环活动。

既然资本只在有用性这一准则上看待一切存在物,那么对待自然界同样也是如此。自然界不再是阻碍人类生产和发展的存在,而是构成资本效用性上的一组成部分,并且自然本身也被当作有用物进行考察,自然逐渐失去了其自身存在的特殊价值,成为了“真正是人的对象”“真正的有用物”。

实质上,“效用性”原则在一定程度上相当于资本的“金钱原则”,与商品世界中的事物一样,自然界的要素被纳入金钱交易的过程,自然界变成可以赚钱的T具,这不仅仅会造成人类自身价值的遮蔽,也是对于自然价值的强取豪夺,不仅工人通过出卖自己劳动力换取商品,资本家也在这一过程中使自己的本质异化。不可忽略的还有自然界,自然界的价值也在商品世界里进行评估、交换等。

(二)资本“增值”导致资源的耗费

与“效用性”相比,“增值”仿佛更能直接揭示“资本”的真面目,资本永远不满足现存的状况,不断获取更多的金钱和利润,不断扩大现有的一切。这种疯狂的本质带来的是有限的资源和无限的欲望之间的根本矛盾,但是资本自身不会意识到这一点而停止扩张和索取,甚至,作为资本家的个人也深陷其中,被资本的增值力量推着走,最终这一矛盾必将爆发,这也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所在。

资本的“增值”属性迫使资本家不停地生产产品,扩大经营规模,而生产出的产品只有被购买和消费了才能转化为真实的货币,资本家才能真正得到利润。过度地生产并不是基于人们最真实的需要,而生产出的产品又必须及时地被消费,因此市场就会出现哄骗过度消费的行为,人们为了本不必需的产品过度消费,资本家为了本不必需的需求过度生产,过量生产和过量消费是密切相连的,社会一味追求物质生产和社会财富,而失去了对资源合理调配的能力。

市场上的一切商品遵循着资本运作的定律,经历着生产一消费一再生产一再消费的反复过程,看似这只是属于人类的经济生产领域,却不知我们只关注了过程,忽视了来源与后果:盲目增值一方面导致自然的资源供给不足与失衡,对自然和社会造成极大的根源性破坏,另一方面产生出的一系列消极后果会加剧现有的矛盾,威胁人类自身的生存。

(三)资本展现出来的反人类性

若要理解马克思所说的“人”,我们需要从整体上理解,而完整意义上的“人”则不仅包括人的自然属性,还有人的社会属性。人的社会性的生成是一个历史过程,而隐藏在人的自然属性背后的是人的本质——社会性。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文化、习俗、需求等因素,造就了人的不同的社会性,而这一属性又是人们采取行动的根本来源,人们的社会性促使着人与人的不断交往,从而确证了马克思所说的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也在社会关系中确立自身。

从关于“人”的这两方面考察出发,我们可以发现,一方面是资本对劳动者生存的影响,工人仅仅被当作动物性的存在,不仅要忍受恶劣的工作环境和繁重的工作任务,而且这种劳苦的工作也只能勉强维持其动物性的生存。资本唯一關心的是如何压榨劳动者,从而在一定时间内创造出更多的剩余价值,“不仅突破了工作日的道德极限,而且突破了工作日的纯粹身体的极限”[5]。劳动者身上的“自然力”变得所剩无几,存在于自然中的人面临着最根本的生存危机。另一方面是资本对于劳动者发展的影响。劳动本来是实践的过程,是体现人的本质力量的活动,在资本的作用下,人们失去了生活和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劳动束缚和阻碍了人的自由发展。

三、思想践行: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的实践

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在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发挥了重要的指引作用,具体体现在:发展生态文明需要做到以人为本,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国家间的通力合作,转变发展理念以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等。

(一)构建人的新型存在形式:实现“生态人”的转变

资本造成了现代社会中人的全面异化,使得人变成了追逐金钱的工具,自然也是如此,这样人的本质和价值就被遮蔽了。马克思寄希望于克服异化以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6]。因此,实现人与自然二者的和解,必须首先得从构建人白身的存在方式为出发点。

按照《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论述,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等于自然主义,它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与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7]。马克思认为,在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方面,人道主义、自然主义、共产主义在一定程度上是相同的,对人的本质的回归这一问题本身就包含着对于人与自然关系问题的真正解决。这种人的新型存在样态被称为“生态人”,它是我们克服异化劳动和资本逻辑的结果,是新时代形势下社会中的存在主体,也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关键一环。因此,向“生态人”的积极转变,对于克服资本逻辑对人们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如何实现这一转变,需要从人之存在本身出发,构建何以为“人”的基本条件。首先,转变人们的消费目的,调节人们不正当的消费行为,消费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而产生的行为,实现“生态人”的转变需要我们合理调控自己的需求,在意识领域消除被资本异化的思想,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观念牢记于心,这样才能做到合理消费,不盲目消费。其次,克服资本逻辑对经济发展以及消费者的影响,需要树立环保的生活方式,从实践做起:首先要加强生态环保意识教育,正确看待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二是要维护社会整体的生态文明观,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新潮流;三是要提倡环保的生活方式,完善社会惩戒制度。

(二)实施生态文明新举措:改善生态环境

历史已经证明,生态危机在资本主义制度框架内不可能得到真正的解决,因此马克思将人与自然,人与人、社会关系问题的真正解决寄希望于新的社会形态——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真正的社会主义之所以能有效地保护环境,就在于它合理地调控了资本的力量,社会主义社会不以“效用”性原则为主要目标,为获取更多利润的“增值性”原则也失去了存在的土壤,极大地缓和了资本与自然界的对立。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为实现人与自然、社会和谐相处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将会有效地改善生态环境。

我国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有着历史的、自然的过程和原因,与我国的国情和发展阶段密切相关,在发展中也得到了合理的解决。党和国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从六个方面人手:第一,要将法制建设作为生态建设的根本保障,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制定环境保护法,同时加强执法;第二,要树立尊重自然、爱护环境的基本理念,将保护环境的基本观念贯彻到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以及社会的方方面面;第三,形成发展与保护的良性循环,发展是一切的关键,保护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保证,这两者的关系需要妥善处理,同等看待;第四,要坚持节约资源的方针,对自然的索取要适度控制,在生态环境建设中要坚持生态保护优先的方向;第五,要发展绿色产业和循环经济,在碳排放、污染物排放等环节加大监控,逐步淘汰高污染、高能耗的产业,坚持绿色发展;第六,要坚持政府主导的原则,加强多方合作、多方参与,使得每个人成为生态建设的主体。

(三)探索生态文明新发展: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当人类历史的车轮先后驶过农业和工业两大文明后,未来的道路为人类指向了一种新的文明发展样态——生态文明。与工业文明时代以牺牲生态环境来发展生产力的老路不同,建设生态文明是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由之径。

随着人类对环境问题的认识逐步深入,保护环境、尊重自然已经逐渐成为全球的共识,因此这时候提出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顺应了时代的需要。由于长期以来人类无休止的开采、破坏自然等行为导致了全球范围的白然问题,已经给全球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而更严重的问题表现在环境公平性上:一方面不同国家和地区占有着不同种类和数量的资源,也有着不同程度的发展需求,因此秉持环境公平正义的原则,使得每一个地区、每一个人享用自然的权利可以得到公平对待;另一方面,除了代内的公平以外,我们也要考虑到后代享用自然的权利,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各国各地区的人们都要从大局出发,按照环境正义原则,规范人类的实践行为和价值追求,加强通力合作,实现发展的“共赢”。

习近平多次强调:“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8]一方面,人类的实践活动使得人与自然的距离不断拉近,人类与自然完成了物质交换,人与自然更加融合在一起;另一方面,生态文明要求人们对自然要取之有度,因此合理有效地改造自然成为常态。在实践方面,现如今的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多层次、多主体、多维度的社会主体共同参与。从理论角度,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的思想在中国何以延续发展和产生新的作用,则必须要与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新特点相结合,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多方面建设中。

四、结语

不断恶化的生态危机,环境问题牵动着人类共同的呼吸,资本像一双无形的手臂操控着这个世界的运作,“效用”和“增值”原则大行其道,为了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现状,找到生态危机的根源,我们从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中寻找解决之道:构建新型人类存在方式,转变思想观念和经济行为,从而更好地建设美丽中国。

当工业文明的旧路已然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相悖时,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型社会形态必然是全人类的选择。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关注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与人类文明的延续。当生态危机逐渐转变为全球性的问题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探讨经济社会新发展等新议题成为了新的焦点,更成了全人类共同的责任。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6-67.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92.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89.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97.

[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30-731

[7]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99.

[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6.

(责任编辑 朱凯)

Practice of Marxist Ecological Philosophy and Its ContemporaryValue

Wang Pengwei

(Department of Philosophy, Party School of the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China, National Academy of Governance)

Abstract: Marxist ecological philosophy contains three dimensions: basic theory, practical needs. andpractical paths. This paper discusses Marxist ecological philosophy from those three dimensions. Marx putforwarrl the core concept of "real individual". which became the starting poiiit and premise of Marxistecological philosophy,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and object in reality was inclurled in Marx ' sinvestigation. On this basis. Marx's thoughts developed into a historical materialism. The view of "practice"has gained the dominance and core position in his thoughts. Through the perspective and method of practice,he has found the power to c:onnect reality when dealing with the three issues of human beings, society, andnature. Engels summarized the spec:ific interpretation and methods of Marxist ecological philosophy asdialectics of nature. Through a detailed examination of human historical practice, he revealed the developmentprocess of the complex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and provided a scientific methodology. Marx'secological philosophy paid special attention to the real society and the ecological crisis that it produced. Itemphasized that the analysis of the ecological crisis shoulrl go deeper into the capitalist society, and probe intothe capital logic, the root cause behind the problems caused by the ecological crisis. Along with the emergenceanrl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capital, on the one hand , it has brought about tremendous development andprogress of productive forces and society; on the other hand, the capital logic formed has continuously affectedhuman. society anrl nature. Controlling and affecting nature through utilizing and exploiting natural forces ofall forms. Capital first creates a system with universal usefulness, and treats nature based on the fundamentalprinciple of utility, causing alien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nature. Seconclly, capital follows therule of unlimited appreciation, so natural resources are infinitely invested in capital production, whichaggravates the fundamental contradiction of capitalist society. Finally, capital also has a great impact on the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individual laborers. The severe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problems that thecurrent Chinese society are faced with have complex historical reasons. In the new development period ofsocialist societ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contradictions have special manifestations. This paper putforward solutions to the problems as follows. First. realize the transformation to "ecological people", constructa new form of human existence. overcome the negative influence of capital logic on individuals, and changeindividuals' economic behaviors and lifestyles to make indivicluals return to themselves anrl achieve freedevelopment. Second, implement new measures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nd improve the ecologicalenvironment. Unrler the socialist system, adopt a series of policy measures anrl regulations in line with China'snational conditions so as to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current ecological coiiditions. Third, realize the new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through the co-construction of the "c.ommunity of common destiny formankind". Faced with a new form of civilizatio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ll countries should cooperate togetherbased on the overall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and civilization.

Key words : ecological philosophy ; capital; capitalism; practice of thought; harmonv

收稿日期:2020-02-14

作者簡介:王朋伟,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教研部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和谐资本主义资本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两重批判——基于《资本论》第一卷的思考
资本策局变
第一资本观
新课改下如何建立高效和有效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
构建社会主义新型和谐劳动关系实证研究
对班主任管理的几点看法
VR 资本之路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展趋势
“零资本”下的资本维持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