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价值观的三个基本问题
2020-05-11陈思雨
陈思雨
摘 要: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总布局中居于首要地位,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离不开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的浸润涵养,而中国共产党人价值观是党内政治文化的核心与灵魂。理解和践行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价值观,必须抓住它的本质内涵、内在理据和实践路径三个基本问题。忠诚老实、光明坦荡、公道正派、实事求是、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等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价值观本质内涵的高度凝练;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经验的总结、马克思主义政党价值观的彰显、当代中国改革发展实践的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体现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价值观的内在理据;“价值挖掘—理论夯实—制度约束”则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价值观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人价值观;本质内涵;内在理据;实践路径
中图分类号:D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170(2020)01-0023-07
“旗帜鲜明讲政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最根本要求和最优良传统,这要求中国共产党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形成鲜明的政治导向。《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事关统揽推进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1],意在阐明党的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总布局中居于首要性和根本性地位以及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题中之义。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离不开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的浸润涵养,而中国共产党人价值观又是党内政治文化的核心与灵魂,这要求人们要从全面从严治党纵深推进的时代语境出发,深入思考“中国共产党人价值观”这一命题,对其意蕴何在、源流何处、如何发展等基本理论问题进行探索和回应。有鉴于此,本文试图对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价值观的本质内涵、内在理据和实践路径等基本问题做出回答,这对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国共产党人价值观的本质内涵
(一)廓清中国共产党人价值观的相关概念
论及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观,绕不开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两个概念。讲清楚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观,首先要讲清楚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观及其与之的联系。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義执政党,其价值观本质上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价值观的延续和发展、继承与创新,它以“科学实践观、唯物史观、世界史观作为理论基础,既包括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本质论的内容,也包括了共产主义价值观念的内容”[2]。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视角而言,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观和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观是一般与个别、普遍与特殊、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观侧重表现为组织整体的价值观,而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观侧重于党员个体的价值观,集中表现为领导干部和普通党员的价值观。一方面,党的整体价值观影响和制约着党员个体的价值观,党员个体价值观的多元性要在党的整体价值观的指导下践行与展现;另一方面,党的整体价值观要依靠作为行为主体的党员对其理解和认同来维护与体现。总之,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观和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观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本文旨在分析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观问题。
讲清楚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观,其次要讲清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之的关系。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3]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观有着共同的价值内核——“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既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也是全国人民为之不懈奋斗的目标与追求。二者的区别在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体社会成员共同价值观的“最大公约数”,是全体社会成员在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方面的基本遵循,其适用范围更广、内容层次更丰富、承载主体更多元。值得注意的是,党员与普通社会群众相比,是“无产阶级的最先进部分”[4],其政治人的身份更加凸显。共产党员政治人与社会人相统一的双重身份,要求其时刻注意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既要倡导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要遵循更高要求的价值规范。鉴于此,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观在某种程度上要高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中国共产党人价值观的本质内涵
中国共产党人价值观内涵丰富,是一个复杂的价值观系统。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大力弘扬忠诚老实、光明坦荡、公道正派、实事求是、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等共产党人价值观”[5]。这是对共产党人价值观本质内涵的最新凝练和总结,较之党的价值观,具有更强的价值导向性、实际操作性和行为规范性。具体说来,“忠诚老实”,主要是指政治忠诚,集中体现为党员干部对党、对人民、对国家和对社会主义的忠诚。对党忠诚就是要讲政治、明立场,在大是大非面前始终同党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对人民忠诚就是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对国家忠诚就是要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统一;对社会主义忠诚就是要坚定信仰,脚踏实地,做“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世界大同”的勠力践行者。“光明坦荡”的词源学解释是形容人正直坦白、胸怀开阔、行为磊落,无藏污纳垢、暧昧藏私之处。“光明坦荡”的价值观要求共产党员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不弄虚作假,不阿谀奉承,不阳奉阴违,如实向党反映和报告情况,不搞两面派、不做两面人。“公道正派”的核心在“公正”,与“偏私”相对,内含公平、正义、平等的要求。“公道正派”的价值观要求共产党员立党为公、克己奉公、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公正用人、公道办事、不偏不倚、恰如其分,要有“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的大道情怀。“实事求是”是贯穿党的历史的一条基本线索,也是马克思主义认识和分析历史的重要方法论原则。毛泽东曾这样做出阐述:“‘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6]这要求共产党员要深入实际了解事物的原貌,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不断在实践基础上推进理论创新。“艰苦奋斗”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一部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和发展史,就是一部党矢志不渝、艰苦奋斗的历史。探溯党史和新中国史的发展脉络,可以发现,党带领人民攻克难关、创造人间奇迹的原因之一就在于中国共产党人把“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艰苦奋斗精神一以贯之到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这要求共产党员要敢于斗争、勇于斗争、知重负重、迎难而上,做勤学者、当实干家。“清正廉洁”既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伦理,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其在具体实践要求中体现为政治清明、政府清廉、干部清正。“清正廉洁”的价值观要求党员干部清白做人、干净做事,严于律己、拒腐防变,不越界、不跨界、不滥权、不谋私,做崇廉拒腐的坚定者、倡导者和先行者。
二、中国共产党人价值观的内在理据
中国共产党人价值观作为党内政治文化的核心要义,在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纵深推进的语境下,深化对这一命题的基础理论研究,探明其源流何处,显得正当其时,且意义重大。概而言之,中国共产党人价值观的内在理据主要有四个方面:从历史维度来看,是对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经验的总结;从理论维度来看,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价值观的彰显;从实践维度来看,是当代中国改革发展实践的要求;从文化维度来看,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丰富。
(一)历史维度: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经验的总结
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虽是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的全新命题,但党进行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实践却或隐或显地贯穿于党的政治建设始终,并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价值观建设的实践。早在党成立之初,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指出:“本党承认苏维埃管理制度,把工农劳动者和士兵组织起来,并承认党的根本政治目的是实行社会革命”[7],这既是党的政治宣言,也是党对共产党人政治初心和价值立场的确认与要求。党的二大通过的党章对党员条件和党的纪律做出规定,会议强调党员“要有集权精神与铁似的纪律”[8],这又对党员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做出了规范。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集中论述了共产党人应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问题,后经延安整风运动,再到七届二中全会“两个务必”的提出,党对共产党员应有的崇高品质和优良作风做出了概述和说明,使共产党人价值观得到发展和完备。
新中国成立后,党通过颁布《关于成立中央及各级党的纪律监察委员会的决定》《关于在报纸刊物上展开批判和自我批评的决定》《关于宣传唯物主义思想批判资产阶级唯心主义思想的指示》《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等文件,对党员干部的纪律要求、价值观念、理论学习、行为作风、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开展做出进一步规范和引导,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改革开放以来,从1980年制定《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到1983年发出的《关于加强党员教育工作的通知》,再到2004年出台《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2010年颁布《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这些纪律、准则的颁布与施行,推进了党内政治生活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为党员干部提供了行为准则和价值遵循。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党的政治建设地位更加凸显。2019年1月,《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从坚定政治信仰、坚持政治领导、提高政治能力、净化政治生态、强化组织实施五个方面对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做出重要部署,为广大党员干部提供根本遵循。
综上,回溯党历次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实践,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无不蕴含其中,并体现着对中国共产党人价值观的建设和引导。据此,可以认为,弘扬和倡导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价值观是对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历史经验和新鲜经验的总结。
(二)理论维度:马克思主义政党价值观的彰显
中国共产党人价值观作为中国共产党整体价值观的个性化表现形式,其中也必然蕴含和显现着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价值观。具体说来,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从价值内核上看,《宣言》指出:“在实践方面,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4]。这段话揭示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先锋队”的本质和特性,也体现出其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和价值内核,显示出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质和价值内核的辩证统一。中国共产党人“忠诚老实”的价值观要求共产党人忠诚于人民,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正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人民性价值内核的体现。
从价值特征来看,马克思主义政党因为阶级基础先进、领导力量坚决、指导理论科学,其价值观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先进性、示范性、人民性等特征。而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科学方法论基础之上的中国共产党人价值观,倡导“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国家、忠于社会主义”,倡导“光明磊落、胸怀坦荡”,倡导“克己奉公、大公无私”,倡导“求真务实、追求真理”,倡导“勤学实干、艰苦奋斗”,倡导“崇廉拒腐、清风正气”,这正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价值观阶级性、先进性、示范性、人民性的显现。
从价值目标来看,马克思主义政党自创立以来就致力于无产阶级及全人类的自由和解放,其最高理想与最终价值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而中国共产党人在旧中国山河破碎、风雨飘摇之际,义无反顾地肩负起“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重任,承担起“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时代职责,其价值目标的最终走向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人类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9],这正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最高理想和最终价值目标在新時代语境下的最新表现形式。
综上,从中国共产党人价值观的价值内核、价值特征和价值目标三个维度来分析,都印证着新时代弘扬和倡导中国共产党人价值观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价值观的彰显。
(三)实践维度:当代中国改革发展实践的要求
马克思曾经指出:“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10],给予后人要坚持问题导向的启迪。坚持问题导向,是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处理时代问题和实际问题所遵循的重要方法论原则。在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跨越艰难险阻、勾绘非凡成就、创造人间奇迹,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但同时这一过程也暴露出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全球化深度交融背景下西方民粹主义、保守主义、孤立主义等思潮甚嚣尘上、泛滥成灾,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产生冲击;全面深化改革进行到底背景下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屡禁不止、洪水横流,对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形成挑战;全面从严治党纵深推进背景下部分党员干部“忽视政治、淡化政治、不讲政治”[1]。“理想信念不坚定、对党不忠诚、纪律松弛、脱离群众、独断专行、弄虚作假、庸懒无为”[11]等问题犹存、险象迭生,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造成危机。种种现象无不削弱着党的领导,侵蚀着党的肌体,消解着党的灵魂,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时代催生现象,现象呼吁解决。正是当代中国改革发展的实践,要求党坚持问题导向,注重“靶向治疗”,抓住共产党人这一关键少数,弘扬和倡导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价值观,推进中国共产党人价值观建设,以期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出现的党员干部理想信念不坚定、“政治意识不强、政治立场不稳、政治能力不足、政治行为不端”[1]等突出问题。
(四)文化维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体现
习近平同志曾指出:“党内政治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以革命文化为源头、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体、充分体现中国共产党党性的文化。”[12]中国共产党人价值观作为党内政治文化最深层次的核心内容,其形成与发展有着深厚的文化渊源。具体说来,孕育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中蕴含着诸如“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民本思想,“天下之纪纲”“义理之所归”的忠诚思想,“修学好古,实事求是”[13]的务实思想,“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14]的公正思想,“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15]的清廉思想等,为中国共产党人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提供根脉和源泉。创造于中国人民革命、建设、改革历程中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其中蕴藏的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大庆精神、红旗渠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焦裕禄精神、雷锋精神等,为中国共产党人价值观的发展与重塑提供智慧和滋养。这与根植中国大地、源自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一脉相承的。因此,弘扬和倡导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价值观,其中蕴含的“忠诚老实、光明坦荡、公道正派、实事求是、艰苦奋斗、清正廉洁”[5]等价值要求和规范,正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汲取与吸纳,对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更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创新与丰富。
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价值观的实践路径
探明中国共产党人价值观内在的历史、理论、实践和文化依据,其最终目的是更好地促进中国共产党人个体价值观的形成、巩固和发展,以引领党内政治风尚,推动党内政治文化积极健康发展。中国共产党人价值观属于社会意识范畴,只有将其从观念上的意识变为党员干部头脑中的意识,进而转化成外在具体的实践行为,才能在党内乃至全社会形成良好的示范效应。据此,在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纵深推进的语境中,我们可以探索出一条“价值挖掘—理论夯实—制度约束”的中国共产党人价值观实践路径,其中充分挖掘价值意蕴是深化党员干部对其认知的前提,夯实理论教育是强化党员干部对其认同的关键,有效制度约束是推进党员干部对其践行的保障。
(一)充分挖掘价值意蕴,是深化党员干部对中国共产党人价值观认知的前提
中国共产党人价值观作为观念上的意识,只有将其具象化,才有进一步入脑入心,外化于行的可能,因而进一步深化党员干部对中国共产党人价值观的认知尤为必要。深化党员干部对中国共产党人价值观认知的一个重要理论前提和实践基础就是充分挖掘中国共产党人价值观的价值意蕴,它有两重含义:其一是对中国共产党人价值观本质内涵的挖掘;其二是对培育中国共产党人价值观意义的挖掘。
第一个方面,前文提到,“忠诚老实、光明坦荡、公道正派、实事求是、艰苦奋斗、清正廉洁”[5]是对中国共产党人价值观本质内涵的最新凝练和总结,但这并不是说中国共产党人价值观只包括这些内涵。中国共产党人价值观是有着深厚文化渊源,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源源不断汲取养分和滋养的价值观,必将随着时代变化与实践发展实现丰富和最新凝练。但中国共产党人价值观实现丰富和最新凝练不会是自动形成的,其内涵和意蕴需要广大党员在实践中充分挖掘,并在实践中予以检验和践行。宏观上来看,中国共产党人价值观体系中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为人民服务的价值准则、实现远大理想和共同理想的价值追求以及作为具体行为准则的价值规范,这些该如何凝练和总结、提炼与升华,使其更接地气,更贴近基层党员的生活与实践。具体而言,除却上述六条行为要求外,能否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去芜存菁,获得更新更深更丰富的发展,这些都需要时代和实践做出进一步的回答。
第二个方面,“文化的核心在于价值观,道德的理论基础也在于价值观”[16]。这说明涵养和培育价值观有其内在的文化意蕴与道德意蕴,培育中国共产党人价值观也应如是。首先是文化意蕴,培育中国共产党人价值观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丰富和发展,前文已有多处论及,此处不再赘述。其次是道德意蕴,弘扬和培育中国共产党人价值观是从道德层面对党员行为作风提出的更高要求,主要是通过党员干部对共产党人价值观念的内化,形成道德自律,以提升党员干部的政治素养、道德修养和理论涵养,实现党员干部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使之行为要求合规合德,是以德治党的重要体现,也是新时代全面从严管党治党的重要方面。
综上,只有充分挖掘中国共产党人价值观的价值意蕴,党员干部对其内涵和意义才会有更深刻的认知,概念化的内容才会被具象化、丰富化、立体化,观念中的意识转变为头脑中的意识才有了可能
(二)重点夯实理论教育,是强化党员干部对中国共产党人价值观认同的关键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曾经说到:“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17]这句话意在说明理论一旦被群众接受就能焕发出巨大物质力量,凸显了大众认同对于理论发挥作用的重要性。认同反映出主体内心的认可和同意,一种价值观只有被普遍认同和接受,才会有凝聚力、感召力和引导力,才会有牢固的群众基础和不竭的力量源泉。当前一些党员干部存在的“忽视政治、淡化政治、不讲政治的问题,甚至偏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的严重问题”,究其根本是党员干部对党的理论、思想路线、价值观念等出现了认同淡化、认同偏差甚至是不认同的问题。中国共产党人价值观是中国最先进分子最先进力量的主导价值观,不是纯粹概念化的东西,其最終价值走向是坚定党员干部的价值观自信、自觉承担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因此强化党员干部对中国共产党人价值观的认同尤为重要。
在价值哲学视野中,培育价值观认同需要经历“认知认同—情感认同—行为认同”这三个基本过程,借鉴于此,强化党员干部对中国共产党人价值观的认同也有三个基本步骤:首先是通过自觉学习、理论宣传、知识宣讲等形式增进党员干部对中国共产党人价值观基本内涵、主要特征、价值意蕴等方面的认知和了解,强化党员干部的“认知认同”。其次是通过正向舆论引导、主题教育、文化熏陶、环境渲染,多形式多角度多元化地对中国共产党人价值观进行解读,贴近党员干部尤其是基层党员干部的生活和诉求,让党员干部产生比较赞同或较为喜欢等肯定的情感态度,强化党员干部的“情感认同”。最后在此基础上,通过榜样示范激励、反面典型警醒等指引广大党员干部将中国共产党人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强化党员干部的“行为认同”。但归根结底,对党员干部进行多形式的思想理论学习和教育,是贯穿这三个步骤的基本线索,也是强化党员干部对中国共产党人价值观认同的关键。
(三)切实发挥制度约束,是推进党员干部对中国共产党人价值观践行的保障
在对中国共产党人价值观价值意蕴充分挖掘的基础上,强化党员干部对中国共产党人价值观的认同,最终目的必然落脚到推进中国共产党人价值观的實践。将中国共产党人价值观从头脑中的意识转化为实践中的行为,除却从道德层面对党员干部进行“软引导”,还需从党内法规等制度层面对党员干部进行“硬约束”,二者同向并行、同时发力,就能事半功倍。从党内法规制度层面发挥规章制度的“硬约束”作用来推进中国共产党人价值观的实践,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其一是切实发挥现有党内法规制度体系的效能,约束中国共产党人的行为实践;其二是将中国共产党人价值观建设的有益经验和有效做法逐步上升固化,完善现有党内法规制度体系。
首先,从切实发挥现有党内法规制度体系的效能方面来说,当前党内新修订和印发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等准则和条例都对党员干部的行为做出了明确规定并相应地做出了处分要求。如《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就要求共产党员“坚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克己奉公;坚持崇廉拒腐,清白做人,干净做事;坚持尚俭戒奢,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坚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甘于奉献”[18],如若党员干部能够严格依照准则做人做事,做到公私分明、崇廉拒腐、艰苦奋斗、乐于奉献,也就从某种程度上践行着中国共产党人价值观。但问题在于部分党员干部未能较好地遵守和执行党内现有的这些规章条例、制度规范,存在少执行、弱执行、乱执行、不执行等现象,使党内法规制度的效能大打折扣,党员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也产生偏差。因此,强化纪律监察和责任追究制度机制,硬性约束党员干部切实遵守和执行党的各项规章制度,发挥党内法规制度体系的效能和作用,在塑造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营造风清气正、海晏河清的良好政治生态的同时,也能实际推动中国共产党人头脑中的价值观转化为具体实践。
其次,从逐步完善现有党内法规制度体系方面而言,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内法规建设速度历史罕见、成果丰硕,仅2018年全年就印发中央党内法规74部。但随着时代变迁和实践发展,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仍存在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这不仅会削弱党内法规制度的执行力,而且影响到中国共产党人价值观的实践。为此,一方面,党可以将中国共产党人价值观的内涵融入党内法规制度建设,使其涵化于制;另一方面,可以将推进中国共产党人价值观建设中的许多有益经验和有效做法逐步上升、固化为制度,补充完善现有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使之更好地适应现实需要。如此一来,才能切实增强党的领导、提高党员政治意识、坚定党员政治立场、提升党员政治能力、引导党员政治行为,将党员干部头脑中的意识自觉外化为实践中的行为,推动党员干部自觉遵守和践行中国共产党人价值观。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9-02-28.
[2] 李斌雄.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观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13.
[3]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2-11-09.
[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12.
[5]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181.
[6] 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801.
[7] 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21—1925):第1卷[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3.
[8] 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7—1923.12):第1册[M].北京:中共文献出版社,2011:162.
[9]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
[10]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289-290.
[11] 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N].人民日报,2016-11-03.
[12] 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 增强全面从严治党系统性创造性实效性[N].人民日报,2017-01-07.
[13] 汉书:第8册[M].北京:中华书局,1962:2410.
[14] 礼记[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248.
[15] 管子:上[M].李山,轩新丽,译.北京:中华书局,2019:2.
[16] 张岱年.文化与价值[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8.
[17]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9.
[18] 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N].人民日报,2015-10-22.
责任编校 陈 瑶
Three Fundamental Questions for the Value System of Chinese Communists in the New Era
CHEN Siyv (School of Marxism, Wuhan University, Wuhan 430072, Hubei, China)
Abstract: The CCPs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ccupies a primary position in the overall layout of the Party construction in the New Era, which cannot be deprived of the active and healthy political culture nurture within the Party. The value system of the CCP members lies at the center of inner Party political culture and its soul as well. For the understanding of such a value system, the three key factor must be taken hold of, namely, its core connotation, its internal reasoning, and the paths to its realization. Loyalty and honesty, openness and magnanimity, impartiality and righteousness, keeping to the facts, hard-working, and cleanliness are among the concentrated values of the Communists in the new era; summarization of the experience of the political culture construction within the Party, demonstration of the value system of the Marxist Party, requirements of the development of reform, enrichment of socialistic culture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re the internal foundation of the value system of Chinese Communists in the new era; for the realization of such a value system, the path of value excavation- theoretical consolidation- restrictive regulation is to be followed.
Key words: value system of Chinese Communists; essential connotation; internal foundation; realization pa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