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党课”引领大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常态化路径探析

2020-05-11江名陈小庭曹文星

青年与社会 2020年8期
关键词:微党课常态化大学生党员

江名 陈小庭 曹文星

摘 要:在这个数字信息迅猛发展的时代,高校大学生面临不良网络环境、学生参与意识薄弱、基层党组织生活自身存在不足等问题,导致支部生活常态化受到不良影响。发挥高校“微党课”师生互动性强、内容精简、师资性广泛、针对性强的网络时代优势,以高校“微党课”守正与创新的秉承、教学实效性的提高、党员学生获得感的增强为路径,来探析如何更好引领大学生党支部生活常态化。

关键词:微党课;大学生党员;党支部组织生活;常态化

一、“微党课”的内涵、特点、优势及意义

(一)“微党课”的内涵

“微党课”是根据时代发展变化而产生的一种党建教育新载体,在较短的时间内,以幻灯片、视频和音频等形式,运用实践或者小事例,通过QQ、微信、微博等网络平台将党的基本理论知识进行阐述、讲解,给人以启示并产生共鸣的党课教学形式。

(二)高校“微党课”的特点和优势

“微党课”的教学师生互动性强,与传统的党课教育所采用的大课堂教师一人唱独角戏来传授学生理论知识的党课模式相区别,授课的时间比较简短,针对性却很强,并且重视其教育对象的主体性。其所主张的是交流互动性教学,大家可以激活思想、激发活力、各抒己见。

“微党课”内容精简,坚持围绕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结合高校自身发展,紧贴大学生党员个人的思想和实际经历,强调主体凝练,化繁为简。其极具个性、生动形象且多元的内容让党课更入人心。

“微党课”师资性广泛,其不固步于领导、专家、学者为主讲的党课授讲模式,普通党员同样也能走上讲台根据自我职务、能力、学识和经历的将自己不同视角的思考、感悟融合于党课讲学中,由浅入深且通俗易懂。形成了互相交流沟通、互相启发补充的共同进步、分享的党课教育特色。

“微党课”针对性强,其利用新媒体知识、信息“碎片化”、“快餐化”这一特点将理论的深奥转化成更容易为大学生接收和乐于接收的信息。其对不再拘束于单一理论知识的党课教学形式,给大学生主体地位足够的尊重,实现了新媒体所倡导的理论教学传播者和接受者即受众的对话平等,明显地体现了平等和民主。

(三)高校“微党课”的意义

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是一项重大任务,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这个重大任务要指导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高校“微党课”能够促进高校党组织建设服务意识的增强,“微党课”的课程规划、设计、互动与学校党组织的管理相结合,根据大学生的实际需求来对党课的教学方式、体系、服务进行进一步的改进、优化和提高,以完成党课教育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

“微党课”的传播速度快、范围广等特点直接扩展了高校党组织建设的服务范围,因为“微党课”能够使所有学生党员持续性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即使课程结束仍可以进入其中回顾往期内容,已达到查漏补缺、温故知新、不断巩固的效果。

高校“微党课”里所包含的新闻时政、习题、讨论区、留言等内容对大学生党课学习起到补充作用,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党员学习积极性和兴趣,这就在无形中提高了高校党组织建设对大学生的服务质量。

二、大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常态化面临问题

(一)易受不良网络环境影响

网络社交、网络购物、网络休闲娱乐、网络学习等网络、自媒体现已成为包括大学生在内的中青年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截至2018年底,中国的网民规模已达到8.29亿,手机网民的规模为8.17亿,其使用手机上网比例达到98.6%。其中20到29岁的群体占比为最高,达到了26.8%,大学生占比为18.6%。由此可见,网络的迅猛发展所带来的便利使得大学生更直接、更频繁、更密切地与社会所联系、沟通。移动通讯和数字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发展,手机端媒体的广泛运用,如微信、微博、其它各种短视频、音频APP等在移动发展的潮流下成为了盛行产品,得到了广大大学生青睐。大学生在通过网络可以接触到更丰富更全面的知识信息,更清晰地了解世界、解读时代、活跃思路、开拓视野,但是大学生正处于成长学习期,其对事物的辨别和选择能力都不强。面对庞杂混乱、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大学生因容易贪图新鲜感和寻求刺激,会受到不良影响,产生迷茫感,甚至还会引起大学生的心态上的浮躁,精神上的空虚,以至于部分党员的理想信念不再坚定,政治信念发生动摇。

(二)大學生党组织生活参与意识薄弱

大学生党员在党组织生活日常参与过程中,大部分是以较认真态度参与其的,但也存在少数学生党员请假缺席或者到位却不积极发言甚至从不发言,需要依靠按顺序发言、点名发言现象。造成支部书记个人“表演”进行单向式输出,双向互动性极弱使得整个党组织生活开展过程缺乏活跃生机和思想碰撞。还存在部分优秀大学生党员更倾向于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学问和学术的钻研探究上,对于党组织活动、会议的参与抱有不情愿的态度,或者认为这是一种形式主义而找理由和各种借口不予参加。大学生党员参与组织生活积极性的缺乏不仅使其学习活动的价值无法得到应有的实现,还大大降弱了党组织生活的生机活力和效应。

(三)高校基层党组织生活自身存在不足

党支部组织生活内容单调且形式单一,许多高校基层党组织生活存在走流程和讲形式的现象,很多党员把组织生活与听报告、讲座、开会等同起来,在做思想汇报或者与其他人进行思想交流时不深刻,欠缺发现问题、自我批评、自我反省的自觉性,自然会造成基层党组织生活影响力的下降。党支部组织生活方法固化,其生活方式基本固定于入党积极分子考察、发展新党员、预备党员转正,遇到重要学习日即开讲座、作报告、写思想汇报,缺乏实践性活动使组织生活失去了意义。党支部组织生活缺乏与时俱进的时代性,组织生活的创新性不够,一贯按照以往经验和程序行事,组织思路不够清晰,实施力度不强,效果不明显,从而导致基层党组织的决策力和执行力的下降。

三、“微党课”引领大学生党组织生活常态化路径选择

(一)秉承高校“微党课”建设的守正与创新,坚定学生党员信念

守正与创新是辩证统一的,守正是基础,创新是发展。“微党课”要做好课程定位,做好价值引领,以故事讲道理,以道理论价值,以价值述认同。高校“微党课”构想前就要着手搞清楚学生党员在想什么、我们该怎么做、能做什么,以此形成思路和定位,即瞄准需求侧、改革供给侧,做好高校“微党课”的供给侧改革,给大学生党员提供更加深度了解党的理论、思想、路线和身为党员该有的理想信念的精品课程。

“微党课”在課程形式上要善于采用根据时事热点的变动,掌握形势变化的节奏来采取与之相适宜的教学方式。由于许多时事热点涉及到其它许多学科知识,把握好时事热点的本质是重中之重,这就要求“微党课”备课环节的严要求严把控,主讲老师要明确课程思路、收集典型案例、更新改进教学方法。通过“微党课”质量提高来促进大学生党员更精准吸收党的理论教育养分,牢记自己的党员身份,不忘学生党员的使命担当。

遵循把大道理分解为小道理,将小道理升华为大道理的逻辑,学会把天下事讲成身边的事,把有意义的事讲成有意思的事。要善于将较为抽象的理论知识和社会现实中生动的实践进行结合,把政治理论方面涉及到的宏观性命题形象具体成大学生党员能够感知的事物和场景。要善于打破说教式的传统教学模式,把“微党课”的深意蕴藏到大学生能够听懂并愿意去听、可以真正达到入耳如心效果的语言中。

“微党课”课程设计和讲解成员的学科背景不应该仅局限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正所谓“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像社会学、历史学、教育学等专业人员也应该被吸纳进来。以高校“微党课”守正与创新的坚持来坚定大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

(二)提高“微党课”教学实效性,增强学生党员组织生活参与意识

马克思说过:“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只有让大学生党员真正清楚明白党的基本理论内涵、意义是什么,价值取向的实践要求及指向是什么,大学生党员基层党组织生活的参与意识才会得以增强,这就可以通过高校“微党课”教学时效性的提高来实现。“微党课”时效性的提高,不仅仅在于教学形式的改革创新,而其根本是“内容为王”教学定律的运用。

针对大学生党员要因材施教、对症下药,知道学生党员们在想什么和关注些什么,有怎样的思想困惑和理论期待;摸清大学生党员关心的重大现实问题有哪些,是否存在不解和疑惑,比如为何说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怎样实现党的全面领导,改革开放的中国智慧是什么或者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又是什么等问题的提出及理解阐述。在高校“微党课”中只有把大学生理论关切所在真正讲透彻讲明白,才能通过提高大学生党性修养,增强党性意识,使其更为注重基层党组织生活的参与。

“微党课”在掌握好科学理论和清楚大学生关注点的同时,对表达方式的注重也要加强改进。避免授课讲解时语言太过学术化,过浓的学究气容易造成大学生理解困难、无法接受。应善于运用大学生党员习惯性的语言和接地气的表达来进行理论剖析,要致力于让学生党员真听懂、能听进、真接受,这样才能让党的基本理论知识可以深入大学生党员的内心世界。用自己的语言对理论进行诠释、呈现、使学生感到亲切有味,深入学习和领悟党的创新理论,研究掌握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尤为重要,正如恩格斯说的:“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利用高校“微党课”引导大学生党员站在理论高度思考现实问题,提升理论素养,为其不断成为一名合格党员,积极参加基层党组织生活打下基础作好铺垫。

(三)切实增强大学生“微党课”获得感,提高学生党员参与积极性

增强大学生尤其是大学生党员的“微党课”获得感,是提高学生党员参与党组织生活积极的必然要求。高校“微党课”要把理论供给和学生个人需求结合起来,要围绕学生、服务学生,对学生的思考、想法、期盼、要求给予重点关注。大学生党员有何种困惑不解就要重点讲解,做好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增强大学生“微党课”获得感,提高党员组织生活参与积极性,就要给予大学生党员必要的尊重、理解、信任、鼓励,无论是道理情理还是现实事实,都要讲到学生党员们的心里去。

高校“微党课”做到将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现如今是课堂、学校、知识的传统边界被互联网突破的时代,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即“两微一端”为代表的新媒体对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着极大的影响。赢得互联网方可赢得青年大学生,要紧紧地抓住互联网这个迅猛发展的机遇,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增强大学生党员获得感,要树立“党课+”和“互联网+”教学理念,在重视传统党课教学的同时也要善于利用快捷、海量、互动性强的现代信息技术。以“面对面”和“键对键”的结合来发挥信息技术,网络环境的积极作用。积极探索的党的理论教学的创新模式,结合线上线下、图像、音频、视频,利用好手机客户端及大学生日常生活必备的学习、生活平台进行教学,及时给予大学生和学生党员关注的热点、焦点甚至是难点和更深层次问题解答和回应。让学生党员切实感受到“微党课”所带来的温度和情怀。线上的教学和留言、回复、讨论及时快速解决学生困惑,还要注重把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通过后台数据收集整理,放到大学生党员支部组织生活中去进行讨论、学习。以线上线下的双边效应来吸引学生党员的关注度和提高对及基层组织生活的参与积极性。

高校“微党课”做好理论教学和社会实践的结合,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说过:“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种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要增强学生党员“微党课”获得感,不仅仅是在党课教学平台上和过程中给予学生答疑解惑,更应该整合资源,倡导和引领学生参加到实践活动中去,这个环节可以镶嵌到大学生基层组织生活中去进行。以便让大学生党员带着最新理论知识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最为生动的现实中,去进行实际能力的锻炼和意志的磨练,真正地运用所学党的理论知识透过现象看本质,去深入了解党的建设、党对国家建设的引领。“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彼岸性”。从大学生党员所熟知的生活情境出发,挖掘出学生党员欣然接受的教育题材,结合支部组织生活,更多地提供给学生党员观察和领悟的机会,提升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素养,以实现学生党员自觉自发热爱党支部组织生活并为丰富组织生活内容而不断贡献自我智慧。

四、结语

高校“微党课”作为党建工作的创新和传统党课的辅助,充分利用了互联网、智能手机等数字信息技术在高校大学生党员对党的理论知识学习的作用,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党员的党性修養和对初心使命的坚守。高校“微党课”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特点和优势,以大学生尤其是大学生党员的日常生活、思想现状、对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理解为出发点和依据,结合党支部组织生活开展过程中存在的学生党员参与度不够、参与意识不强、很少有自己的见解、相互之间沟通交流极少等问题,来更好地对大学生党员支部组织生活常态化进行引领。要让大学生党员真学真懂真信所学党的理论知识,自觉自发自愿地参加基层党组织生活,不仅仅是通过增强大学生“微党课”体验感和获得感来提高其组织生活参与积极性,更要以增强学生党员在支部组织生活中的获得感为目标,最终达到大学生党员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参与意识这样的双向效应,这样才能健康持续性地正面引领大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常态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建设一支宏大高素质干部队伍 确保党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N].人民日报,2013-06-30(1).

[2]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网站,http://www.cnnic.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902/t20190228-70645.htm.

[3]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人民出版社, 2016-4,156.

[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人民出版社,2012,9-10.

[5]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M].人民出版社,2015-12,43.

[6]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人民出版社,2012,135-136.

[7]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人民出版社,2012,134.

基金项目:2017年湖南科技大学基层党建创新重点项目《依托“活力党支部”,构建“微党建”教育体系》(无编号)。

作者简介:江名(1994.10-),女,汉族,广西桂林人,湖南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2018级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陈小庭(1981.08-),女,汉族,湖南湘潭人,本科,湖南科技大学 化学化工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曹文星(1986.12-),男,汉族,湖南娄底人,硕士,湖南科技大学,团委组织宣传部部长,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微党课常态化大学生党员
提高民办高校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问题的研究
新媒体平台下增强大学生党员理论学习实效性的研究
利用微信公众号开设“微党课”的探讨
高校郭明义精神建设的常态化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