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想政治课在知识传授中要坚持正确价值引领

2020-05-11王海峰

青年与社会 2020年8期
关键词:引领思想政治课知识

摘 要: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是思政课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评价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基本标准,但是两者的定位并不相同,价值引导是“道”和“本”,知识传授是“术”和“末”。在应试教育思维、功利主义思想等因素影响下,思政课教学呈现出重知识轻价值、重理论轻实践的不良倾向,这些背离了思政课教学的本质要求和教育目的。所以在思政课教学中应坚持以价值引领促进知识传授的基本原则,促进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同向互动,不断提高思政课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教学;知识;价值;引领

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是思政课教学的重要内容和价值目标,也是评价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基本标准。从内在本质上看,思政课教学是一种改变学生的价值观念、培养学生的政治信仰、提高学生的道德人格的教育实践活动,显然,思政课教学中的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并不是平等的,而是由主次之分的,其中价值引领是思政课教学的本质要求和主要目标,而知识传授是思政课教学的价值载体和重要内容。这些说明,在思政课教学中应当坚持以价值引领为主、以知识传授为辅;以价值引领为目的,以知识传授为手段。但是在思政课教学中经常出现重知识传授、轻价值引领的不良倾向。

一、价值引领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内在本质

思想政治课教学是一项以改造人、塑造人为目标的系统工程,所涉及的教学内容有法律法规、道德理论、政策形势、哲学知识、唯物史观等,在面对庞杂的教学内容时许多教师迷失了思政课教学方向,将传授知识这一“手段”当成思政课教学的“目的”,从而带来了主次不分、本末倒置的问题。

(一)价值引领是思政课教学的学科性质所决定的

思想政治课程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主流意识形态和价值观为内容,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政治观和价值观为目标的教育实践活动。显然,思政课教学不只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某些学科知识、专业技能等,更是为了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内心信仰,思政课教学中的知识传授、师生互动、社会调查、实践活动等都是为了改变学生的知、情、意、行等,将外在的价值观念内化学生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等。从学科属性上看,思政课教学目标包括知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维度,与数学、计算机、网络技术等学科相比,思政课教学是以思想诱导、情感熏陶、价值引导等为根本教育目标的,将政治知识、法律知识、道德知识等视为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的载体。所以在思政课教学中应当坚持价值引领为导向的基本原则,将价值引领贯穿于法律常识教学、道德知识教学、唯物史观教学、政策形势教学的始终,在知识传授中培养学生的是非、善恶分辨能力,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政治观和价值观。

(二)价值引领是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的本质要求

思政课教学的重要目标就是培养政治观念、价值信仰上符合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但在价值多元化、社会信息化的时代环境中,思政课教学的社会环境、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工具等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比如各种价值文化在网络空间中大肆泛滥,深刻影响着青年一代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微信、抖音、快手等各种网络社交平台不断涌现,改变着思政教育的内容载体等。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知识灌输式教学法已经不适应思政课教学的要求,直接影响了思政课教学的有效性。比如在灌输式教学中学生缺乏主体意识,不愿与教师进行思想交流和情感互动;学生对枯燥的思政教学内容产生了排斥心理,甚至对思政教学内容的真理性和科学性产生了怀疑。这些充分说明,只有脱离价值引领的知识传授和理论逻辑无法提高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反而会让学生产生抵触和排斥心理,影响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因而应当将价值引领作为思政课教学的内在本质,以价值引领提高思政课教学的有效性。

二、重知识轻价值: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主要问题

在应试教育思维、功利主义思想等因素影响下思政课教学呈现出重知识轻价值、重理论轻实践的不良倾向,教师片面重视知识灌输,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价值内化,导致思政教学效果往往是“水过地皮湿”,并未从根本上影响学生的思维方式和价值信仰。所以应当深入分析思政课教学中的重知识轻价值问题,从教育制度、思维方式、教学评价、社会文化等方面把握问题的深层原因。

(一)重知识轻价值的问题表现

从教育目的上看,思政课教学中的知识传授并非让学生熟记法律条文、马哲理论、道德规范等,而是为了通過这些思政知识改变学生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价值信仰。但是在现有教育体制下思政课教学与专业课教学并无太大差异,教师多以知识传授、知识测验、知识评价为主线开展思政课教学,形成了以知识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比如在教学方式方面教师更加重视理论知识灌输,忽视了课外实践、社会实践等教学实践,不能以生动鲜活的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促动学生的内心世界。再如在教学评价中教师更加重视学生的知识习得情况、理论掌握情况等,并未将学生的人文素养、价值信仰、行为习惯、道德人格等作为主要评价内容。此外,在教学过程中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衔接度不够,甚至是泾渭分明的,比如在学科知识教学中教师往往只讲解专业知识,以严谨的逻辑思维讲解知识结构、因果关系等;在价值观教育中教师往往是“滔滔不绝”地讲些大道理,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直接影响了价值引领效果。

(二)重知识轻价值的问题根源

思政课教学中重知识轻价值的不良倾向是多种因素造成的,既与传统的考试思维、应试教育体制有关,也与功利主义思想和价值教育的特征有关。首先,传统考试理念影响。早在隋唐时期中国就建立了发达的科举考试制度,“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一考定终身思维深入人心,成为民族文化的重要心理范式,在这种传统文化影响下教师和学生往往更加重视知识学习和考试成绩,反而忽视了知识和考试背后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深层次东西。其次,应试教育体制影响。改革开放后我国恢复高考制度,并围绕高考制度建立了以考试为中心的人才选拔机制,这些深刻影响着思政课学科教学,形成了以知识为中心的思政课教学方式。此外,功利主义观念影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功利主义大肆横行,人们往往更关注物质利益、短期利益等,期望以短平快的方式实现人生目标,对价值观、人生观等“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不够重视,这些也影响了价值观教育的有效开展。最后,价值教育的属性所决定的。价值观教育是一种循序渐进的、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在短期内它很难给受教育者带来立竿见影的利益和好处,这些与人的追求即时反馈的本性相违背,很容易被教师和学生所忽视。

三、以价值引领促进知识传授:思政课教学的优化路径

唯物辩证法认为,解决问题要抓住主要矛盾和问题的关键。习近平也进行了生动的比喻:牵牛要牵牛鼻子,大蛇要打七寸。价值引领就是思政课教学的关键问题和主要矛盾,只有抓住价值引领这个“牛鼻子”不放,才能更好地提高思政课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在思政课教学中应当坚持以价值引领促进知识传授的基本原则,促进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同向互动,不断提高思政课教学的有效性。

(一)坚持以价值引领为中心的教学原则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影响事物发展的因素有很多种类,其中内在的、主要的因素决定着事物发展的性质和方向,而价值引领就是思政课教学的关键因素。所以在思政课教学中应当以价值引领为出发点选择教学资源、整合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安排教学案例、开展教学评价等,使整个课堂教学围绕价值引领而展开。应当将价值引领贯穿于知识传授的各个环节,将思政教学的知识变成“有温度”、“有情感”、“有方向”的知识,不断提高知识传授的情绪感染力和价值导向性。此外,应当树立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不断消解功利主义、应试思维等对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不良影响。比如应当正确处理思政课教学中的“术”与“道”的关系,警惕知识至上、智力至上的不良价值倾向,让思政课教学重新回归关心成长、关怀人生、培养信仰、启迪智慧的宏大命题上,将知识传授变成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载体。

(二)确立学生成长成才的价值引领方向

在思政课教学中价值引领应当具有鲜明的方向性,即,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使学生成长成才。习近平就非常重视青年一代的成长成才问题,在公开场合多次提出,青年一代应当在学习和实践中磨练自己,掌握现代化建设的真本领,还应当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扣好人生的“第一颗纽扣”。所以思政课教学应当以学生成长成才为出点,以主流价值观为主要内容教育学生,将主流价值观融入知识传授的各个环节,将知识教学和理论教学变成传播主流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此外,应当以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开展价值引领,提高价值引领的有效性。马克思说过,需要是人的本质,人往往围绕自己的需要来做事,只有当理论能够满足人的需要时,才能更好地为人们所接受和认同。所以在思政课教学中应当从学生的生活经历、人生阅历、心理困惑、精神需要等出发,推动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有效整合,将价值引领转化为解决学生的心理困惑、人生迷惘和精神需要的重要方式,促进价值引领与学生的情感、精神共鸣。

(三)以实践教学整合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

在思政课教学中知识传授多以教师讲解、学生思考、重复记忆等方式来实现;价值引领往往涉及学生的情感体验、道德反思、价值信仰、行为习惯等,不仅需要以在知识传授中开展,还需要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中实现。因而在思政课教学中应当将实践教学作为整合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重要方式,让思政课教学回归血肉丰满的经验世界,以丰富多彩的情感体验、心理感悟、意志磨练等方式促进学生的价值观生成。首先,要将思政课教学视为一种血肉丰满的实践活动,将乏味的思政知识、抽象的思政理论等转化为生动活泼的生活案例和生活故事,用生活言语触动学生的内心世界,与学生产生价值共鸣。其次,应当以志愿者活动、社会走访调查、红色文化旅游、文明班级创建、实习实訓活动等增加学生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和感悟,在实践活动中整合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还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网络思政课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讨论英国脱欧、中美贸易战、印巴冲突、华为事件等,引导学生以思政理论分析热点问题,在思考活动中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四、结语

在思政课教学中价值引导是“道”和“本”,知识传授是“术”和“末”,但在应试教育思维影响下许多教师往往是重术轻道、本末倒置,这些背离了思政课教学的本质要求和教育目的,也导致许多学生道德冷漠、责任意识缺失、担当精神缺乏。因此,应当重新审视思政课教学中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关系,建立以价值引领为目的、以知识传授为工具的思政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 李斌雄.论知识教育·价值教育·思想政治教育[J].思想教育研究,2001(06):20-25.

[2] 顾林正.从个体知识论到社会知识论——当代知识论的另一个转向[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7(06):51-54+111.

[3] 肖映胜,李铮.促进人的两种回归——再论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价值取向[J].思想教育研究,2017(01):24-27.

[4] 上官莉娜,骆虹.比较思想政治教育:意义生成、发展逻辑和知识生产[J].思想教育研究,2017(03):59-62.

作者简介:王海峰(1981- ),男,汉族,内蒙古呼和浩特人,硕士,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引领思想政治课知识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实现内容分析到落实语用
高中与高校思政课衔接的问题所在
是“知识”,还是“知识权力”追求?
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有效性研究
以文化为引领加强水利院校德育工作
论思想政治课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