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法在高中政治课堂中的应用探析
2020-05-11林华丽
林华丽
摘 要:
文章对案例教学法在高中政治课堂应用中的三个环节所存在的问题,即案例准备环节中案例资源、案例改编、案例问题的设置,案例实施环节中案例的呈现、时间分配、小组讨论现状,总结和评价环节中小组展示、学生总结、教师反思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对应的策略,力求能为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高中政治课堂;应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0.13.082
案例教学法是高中政治课堂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探究案例教学法在高中政治课堂中的应用,能推动传统教学方法的发展,拓展案例教学法的教学空间,提升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从而推动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式发展。
1 案例教学法在高中政治课堂中存在的问题
经过多年教学实践,案例教学法在高中政治课堂的应用中取得了重大突破,但它在案例准备环节、案例实施环节、总结与评价环节中也遇到了一些阶段性的实践难题和理论困惑。
1.1 案例准备环节
(1)案例资源不完善。
“互联网+”时代便捷了教师选择教学案例,但也隐藏着一些问题:在案例来源上,直接引用网上现有资源,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对案例进行改编的较少,生成性案例也少;从案例类型来看,专业性、理论性强的案例较多,贴近学生的生活化案例较少;从案例资源上看,教师平时未有意识收集素材,没有完善甚至没有建立案例资源库,备一节课需要花大量时间与精力。案例资源不完善,教师难以根据教学特点和学情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案例,教学容易处于被动状态。
(2)案例选编不严谨。
案例选编中存在着案例选择渠道不正规、案例不具有典型性与权威性、案例素材老旧、案例内容与课本知识联系牵强、案例中心观点不突出等问题。例如,在讲授《经济与社会》第一课中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时,素材可选用“财富世界500强企业”名单中上榜的中国企业,但时间应选择最新年份,数据信息应在权威网站下载,并根据教学目标对案例内容进行针对性的整理,以突出案例选编的适用性和严谨性。
(3)案例问题设置不当。
案例问题的设计主要存在两大不足:一是问题设置过难,超过了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问题不具备讨论性;二是问题设置过易,学生无需讨论就能看到其本质,问题缺乏思辨性和挑战性。例如,在讲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四课第一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第三目的内容时,如果问题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要一以贯之?”那么学生只需对照课本找出知识即可,此时的问题没有较大的讨论价值,也难以激发学生讨论的兴趣。
1.2 案例实施环节
(1)案例呈现形式单一。
案例呈现方面主要存在三大问题:一是案例资源呈现不完整——案例与探究的问题只在PPT上展示其一,学生难以结合问题深入了解案例内在的价值;二是案例中心观点不突出,学生读取信息困难;三是采用时政性较强的素材,缺乏趣味性和新颖性。高中政治教材理论性较强,尤其是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修四《哲学与文化》中的哲学部分,如果案例呈现形式单调,教师难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学生也很难将案例与课本知识相结合。
(2)时间分配不合理。
高中教学时间紧、任务重,对课堂时间的分配会影响整个案例的实施。案例教学法在课堂实践中,常会因为教师课前没有分配时间或分配不合理、课时未准确把控时间等原因,出现教学节奏失衡的情况。如因前期未调控时间,后期被时间牵着走的情况有:创设案例情境时,素材呈现和解说时间过长,导致案例探究和案例分享时间紧凑;教师未突出教学重难点,教材有的内容全部都讲,导致案例教学法在课堂上无施展的空间等。
(3)小组讨论散、乱。
小组是案例教学法在高中政治课堂中实施的依托。讨论小组的建立、培养、管理与评价,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构建。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师引导不到位、学生对案例教学法的实施流程不熟悉等原因,存在着小组讨论时间不明确、分组形式不清晰、学生组内分工不合理、讨论场面失控、讨论偏离主题、外向的学生侃侃而谈而内向的学生越内向、教师将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等现象,整个案例教学过程处于散、乱的状态,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1.3 总结与评价环节
(1)小组成果展示中。
教师在小组成果展示的评价中存在着评价目标封闭化、评价标准形式化、评价内容浅显化的问题:在教学目标达成度上,侧重于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较少甚至忽视了能力的提升、情感的培养和价值观的树立;评价追求“统一标准”的书面答案,仅提炼与教学目标相联系的观点,未指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未注重对学生进行思路引导和思维启发,对小组成果的评价也仅停留在“不好、好、非常好”层面,未深入挖掘其內在原因,也未能有效推动整个案例教学进程。
(2)学生自我总结中。
学生的自我总结,是教师了解学生对教学目标的把握度与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度,从而推进教学内容的重要指标,也是帮助学生从学习的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研究者与实践者的途径。然而,在整个案例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中,教师却没有考虑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和接受程度,没有给学生充足时间进行自我总结,未了解总结对学生个体和学生所在的团体的意义、对学生以及学生所在小组的评价只进行简要的总结性评价,忽视了过程性评价,不利于学生后续的成长与发展。
(3)教师自身反思上。
在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没有意识到反思的作用,只进行任务式、应付式的反思;或由于自身理论水平、知识素养、专业能力等原因,未能将教学经验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或由于在非教学任务上耗时过多,导致在教学反思上用时较少,未能及时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详细的梳理与总结等。教师对案例教学法在高中政治课堂中的应用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反思有利于改进教学方式,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若教学反思流于形式,则不利于教学工作的改进与提升。
2 案例教学法在高中政治课堂中的运用策略
案例教学法在高中政治课堂中的有效实施,离不开教师不断更新自身知识体系、能力体系与素养体系,使教学的每一阶段都环环相扣、层层推进。案例教学法在高中政治课堂中的运用策略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2.1 案例准备环节
(1)精建案例资源库。
案例是案例教学法在高中政治课堂中有效应用的基础。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建立案例资源库,有意识地将最新新闻、热点事件或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典型案例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与社会”“政治与法治”“哲学与文化”四个模块进行收集整理,并整合选择性必修和选修的素材,为案例教学法的实施提供丰富的资源。教学素材足够丰富,教师就可以任意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教学案例,例如在《哲学与文化》中探究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参考不同国家的校服来设计小组组服,从合作探究中得出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特点和标准;可以选择电商和实体产业二者的文字素材展开辩论式的小组讨论,讲解价值取向的差异和成因等。
(2)精编案例素材。
案例编写的质量和案例的选择直接影响着案例教学的目的与效果。教师要对案例进行针对性、典型性、时效性、新颖性的选择与改编:选择案例时,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出发,根据教学目标和学情选取案例,并对案例进行解读、梳理与编写,将课本基本原理融入案例,将知识和社会生活相联系。例如,为巩固《经济与社会》第二课“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容,教师可以让各小组在课堂上展示收集到的非洲猪瘟发生后本地猪肉的市场价格、供求情况以及政府所做的措施等信息,以强化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相关知识。
(3)精设案例问题。
问题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教材知识的关键一环,所提的问题应具有预见性、开放性、层次性和思辨性。只有科学规范、题意明确、归纳清晰、符合学情和教学目标的提问才能保证学生在课堂讨论中能说话、敢说话、有话说。例如:在教授《政治与法治》中“法治政府”时,教师可以让不同的小组分别站在政府、群众、当事人的角度来思考分析:执法不规范出现的原因?政府该如何决策?在执行环节如何做?三个问题层层深入,学生结合案例循序渐进地解决重点,突破难点。
2.2 案例实施环节
(1)案例呈现多样化。
现代化教学设备的应用,为案例呈现方式的多样化提供了保障。案例呈现要从师生两者的角度出发,将教师现有的能力和学生的兴趣点相结合,让教师容易教、学生愿意融入课堂。教师在展示案例素材时,可采用文字、图片、音乐、视频、表格等呈现方式,使案例更具生活化、情境化、具体化。例如,在讲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三课第一框“改革开放的进程”时,不同教师对案例的呈现方式会有所不同:有的教师会选择图片素材加之富有感染力的解说;有的会选择表格案例,以数据说明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之大;有的会选择视频资源引起学生的共鸣等。
(2)时间分配适度性。
高质量的课堂教学离不开教师对时间的精准把控。案例教学法在高中政治课堂中的有效组织和实施,需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有深度的独立思考、有力度的小组讨论、有广度的思想交流,也需要教师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观察小组讨论的质量、评估学生的表现,关注案例教学法的实施进程,因此时间分配要有“度”。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对案例实施过程中的每一阶段都预设时间,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可以把某个时间段讲到那一环节的在课本上做出相应的标志,严格把控时间。
(3)小组讨论规范化。
小组讨论应遵循一定的流程,使其规范化、具体化。首先,要明确案例讨论的时间及小组人数;其次,确定分组形式,根据“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对全班进行分组;再次,敦促小组进行合理分工:如确定组长、监督员、记录员、计时员、发言人等,小组组长掌控全局,监督员督促组员参与讨论,记录员记录讨论过程并整理组内意见,计时员把握小组讨论进度,发言人负责展示小组讨论成果等;最后,全组要努力创设轻松自由、民主平等的讨论氛围,促进组员间的讨论和交流,确定本组的解决方案。
2.3 总结与反思环节
(1)小组成果展示中。
教师点评是否精准到位,讲解是否全面系统,决定了整个案例教学的质量。总结时先由一个小组对本组观点进行总结,其他小组补充,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坚持评价目标综合化、评价标准具体化、评价内容深层化的原则。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堅持团体评价与个人评价相结合,坚持对学生四个维度的学科核心素养进行综合评价,注重思路引导,对小组成果的评价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让学生在评价中巩固知识,获得情感的升华与素养建构。
(2)学生自我总结中。
学生的自我总结具有开放性、包容性和丰富性。总结时,学生可运用自己的语言概述本课知识,可用自己所知的案例延伸课本内容,也可谈自己在案例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的收获,还可与同学共同探讨自己在课堂中的疑惑。总结形式也具有多样性,学生可在课堂中的总结交流时间自由发言,可在课后与老师、同学的交流中谈想法,也可以通过即时测试、课后练习、画思维导图等书面的形式进行总结。通过自我总结,学生能在学习中升华、在自省中完善、在实践中锤炼,使其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得到发展。
(3)教师自身反思上。
教师的教学反思主要包括反思教学理念、教学过程、教学得失和反思后进行教学再设计。教师要反思案例教学法在高中政治课堂的应用中是否完成了教学目标及其完成的程度,反思在运用案例教学法的各个环节中所存在的优点与不足,如课前筛选案例、设置问题等准备工作中出现的困惑,课堂讨论中的突发性问题、教学精彩片段、教姿教态、师生与生生间的互动、学生在课堂中的态度与学习方式等,以形成新的生成性案例,为案例教学法的持续开展积累实践经验。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高中政治课堂中运用案例教学法有其鲜明的特点和优势,但也要承认其在实践运用中的局限。案例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中的有效实施,离不开教师扎实的教学基本功、精准的课堂管理能力和深厚的教育教学素质。教师只有认真研读课标、专研教材、熟知学情、善于引导、勤于反思,才能促进教材、素材、教学和评价的有机衔接,从而打造一个“教有底气,学有灵气、课有朝气、考有生气”的课堂学习氛围,彰显案例教学法在高中政治课堂运用中的活力与生命力。
参考文献
[1]陈爱金.课堂小组讨论:问题与改变[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8,(19):39-40.
[2]兰霞萍,陈大超.案例教学的问题与出路[J].教学与管理,2017,(10):1-4.
[3]谢晓专.案例教学法的升华:案例教学与情景模拟的融合[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7,(01):32-36
[4]黄甫全,吴建明.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