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产业结构、就业与经济增长

2020-05-11贺雅婷范雨霏

现代商贸工业 2020年13期
关键词:产业结构升级经济

贺雅婷 范雨霏

摘 要:产业结构和就业影响着我国经济发展状况,指导我国政策文件的制定与实施。基于1993-2018年全国31个省市的宏观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一步探讨了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及区域性差异,结果表明:无论从全国还是地区来看,产业结构升级和就业改善一般都能显著促进经济增长,但中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不太显著,可能与这两大地区产业发展的侧重点有关。

关键词:

产业结构;就业;经济增长;固定效应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0.13.001

0 引言

时代变迁,技术革新,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第二、三产业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充当着强而有效的助推器。2018年,二、三产业的就业人数占比分别高达27.57%、46.32%,两者的产值之和占据了当年GDP的92.81%,已成为推动国家经济增长的主要助力。为了进一步提升经济增速、改善人民生活、实现充分就业,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将就业优先政策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摆在同等高度,为达成全面小康的目标做好准备。

因而,探究产业结构、就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互动关系,对于重新规划产业结构配置,制定切实可行的就业政策改善人民生活、实现国家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目标具有重要作用。

1 文献综述

长久以来,有许多学者探究过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就业和经济增长之间的作用关系,也得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但仍存在明显的争论。

(1)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

许多学者都认为它们之间存在互动关系,但是究竟孰因孰果却一直没有定论。目前,国内外研究存在两种观点:一是认为产业结构是随经济增长变化而逐渐调整优化,Hoffmann(1958)通过研究工业化进程和人均国民收入增长发现,产业结构随着轻重工业的经营绩效而调整;二是认为经济增长受到产业结构配置的影响,但具体作用效果无法确定。郑若谷(2011)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了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和合理化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而史丹(2017)却得出产业结构升级对经济增长率有显著的负效应。

(2)就业和经济增长。

同样地,学术界对于就业和经济增长的作用关系也存在分歧,龚玉泉(2002)认为是经济增长吸收了剩余劳动力,促进了有效就业的增长,都阳(2004)却从政策角度切入,发现受反周期的宏观经济政策影响,经济增长并未带来显性就业。

综上,当前的国内外研究对于产业结构、就业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还存在明显的争论。另外,现有的许多研究都只针对某一个省份展开分析,忽略了个体固定效应和区域性差异,故本文拟以现有研究结果为参考,探讨三方关系,并分东、中、西、华北四大经济区域进一步探讨区域性差异,以期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强国的建设。

2 研究设计

2.1 变量选择及数据来源

本文主要研究1993-2018年中国31个省市的产业结构和就业情况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所搜集的数据均源于历年的《中国统计年鉴》、国家统计局和《新中国60年统计资料汇编》。

(1)被解释变量。

本文以经济增长率为被解释变量,用GDP来衡量,由于在描述性统计分析后发现GDP呈现指数式增长,故对其取对数。

(2)解释变量。

本文所关注的核心解释变量有两个:一是就业情況,二是产业结构升级。其中,前者以每年各省的个体就业人数表示,后者用同年第三产业与第二产业GDP的比值来表示。

(3)控制变量。

本文共选取7个控制变量,分别是:经济发展程度、政府投入、城乡收入差距、消费状况、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化程度和出口额增长率。其中,由于统计口径变化,2013年前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来代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8年工业增加值没有详细的区域数据,故以第二产业增加值粗略估计。

2.2 模型设定

在选取指标的基础上,本文构建了如下面板模型来检验产业结构和就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3 实证结果分析

通过Hausman检验发现固定效应与随机效应之间存在系统差别,故本文选择固定效应模型进行检验,以得到一致的估计量。如下是进一步的分析结果(已考虑稳健标准误差)。

3.1 全样本分析

基于全国806个样本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如表1结果。

由上可知就业情况和产业结构升级对经济增长率的影响在0.01的显著性水平上非常显著,且皆为正向影响。其中,产业结构每升级一个单位,经济增长率就上升68.73%。产业结构升级意味着二、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提高,而受资源环境约束和行业竞争压力的影响,二、三产业的生产效益往往要优于第一产业,进而拉动国民经济增长。另一方面,就业人数每增长1万,经济增长率就上升0.07%。就业率的提升创造了更多的产值,促进经济更快增长。

此外,控制变量中仅有消费状况这一变量不太显著,且其影响为负向,这可能是因为中国存在着大量的贷款消费,且采用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表面上的消费增长可能并不能拉动经济增长。另外,实证发现城乡收入差距越大,经济增长越快,这与当前城镇非农产业较为成熟的发展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来源有关。

3.2 区域样本分析

根据上述分析,产业结构升级和就业情况改善能促进经济增长。为进一步检验这种作用效果的区域性差异,下面根据中国地理区划进行区域实证检验,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从核心解释变量来看,东部地区和华北地区都是显著正向影响,而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却不太显著。这可能是因为东部地区多以第三产业为主导产业,华北地区以第二产业中的重工业为重点发展对象,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自然会提升地区产值,相较而言,对产业发展较为落后的中西部地区的影响就没那么显著。

从控制变量来看,出口额的增长对这四大地区的影响都是极为显著的,说明我国长久执行的对外贸易极大地促进了地区经济增长。另外,除东部地区以外,经济发展程度对于另三个地区的影响都较为显著,该指标以第一产业的比重来衡量,对经济增长一般呈现负向影响,即第一产业在地区产出中占比越低,说明地区经济发展程度越高,从而经济增速越快。

4 结论建议

产业是一国经济发展的支柱,就业更是国家经济建设的关键。本文搜集了1993-2018年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通过全国和区域样本分析探讨了产业结构和就业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构建的固定效应模型拟合较好,有以下几点发现:第一,从全国来看,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就业率的上升能显著促进经济增长;第二,从地区来看,产业结构升级和就业的改善对东部地区和华北地区的经济增长来说都是显著正向影响,而对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影响却不太显著;第三,出口额的增长对四大地区的影响都极为显著,我国的对外贸易对于地区经济增长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根据上述实证检验结果和有关分析,联系国家经济建设现状,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1)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无论是工业化还是非工业化地区,现今的发展目标都更偏向于创新型和战略新兴产业,第三产业逐渐发挥主力军作用,其带来的经济效益也相当可观,东部地区在这方面已走在前列,而中西部地区要想提高自身的经济发展水平,就必须要注重产业结构的调整。

(2)就业问题是一直以来居于首位的民生问题,不容忽视。

为了使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协同发展,政府应注意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储备。就业率的上升能有效改善社会资源配置情况,有效就业的增加能为国民经济创造更多的产值,但应注意,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不应以牺牲就业为代价。

(3)坚持发展对外贸易,通过对外贸易拉动经济增长。

改革开放是我国一直坚持的国策,实践证明,它确实为我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对于各地区来说,发展对外贸易应坚持贸易结构优化升级战略,鼓励以技术密集型、创新型等产品出口为主,并通过产业的多样化聚集提升外贸实力、开拓创新,进一步开拓多元化市场。

参考文献

[1]Hoffmann W. G. The Growth of Industrial Economies[M]. Manchedter University Press,1958.

[2]干春晖,郑若谷,余典范.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和波动的影响[J].经济研究,2011,46(05):4-16,31.

[3]史丹,吴仲斌.固定资产投资、产业结构升级、就业与经济增长——基于辽宁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地方财政研究,2017,(02):11-20.

[4]蔡昉,都陽,高文书.就业弹性、自然失业和宏观经济政策——为什么经济增长没有带来显性就业?[J].经济研究,2004,(09):18-25,47.

[5]龚玉泉,袁志刚.中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非一致性及其形成机理[J].经济学动态,2002,(10):35-39.

猜你喜欢

产业结构升级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小投入,大升级 Polk Audio Monitor XT系列
幸福,在“家门口”升级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回暖与升级
基于产业结构对接的人力资源培养实践与思考——以湖南省为例
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变动、技术进步与碳排放
中国解决产业结构问题从淘汰落后产能入手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