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闻时评素材3则

2020-05-11孙俊强

第二课堂(初中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一分钱整容中国女排

孙俊强

“再难的逆境也决不言弃” “可以被打败但是绝不会被打倒”

奋勇拼搏是对女排精神的最好致敬

谢伟锋

“升国旗!奏国歌!”

2019年9月29日,中国女排3:0战胜阿根廷队,以十一连胜的全胜战绩夺得2019年第十三届女排世界杯冠军。

历史与现实在此交会,光荣与梦想共同激荡。

所有与美好交织的新中国体育记忆,总能清晰地找到它的时光节点——1981年,袁伟民率领中国女排第一次夺得女排世界杯冠军。以郎平、孙晋芳、陈招娣为主力的女排状态极佳,七场比赛未输一场,创造了第一个属于中国女排的奇迹。38年过去了,当初让对手胆寒的“铁榔头”郎平已是坐镇主帅之位,带领着朱婷、丁霞、张常宁等青年“小将”,所向披靡、无所畏惧,打出十一连胜,毫无悬念夺得冠军。此情此景,似曾相识,而亿万国人也唯有用“壮哉,中国女排”来直抒胸臆。

未经挫折,便不知荣誉的可贵;历经失败,才懂得胜利的意义。

登上世界之巅的中国女排,一路走来,有鲜花也有荆棘,有顶峰也有低谷。从38年前的第一个世界杯冠军,到振奋人心的“五连冠”,中国女排可谓表现极佳。之后的较长时间,中国女排历经主力队员的更迭,进入一个周期的徘徊和迷茫。体育竞技的残酷性,在于成绩的最终标尺性,且并不是所有艰辛与付出,最终都能有最美好的收获。然而,靠着那么一股不服输的拼劲、打不垮的韧劲,从低谷处崛起,在拼搏中奋发;靠着被我们称为“女排精神”的力量,女排姑娘最终征服了对手,更战胜了自我,继而奋勇拼搏出新中国体育一个又一个高峰。

最是精神能动人。郎平曾这样诠释女排精神:“如果简单地说,就四个字,永不放弃。如果说得细一些,那就是对胜利充满无限的渴望,对战胜对手拥有必胜信念,逆境中拥有舍生忘死的大无畏精神。”不论对手如何、身处何地,无论大比分落后也好、痛失赛点也罢,中国女排始终一分一分往前走、一球一球拿到手,用血性书写荣光,用坚韧创造奇迹。

时间可以做证。雅典奥运会决赛,中国女排在连失两局的情况下绝境反击,逆转夺冠;里约奥运会1/4决赛,面对东道主上届冠军巴西女排的天时地利人和,背水一战的中国队放下包袱,苦战五局,最终取得了“自己和对手都不敢相信”的胜利。没有谁比中国女排更能诠释忘我拼搏的体育精神,也没有什么比赛场上国歌响起、国旗升起更能激发民族自豪感。身处今天的我们,需要这样一种精神。

精神,对于一个体育竞技团队来说尤为重要,对于一个国家或是个人,也是如此。“再难的逆境也决不言弃”,“可以被打败但是绝不会被打倒”,“哪有什么洪荒之力,不过是在咬牙坚持”……中国女排勇于超越和战胜自我的拼搏精神,不仅创造着体育赛场的不朽奇迹,更凝聚起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力量。从那个改革开放春潮涌动的岁月,到奋力追赶世界的时代,再到迎来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今天,女排精神所代表的高昂斗志、顽强作风、精湛技能,如同一面面鲜艳的旗帜,引领一代又一代的追梦人前行。

奋勇拼搏是对女排精神的最好致敬。习近平总书记在致电祝贺中国女排夺得2019年女排世界杯冠军时指出:“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新中国取得的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艰苦奋斗干出来的。希望你们继续保持昂扬斗志,不骄不躁,再创佳绩。

时光蹉跎催人老,但女排姑娘们在赛场上的精神却会历久弥新。奋勇拼搏,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带着这股精气神往前走,我们一定能够创造更美的未来、成就更好的自己。(摘自2019年9月30日中国青年网)

新闻简评:女排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奥运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每一次我们国家民族与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都会成为时代对奋斗的集体记忆、个人对拼搏的精彩书写。而这种精神力量,推动着我们爬坡过坎、闯关夺隘,从而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凝聚起昂扬斗志和磅礴合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源源不断的强大精神动力。

适用话题:女排精神、拼搏、永不言弃、精神的力量……

一分钱变成一元钱 消费经典文化不可取

王梓哲

不久前,一张图片在微信朋友圈流传,某地音乐书上的经典儿歌《一分钱》被改成了《一元钱》,引发了不少讨论。

“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里边,叔叔拿着钱,对我把头点,我高兴地说了声:‘叔叔,再见!“这首家喻户晓的儿歌写出了孩子的天真无邪,也教会孩子们做人要拾金不昧,成为一代代国人价值观的启蒙。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人们的工资水平和消费水平早已翻了几番,在现实生活中,连菜市场都已经将最小计量单位定位为“角”,一分钱已经逐渐退出了货币交易的舞台,于是《一分钱》也与时俱进成了《一元钱》。

随着时间的推移,很难相信未来是否还会出现《五元钱》《十元钱》《一百元》的进阶版本。但是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拾金不昧这件事都与金额多少无关,歌曲中的一分钱的象征意义远远大于其实际意义。拾金不昧反映的是一种道德品质,更是一种社会责任,绝不是“钱多须交公,钱少可私藏”的错误观念。

一件个案,当然没必要过度解读,然而其背后折射出的问题,却值得我们深思。如今,“娱乐至上”甚至“娱乐至死”已成为很多人的信条,在他们的眼中,万物皆可娱乐,对经典文化缺乏尊重,由此产生的消解甚至丑化经典文化的行为比比皆是。

无独有偶,近年来《黄河大合唱》《国际歌》《東方红》《闪闪的红星》等一大批经典的文艺作品都遭遇了不同程度的改编甚至恶搞。一些人在廉价的笑声中消费经典文化,扰乱公众应有的价值判断,对年青一代产生了错误的引导,在社会上形成了非常不好的风气。

娱乐本身并没有错,但娱乐应有边界和底线,尤其是面对经典文化时要懂得敬畏和传承。经典文化承载着的不仅是艺术家的艺术造诣,更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基因和文化血脉。所谓经典,就是能够流传于后世的佳作,每个人都应当怀有起码的敬意。(摘自东南网)

新闻简评:每一部文学和文艺作品之所以作为经典流传下来,是因为它的内涵和价值观符合时代潮流和人们的认同感,饱含了一个甚至多个时代的感情,是我们中华文化的魂。对于这样的经典作品我们应该心存敬畏,即使是改编也要尊重历史、尊重原创,绝不能因即兴创作、一时之乐而亵渎、消解经典。文艺创新需要根植于时代精神和社会大众的需求,要保有匠心,不忘初心,要坚持传统,创造自身的价值内涵,而不是靠随意改编几个字眼,消解经典上位。

适用话题:尊重经典;经典的价值;文化传承与创新;传统美德;底线……

“颜值即正义”还须理性看待

章 正

在所谓“颜值即正义”的诱导下,手术刀下的“美”批量生产,仿佛不可遏阻。相比于过去学生瞒著家长去医院整容,现在却是家长主动带孩子“做脸”。整容何以能对家长和孩子形成“双吸引”?是什么力量从中推波助澜,片面定义“看脸的世界”?

脸作为人与人之间相处时第一眼感官最先看到的,表现很直白:相亲,好看的占优势;面试,好看的占优势;升迁,好看的占优势;孩子,好看的占优势;逛街,好看的占优势。总而言之,言而总之,一言以蔽之,你长得好看,是有优势的。这些年家长们对“做脸”趋之若鹜,原因就是可怜天下父母心,想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但回头想想,除了颜值,做一个有“灵魂”的人,才是在这个社会走长、走远的基础,所以“颜值即正义”这个“现象命题”还须理性看待。

以最需要看颜值的演艺圈为例,很多艺校放话说“不收整容学生”,且艺考时不允许化妆,说明学校也意识到整容对演技的影响,并且想从正面引导学生认识颜值,毕竟“脸不动,颜值才能冻”!

“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如果颜值只能打60分,才华横溢、富有的内心能打120分”。努力提升自己的修养、涵养、才华、能力,是会给人加分的,因此不要再给那些面容好看的加分了,应该促使所有人努力提升自身的修养素质。

辩证地看,“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女生可以化妆,男生也要把自己打扮得千干净净,多锻炼身体。笔者觉得,每个人都有改造自己的能力,也需要有改造自己的觉悟。我们需要正视自己的外貌,敢于追求美。但如果过分在意别人的评价,内在修养没有提高,这样的“整容”不要也罢。整容毕竟是一种物理手术,人们向往美丽,就一定要昂首走进美容院无所顾忌动刀子吗?当然不是。况且,任何手术都有风险,一旦手术不成功,整容变毁容,想补救,也晚了。(摘自河北新闻网)

新闻简评:《奇葩说》第一季里说:“这不光是一个看脸的社会,这简直是一个看的社会。看车子、看衣服、看才华,什么都看。”爱美是人的天性,但颜值不是评价一个人的主要标准,更不是唯一的标准,更重要的是一个人的真实能力与内在的修养。年轻人做自然的自己,但才华要永远在线!

适用话题:颜值、外表与内在、修养、看……

(编辑牧童)

猜你喜欢

一分钱整容中国女排
整容之前先“整心”
中国女排《夺冠》之路
中国女排:唯有拼搏,方能致远
整容之前先“整心”
捡到一分钱
以“微更新”实现城市治理的“微整容”
捡到一分钱
中国女排:争夺奖牌往上冲
那些年悄悄整容的“二次元网红”
传承中国女排精神:加强大学生班集体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