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脚”的南极科考站

2020-05-11茉小莉

第二课堂(初中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长脚哈雷舱体

茉小莉

南极的气候极为恶劣,狂风、暴雪和酷寒是它的三大特征。这个一般人无法企及的地方,却有很多科学家在此安营扎寨,长期进行探索。因此,建一座抗风雪、耐严寒的高科技“房子”,便成为科学家们完成科考任务的必备条件。宛如外星人营地的英国哈雷6号就让人眼前一亮,被称为地球上最具挑战性的建筑项目之一。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在南极建房子到底有多难

哈雷6号是英国南极调查局建在布伦特冰架上的第六个科考站。布伦特是一个浮动的大冰块,每年以400米的速度在海中漂移。哈雷6号的前辈们,一个个都没能逃脱被积雪掩埋或漂移到海里的命运。为了在这样一个令人头痛的地方再建一个新的科考站,英国南极调查局邀请全世界的设计师来了一场终极PK。到底哪家的方案能满足《南极条约环境保护议定书》的严格要求呢?

建筑材料要容易运输、建造、操作,并且易于回收废弃物资等;

更换单个设施时,不能对整个站造成显著影响;

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符合人体工程学,建造一座安全、舒适,适合16个人居住的建筑;

有灵活的支撑物,建筑的寿命不低于20年:

发生冰川冲撞等危险时,可以保证人移居到内陆;

研究站比每年上升的冰雪地平线要高,还要尽量减少对雪的管理……

天哪,建房子本来就不是件容易的事,而在南极冰架上建房子还得满足以上要求,这简直比登天还难!

火车箱引发的设计灵感

这个艰巨的任务,最终被拥有英国顶尖人才的休·布劳顿建筑公司和世界500强之一的纽约证券交易所联手搞定。你可能想不到,他们的设计灵感竞来自连在一起的火车车厢!历时8年,他们终于设计出了哈雷6号:

整体重量不足800吨,由8节可自由组合的“车厢”首尾相连组合即成,每个车厢在需要移动时都可以断开。一旦发现冰川冲撞危险,每节车厢都可以被拆解并转移到安全的地方。

用液压装置将底部装有滑雪板的舱体抬高后,用一部推土机就可推动它在冰面上移动。

雪地与车厢底部的距离约4米,下面形成类似风洞的形状,在狂风大作、暴雪飞扬的季节,舱下空间可起到通风管道的作用。即便积雪过厚,可升降的支撑腿也能保证考察站不被暴雪淹没。

为了提高辨识度,贴心的设计师给这些车厢涂上了鲜艳的蓝色和红色。在南极的茫茫冰原上,远远望去,哈雷6号宛如一列从科幻电影里开出来的小火车。

舱体上安装有三层玻璃的窗户,舱体下是直立在雪地上的、可以伸缩的“长脚”,雪地到舱体底部的距离约4米。

考究实用的室内设计

外表如此炫酷的“新房”,内部设施的齐全和贴心设计更令人赞不绝口。红色车厢里光照充足,车厢高度是其他车厢的两倍。这些拥有社交功能的独立舱,主要用于生活、餐饮和娱乐。蓝色车厢则分为卧室、实验室、办公区和能源中心。房子的设置很灵活,根据需要可把实验室变成卧室,也可把卧室变成实验室。同时建有攀岩墙、桑拿房、餐厅、酒吧以及健身房等设施,可使科学家们在工作之余放松、休息。此外,色彩心理学家为房间内部打造出了轻松愉快的环境氛围。墙上设置的可编程报警灯能模拟日光,给人营造太阳升起来的感觉。房间的硬木板选择了自然的纹理和色调,整体明亮的色调,让人觉得舒适和放松。环保方面,其电力和水都是共享的,真空排水系统可先在站内处理液体垃圾,环保达标后才将其排放到南极海洋中。能量中心则能在紧急情况下,给研究人员補充足够多的能量。

投入使用的哈雷6号不仅是世界上第一个可移动的科考站,更是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科考站,它为极地科考人员的可持续生活建立起了一座神圣的“灯塔”。

近年来,科考站南部的冰层裂缝出现了加速扩大的势头。有研究者称,如果不搬家,哈雷6号很可能会在2020年掉进冰窟!出于安全考虑,英国于2017年1月撤出了科考站所有人员,然后关闭了科考站,并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将其向内陆方向迁移23公里,成功避开了冰裂区域。这让人们长舒了一口气,当初将哈雷6号设计成“长脚”的造型,实在是有先见之明啊!

(编辑 文墨)

哈雷6号由互相对接的长舱体组成,每个舱体在需要移动时可以断开。内部设施完整,除了科学家们需要的实验室,还有攀岩墙、桑拿房、餐厅、酒吧以及健身房等设施。

猜你喜欢

长脚哈雷舱体
薄壁多孔舱体微变形与量化装配技术研究
飞机“长脚”只是为了站在地上吗
哈雷与彗星的故事
神州飞船太阳电池翼与舱体对接
舱体构件激光扫描和点云重构方法
拐杖也分左右手
手机“长脚”了
哈雷奶奶:人生没有太晚的开始
用电脑测试矿井救生舱的抗爆性能
午觉大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