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校线上课程与学生工作室结合的全周期教学探索
2020-05-11周庆伟
摘 要:应用型大学建设是近年来高校发展的重要战略,课程与教学的创新是高校应用型教育改革的动力。全周期的教学理念为高校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思路,围绕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建立课堂“理论到实践”;课后“实践到理论”的全周期教学模式,可以更充分地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高校培养出更符合行业实际的应用型人才。本文围绕高校慕课教学与工作室实训培养相联动的模式进行了实践,研究二者对传统课堂教学补充而产生的教学效果,以探索具有优秀教学效果的高校全周期教学模式。
关键词:慕课;工作室;全周期教学
慕课(mooc、线上课堂)为高校教学提供了新的活力,是全周期教学模式的重要手段。由于对自身课程缺少针对性研究与分析,大多在线课程为简单培训后草草制作,一些课程仅注重课堂形式创新而忽视了知识内容的传递,新颖的课堂形式让学生更容易融入课堂氛围,但是专业知识的掌握却没有得到实质的提升。而更有甚者,一些课程为了改变授课形式,出现降低了知识难度,减少课程内容的行为。学生耗费更多的时间在网上、课后学习,效果却适得其反。因此,课程怎么改变,教学如何改革不是简单的换皮上架,迎合潮流就可以实现。传统的课堂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应该得到尊重,不可轻易大刀阔斧地改头换面,线上课堂、翻转课堂等应当以配角的身份进入到课堂、教学、教育改革中来。科学合的理全周期教学模式应当是在传统大学课堂的基础上附加其它形式的教学内容,实现课堂知识内容与课堂表现形式的双提升。
一、高校线上课堂的发展现状
慕课(mooc)即大规模在线课堂最早于2008年提出,自2012年开始,MOOC在世界范围内逐渐兴起,并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尤其在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澳大利亚和中国,MOOC已经成为了政府、媒体、商业与教育等领域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至今已经有大量相关研究与项目实践。国家大力推动高校建设在线开放课程,并出台相关政策,从课程建设、管理、学分认定、评价等维度对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原则、评价原则和评价方案做出了顶层设计框架。力求系统性控制在线课堂水平,提升高校教学改革质量。各大高校争先将线下课堂搬运到线上讲授,虽然涌现出一批高质量慕课,但是有更多课程质量较差。并且,线上授课难以监督学习状态,大量精品在线课堂成为学生“刷学分”、“刷课时”的素材,并没有真正学习。
在国内,以企业推动的付费在线课程业态已经形成,大量培训机构推出各类在线培训课程产品,并取得较好的用户反馈。其原因有三点:第一,行业培训多以实用性技能为主,其在线教学的内容一般较为通俗易懂,学习者能立刻理解知识和技能的内涵;第二,学习者具有明确的学习诉求,在学习过程中具有主动性;第三,作为付费内容,这些在线课程作为商品会得到消费者认真对待,必然有更高的学习积极性。但是,大学课程一般不具备以上优势,所以单纯地将大学线下课程制作为慕课,很难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基于线下课程的在线课程建设
慕课一般为独立的在线课程,通过一定的课程体系建立一定规模化的课程醒目。要形成全周期的教学模式,单靠线上教学是不够的,必须与线下教学结合起来。围绕线下大学课堂的教学体系,通过将已有的课程内容进行形式上的转换,能较为容易建立适合线上的教学的知识内容。以独立行课而建立线上课程的很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配合线下课堂,建立线上课程,并以线下课堂为核心形成互补关系才是科学合理的教学改革方式。
笔者结合自己授课课程-——数字景区制图,将适合线上教学的知识内容进行重新设计,并以线下课堂教学为核心,线上教学为辅助的方式进行了教学实践。通过一个了学期教学,笔者发现学生对本门课的知识掌握,课程认可都较上一届有较大的提升。因此,结合线下大学课程进行线上课程的教学协同,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
三、大学生工作室模式
大学生工作室普遍存在中国高校中,它是大学生创新教学,创业实践的重要实施平台。创业教育要认识到“培养人”必须依靠“发展人” 来实现,大学生工作室即是以“发展人”的方式进行培养,它可以改变课堂灌输式的培养方式,让学生学会自我成长。现代“教师工作室”教学模式是一种相对自由开放的教学模式,其教学模式突破了原有“课堂制”教学模式那种封闭和相对固定的形式,以完成技术项目为目标,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锻炼学生专业实践能力。但是,注重实际操作,以项目为核心的培养方式类似大学生就业实习过程的专业锻炼,一般植入的企业项目不会以某一课程为引导来进行设计。这种模式为培养学生实操技能可以有立竿见影的成效,对帮助学生掌握课程知识没有较大作用。
因此,仅依靠大学工作室模式无法形成全周期的高校教学效果,总结其有三点不足:第一,大学生工作室多为教师与学生自发组织,一般情况,高校很难从教学制度管理上进行支持,不能得到系统规范地发展。学校教师建立工作室的主要依托相关课题项目进行学习实训活动,而课题项目的相关活动是服务于教师完成任务的,再以顺带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第二,大学生工作室一般仅容纳少部分学生,大部分学生并没有进入工作室。进入工作室学生多为对专业或者对教师有较高的认可,通常这些学生的成绩较高,仅培养少部分学生的专业技术不能形成课程效果的整体提高;第三,大学生工作室多为创新及创业服务,课后大量时间会分配到创新创业项目的申报与完成,相关大学生技能比赛的准备等等,而并非为课程教学服务。
掌握大学生工作室的优势,利用其对学生学习凝聚的功能,可以使其成为全周期教学发展重要组成部分。围绕传统课堂为核心来开展工作室活动,结合传统课程的授课内容,以授课教师带队的方式,可以将大学生工作室轉化为“课堂工作室”并形成课堂讲学与课后项目实战相结合的模式。
四、基于大学课程的工作室实训
依靠教师和学生自发组建的大学生工作室应当是以服务教育为目的,例如创新创业、大学生比赛、实训与自学等等。但是,仅仅服务于某一门课程的大学生工作室几乎不存在,主要原因是因为没有教学制度上的支持。因此大学生工作室成为了对专业充满兴趣与热爱的少数大学生的学习平台。
笔者在进行数字景区制图线上课程建立之前,也与本专业同学一同建立了大学生工作室,目前工作室包含大二到大四三个年级段的学生,总共约32名学生,各年级段学生人数相仿。笔者以年级段为单位对32名学生进行了分组,并针对课程进行了1周教学实训,实训内容为结合数字景区制图课程知识相关的项目实战。通过实训提升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并更深刻地理解了相关理论知识。
很明显,大学生工作室实训对大学课程进行补充是有助于提升教学效果的。并且,以工作室的形式建立大学课程课后学习项目组是切实可行的。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组建工作室不是一件简单容易的事情,同时以全年级为成员方式来组建工作室亦是不现实的。但是,不建立实际工作室,不必组织工作室办公室及其它相关硬件设备,仅以工作室的实训培养模式进行教学设计还是可行的。通过分组的方式来建立学习小组,并形成互相竞争,这样有助于帮助教师实现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变,从“传授模式”向“学习模式”的转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是一种有效的创新型教学方式。根据课堂来建立的工作室不能变成课后辅导小组,授课教师的引导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学生愿意自主自愿地进行集中项目实训才能达到效果。
五、“慕课+工作室+传统课堂”全周期教学模式
美国是慕课教学的先行者,顶尖的高校都争先实践慕课项目,它们大多是以单一线上课程的方式进行群体课程的建设。以商业化的模式进行实施,利用收入让课程得以可持续发展。具有典型代表的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的UCI商业慕课项目是较为成功的案例。它以商业模式的思维进行慕课建设,取得了较大成果,不仅建立了成熟的慕课网络体系,而且还实现了三年盈利70多万美元。但是其辍学率较高,只有 8.8% 的注册用户完成课程学习。我国高校MOOC建设应用及制度支持的主要问题在于:局部改良,变革程度不足;相关政策没有关联教师评价机制与利益链条;应用推广的内生动力不足;尚未建立虚实融通的教育制度体系,MOOC建设落地的教学效果控制建议等制度上支持上存在较大不足,这是我国高校慕课效果问题的重要因素。
单纯慕课授课无法代替传统线下课堂,需要以辩证的态度对待线上线下课堂的关系。全周期的教学方式可以提升教学效果,笔者通过自己授课的课程——数字景区制图作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在线慕课,并依托学生工作,形成“线上+线下+工作室”的全周期培养模式。并以工作室2017级、2018级两个学年段学生成员为研究样本,经过两个学期学习培养。笔者对工作室学生、不是工作室但是参在线课程的课程班学生、非课程班学生进行了访谈调研以及邀请参加专业测试。得出以下结果:第一,非课程班学生对课程满意度差,测试成绩最差;第二,课程班学生但非工作室成员对课程满意度中等,测试成绩中等;第三,工作室学生对课程充满热情,满意度高,测试成绩优秀。
六、结语
在这个互联网、信息化变革的时代,传统的课堂需要变革才能生存和发展。单一的线上课程教学很难保证教学的质量,单纯的项目实训不足以满足大学专业知识教学要求。应当以传统课堂为核心,工作室实训与线上课程作为补充,形成全周期的教学模式,催化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才能实现质的教学效果提升。
基于“线上线下课程+工作室实训”的全周期教学模式可以更全面地进行课程的教学,让教师能够更清晰地掌握本班学生的学习状态,提升课程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但是全周期教学必然会占用更多时间,因此,如何优化教学方式,提升高效率是全周期教学模式的研究重点。
参考文献
[1] 赵磊. 高校MOOC创新扩散动因及路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7.
[2] 成亚玲,谭爱平.在线开放课程学习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J/OL].当代职业教育, 2020,2(1):1-8.
[3] 黃领 .“互联网 +”背景下以工作室为载体的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J].教育现代化 ,2018,5(38):36-37.
[4] 徐飞,马东嫄,王亚文,赵莉,张岩波.基于校企双导师工作室的计算机类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9(11):141-146.
[5] 唐巧梅.基于任务的分组协作学习全周期教学设计与实践[J].大学教育,2020(01):87-89+104.
[6] 钱小龙,王玉香.美国研究型大学慕课商业模式的现状反思——基于加州大学欧文分校慕课教学人员的集体访谈[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22(01):75-83.
[7] 赵磊,朱泓,吴卓平.中国高校MOOC建设情况及制度环境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9(10):64-73+91.
基金项目:四川旅游学院校级精品在线课程支持项目,景区虚拟漫游系统在线课程(82-0029)。
作者简介:周庆伟(1986.09- ),男,四川自贡人,硕士研究生,讲师,西南科技大学、四川旅游学院,研究方向:虚拟现实、建筑可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