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保健型植物的药理功效及绿化应用

2020-05-11刘瑞香韩子德

祖国 2020年6期
关键词:绿化

刘瑞香 韩子德

摘要:园林中利用保健植物进行绿化,对人的心里、精神状态和情绪起着良好的安定作用。目前我国保健植物种类的开发及园林应用还存在着很大的空间。保健型植物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是园林绿化工作的一个发展方向,是城市绿化人文关怀的重要体现。本文从保健型植物的药理功效、绿化应用、园林配置等角度出发,阐明保健型植物在绿化中的重要作用及配置原则。

关键词:保健植物 药理功效 绿化

进入21世纪,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自然生态和环境友好的追求日益强烈且迫切,越来越多的城市建植公园绿地来美化、绿化环境,为市民健康生活提供娱乐和休息场所;越来越多的家庭用花、草装饰各个角落,为居室增添美观和生气。随着环境心理学和医学渗透到园林绿地景观中,园林绿地植物材料的选择也偏向于具有防病、强身、祛病、廷长寿命等保健作用的植物,从而营造出便于人们追求健康的场所。在园林植物被高度重视的今天,保健型植物的生态配置与应用就显得格外重要:无论公园、小区还是家庭,只有科学地配置保健型植物,才能使人们的生活更健康。

在植物研究领域,通过一定的数据研究与分析,发现在大部分植物中都含有抗菌素和具抗病毒作用的化学物质。这些植物在生长过程中,能散发出有益的气体,扩散到空气中。而人们在具有保健功能的绿色植物中进行生活或工作时,基于呼吸系统或是皮肤组织,将其吸入到人体中。从而,起到起到防病、强身、益寿的作用。基于此,相关部门应对这些植物的功效与作用,建立正确的认知。并能在城市建设、园林绿化中,能将其进行合理的应用。在人们居住的小区、运动广场、道路旁等公共区域大量种植具有药理功效的绿色植物。不仅可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还能促进人们的身体健康。例如松柏类植物、银杏树、香樟树等,都是具有一定保健功能的绿色植物。其中银杏树散发的护发油,具有松弛神经、减轻精神紧张、解除身心疲劳等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功效。除此之外,有些植物的叶片还能吸附和吸收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如加杨、花曲柳、臭椿、刺槐、卫矛、丁香、旱柳、枣树、玫瑰等对二氧化硫的吸收量较高;山杏、糖槭、家榆、紫椴、山梨、水榆、山楂等对氯吸量较高;枣树、榆树、桑树、山杏对氟吸量高;桑树、黄金树、榆树、旱树、锌树对铅吸量高,通过气孔呼吸可将铅大气污染物吸滞降解,从而起到对大气污染的净化作用。

保健型植物的分类可以按照适宜人群进行分类,保健型植物可以分为幼年适宜型、成年适宜型、老年适宜型与特殊群体适宜型。该分类标准主要是不同年龄阶段人群的不同保健需求,还包括保健型植物释放的保健物质与功效。幼年适宜型的保健型植物成分中含有吉马烯、龙脑、柠檬醛、柠檬醇、水芹烯、旅烯、石竹烯等挥发物,可以促进幼年智力发育,增强幼年身体素质,活跃其大脑思维。保健植物中的成年适宜型植物可以挥发桉树脑、水芹烯、旅烯、石竹烯等保健物質,可以起到减缓疲劳、对神经中枢进行舒缓的作用。老年适宜型保健植物可以挥发柠檬烯、石竹烯、贝壳杉烯、旅烯等保健物质,起到延年益寿、增强人体身体机能的重要作用。特殊群体适宜型保健植物主要针对的是疾病群体,尤其适用于免疫力低下、携带传染病毒的人群,这种类型的保健植物可以加强人群疾病康复率,提升该类人群抵抗外部环境的能力,从而对传染病毒传播可以进行有效抑制。

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药用植物的保健价值,满足人类对自然和美好生存环境越来越高的要求,使之应用于城市园林、居民小区的绿化中,从而建设出别具一格的保健型园林、社区、街道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在应用保健型植物进行绿化时,可通过严格遵循以下原则,充分发挥保健植物的药理功效与绿化作用。

一可基于场地绿化的层面进行分析,以打造绿色园林为核心,去具体落实相关工作内容。如针对与相关植物学家提出的“绿视率”的理念,通过一定的量化指标,对其定义不断进行完善。而所谓的“绿视率”,更多的是强调人们所见的区域内,所能看到绿色植物的比重。相关研究人员,对其进行了科学的划定。如绿视率倘若能达到25%以上,就可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人们缓解眼部疲劳,甚至是精神压力。由此可见,具有保健功用的绿色植物,基于环境而言,具有十分强大的美化功能。而对于人类的身体机能而言,其仍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相关部门应重视利用保健型绿色植物,去进行园林绿化。例如,可选择香樟、桂花等植物,着重体现植物的环保功能及保健功能。并能不断提升绿色植物的覆盖率,大力提升“绿视率”。

二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水、土质特点,着眼区域环境因地制宜的原则。科学选用既美化又有保健作用的花木,按照园林规则,合理布局所植花木,再按中医五行学说规划设计出对人体五脏六腑有益的人工植物群落,使其形成多层次、多品味的绿化体系,以新的生机与活力供人们享用。

相关专业人员,应在更多的公共区域的绿地中,积极建设绿色健康园林。即可将柳树、香樟树、银杏树等,这些具有一定保健功能的植物,种植到各个居民小区、道路旁,或是一些福利机构等地方。尤其在养老院、公共广场等场所,可大量种植这些绿色植物。当人们在进行身体锻炼时,就可令他们能在健康的环境下进行长时间的运动。其中,银杏树的果、叶,都具备一定的药用价值。人们在银杏丛林中进行锻炼时,会能深刻的体验到其银杏树所发出的清香之味。其具有一定的益心敛肺、化湿止泻的作用。对老年人长发的胸闷心痛、心悸怔忡、痰喘咳嗽等心肺疾病等,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倘若通过种植大量的松树类植物,营造一篇松柏林小区。人们在这个区域进行锻炼时,会应松柏类分泌挥发物质具有杀死结核菌的作用,对人们的身体调理有一定的助益。人们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中进行锻炼,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其体制,令其身体更加健康。

根据芳香类植物香味于人体相互作用后强身防病的原理,在社区居民校区的小型活动场所周围设置芳香类植物群落为居民提供一个健康而又美观的自然环境。形式上可采用单一品种片植或几种植物成丛种植,如香樟、白玉兰、广玉兰、天竺桂等高大健壮的植物,可作为丛植的主景树;桂花、柑橘、蜡梅、丁香、月桂等,可以作为上层植物;含笑、栀子、月季、山茶等可作为下面配置小型灌木。

在城市干道两边可配置经济果林,如苹果、梨、枣、板栗、柿子等,利用其枝叶繁茂,叶大质厚,绒毛和气孔较多的特点,有效降低城市“三废”污染,利用城市空间,立体结果,增强观赏性。同时也可作为市民、中小学学生身边的科普教育和道德教育基地,提高市民素质,提升城市形象。

三是要处理好植物间竞争、共生、循环的关系,注意喜阴好阳之习性,尽量让其形成有规律、有功能、错落有致、美观得体的园林群落。植物是生命体,每种植物都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是进化的结果,它在长期的系统发育中形成了各自适应环境的特性,这种特性是难以动摇的,我们要遵循这一客观规律。在适地适树、因地制宜的原则下,合理选配植物种类,避免种间竞争,避免种群不适应本地土壤、气候条件,借鉴本地自然环境条件下的种类组成和结构规律,把各种生态效益好的保健型树种应用到园林建设当中去,既充分展现出植物绿化、美化的园艺效果,又让其发挥植物的药用保健作用。

四是要在植物配置中坚持文化原则,可以使园林绿化向充满人文内涵的高品位方向发展,使不断演变起伏的城市历史文化脉络在城市园林中得到体现。在城市园林绿化中把反应某种人文内涵、象征某种精神品格、代表着某个历史时期的植物科学合理地进行配置,如传统的松、竹、梅配置形式,谓之“岁寒三友”;玉兰、海棠、迎春、牡丹、芍药、桂花象征“玉棠春富贵”,以此烘托气氛,情景交融,突现中国传统山水画般的诗情画意,形成具有特色的园林景观。

五是因地制宜,灵活栽种,应用保健型植物进行绿化,需要做到因地制宜,绿化所在地人群特点与不同地气绿化的主要目的,进行保健型植物的灵活栽种。如,在幼年活动区利用幼年适宜型保健植物进行绿化,在成年活动区以成年型保健植物绿化为主,在老年活动区主要栽种老年适宜型保健植物,而对于特殊群体适宜型的保健植物,需要将其绿化在医疗保健场所。

总之构建保健型植物园林、社区等各个公共区域内,应根据不同植物的性能,进行科学的搭配。从而令不同类型的植物能相互融合,从而形成合理的植物群落体系。从而,令其能科学的应用的各个领域中。无论是在保健研究行业,还是在科学、文化等各个行业,都能基于保健型植物的应用,而形成新的发展契机,促进各行各业的创新发展。同时,相关人员应结合社会的发展趋势,利用先进的理念与手段,创建更优质的生态植物体系。从而,令人们的身体、心理健康,带来更大的益处。基于此,最大化发挥生态环境效應,令保健型植物获得良好的应用。

参考文献:

[1]贾建中.城市绿地规使划设计[M].北京:中国园林出版社,2001.

[2]赖尔聪.观赏植物景观设计与应用[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3]郭巧生.药用植物栽培[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作者单位:[1]刘瑞香,高密市行政审批服务局;[2]韩子德,济南护理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绿化
朱屺瞻《绿化都市》
訾付业:打造首都绿化“豫商第一品牌”
中国科学技术馆之屋顶绿化
居住区绿化问题思考
绿化养护过程中的景观控制与提升
北戴河区绿化工程设计
绿化用女贞树上的果实,可以采来入药吗?
城市绿地绿化种植与养护
建国以来我国历次大规模绿化历程及成效
绿化沙漠的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