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2020-05-11刘景新

祖国 2020年6期
关键词:措施问题小学语文

摘要: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是让学生打好文化素养的基础阶段,对学生全面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教育要求,对于小学语文教学也提出了更好的教学要求,希望在语文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够形成一个和谐、平等的教育现象。因此,本文章主要就对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进行研究,分析目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哪些问题?这些教学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并且提出相关的教学措施来解决这些教学问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问题 措施

在新课标提出的基础上,小学语文教学要顺应新课程标准改革的时代要求,走出传统教学过程中比较单一、缺乏创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因为这种过于守旧的教学模式,没有发挥出启蒙性教育的影响力。基础教育中的小学语文学科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课程,在改革的时候,教育者要充分考虑到改革的意义和效果,大胆创新,勇于实践,要时刻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加强对小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

一、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相关的调查研究,当前我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解决这些教学问题泼在眉睫,也是能否实现新课标改革的关键。

首先,教师资源不足或教师水平欠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和地位是非常重要的,教师是课堂上主导者,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特别是对于小学阶段的小学生来说,教师的引导对于小学生的发展和认识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但是对于一些地区的教育现象来说,教育资源是远远不够的,经常会出现一个教师带多个班级的现象,教师资源与我国的教育持不平衡的现象,这种现象很容易导致教师在教学时精力不足,教学效果不理想;除此之外,语文教师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是很重要的。但是我国的教师资源的分布中,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文化素养能力和经验都不足,思想觉悟较低。教学的任务不仅只是教授学生只是而已,更是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文化素养。这也是因为我们教师岗位的增多,大量招收教师,但是很多小学语文教师没有经过专业师范或者专业教育的学习和培训,教学水平是比较低的,在这种情况下,小学语文的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其次,在教育過程中出现了理论与实践不相平等的局面。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一直延续传统的教学模式-填鸭式教学,语文教师往往是在课堂上运用大量的时间来给学生讲解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这种就呆板的教学模式很容易引发小学生的烦躁,让小学生觉得语文学习很无聊,进而也就对语文学习失去了积极性和兴趣。而且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还一直延续传统的教学模式,语文知识的传授也比较老套,并没有将改革的、现今的教学模式运用在课堂教学中,小学生只能按照教师教的学习模式按部就班的重复,自身的思维和逻辑能力都得不到锻炼,这不仅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个问题,在基础性教育学科的教学中普遍存在。

最后,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单一、缺乏创新。新课程标准改革的要求下,在实施教学的时候一定要创新相应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要摒弃教师是主体的教育观念,要把小学生作为课堂上主人公。传统的教师还是一直把自己作为课堂上的主人公,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小学生还是需要依附教师的思想而运作。在课堂上也没有发挥主观能性的机会,只是一味的死记硬背,小学生一直处于被动、不自主的学习状态下,小学生也就得不到锻炼,没有机会提高自身的能力[1]。

二、新课标下探究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措施

(一)小学语文教师要改革课堂教学的意识

现在课堂教学上,最容易出现一种教学现象,老师在讲台上声情并茂的讲解,学生在台下死气沉沉的听讲,这类现象在各科的课堂上都能够见到,尤其是语文的课堂教学上,众所周知,语文教学是为了能够培养学生对事物的感知能力和情感体验,而这种现象恰恰说明了现阶段的语文课堂教学中缺乏情感元素,最根本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教师与学生地位之间的问题,教师还一味处于课堂上的领导地位,学生在整个过程中一直是处于被动的地位,在课堂上没有自主表达的机会,也就很难带着情感来听课。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顺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能够意识到课堂改革的重要性,把学生放在教师的前面,把学生作为语文课堂上主体,尊重学生的主观意识,把教师的教学改变成学生参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增加小学生与语文教师在课堂上之间的互动交流,让小学生能够感受到平等对待,促进师生之间的关系,从而为语文课堂教学增加活力,提高学习效果和教学效果[2]。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要注重学习兴趣的作用

前面讲过,在教学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教师和学生不在同一空间的现象,教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分神,学生对教师所讲的内容不感兴趣才会出现这种现象。而在新课程标准的改革下,小学语文教师要重视学习兴趣对学习效果的影响,让小学生对课堂上所讲的语文知识感兴趣,是小学生认真听讲的前提。而且语文学科知识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知识,语文知识是能够与其他学科相互贯通、相互联系的。所以,在讲课的时候,老师可以将语文知识与其他学科进行联系。比如,语文教师在讲《鸟的天堂》的课文之前,语文教师就可以将音乐学科融入到语文课堂上,让学生模仿一只小鸟和一群小鸟的叫声,用多媒体播放鸟的天堂的情景和声音,通过音乐和声音将小学生带入到今天的课堂中来,小学生就能够通过音乐了解到鸟的天堂是一个多么和谐、多么美好的情景。不仅是可以与音乐学科相结合,其他学科都可以,在比如《长城》一文还能够与历史学科相结合。通过这种多层面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小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兴趣。

(三)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要重视阅读的重要性

语文对于学生来说是认识人生、认识世界的一种载体,语文能够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不出门便能知晓天下事,语文知识是有自己独特的魅力和特点,它的包容性和多样性能够带给学生不同的情感体验,再通过写作能够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悟,增加小学生的文章阅读量,积累学生的作文写作素材,进而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识素养。例如,语文教师可以让学生多阅读散文、诗歌,通过阅读诗歌散文,让学生能够认识到人类与世界的关联和情感,也能够提高自身文化知识素养,进而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3]。

(四)小学语文教学课堂要尊重和鼓励个性发展

小学语文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有极少数的老师能够认识到个性发展对学生发展的影响,更多的认为个性是不守规矩、不听话的意思。然而个性的含义并不是这个意思,个性其实是指个体所特有的情感和观念的意思,坚强的个性、外向的性格、高尚的品质等等,这都属于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良好的个性能够对小学生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的时候,要善于培养小学生的个性,发展小学生的个性,多关注學生的不同方面,例如,学生的创新精神、心理和道德健康以及合作能力等等,能够帮助语文教师综合、全面的认识小学生,并根据每个小学生的个性特点制定合适的教学模式,从而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发展。

(五)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创新分层次评价和个性化教学

教师不仅要注重个性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之外,还要根据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创新多层次的教学。每个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是不同的,在新课程标准的改革要求下,语文老师要打破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依据小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采取多层次的课堂教学方法。因此,可以从两点着手;首先一点,设置多层次的教学方法,让每个小学生都能够有兴趣投入到课堂中来;第二点,设置多层次的评价方法和评价内容,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评价主体的,并且容易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单一的评价方式过于片面也容易导致学生的消极心理。因此,为了更加全面、客观的评价学生,可以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同学互评三种方式相结合的评价方式;除此之外,在评价内容上,不能只以小学生的成绩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还要参考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方面、行为和言语方面,综合的评价小学生的发展[4]。

三、结语

新课程标准的改革就是要培养阳光、全面、积极发展的学生,强调学生自由发展和个性发展。语文教师要创新语文教学方式,制定个性教学方案,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促进小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小学生的文化素养,实现小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李祥容.探究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0):135.

[2]岳彩宽.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基本原理辨析[J].学周刊,2019,(23):53-54.

[3]向大芬.探究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J].农家参谋,2018,(21):144.

[4]于洪君,包乃亮.浅谈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策略[J].基础教育论坛,2018,(28):14-15.

(作者简介:刘景新,一级教师,语文教师,学历:本科,单位:吉林省公主岭市黑林子镇柳杨学校。)

猜你喜欢

措施问题小学语文
放养鸡疾病防治八措施
高中数学解题中构造法的应用措施
减少猪相互打斗的措施
夏季猪热应激及其防治措施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