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某科考船艏侧推加封盖安装方案

2020-05-11钟伟怀

中国修船 2020年2期
关键词:封盖喇叭口外板

钟伟怀,杨 成

(广州中船文冲船坞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1462)

根据某科考船海下作业要求进行改造,在艏侧推通道的进出口处增加侧推盖,用于开启或关闭艏侧推通道的进出口,侧推封盖示意图见图1。

图1 侧推封盖示意图

1 总体施工步骤

1)专业厂家预制艏侧推封盖分段到达厂内,并检查是否满足图纸设计要求。

2)船舶进坞坐墩后,检查船艏FR98~FR129区域坞墩与船底板的接触情况,保证坞墩与船底板接触良好,同时在艏侧推舱的船旁安装临时支柱加强,左右各3条。

3)拆除艏侧推的旧筒体(包括喇叭口、部分外板以及部分舱内旧结构)。

4)艏侧推舱的液压泵站(长×宽×高=1 630 mm×906 mm×1 987 mm)、蓄能器(长×宽×高=1 150 mm×450 mm×2 190 mm)及其它附件通过2#侧推筒的船旁开口进舱。

5)艏侧推新筒体安装、定位及焊接。

6)切割新筒体端口多余部分,并恢复艏侧推新筒体区域的结构,然后,安装新筒体端口的喇叭口板。

7)艏侧推封盖设备、电缆、控制线路安装、调试,确保盖板叶片正常转动。

8)焊缝检验、密性试验及油漆。

9)船舶出坞,艏侧推封盖整体系统调试与验证。

2 主要施工流程

2.1 船舶进坞前准备工作

1)检查及核对封盖新筒体的外形尺寸、铭牌、构造等。

2)检查及核对液压泵站、蓄能器的外形尺寸是否能够从侧推筒的船旁开口进舱,如有需要,可适当拆除喇叭口处的部分外板,保证2台设备能够进舱。

3)临时拆除侧推筒施工区域妨碍施工的各种物件,并做好设备防护措施。

4)根据施工图纸上的切割尺寸以及新筒体的实际尺寸,在侧推旧筒体上划出切割线及检验线,并报验。

5)预制好用于侧推筒移位安装的工装。

2.2 船舶进坞后工作

1)具体操作方法见总体施工步骤2),船体结构临时加强安装示意图见图2。

图2 船体结构临时加强安装示意图

2)使用全站仪找出旧筒体的十字中心线,做好中心点标记,作为新筒体中心线安装定位的依据。

3)按照侧推筒体旧喇叭口板的线型打样,加工新喇叭口板。

2.3 侧推旧筒体拆除

1)拆除艏侧推端口的旧喇叭口板以及部分外板,见图3。

2)根据施工图纸上的切割尺寸以及新筒体的实际长度尺寸,按照侧推旧筒体上划出的切割线进行侧推旧筒体切割,旧侧推筒体切割范围(阴影部分)见图4。

图3 旧喇叭口板以及部分外板拆除范围示意图

图4 旧侧推筒体切割范围示意图

3)旧筒体切割要求。

(1)旧筒体具体切割位置以施工图纸及现场实际核对情况为准;旧筒体切割时,中间保留的旧筒体端口需预留20 mm余量。

(2)旧筒体切割时,需保证筒体切口平齐。

(3)旧筒体切割时,按照图纸要求同时切割筒体相连的旧结构。

2.4 艏侧推封盖设备进舱

2#侧推旧筒体拆除后,艏侧推舱的艏侧推封盖设备及其它附件通过2#侧推筒的船旁开口进舱。设备进舱路线见图4。

2.5 侧推新筒体安装

1)侧推新筒体采用移位工装移至船旁的安装位置,再使用葫芦配合进行安装及定位[1]。侧推新筒体安装示意图见图5。

2)将侧推封盖分段入舱后与侧推器原有管道筒体定位。新旧筒体板对接时,保证对接平面度控制在± 3 mm范围内。筒体中心线与原侧推中心线定位要求控制在±3 mm以内。筒体筋板与船体双层底及以下筋板对接定位,保证筋板能够进行焊接,具体如图6所示。

图5 侧推新筒体安装示意图

3)新、旧筒体对口焊接。新筒体定好位后,进行新、旧筒体对口焊接。新、旧筒体对口采用二氧化碳气体保护衬垫焊,焊接坡口开在筒体内侧,焊工在筒体内部进行焊接作业[2],侧推筒体结构焊接坡口示意图见图7。

4)筒体外部构件焊接。新、旧筒体对口焊接完成后,按照焊接顺序要求,进行筒体外部构件的焊接。

2.6 外板与侧推孔过渡喇叭口板安装

在完成筒体焊接工作后,将超出喇叭口的多余筒体切割掉;筒体开好坡口、打磨光滑后安装喇叭口板。喇叭口板与新筒体、导流槽或外板的焊接节点见图8,焊接坡口采用所有对口全熔透形式。

图6 筒体筋板安装示意图

图7 侧推筒体焊接坡口示意图

图8 喇叭口板焊接节点示意图

3 结束语

本文论述了某科考船艏侧推加装封盖改造流程,依据原船艏侧推结构及改造封盖分段的特点,制定针对性改造及安装,改造后满足海上科考作业的精度要求。

猜你喜欢

封盖喇叭口外板
一种集装袋
尾管固井回接筒铣锥限位清铣及修复技术
微型晶体谐振器封盖移载机械手移载精度分析
双层喇叭口结构连接管密封性能研究
侧围外板转角深拉伸起皱缺陷研究
侧围外板尾灯处排料困难的解决方案
“成熟蜜”改称“封盖蜜”更合适一些
喇叭口内径的理论估算
汽车侧围外板A柱起皱缺陷分析及处理方法
某型快艇船体外板腐蚀点焊补工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