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性护理干预对宫颈癌手术患者出院后的影响
2020-05-11齐方圆
齐方圆
(河南省南阳市中心医院放疗科 南阳473003)
我国13 年宫颈癌流行病学大数据[1]指出,我国每年新发宫颈癌患者人数高达13.15 万,病死人数每年为5.3 万,占全部恶性肿瘤的18.40%,且每年以2.0%~3.0%的速度增长。手术是当前治疗宫颈癌的重要手段,效果显著,但术后恢复时间长,伴有各种并发症,使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因此,给予科学合理的临床护理,可积极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续性护理是通过一系列护理方法,使患者出院后依然能得到规范、合理的协调性、连续性照护,并予以患者持续性随访及指导[2]。本研究对宫颈癌手术患者采取延续性护理干预,旨在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1 月~2018 年12 月收治的92 例需手术治疗的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年龄35~65 岁,平均年龄(48.29±2.46)岁;受教育时间3~16 年,平均受教育时间(9.24±1.82)年。观察组年龄35~66 岁,平均年龄(47.95±2.51)岁;受教育时间3~15 年,平均受教育时间(9.31±1.85)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入组标准 (1)纳入标准:经宫颈刮片、术中病理等综合检查,确诊为宫颈癌;已婚,无生育要求;对本研究知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合并盆腔炎性疾病、盆腔粘连及严重脏器原发性疾病;合并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妊娠期或哺乳期;中途退出本研究。
1.3 护理方法
1.3.1 对照组 开展常规出院指导。出院前,详细告知患者注意事项及治疗措施,发放健康宣传手册,叮嘱术后饮食、运动等注意事项。
1.3.2 观察组 在常规出院指导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延续性护理干预。(1)建立延续性护理干预小组。依据患者病情、接受程度、医护人员专业技能,建立由护士长、责任护士、康复科、营养科及心理科、主治医师等组成的延续性护理干预小组。对小组成员进行宫颈癌相关知识培训,划分护理范围。(2)明确延续性护理方式。出院当天收集患者手机号、家庭住址、饮食、活动及疾病恢复等资料信息;建立宫颈癌微信群或微信公众号,由专人管理微信群或微信公众号,每天8:00~21:00 登录微信群,收集患者群内咨询问题,并进行问题反馈;对患者行每月2 次的电话或上门随访;每周三、周五发布关于宫颈癌手术及术后恢复的相关知识。(3)护理实践。术后1 个月护理:术后1 个月内询问患者饮食、活动、睡眠等日常生活情况,指导患者进行术后缩肛训练,每周3~4 次;锻炼盆底肌功能;解答夫妻生活之间存在的问题;定期组织术后病友交流活动,邀请患者参加专题知识讲座,强化患者自我管理意识。功能康复训练:术后根据患者恢复情况,指导其每周进行盆底肌功能训练,全身放松,配合有节奏的呼气吸气,吸气时肛门收缩3~5次,呼吸时放松肛门;盆底肌训练结束后进行提臀训练,持续5 s,训练10 次。健康宣教:对患者院外遇到的问题及时解答并进行处理;调查患者饮食情况,予以健康饮食指导;观察患者心理状态,由心理治疗师定期对患者行心理干预,上门随访时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予以系统性心理疏导;详细说明用药方法及注意事项,遵医嘱准确用药,每天在微信群内提醒全员用药,了解患者的用药反应,若出现异常可暂停用药到院复诊。密切监测患者康复训练执行程度:定期评价患者盆底肌功能恢复情况,说明坚持功能康复训练的重要性,以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1.4 观察指标 (1)采用健康简易生活量表(SF-36)[3]评价患者护理前及护理后3 个月的生活质量,该量表包括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功能、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8 个维度,取常用的生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及精神健康4 个维度,每个维度标准分为100 分,评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2)采用Olson 婚姻质量问卷表[4]调查患者的婚姻质量,该表对婚姻满意度、夫妻交流及性生活3 个维度进行评价,每个维度计1~5 分,评分越高,婚姻质量越好。(3)采用自我护理能力实施量表(ESCA)[5]评价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该量表43 个条目,每个条目计0~4 分,评分越高,自我护理能力越好。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采用SPSS23.0 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比较 护理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相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生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及精神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比较(分
表1 两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比较(分
组别 n 护理前生理功能护理后 护理前躯体功能护理后 护理前社会功能护理后 护理前精神健康护理后观察组4652.49±4.8284.26±6.1956.49±5.0185.49±7.1258.74±5.5284.75±7.2858.45±7.2885.28±6.49对照组4653.10±5.1672.45±5.2855.95±5.2471.36±5.4357.95±5.6372.02±4.9559.02±7.3172.43±5.85 t 0.5869.8450.50510.7030.65410.5780.3759.975 P 0.2800.0000.3070.0000.2570.0000.3540.000
2.2 两组护理前后婚姻质量比较 护理前,两组婚姻质量相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婚姻质量均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前后婚姻质量比较(分,
表2 两组护理前后婚姻质量比较(分,
组别 n 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465.76±2.4911.36±3.15对照组465.81±2.458.42±2.96 t 0.0974.613 P 0.4610.000
2.3 两组护理前后自我护理能力比较 护理前,两组自我护理能力相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自我护理能力均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前后自我护理能力比较(分,
表3 两组护理前后自我护理能力比较(分,
组别 n 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4675.82±8.49102.49±9.26对照组4676.10±8.5185.51±7.37 t 0.1589.746 P 0.4370.000
3 讨论
宫颈癌是目前危害女性健康的常见妇科生殖系统恶性肿瘤,宫颈癌患者术后伴躯体功能改变,心理负担加重;同时患者在遭遇重大疾病后,因疾病症状困扰,对疾病的恐惧、焦虑等因素均会影响家庭环境,使患者生活质量下降[6]。延续性护理干预在宫颈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能使患者在出院后依然能得到规范、连续及协调性高的护理干预,重视患者隐私部位的形态及功能,对患者行必要的功能康复锻炼,转变患者对疾病的错误认知,可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意识,强化自身心理及行为改变意愿,使患者顺利回归至正常生活;同时,延续性护理干预实施过程中,重视患者家庭亲密度、适应性及夫妻性生活,随访期间随时评估患者心理、生理及情感等职能的变化,予以针对性指导,可改善家庭环境,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另外,延续性护理干预在宫颈癌患者中的应用,在确保院内优质护理的同时,为患者提供连续性出院护理,随时指导其院外及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解决患者遇到的问题,对患者全面、有效的康复起到了积极促进意义。
本研究中,观察组护理后生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及精神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婚姻质量及自我护理能力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综上所述,对宫颈癌手术患者采取延续性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出院后的自我护理能力,改善其生活质量和婚姻质量,并有利于医院护理更好地发展,临床价值高,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