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朗读能力有效提升的实践研究
2020-05-11代久久
代久久
(甘肃省静宁县德顺小学,甘肃平凉 743400)
引言
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中,语文作为三大基础性学科之一,对于学生的基本文学素养、学科学习能力及对培养中华民族的认知和认同有着重要的作用。此外,学好语文,对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也有着显著的作用。因此如何有效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效果,是一个持续不断的研究热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是一个十分有效的学习过程,对学生领略汉语言文字的形象、意境和韵律之美有着直接的作用[1]。纵观小学阶段学生朗读能力的构成,虽然低年级学生没有养成较为成熟的朗读习惯,感情较为平淡,但是学生基本能够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可是到了高年级阶段,学生的朗读能力非但没有进一步提高,相反,很多学生的朗读能力基本处于没有改变的状态,甚至部分学生的朗读能力还有所退化。针对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朗读能力不理想的情况,教师应该积极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改进,以达到有效促进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朗读能力提升的目的。
一、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朗读能力不佳的原因
(一)教学任务逐渐加重,朗读实践减少
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朗读能力不佳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小学中高年级阶段,教师的教学任务越来越繁重,导致朗读实践活动安排较少。对于小学低年级阶段的学生而言,其基本特征是还没有形成良好的语文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2]。如果此时教师直接进行知识传授,学生没有足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会导致最终的教学效果不佳。
而朗读这种主要通过诵读来逐渐体会、认知和掌握内容的方法,难度较低,很适合低年级的语文教学。而到了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虽然逐渐提升,但是相应的教学任务却越来越重,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字、词语,还要教学句型、文章阅读及写作等方面的内容。另外,小学中高年级除教学内容变多之外,难度上也比低年级有了很大提升,教师需要的教学时间也变长。但是随着年级的升高,由于种种原因,语文的课时却在减少。而朗读这种效率较为一般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中高年级语文教学的要求,所以实践越来越少。因此,学生的朗读能力出现问题[3]。
(二)中高年级学生的作业负担加重,自我朗读实践减少
朗读是语文的一种学习素养,尽管课堂上教师带领学生的实践不可或缺,但是学生课后自己朗读实践也是提升朗读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一个人能力的维持和提升,离不开勤学苦练。相较于低年级的学生,中高年级的学生的作业负担变得越来越重。仅就语文这一学科来讲,低年级学生家庭作业中书面作业较少,以阅读、朗读居多;而对于中高年级学生来说,语文的家庭作业中书面作业大幅增加,各种学习资料,如课堂同步习题、补充拓展习题,还有各种写作、练字等任务,让学生疲于应对。
而作业加重这一现象,不仅局限在语文这一学科,数学、英语等其他学科也是如此。当前小学中高年级学生作业负担重,家长陪同学生做作业直至深夜的信息成为持续已久的一个社会热点。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课后时间都用在了书面作业上,而周末学生还要参加各种兴趣班,因此,学生课后能用在朗读上的时间少之又少。因为缺乏长期的实践,学生的朗读能力必然会逐渐弱化[4]。
(三)中高年级语文教学逐渐功利化,朗读意识减弱
虽然我国推行素质教育已经多年,但是在无法真正突破以书面考试为升学核心的情况下,功利性教学现象必定无法得到本质上的改变。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学生尚未面临升学等现实的问题,教师和学生都可以把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放在朗读上。
而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学校面临着其他学校的竞争压力,家长和学生都面临着小升初这一重要任务。因此,小学中高年级普遍存在教学拓展越来越少,重难点(尤其是考点)的教学内容越来越多的功利性现象。小学中高年级,学校、教师及家长都开始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而朗读能力培养这种对于学生纸面考试成绩没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内容,被逐渐忽视。由此可见,朗读意识的弱化,是导致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朗读能力不佳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如何有效提升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朗读能力
(一)加强朗读意识,营造朗读氛围
要想有效提升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朗读能力,首先,教师应该意识到朗读的重要性。只有心理上重视,才能真正持续地进行改进,进而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5]。其次,社会、学校要普遍宣扬一种学生朗读是当前素质教育重要环节的意识,形成一种重视学生朗读的价值导向,通过各种渠道的宣传,让教师、学生和家长都认识到朗读的重要性。再次,对于教师、家长而言,其在认识到朗读的重要性后,就应该在课堂和家庭中营造一个朗读的浓厚氛围。小学阶段的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模仿意识,教师应该在课堂上通过自己的示范,让学生领略朗读的魅力;家长在家庭中也应该积极鼓励学生进行课后的朗读训练,以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
(二)开展多元化的朗读教学,提升朗读的乐趣
朗读的主体实践在于课堂,因此,在营造浓厚的朗读氛围后,教师应该积极创新教学方式,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进行朗读实践,从而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深刻领略到朗读的魅力,进而提升学生对朗读的兴趣[6]。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建立起对朗读的兴趣,学生才会提升朗读实践的专注度,积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自发地进行朗读的学习与实践,实现从要我读到我要读的转变。这样势必能使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朗读能力的提升变得直接、高效。具体而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进行各类形式的朗读训练,如分小组朗读、分角色朗读、教师示范读等。此外,教师还可以对朗读进行延伸,组织各类朗读的相关活动,如诗歌朗诵、演讲等各种竞赛活动。
(三)建立科学多元的评估体系,加强朗读能力评估比重
除教学要多元化之外,对学生的考核评价也要做到科学多元化。教师应增加对学生朗读能力考核的指标和比重,以考核促进学生多进行朗读实践,进而提升其朗读能力[7]。在当前的语文考核评价机制中,过于偏重考核理论知识这一现象普遍存在。由于在考核评价机制中没有充分地考虑并体现学生朗读能力这一指标,在功利化教学仍旧存在的当前,其势必会间接促成学校、教师乃至学生对朗读不重视的问题,从而导致学生的朗读能力无法得到提高。因此,我们要建立科学多元的考核评价体系,充分引起学生对朗读的重视。
这一考核评价体系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方面,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将朗读纳入平时的表现考核中,对学生朗读实践的过程进行积极的评价和引导;另一方面,在最终的学业考核中,我们可以对学生的朗读能力进行等级评估,并折算到学生的最终考试成绩中。这种评价体系能够有效提升学校、教师及学生对朗读的认知和重视,从而切实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8]。
结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对于学生的学习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意义重大。但是小学中高年级的教学实践表明,学生的朗读能力十分不理想。因此,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认识到朗读教学的重要性,并营造浓厚的朗读氛围,运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此外,学校也应该建立科学多元的评估体系,加强朗读能力评估比重,从而切实提升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朗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