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临床技能学为载体的医学生职业精神培育研究

2020-05-10刘亚楠杨凯王炳先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18期
关键词:医师医学生医学

刘亚楠 杨凯 王炳先

[摘           要]  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和医疗改革的深入,医学职业精神成为医疗人才培养的必要内容。通过问卷调查分析教师及医学生对职业精神的认知和我国职业精神培育的现状,提出以临床技能学为载体的职业精神教育模式。该模式可帮助学生在知识技能和医学职业精神双方面向临床顺利过渡,有助于实现职业精神教育的连续性。并从教师培养、课程设计、校园活动、社会实践四个层面给出了具体的措施。

[关    键   词]  临床技能学;医学生;职业精神;培育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18-0216-02

一、引言

我国医学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为国家医学事业培养具有高级医学知识和技能以及高尚职业精神的医生,以推动我国医疗事业发展进步。医生的职业精神是指医生执业活动中职业道德最高境界,是医学科学精神和医学人文精神的统一。近来社会对医生职业精神有了更深层次的解剖,认为医生职业精神也是一种医疗技术,缺乏职业精神的医学是残缺的,缺乏职业精神的技术是危险的。因此,在医学生的培养中,职业精神的教育不能忽视,且须放在与职业技能同等重要的位置。

2012年11月,国家提出了“卓越医生教育培育计划”,其目标是既要重视培养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又要重视塑造医学生的医德素养。2014年,国家印发的《关于医教协调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中强调要加强医学生的人文教育,提升医学生的职业精神。此外,2016年12月,习近平主席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政工作关系到培养人才的根本问题。随着国家一系列政策的颁布与推进,医学职业精神的教育与培养进一步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关注。因此,积极探索医学生职业精神培养规律和模式,积极构建医学生职业精神培育体系是医学教育界面临的重大且紧迫的任务之一。

西方国家对医学职业精神的研究比较成熟,在20世纪90 年代即明确了医学职业精神的内容和要素,并在医学职业精神的教育及评价方面有了比较丰富的研究成果,但在理论和实践上有待进一步深化。我国对医生职业精神的研究起步较晚,2005年,中国医师协会正式签署《新世纪的医师职业精神——医师宣言》,并于2011年提出《中国医师宣言》。经查阅文献,约在2011年后,我国对于医学职业精神的研究才逐渐出现成果,但数量仍然不多,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医学职业精神内涵的解析、评价及现状调查。目前对于医生职业精神的讨论大都集中在从业医生或见习、实习医师职业精神、职业道德方面,而对于医学院校学生尤其是见习前阶段的职业精神培育仍显不足。因此本文旨在通过师生的角度调查了解他们对医学生职业精神培育现状的认知,从而为职业精神的在校教育提供指导。

二、对职业精神培育认识的调查研究

(一)调查问卷设计

本研究以调查问卷为主,访谈方法为辅,从医学生、在校专职教师以及医院带教教师三个角度对医学生职业精神培育的认识进行调查,问卷共设置13个问题,共计32个条目,以网络发放问卷的方式进行信息收集,共计收回问卷561份,其中有效问卷561份。

(二)数据统计分析

561名参与者中医学生占88.41%,在校专职教师占3.92%,医院带教教师占7.66%;约27.27%的师生可以熟背医学生誓言;约45.1%的师生对《新世纪的医师职业精神——医师宣言》的内容不熟悉,约1.78%的人非常不熟悉,而7.84%的人从来没听说过;约83.78%的师生认为医疗专业技术和职业精神同等重要;对医学生开展关于职业精神的学习活动约44.74%的人认为有必要,45.28%人认为非常有必要;仅56.68%人的课堂中经常有医师职业精神的教育;32.98%的人认为应在医院见习、实习阶段进行医师职业精神教育,而65.24%的认為应在校内进行医师职业精神教育;约92.16%的人认为职业精神教育应渗透到专业教学中,73.26%的人认为应融入实践中,70.59%的人认为体现到校园文化或活动中,57.4%的人认为应在思政课中体现,55.79%的认为应在学生管理中强化,53.48%的人认为应落实到校企合作中;48.31%的认为所在单位或学校经常组织志愿服务、专业实践等活动,以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职业的价值;仅32.26%的认为对学生的职业精神只在毕业前有集中考核;体现一名医生职业精神(如真诚、博爱、助人、勤奋等)的20个小条目中,70%以上的人认为这些素质对医生这个职业非常重要。

(三)现状总结

从数据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大部分师生认为医学执业精神对医学生的培养如同职业技能一样重要,有必要对医学生开展关于职业精神的学习活动,但自身对医学生誓言及新的医师宣言的内容并不是非常熟悉,这就反映了在日常的校内教学或见、实习带教过程中该方面做得不够好,尤其是教师,需要培训强化以及提升自身的职业精神素养,才能正面影响学生。

从调查结果看,大部分师生认为在大一到大三之间进行职业精神培养非常有必要,并且更倾向于在大一大二这个基础阶段进行,考虑大家可能认为基础阶段更扎实,见习、实习阶段更贴近临床,反而对大三这个过渡阶段的认识不够。职业精神的培育是个连续的过程,医学知识和技能这些硬件配置向临床过渡的同时,软件配置也不能忽视,如做不好,势必会影响见习、实习阶段及临床执业阶段个人医学事业的持续长久发展。

调查中大家普遍接受在专业课及实践过程中进行职业精神教育,同时在校园文化及活动中嵌入或在专业实践中体验,什么样的方式才能让大家喜闻乐见、乐于学习呢?这需要我们进行认真的设计和深入的探讨。

因此,如何在课中、在实践中、在活动中等融入职业精神教育,进行过程评价及考核,做好校园到临床的过渡,实现职业精神教育的连续性,是值得我们思考和实践落地的一个大问题。

三、以临床技能学为载体的医学生职业精神培育措施

临床技能学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病例分析以及临床实践技能操作等内容,涉及诊断学、内、外、妇、儿等学科,属于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综合桥梁课程,医学生首次面对患者或虚拟患者,是职业精神教育的绝佳时期,在临床技能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职业精神教育的培养,直接而生动,且课程关联性强,对学生的影响也更深刻,具有启蒙的意义。因此,我们可以在大三阶段通过对临床技能学这门课程本身的设计以及课程与实践、课程与校园文化或活动等结合的形式,全方位地实施和加强校内职业精神教育。

(一)教师培养

教师的行为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具有崇高的专业精神和人格魅力的教师,能够感召学生,被学生自觉效仿,对学生的成长和成才起着巨大的示范性作用。因此,可将校内培训和医院挂职锻炼相结合,增进“双师型”教师的培育力度,定期举办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以培养兼具医学人文背景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做到“学为人师、行为示范”,正向地影响和教育学生。

(二)临床技能学课程设计

临床技能学为小班上课,上课地点在校内临床技能培训中心,首先在环境设计上,可在走廊上以临床为基础和核心,将世界及中国医学发展史、名医大师的照片和事迹等上墙,营造浓郁的人文环境,并在初次上课前或上课时就这些内容进行介绍和学习;课中引入“标准化病人”,以情景模拟的形式为学生营造真实的就医或临床操作情景,将职业精神教育嵌入其中,或者分组进行角色转换,让学生去体验和理解患者的诉求,亦可进行翻转课堂,让学生主动学习和运用知识,在练习中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人文知识和技能。另外可以在临床技能学的线上教学平台设置思政模块,将优质的医学纪录片等放入其中,进行线上职业精神教育。总之,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进行课堂或线上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提前接触临床、认识临床,为以后更好地向临床过渡打下基础。

(三)与校内文化及活动的衔接

除了课堂氛围,校内文化氛围也十分重要。可以与图书馆联合,针对大三这个群体推出以临床为核心的“推荐一本好书”或“读书月”活动,让学生通过病患体验的文学作品等,以多重身份去体会患者的诉求以及对患病过程的理解;举办医学人文论坛或讲座,拓宽学生的视野;在学院的公众号平台推出医学榜样人物的纪录片或事迹报道,碎片化的影响并促进学生医学精神素养的培养;举行学生临床技能大赛,并在大赛中增加临床情景模拟或人文素养知识竞答等环节,以赛促学,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医学观、医学态度、医学精神、医学道德和医师职业精神。

(四)与社会实践的衔接

有输入有输出,医学生的职业精神应在实践中得到加强和锻炼。开展医疗知识下基层活动,结合国内或国际的某些节日,如全国爱牙日,世界急诊日等,与社区或福利院、养老院、学校、公司等合作,进行医学实践,宣传医学知识,履行医学生职责,以协助塑造学生的医学价值观。

四、结论

通过调查结果分析得出,教师对医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有示范性作用,大三过渡时期对实现医学职业精神教育的连续性至关重要,学生更愿意在专业课及校内实践、社会实践中以喜闻乐见的方式接受医学职业精神教育,因此本文提出以临床技能学为载体的职业精神教育模式,该模式通过校内培训+医院挂职锻炼相结合、定期举办教师教学技能大赛等方式进行教师培养,以正向影响和教育学生;对临床技能学进行课程设计,如教学环境设计、引入标准化病人、实施角色转换、线上教学设置思政模块等帮助学生提前接触临床,认识临床;与校内文化与活动相结合,举行特色读书月、医学人文论坛或讲座、学生临床技能大赛等活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医学精神;与社区、福利院、养老院、学校等单位合作,积极开展社会医学实践,在实践中使学生的职业精神得到锻炼和加强。该模式有利于医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有助于实现职业精神教育的连续性,可帮助学生在知识技能和医学职业精神双方面向临床顺利过渡,为医学生职业生涯的开启和长久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任伯绪,张光明,赵静,等.论卓越医生教育与医学精英教育的关系[J].医学与哲学(A),2014,35(6):85-87.

[2]刘小勤,罗平.生命教育:医学生职业精神教育的核心内容[J].医学与哲学(A),2012,33(1):59-60,66.

[3]石嫣.临床实习生医学职业精神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D].長春:吉林大学,2019.

[4]申晨.中医院校医学生医师职业精神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D].郑州:河南中医学院,2013.

[5]吴海涛.我国规培医师医学职业精神现状及对策研究[D].合肥:安徽医科大学,2018.

编辑 陈鲜艳

猜你喜欢

医师医学生医学
论中职医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临床实习医师教学改革及实践分析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三缺一
2019中国整合医学大会光影
医学生职业道德毕业论文考试的实践与思考
小心这些美丽陷阱!
中国医师节
医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缺失现状调查报告
中医执业医师全真模拟试题